收藏 分销(赏)

炼铁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新).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47014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铁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炼铁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钢集团闽源特岗有限公司炼铁厂 目 录 炼铁厂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 1 - 1、高炉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6 - 2、循环水系统断电应急预案 - 8 - 3、煤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9 - A 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 10 - B 煤气着火事故应急预案 - 12 - C 煤气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 15 - 4、高炉重大事故及风口烧穿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18 - 5、 氮气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21 - 6、中暑事故应急预案 - 24 - 7、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 27 - 8、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 28 - 9、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30 - 10、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 33 - 2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 37 -页 共39页 炼铁厂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应急救援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故,避免事故的扩大,减轻员工人身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本着“预有准备、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根据分厂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6、《炼铁安全规程》 7、《注册安全工程师手册》 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0、《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13、《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4、《重大危险源辨识》 15、《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 1.3、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炼铁厂区域内发生的各类事故(高炉事故、煤气事故、火灾事故、触电事故、防洪抢险事故、中暑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等) 2、本预案适用于分厂级响应级别的事故。 3、上级部门认为需要处理的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高 炉 事 故 煤气事故 烧烫伤 停电事故 高温中暑 爆炸 着火 中毒 停水 停风 火 灾 事 故 电气火灾 油品火灾 其它火灾 其它事故 防洪防汛 特种设备 铁水运输 触电事故 2、危险性分析 2.1、炼铁厂概况 炼铁厂是闽源特钢有限公司下属的基本生产单位。高炉消化公司采购的原燃料,通过高炉这个反应容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向炼钢提供足够优质的铁水,满足后面生产工序的需要。 炼铁厂共有高炉2座。每座高炉配套有3座热风炉和9个布袋除尘箱体、1个重力除尘器。 铁水产量大约在4500t/d。 2.2、潜在危险源危险评估分析 2.2.1 煤气:少量煤气泄漏可引起局部CO超标,污染环境,危及人身健康,导致轻微中毒;大量泄漏时引起厂区大范围内CO浓度超标,引起环境污染和多数人员重度中毒,遇火源可以引起着火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原因:操作不当,煤气烘烤时熄火,大气压低;施工时或起重作业造成管道、容器破坏(破裂);管道局部构件泄漏未及时发现,造成大时泄漏等。 2.2.2 高炉:炉内进行高温、高压化学反应,炉体有冷却水系统。当高温铁水遇到冷却水,可导致发生爆炸事故。 原因:高炉冷却系统破裂、或渣中带铁流入冲渣沟内。 2.2.3 高、低压配电、送电、用电设备 供电系统突然跳闸,造成设备失控,严重时引发人员触电伤亡事故。 原因:操作不当,电器设备故障,安全设施不到位,电器设施过负荷,设计安装有缺陷、自然灾害等 2.2.4 设备用油(齿轮油或液压油):设备用油时造成泄漏或损坏时大量泄漏,遇到明火或高温物质引起火灾事故。 原因:设备泄漏或设备损坏时,遇到明火或高温物质。 2.2.5 高炉停水、停风:由于操作或设备老化、超负荷运行造成设备损坏,采取措施不当,或操作失误导致高炉本体或其他系统能上能引发煤气事故等 原因:操作不当、超负荷运行、紧急情况下操作失误、措施不当等 2.2.6 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运行时违章指挥或违章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或因设备年久失修造成的设备垮塌事故等。 原因: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违章指挥、设备老化、年久失修等。 2.2.7分布情况 2座高炉自北向南排列,热风炉、除尘器排列在各高炉西侧。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厂部设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厂长为应急指挥部指挥,副厂长为副总指挥,应急指挥部成员包括厂区各工段主要负责人。指挥部办公室设在2#炉主控室。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 (3)车间、库房加强通风、完善避雷设施; (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 (5)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4.2报警与通讯 将用于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装备及器材配备齐全,并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况; 应急电话: 火警:119 匪警: 110 医疗急救:120 4.3、预警行动 各车间和分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相关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当本级、本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上级应级救援指挥机构报告。 4.4、信息报告与处理 4.4.1 各生产单位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处置程序立即开展自救; 4.4.2 部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救援,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4.4.3 各级信息报告渠道应保持畅通,对因为信息渠道不畅通造成事故扩大或其它影响时,按规定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Ⅰ级响应:生产过程发生高炉垮塌、煤粉爆炸、煤气火灾、爆炸或中毒、氧气火灾等,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造成50-100人中毒;或造成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等。响应行动由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实施,省人民政府按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抢救。 Ⅱ级响应:生产过程发生高炉垮塌、煤粉爆炸、煤气火灾、爆炸或中毒、氧气火灾等,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造成30-50人中毒;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社会影响较大等。响应行动由省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事发地市人民政府按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抢救。 Ⅲ级响应:生产过程发生高炉垮塌、煤粉爆炸、煤气火灾、爆炸或中毒、氧气火灾等,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造成30人以下中毒;或有一定社会影响等。响应行动由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事发单位按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抢救。 Ⅳ级响应:生产过程发生高炉垮塌、煤粉爆炸、煤气火灾、爆炸或中毒、氧气火灾等,造成人身重伤,但未造成人员死亡;或有一定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不大等。响应行动由公司安全管理部组织实施,分厂按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抢救。 Ⅴ级响应:生产过程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仅造成人员轻身伤害。由分厂事故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事故车间负责组织抢救。 5.2、响应程序及响应措施(按分类预案执行) 附件1、 1、高炉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在高炉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突然停风、停电、停水等突发事故,制定本预案是为了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为保护设备、恢复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二、实施方案: 高炉工长在遇到突然停风、停水、停电等事故时,应按技术规程果断处理,同时报告炉长、调度室,炉长、调度室汇报厂长。 (一)高炉突然停风应急措施: 1、鼓风机突然停风,若无恶性灌渣,且冷风压力立即回升,可继续送风;否则要果断休风,以免煤气倒灌鼓风机引起爆炸。休风时通知相关单位,按下列程序执行: (1)关混风调节阀,通知热风炉关冷风大闸。 (2)关闭快速切断阀,停止富氧; (3)通知煤粉喷吹岗位停止喷煤。 (4)通知热风炉、布袋除尘岗位高炉休风。 (5)开炉顶蒸汽或氮气,禁止上料。 (6)开炉顶放散阀、关重力除尘器切断阀,全开放风阀,高压改常压。 (7)炉前立即组织出铁、放渣。若风管灌渣,打开大盖使渣子外流(此项工作注意安全,准备工作做好,防止烧伤) (8)休风后,组织人员更换灌渣风管、弯头等。 2、高炉复风注意事项: 根据鼓风机当时停风情况,决定是否用热风炉烟囱将冷风管道里的煤气抽净。以防冷风管道、鼓风机爆炸。 (二)高炉突然停水应急措施: 1、当冷却水压降低时,高炉立即减风,保证风口水压高于热风压力50kpa,同时组织炉前出铁,当水压低于100kpa时,高炉立即休风。 2、检查风口、渣口烧损情况,组织更换。 3、当停水后,水压恢复时,注意事项: (1)风口区各进水阀关小,逐个检查通水,避免急冷产生大量蒸汽引起爆炸。 (2)水压恢复正常,各冷却设备经过检查和处理后,各进水阀门恢复正常即可准备送风。 (三)高炉突然停电应急措施: 1、若停电导致鼓风机停风,按突然停风程序执行; 2、若停电导致突然停水,按突然停水程序执行; 3、若上料系统停电,按停电时间长短,高炉采取慢风操作或休风,但炉顶温度不能超过400℃。 三、信息传递流程: 工 长 公司领导 炉 长 值班主任 厂 长 生产部 2、循环水系统断电应急预案 当循环水泵站发生断电事故时,操作工应沉着冷静,做好应急工作。 1. 当班主值立即检查柴油机应急泵是否启动,若未启动,应立即转手动启动,检查柴油机是否工作正常,水泵出口压力是否正常。 2. 柴油机运转正常后,主值检查出水母管压力是否正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 当班副值立即打开高炉常压水和热风炉供水管路串联阀。 4. 主值监护柴油机运行,副值电话通知调度、各用水单位、高配室和有关人员。 5. 手动关闭断电水泵出口电动蝶阀,便于恢复供电后尽快恢复生产。 6. 如停电时间较长,注意检查柴油机油箱油位,若油位偏低,及时补充。若无应急备用油及时联系调度送油。 7. 柴油机运行中,详细记录柴油机各运行参数及各供水母管压力。 8. 供电恢复后,按顺序依次操作泵体就行供水。 9. 通知调度及相关用水单位,做好详细记录。 3、煤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煤气的产生、使用和运输特点对煤气突发安全事故分为中毒、着火和爆炸三种基本类型。 1、炼铁厂概况 高炉消化公司采购的原燃料,通过高炉这个反应容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向炼钢提供足够优质的铁水,满足后面生产工序的需要。炼铁厂目前由2个生产车间。 炼铁厂共有高炉2座。每座高炉配套有3座热风炉和9个布袋除尘箱体、1个重力除尘器。 铁水产量大约在4500t/d。 2、危险预分析 2.1、危险源确定 高炉本体、热风炉、布袋除尘箱体、重力除尘器以及各种煤气管道设施。 2.2、分布情况 2座高炉自北向南排列,热风炉、除尘器排列在各高炉西侧。 3、应急组织、联系电话及职责 3.1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3.1.1 成员及电话 总 指 挥:厂长 副总指挥:副厂长 成 员:安环员、电仪段长、维修段长、热风段长、炉前段长、喷煤段长、卷扬段长、动力段长、布袋大班长、看水大班长、卷扬大班长、热风大班长、炉前技师、维修大班长 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炼铁厂2#主控室。 电 话:6066 6666 6257 主控室电话:6082789 3.1.2 职责 总 指 挥:负责对事故的全盘指挥,预测事故的发展和后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 成 员:服从和落实总指挥下达的工作和任务,避免事故蔓延扩大。 3.2 区域救援小组及职责 3.2.1 成员及电话 A.1#高炉区域: 事故受理电话:6082789 主任兼组长:高炉主任 副组长:当班工长、高炉炉长、车间安全主任 成员:布袋除尘、热风、看水工 B.2#高炉区域: 事故受理电话:6082789 主任兼组长:高炉值班主任 副组长:当班工长、高炉炉长、车间安全主任 成员:布袋除尘、热风、看水工 C.喷煤区域: 事故受理电话:(主控室)6082792 主任兼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段长、安环员 成员:当班员工 3.2.2 职责 组 长:对发生的事故伤害人员组织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援。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组长不在时履行组长职责。 成 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3.3 .应急报告和应急响应部门及联系电话 公司安环部: 653 安环部 : 部长63772 煤气防护站: 保卫部: 生产部: 后勤部: 三、预案分类 A 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目的和适用范围 高炉煤气为无色、无味、CO含量高、极易致人中毒的有毒气体,为确保在发生人员煤气中毒事故时,组织有序,救护有效,特别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炼铁厂发生人员煤气中毒事故的应急响应处理。 2、应急响应: 2.1 应急报告程序 2.1.1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迅速报告给区域值班室(当班工长或区域值班人员),区域值班室人员应立即安排附近抢救小组成员快速到达事故地点实施有效的抢救,争取抢救时间。 2.1.2 区域值班室人员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中毒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对现场应立即封锁戒严并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区域值班室人员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报告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并通知检修赶赴现场进行处理煤气泄漏点。 2.1.3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中毒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区域值班室和检修人员,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并对煤气泄漏点进行处理,避免事故扩大;并安排专人到现场了解情况,接替现场指挥权,根据现场发展动态组织救援。 2.1.4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现场救援的同时根据事故发生、进展情况,依次通知煤气防护站、医院、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生产部、公司后勤部、保卫部(申请保卫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戒严)等有关部门和厂内有关值班人员及安环科人员和厂长。 2.1.5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安排熟悉炼铁厂区域分布情况的有关人员到厂比较醒目的路口接迎救护车和事故救援队伍。 2.2 应急抢救、控制措施 煤气中毒事故的现场与一般其它事故的现场不同,爆炸、坍塌、机械事故等发生后现场不保持原有的危险状态,而中毒事故发生后现场一般保持原有的危险状态。因此进行中毒事故抢救时,施救人员必须首先做好个人自身的防护(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佩戴煤气报警器和空气呼吸器)。 2.2.1总指挥未赶到事故现场前,以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最高行政领导行使抢救指挥权。最初指挥人员应将现场救援情况与现场状况分析汇报给总指挥。 2.2.2 指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了解事故发生、进展情况,实施全盘指挥救援。 2.2.3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保卫部门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当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 2.2.4援救人员在5分钟内必须到达事故现场;沿上风口在1分钟内将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危险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如高空平台无煤气污染的地方),如在室内应移至室外通风良好的安全场所,(多人中毒)首先将中毒者陆续脱离危险区域然后进行意识判断,并根据伤员中毒情况进行抢救(先抢救中毒较轻的),如现场多人中毒且抢救人员不够,应立即实施单人检查并抢救;现场应设专人指挥避免事故扩大。 2.2.5如出现头痛、恶心、眩晕、呕吐的轻度中毒者,吸入新鲜空气或进行适当的补氧,其中毒症状即可迅速清除。轻微中毒者,可直接送往日钢医院急救。 2.2.6 如出现意识模糊、口吐白沫等症状的中度中毒者,应通知煤气防护站,立即进行现场输氧,待其恢复知觉,呼吸正常后,再送日钢医院治疗,如有高压氧舱可进舱治疗。 2.2.7 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的重度中毒后,应立即通知煤气防护站和医院现场急救。中毒者呼吸停止时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强制苏生,在恢复知觉前不能用车送往较远的医院;中毒者身上没有出现尸斑或未经医务人员允许,不得停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时,途中应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并应有医护人员护送。 2.2.8在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因现场还保持原有危险状态,因此应立即对现场进行戒严,严禁未佩戴空气呼吸器和煤气报警器的人员进入,40米以内严禁动火;要保持现场空气流通,防止造成事故扩大化。室内应打开门窗通风,将有毒气体排出与稀释,难以进行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强制通风。 2.2.9在应急组织机构的指挥下,严格检查事故现场,找出泄漏原因,制定可靠、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恢复并进行再次确认确保隐患消除。 2.3.1现场进行人工心肺复苏时;应先解除一切呼吸障碍物(衣物、纽扣、腰带、安全帽、口罩等),打开呼吸道(肩部垫高10——15cm),检查口腔有无异物、听呼吸、看心跳、试静脉、摸体温,根据中毒情况实施人工心肺复苏;先吹2口气(吹气量500-600ml)按压30次(按压位置为心窝剑突2指以上、按压频率为100/分钟);直至有呼吸、有心跳、脉搏有跳动为止。 2.3.2所有参与现场抢救、抢险、警戒人员必须向现场指挥人员报到,以便清点人数。 3、 应急设施准备和存放地点、负责人 热风工段应急物资存放地点:值班室,负责人:贾盼盼 动力工段应急物资存放地点:风机房主控室,负责人:周宝文 看水工段应急物资存放地点:看水值班室,负责人:王普 4、应急善后处理 4.1 应急救援之后应当立即清点人数,清理现场。 4.2 救援结束后应当在生产调度的指挥下迅速做好恢复生产工作,并向各部门领导及时反馈抢救信息并解除紧急状态。 4.3 救援结束后就切实做好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4.4 事故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对事故应急预案的评估、评审工作,组织进行预案修订。 B 煤气着火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煤气设施和煤气管道着火,处理正确,能迅速灭火,若处理错误,则能引发煤气爆炸事故,为确保在发生煤气着火事故时,迅速处理,防止事故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应于炼铁厂发生煤气着火事故的应急响应处理。 应急响应: 2.1 应急报告程序 2.1.1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迅速报告区域值班室(当班工长或区域值班人员)和附近有救援能力的岗位或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区域值班室立即安排临近岗位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实施有效的抢救,争取抢救时间。 2.1.2 区域值班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立即对现场进行戒严并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区域负责人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报告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并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指挥抢救。 2.1.3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及着火点进行处理,避免事故扩大。 2.1.4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救援的同时根据事故发生、进展情况,依次通知煤气防护站、消防队、医院、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生产部、公司机动部、公司总调度室、保卫部等有关部门或厂内值班人员。 2.1.5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安排熟悉炼铁厂区域分布情况的有关人员到厂比较醒目的路口接迎救护车、消防车等事故救援队伍。 2.1.6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保卫部门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当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 2.2 应急抢救、控制措施 2.2.1 应急响应部门和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和灭火器材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2.2.2 援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按照应急救援措施,实施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2.2.3 总指挥未赶到事故现场前,以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最高行政领导行使抢救指挥权。 2.2.4总指挥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了解事故发生、进展情况,实施全盘指挥救援。最初指挥人员应将现场救援情况与现场状况分析汇报给总指挥。 2.3.1 热风岗位煤气管道着火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煤气管道泄漏煤气着火,进行灭火或搜救时必须佩戴煤气报警器和灭火器 2.3.1.1 细微小漏着火,可用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泥、湿麻袋将火扑灭后再按规定补好泄漏处。 2.3.1.2 管道着火逐步关闭煤气进口蝶阀,使煤气压力逐步降低,但不能低于200Pa(小于100mm的管道可以直接关掉阀门)并打开氮气或蒸汽吹扫管,进行稀释吹扫再随着火势逐步减小,用灭火器等灭火设施进行灭火。 2.3.1.3 待火熄灭后,要可靠隔断煤气来源,不能停送蒸汽或氮气,应继续吹扫,直到吹扫置换合格为止。 2.3.1.4 事故处理完后,查找着火原因及泄漏处,并立即进行抢修。 2.3.1.5 全部处理完后,请煤防站人员进行现场确认,检测合格后方能引煤气操作。 2.3.2 布袋除尘岗位着火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煤气管道泄漏煤气着火,进行灭火或搜救时必须佩戴煤气报警器和灭火器 2.3.2.1 细微小漏着火,可用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泥、湿麻袋将火扑灭后再按规定补好泄漏处。 2.3.2.2 管道着火逐步关闭煤气进口蝶阀,使煤气压力逐步降低,但不能低于200Pa(小于100mm的管道可以直接关掉阀门)并打开氮气或蒸汽吹扫管,进行稀释吹扫再随着火势逐步减小,用灭火器等灭火设施进行灭火。 2.3.2.3 待火熄灭后,要可靠隔断煤气来源,不能停送蒸汽或氮气,应继续吹扫,直到吹扫置换合格为止。 2.3.2.4 事故处理完后,查找着火原因及泄漏处,并立即进行抢修。 2.3.2.5 煤气设施烧红时,不得用水骤然冷却,以防煤气设施急剧收缩变形,破裂而泄漏煤气。 2.3.2.6 火险解除,抢修完毕,恢复通气前,应仔细检查,保证管道和煤气设施完好,并进行置换操作后,经煤气防护站做防爆实验合格后,才能允许通入煤气。 2.3.3 喷煤岗位着火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煤气管道泄漏煤气着火,进行灭火或搜救时必须佩戴煤气报警器和灭火器 2.3.3.1 细微小漏着火,可用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泥、湿麻袋将火扑灭后再按规定补好泄漏处。 2.3.3.2 管道着火逐步关闭煤气进口蝶阀,使煤气压力逐步降低,但不能低于200Pa(小于100mm的管道可以直接关掉阀门)并打开氮气或蒸汽吹扫管,进行稀释吹扫再随着火势逐步减小,用灭火器等灭火设施进行灭火。 2.3.33 待火熄灭后,要可靠隔断煤气来源,不能停送蒸汽或氮气,应继续吹扫,直到吹扫置换合格为止。 2.3.3.4 事故处理完后,查找着火原因及泄漏处,并立即进行抢修。 2.3.3.5 全部处理完后,请煤防站人员进行现场确认,检测合格后方能引煤气操作。 3、应急善后处理 3.1 事故现场如出现煤气中毒者执行煤气中毒预案。 3.2 应急救援之后应当立即清点人数,复核现场有无火点,清理现场。 3.3 救援结束后应当在生产调度的指挥下迅速做好恢复生产工作,及时解除紧急状态,并向相关部门反馈事故处理及救援情况。 3.4救援结束后要实事求是的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3.5事故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对事故应急预案的评估、评审工作,组织进行预案修订。 C 煤气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煤气容器、塔器、炉窑和管道以及受限空间内的煤气与空气、氧气形成混合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40%——70%),遇到明火、电火花或达到着火温度,产生煤气以7000~10000米/秒的高温高压冲击破坏,即为煤气爆炸事故,为确保在发生煤气爆炸时迅速处理,防止事故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炼铁厂煤气爆炸事故的应急响应处理。 应急响应: 2.1 应急报告程序 2.1.1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迅速报告区域值班室(当班工长或区域值班人员)和附近有救援能力的岗位或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目击者在佩戴空气呼吸器后可进入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实施有效的抢救,争取抢救时间。 2.1.2 区域值班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戒严并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区域值班室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报告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 2.1.3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区域抢救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2.1.4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救援的同时根据事故发生、进展情况,依次通知煤气防护站、消防队、医院、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生产部、公司后勤部、保卫部等有关部门或厂内有关值班人员。 2.1.5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安排熟悉炼铁厂区域分布情况的有关人员到厂比较醒目的路口接迎救护车、消防车等事故救援队伍。 2.2 应急抢救、控制措施 2.2.1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保卫部门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当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 2.2.2 应急响应部门和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和灭火器材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2.2.3 援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按照应急救援措施,实施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2.2.4 总指挥未赶到事故现场前,以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最高行政领导行使抢救指挥权。 2.2.5 总指挥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了解事故发生、进展情况,实施全盘指挥救援。最初指挥人员应将现场救援情况与现场状况分析汇报给总指挥。 2.3.1 热风岗位热风炉、煤气管道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3.1.1 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2.3.1.2 热风炉紧急停烧操作,立即打开蒸汽和氮气吹扫管进行吹扫。同时通知高炉值班室进行休风操作。 2.3.1.3 进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煤气报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2.3.1.4 立即就近切断煤气来源,迅速把残余煤气处理干净,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2.3.1.5 事故发生地点40米内禁止有火源,防止发生煤气着火。 2.3.1.6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2.3.1.7 查明原因,迅速处理,待煤气处理干净后经防护站人员检查合格方可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抢修。 2.3.2 布袋除尘箱体、煤气管道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3.2.1 发生爆炸后,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2.3.2.2 如果除尘箱体或管道爆炸,大量煤气泄漏应立即通知高炉值班室进行切煤气操作,同时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迅速把设备内的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2.3.2.3 迅速查明爆炸事故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准向煤气设施内引送煤气、恢复生产。 2.3.2.4 进入现场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煤气报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2.3.2.5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2.3.2.6 事故处理完毕后,清点人员,经煤气防护站人员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组织恢复生产。 2.3.3 喷煤岗位煤气管道及烟气炉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3.3.1 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2.3.3.2 烟气炉紧急停烧操作,立即打开蒸汽或氮气吹扫管进行吹扫。 2.3.3.3 进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煤气报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2.3.3.4 立即就近切断煤气来源,迅速把残余煤气处理干净,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2.3.3.5 事故发生地点40米内禁止有火源,防止发生煤气着火。 2.3.3.6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2.3.3.7 查明原因,迅速处理,待煤气处理干净后经防护站人员检查合格方可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抢修。 3、应急善后处理 3.1 事故现场如出现煤气中毒者或着火事故执行相关预案。 3.2 应急救援之后应当立即清点人数,清理现场。 3.3 救援结束后应当在生产调度的指挥下迅速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3.4 救援结束后就切实做好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3.5 事故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对事故应急预案的评估、评审工作,组织进行预案修订。 4、高炉重大事故及风口烧穿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在炼铁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高炉风口突然烧穿事故,大量煤气泄漏和焦炭、渣铁飞溅等造成人员设备损坏,制定本预案是为了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为保护设备、恢复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用范围:炼铁厂高炉。 三、事故预防措施: (一)、炉缸和炉底烧穿 1)原因分析: (1)设计不合理,耐火材料质量低劣及筑炉质量不佳。 (2)冷却强度不足,水压低,水量少,水质不好,水管结垢等。 (3)原料不好,经常使用含铅或碱金属高的原料冶炼。 (4)炉况不顺,频繁的用萤石等洗炉剂洗炉。 (5)铁口长期过浅,铁口中心线不正,操作维护不当。 2)预防措施:首先炉缸炉底结构设计要合理,要采用优质耐火材料,尤其是碳砖质量一定要特别重视。其次,砌筑质量要好。操作上要注意下列各点: (1)尽量不使用含铅和碱金属超过规定的原料,特别是含铅的原料应禁止使用。 (2)生产过程中不宜轻易洗炉,尤其是水温差偏高的炉子应避免用萤石洗炉。 (3)加强各部位温度和冷却设备的水温差或热流强度管理,超过正常值要及早采取钒钛矿护炉措施。 (4)保持铁口通道位置准确,建立严格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 (5)维持正常的铁口深度,严防铁口连续过浅,按时出净渣铁。 (6)保持足够的冷却强度,水压、水量和水质要达到规定标准,并定期清洗冷却设备。 (7)温度或热流强度超标的部位,可以采取堵封口措施,必要时应降低顶压和冶炼强度,甚至休风凉炉。 (二)、炉顶爆炸 1)原因分析: (1)炉顶打水时,打水量过大,在发生崩料时,炉顶温度骤升,可发生爆震。 (2)炉顶温度过高,进行打水控制,而恰在此时休风,打水忘了关闭,料柱发生崩料时,产生水煤气反应,发生炉顶爆炸。 2)预防措施:炉顶温度过高,打水控制时,水量适宜,在休风前必须将炉顶打水关闭。 (三)、热风炉拱顶爆炸 1)原因分析: (1)新开炉热风炉在引煤气进行烧炉时,先通煤气和助燃空气,后点火发生爆炸。 (2)热风炉由送风转燃烧时,未将炉内废气排尽,充入煤气烧炉时可能发生爆炸。 2)预防措施: (1)新热风炉在引煤气烧炉之前,必须先点火再给煤气、助燃空气烧炉。 (2)热风炉由送风转为燃烧前,应先排尽废气。 (四)、热风炉烟囱爆炸 1)原因分析: (1)在防风阀失灵时,使用烟囱放风时,炉内煤气倒流回热风炉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2)使用热风炉进行高炉倒流操作时,热风炉拱顶温度低于700℃时,煤气进入未燃烧进入烟道后与空气接触混合发生爆炸。 (3)热风炉烧炉时,空煤比调节不当,煤气过量,没有充分燃烧,进入烟囱后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 2)预防措施: (1)使用热风炉进行倒流操作时,保证拱顶温度不低于700℃。 (2)控制好烧炉时的空煤比,防止大量co进入烟道。 事故危险性分析:以上事故发生可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发生的概率极低,但有发生的可能。一旦发生便可能造成群死群伤,而且设备会造成严重损坏,影响正常生产。因此此类事故必须严格控制。 (五)、喷煤加热炉爆炸事故 1)原因分析: (1)新投用的加热炉点火时,先给煤气后点火; (2)新投用的加热炉正压点火; (3)新投用的加热炉没点着火,没有对炉膛进行通风处理,就急于再次点火; (4)新投用的加热炉点着火后,炉内温度达到700℃之前,发生熄火现象,未及时发现; (5)加热炉空煤比调节不当,进入炉内煤气不能够充分燃烧,煤气进入烟道后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 高炉送风装置烧穿后,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它设备和人身安全,如发现送风装置发红应首先采用外部气(汽)冷,如不能制止继续发红应采取休风予以更换。如果送风装置已经烧穿,则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大减风至不灌渣为止,同时停氧、停煤、切煤气。 2.在送风装置烧穿时,就近用炉前打水管对烧穿位置进行打水冷却。同时对喷溅出来的红焦、渣铁予以打水冷却,防止事故扩大烧坏其它设备。 3.快速组织炉前出净渣铁。如果尚未开口,则可用∮60mm钻头直接钻漏;如果情况允许可以两边出铁;如已开铁口渣铁流变小,可以用桶棍或开口机扩大铁口,尽早出净渣铁。 4.向调度及相关领导及时汇报情况,包括烧穿后对人员和其它设备的影响。 5.赶到现场的相关领导根据烧穿的影响情况和休风时间安排检修人员和备品备件准备。 6.铁后休风,进行检修。休风后根据炉温、炉况及休风时间,决定堵风口情况。送风前对所更换的送风装置要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检修效果。 7.送风后根据炉温、休风时间、炉况基础确定加焦量、矿批、布料角度及送风面积,保证炉况的尽快、成功恢复。 8.安排人员对送风装置进行检漏处理。不漏风后再对送风装置的螺丝进行相应的紧固和调松。(弯头与吹管之间螺丝紧固;波纹补偿器与鹅颈管之间螺丝紧固;波纹补差器拉杆外侧螺丝紧固;波纹补差器拉杆内侧螺丝松开以利膨胀后压缩变形之需) 9.全风、全风温、全富氧后,对所有送风装置进行巡查,及时处理漏风位置;对发红点如不能紧固处理的,加压缩空气或蒸汽进行外部冷却,严密关注,并做好记录,反馈上报,以待下次休风机会进行更换。 四、设备设施防护器材准备: 1、根据作业地点实际情况,配备一定的数额的灭火器。危险区域设有地下消防栓10个,经常检查确保消防栓的正常使用; 2、开展消防教育,组织员工消防演练; 3、消防器材经常检查,灭火器随用随换; 4、加强风口设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休风处理或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2、高炉复风注意事项: 根据鼓风机当时停风情况,决定是否用热风炉烟囱将冷风管道里的煤气抽净。以防冷风管道、鼓风机爆炸。 5、 氮气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保证进入密闭容器检修、维护期间及时发现消除因缺氧、煤气设施及氮气泄露等问题造成的隐患,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炼铁厂所属各单位涉及到的各种箱体、管道、磨煤机等氮气(煤气)介质的密闭容器内。 3、氮气危害分析 3.1、氮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惰性气体,加压后可呈液态; 3.2、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