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远距离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pdf

上传人:w****8 文档编号:44650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9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距离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远距离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远距离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筑技术开发 Bu i l d in g T e c h n o l o g y De v e l o p me n t 建筑设计 Ar c hit e c t u r a l De s i g n 第4 3 卷第3 期 2 0 1 6 年3 月 远距离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孙凯 ( 北京立方仁混凝土有限公司,北京 1 0 0 0 8 5 ) 摘要 通过对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混凝土使用材料的合理选用及相关性能的分析,完善施工工艺,实现泵送混凝 土超远距 离泵送,在城市隧道工程应用中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超远距离泵送 ;配合比优化 ; 材料选用 ; 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

2、T U7 5 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3 X ( 2 0 1 6 )0 3 0 0 3 1 _ J o 3 Di s t a nc e Pum pi ng Co nc r e t e M i x De s i g n a nd App l i c a t i o n Su nKa j A b s t r a c t B y p u m p i n g c o n c r e t e wi t h a s o u n d o p t i mi z a t i o n r a t i o a n a l y s i s c o n c r e t e r a t i

3、o n a l s e l e c t i o n and u s e o f ma t e r i a l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 t o a c h i e v e l o n g d i s t a n c e p u mp i n g c o n c r e t e p u mp i n g,m a d e g o o d i n the c i t y t u n n e l e n g i n e e r i n

4、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he s o c i a l an d e c o n o mi c b e n e fi t s K e y wo r d s l o n g d i s t a n c e p u mp i n g; mi x i n g r a t i o o p t i mi z a t i o n; ma t e r i a l s e l e c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 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功能 也在不断完善, 城市地下施工也不

5、断增加, 地下热力管线隧道, 电力管线隧道等小断面隧道工程施工快速发展,由于城市地 上建筑物及道路都 已建成,隧道地上施工作业场地无法满足 现 浇混 凝土 的施工 要求 ,针 对这一 现状 ,远 距离 泵送混 凝土 施工工艺应运而生,在施工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远距离泵送混凝土在施工中因混凝土性能不佳,泵送混凝 土出现离析泌水等现象造成堵泵或泵送到工作面的混凝土施 工 困难 ,结构 实体施 工质量 不佳 ,为保证远 距离 泵送混 凝土 的质量,本文结合温泉至西北旺2 2 0 k V输变电工程电力管道 盾构隧道工程 中所使用的远距离泵送 C 3 0 混凝土实例,通过 对 C 3 0

6、泵送混凝土的优化设计,混凝土使用材料的合理选择 及相关性能的分析,混凝土施工应用等方面,总结远距离泵 送 混凝 土设计 与应用 经验 ,为远距 离泵送 混凝土 的设计 与应 用 提供 一些技术支持 。 1 配合 比设计 1 1 配合 比设 计思 路 本工程 中使用 的泵送 混凝土 泵送最远距 离远为 7 1 0 m,远 距 离泵 送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重点为混凝土的远距离可泵性 ,由 于缺少相关的技术规范,在配合比设计主要参考 J GJ 5 5 2 0 1 1 普通混 凝土设计规程 、J GJ T 1 0 2 0 1 1 混凝土泵 送施工技 术规程等相关技术规程,采用泵送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方法

7、进行初步设计,设计配合比要求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耐久 性 要求 还要满 足混凝 土具有 良好 的可泵 性,泵送 混凝土 拌合 物具有 良好的和易性、泌水少、摩擦阻力小、不离析、不堵管, 对于远距离泵送混凝土而言,泵送距离长、泵送阻力大、混 凝土在泵管内存留时间长,须根据气候条件增加混凝土的坍 落度保留时间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为满足混凝土泵送到作 业面的工作性能,还要考虑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 因此远距离泵送混凝土在选材上应合理选择、科学搭配。 1 2 材料选择 1 2 1 水泥 水泥品种对泵送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影响比较大,应该选 择保水性好的、泌水比较少这些适合远距离泵送的水泥。本 工程

8、选取北京北水 P 0 4 2 5 普通硅酸盐水泥 ( 表 1 ) 。 表1 水泥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3 d 强度 M P a 2 8 d 强 度 M P a l 初凝时间 m i n l 终 凝时间 ra i n 2 7 _ 3 I 5 1 6 l 1 7 0 l 2 2 0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1 1 5 作者简介 : 孙凯 ( 1 9 7 6 一) ,男,吉林 白城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混 凝土设计及相 关质量控 制工作。 1 2 2 矿粉 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水化热、增 进后期强度、 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提高抗渗和抗腐蚀能力。 混凝土掺入磨细矿粉后能

9、延缓胶凝材料的水化速度,使混凝 土的凝结时间延长,这一性质对高温季节混凝土 的输送和施 工有利。本工程选取河北三河市兴达开元建材有 限责任公司 $ 9 5 级矿 粉 ( 表2 ) 。 表2 矿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 2 3 粉煤灰 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和易性得到改善,掺加适量的粉 煤灰可改善混凝土拌合料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使混 凝土拌合料易于泵送、 浇筑成型, 并可减少坍落度的经时损失。 本工程选取大唐 同舟科技有限公司张家 口热电分公司 F类 I I 级粉煤灰 ( 表3 ) 。 表3 粉煤灰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 2 4砂石 砂石骨料级配骨料的粒径和级配,对混凝土的泵送性能有 很大影响,

10、须严格控制。J G J T 1 0 2 0 1 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 术规程中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等于2 5 m m,泵送高度 在1 0 0 m 以上时, 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宜在1 : 4 - 1 : 5 。 由于简羞管 内径为 1 2 5 mm,故选用最 大粒径为 2 5 mm 的连续级 配 碎石 ,针片状 颗粒 含量 不大于 5 0 ,含 泥量 不大于 0 5 , 泥块含量不大于0 2 。细骨料应符合 J G J T 1 O 一2 0 l 1 混凝土 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中规定, 细骨料采用中砂。粒径在0 - 3 1 5 ra m 以下 的细骨 料所 占的 比例按 标准要求 不应

11、少 于 1 5 ,配合 比 选用 时控制在 2 0 ,这对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 能非 常重要 ( 表 4 , 5 ) 。许 多情况下 就是因为这部分所 占比例过少 ,而影 响了正 常泵送施工 。 表4 砂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细度 含泥量 泥块含量 0 3 1 5 1t m颗粒含量 2 6 1 8 O 1 6 2 0 表5 石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颗 粒 级 配 J 含 泥 量 I 泥 块 含 量 针 片 状 颗 粒 含 量 1 0 5 12 o 。5 m m 12 5 O 31 第4 3 卷第3 期 2 0 1 6 年3 月 建筑设计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De s i g

12、 n 建筑技术开发 Bu i l d in g T e c h n o l o g y De v e l o p me n t I 2 5外加 齐 0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使用极大地改善泵送混凝土的性 能 : ( 1 )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 ( 2 )管壁与混凝土之 间的润滑,减少混凝土的离析、泌水等,可以增加混凝土的 流 动性 ,有 利于 泵送施 工 ; ( 3 )可 以减 少坍 落度损 失 。增 加 泵送混凝土 的可泵性 。 1 3 试 验 配合 比设 计 1 3 1 远距 离泵 送 混凝土 配 比设 计 远 距离泵送 混凝 土依据 J G J T1 0 2 0 1 1 混凝土泵

13、送施工 技 术规程 中混凝土入 泵坍 落度与 泵送距 离 的关 系表最 大泵 送距离4 0 0 m,入泵坍落度宜为2 3 0 2 6 0 m m,通过泵送混凝土 初步计算,选取下列不同胶凝材料用量、不同砂率,探究其 坍落度、坍落扩展度、经时损失、压力泌水率及强度,确定 试配配合 比见表 6 。 表6 试配配合比 水胶 材料用量 ( k g m ) 编号 砂率 比 水 水泥 粉煤灰 矿 粉 砂 石 外加剂 胶材 1 04 9 4 3 1 7 5 2 2 2 8 9 5 9 7 8 6 1 0 4 1 8 1 3 7 0 2 0 4 9 4 4 1 7 5 2 2 2 8 9 5 9 8 0 4

14、1 0 2 3 8 1 3 7 0 3 0 4 7 4 3 1 7 4 2 2 4 9 7 6 5 7 7 9 1 0 3 2 8 5 3 8 6 4 0 4 7 4 4 1 7 4 2 2 4 9 7 6 5 7 9 7 1 O1 4 8 5 3 8 6 5 04 5 4 3 1 7 4 2 2 6 1 0 6 7 1 7 7 1 1 0 2 2 8 9 4 0 3 6 0 4 5 4 4 1 7 4 2 2 6 1 0 6 7 1 7 8 9 1 0 0 5 8 9 4 0 3 1 3 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 混 凝土 拌 合物 试 验 内容 包 括 : ( 1 )混 凝 土 出机坍 落

15、 度 , 混凝土出机扩展度; ( 2 )6 0 mi n经时坍落度 扩展度 ( n 2 n -1 ) ; ( 3 ) 1 2 0 rai n经时坍落度 扩展度 ( mm) ;( 4 )混凝土坍落度筒倒 提流动速 率 ( S ); ( 5 )初凝 时间 ( h ) ;( 6 )含气量 ( ); ( 7 ) 压力泌 水率 S 混凝土 拌合物物 理性 能 : 7 d 2 8 d标准养护 强 度 ( 表 7 ) 。 表7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l 2 3 4 5 6 出机坍落度 扩展度 mm 2 2 5 5 0 0 2 3 0 5 1 0 2 4 0 5 2 0 2 5 0 5 8 0

16、2 5 0 6 1 O 2 6 5 6 2 0 6 0 mi n经时坍落度 扩展度 mm 2 2 5 4 9 0 2 3 0 5 1 0 2 4 0 5 2 5 2 5 5 5 8 0 2 5 0 6 0 0 2 5 5 6 1 0 1 2 0 mi n经时坍落度 扩展度 mm 2 0 0 45 0 2 1 5 , 4 8 0 2 3 0 5 0 0 2 4 5 5 5 0 2 4 0 5 5 0 2 4 0 5 8 0 倒提流动速率 s l O l 2 8 7 l 2 l l 初凝时间 h 7 h 1 5 mi n 7 h O 5 mi 6 h 5 5 mi 7 h l 0 mi 7 h 2

17、 0 mi 6 h 5 5 mi 含气量 3 2 3 4 3 1 3 2 3 4 3 4 压力泌水率 s 。 2 7 5 2 8 4 2 3 2 8 2 2 3 _4 2 4 6 2 6 9 表8 混凝土标准养护强度 项 目 1 2 3 4 5 6 抗压强度l 7 d 2 3 5 2 2 7 2 3 6 2 4 1 2 6 5 2 5 8 M P a I 2 8 d 3 6 4 3 5 7 4 0 1 3 8 9 4 3 6 4 4 1 1 3 3结论 与讨论 泵送混凝土, 目前常用坍落度试验并辅以目测的方法来 评价新拌混凝土的可泵性。该方法简单实用, 适用于现场操作, 所以得到普遍应用。可泵

18、性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必须具有一定的 坍落度, 坍落度过小则混凝土与管壁阻力太大, 容易产生堵管。 坍落度过大, 虽然流动性增加,泵压降低, 但拌合物离析严重。 合理的坍落度则要根据泵送距离、泵送高度、气温及对混凝土 的其他要求而定。虽然坍落度试验采用目测法来观察拌合物的 粘聚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泵送混凝土在泵送压力作用下混凝 土拌合物粘聚性。但是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在很大程度 上可以评价混凝土的可泵性,坍落扩展度在做坍落度试验时, 3 2 除 能测得混 凝土拌 合物下 坍落 高度外 ,还 能测 出拌合物 水平 扩展流动圆圈的直径,此即坍落扩展度。用坍落扩展度来评 价混凝土的稠度。在一定程度上,

19、 坍落扩展度越大, 稠度越小、 泵送 混凝土 的压 力损 失越 小 ,越有 利于泵 送。在混 凝土泵 送 过程 中, 由于混凝土各组分 的运动速度不一样 , 也会产 生分 离。 这种分离与静态时的分离不同,它是一种动态的,是在一定外 力作用下的分离压力泌水率对泵送混凝土来说,是一个较重要 的性 能指标 ,它反映了在压 力作用下混凝土保持水泥浆体 的能 力,如果在泵送时为非饱和混凝土,从而丧失可泵性,一般泵 送混凝土 1 0 s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 s 不宜大于4 0 ,远距离 泵送混凝土根据相应标准文献,控制指标为压力泌水率不超过 2 5 。 通过 对 6 组混 凝土 配合 比试配 结果 进行技

20、 术分 析 ,第 4 、 第 5 组配合 比技 术性 能满足 远距 离配合 比技 术性 能,根据 混 凝 土配合 比经 济合 理 的设计 原则 ,确 定配合 比4 作 为设计 配 合 比 。 2 配合比验证试验 为验证泵送 混凝 土施 工中施工 设备是 否可靠 及泵送 混凝 土 配合 比是否优 良,选择 在主 隧道十字 隔板底 板进行试 验浇 筑 ,混凝土方量 1 2 0 m ,泵送距 离4 0 0 m。 预拌混凝土在站内生产时,严格按生产工艺进行控制, 使用配合 比中规定的原材料,准确计量,出厂前对混凝土进 行性能检测 ; ( 1 )性能检测内容包括: 坍落度、坍落度扩展度、 压力泌 水率和

21、 出厂控 制指标 ( 表 9 ); ( 2 )性 能指标不 满足 要 求的混凝土严禁出厂。 表9 混凝土出厂性能指标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指标 出机坍落度 m m 2 4 0 2 5 O 扩展度 m m 5 5 0 6 O 0 压力泌水率 s 。 小于等于 2 5 混凝土 运输 到达现场 后入泵 前对 混凝 土坍 落度进 行现 场 检测 ,入泵坍落度 为 2 4 5 mm,扩展度为 5 8 0 mm, 目测 混凝 土 表面无泌水泌浆现象,无漏石,砂浆包裹 性 良好 。 混凝 土泵送 过程 比较顺利 ,对 出泵 口的混凝土进 行性 能 检测 :出泵坍落度 为 2 1 5 mm,扩展度为 5 3 0

22、 mm, 目测 混凝 土 表面无泌水 泌浆 ,砂浆包裹性 能 良好 ,具备 良好 的施工性能 , 满足施工要求。 通过对 本 次 C 3 0 泵送 混凝土 试验 浇筑 的技术 分析 ,混 凝 土 入泵时 性能状 态 良好 ,出泵后 混凝土 性能状态 良好 ,无离 析泌水 ,泵送过程顺利 ,之后进行 了6 0 0 m,7 0 0 m 的混凝土浇 筑 ,混凝土技术指标见表 1 0 。 表1 0 混凝土不同泵送距离性能 mm 泵送距离 , m 混凝 土拌合物性 能 4 0 0 m 6 0 0 m 7 l 0 m 出机坍落度 2 4 5 2 5 0 2 5 0 出机扩展度 5 8 0 5 8 0 5

23、8 5 入泵坍落度 2 4 5 2 5 0 2 5 0 入泵扩展度 5 8 0 5 9 0 5 8 5 出泵坍落度 2 l 5 2 0 0 1 9 0 出泵扩展度 5 3 0 5 1 O 4 8 0 本 工程 7 1 0 m 距 离浇筑 混凝土 浇筑 施工 1 1 次 共浇筑 混 凝 土2 9 6 0 m ,没有发生堵泵现象,泵送到施工作业面的混凝土, 和易性 良好,坍落度和扩展度满足施工要求,现场共做 C3 0 强度试件4 2 组,全部合格。在工程施工中良好的配合比设计 是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施工措施支 持 。泵送施 工设备 的合 理选择 ,泵送 管道 的合 理布管要 求

24、敖 ( 下转 第3 7 页 ) 建筑技术开发 Bu i l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De v e l o p me n t 建筑设计 Ar c hi t e c t u r a l De s i g n 第4 3 卷第3 期 2 0 1 6 年3 月 违背上述原则会产生一些环境上的 “ 煞” ,比如山墙冲、镰刀 煞、尖角煞、路冲等。五行 ( 金、水、木、火、土 )有相生 相克的规律,而五行分别代表了建筑的形状、颜色和方 向等, 不同的建筑功能以及建筑环境要选用五行中比较适合的特性, 建筑与环境之间要注意用五行的规律来分析相生相长,避免 相克。比如波浪形或 曲线形

25、的建筑,五行属水,这类建筑以 体育馆为典型代表,像奥运鸟巢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位于奥 林匹克公园的东方,应了水生木的五行相生原理 ; 尖角形状 的建筑,五行属火,如央视的 “ 大裤衩”就是典型的五行属 火 的建 筑 ,与 其本 身传 媒性 质相 和,像 东方 明珠 广播 电视塔 也是此 类建 筑 ; 直而 高 的方形建 筑 ,五行 属木 ,在居 住建筑 设计中就大量应用 了方形建筑 。 居住建筑设计方面风水学的应用普遍且典型,比如仿古 类 的居住建筑设计中,设计规划上设计师通常将大门开在南 方, 建筑坐北朝 南, 前面朱雀方 “ 明堂 开阔” , 皆为风水 中 “ 纳阳 ” 的需求 ;后面北方,

26、即玄武方种有高大林木,除具有挡风的 功能,也阻隔了不美观的自然景观。在建筑外观设计上,左 边青龙方会设计河水环绕,右边白虎则多会种植一些植物来 阻挡西晒的阳光,正是迎合 了风水中左边青龙方最好是流水 的说法。从科学建筑、能耗角度来讲,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 保 留了来 自东面的阳光,聚光效果好,同时避免了西晒,这 与科学研究中 自然光线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生物钟调节等 结论不谋而合 。 像居住建筑设计中经常会设计弯曲的河流,主体建筑多位 于青龙 方河 水环抱 的 “ 、衲”位之 处 ,中国风水 历来有 “ 风水 之法, 得水 为上 ”的说法 , 认为居住在清澈的 “ 玉带水 ”之 “ 油 ” 位

27、, 即河 曲环 抱一边 的可 “ 得尝 生气 ” ,以科 学观 点来解 释 , 正是河 流受 地球 自转偏 向力影 响及河床 岩性 差异 、地 表起伏 等原因形成河曲, 在水流冲刷淤填作用下在 “ 衲位”形成增地, 通 过聚 集大 量有益 微量元 素和矿 物质使 得该 处草木 茂盛 、人 畜兴旺,而水环对面也就是风水中通常所说的反弓水却会因 为冲刷而减地,甚至可能会导致建筑物被冲毁。设计师在居 住建筑外观设计方面,多数会保留风水中规中矩、四角齐全 的建筑结构,其余会融入诸如江南粉墙黛瓦、西方尖顶高塔 等 设计 风格 ,配 合不 同 的装 饰或色 彩搭配 营造 出浓郁 的 中国 风 或外 国风。

28、 2 2 室内建筑设计 中的应用 建筑风水方面的知识在装修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从 室内布局到色调、装修所用到的材料、植物的品种、饰品的 摆放、方位等都很有讲究。比如近两年备受关注的玄空风水 理论,它认为紫微九星直接影响着住宅的气运,门为户型紧 要气 口, 五黄星为灾星煞星, 如果五黄临门则代表着意外灾害、 运 气 阻塞、破财 伤害等 不利 信息 ,在 住宅 设计 中就要重 点注 意 门户 的设计。 以上海祥欣猪文化会所为例,其在外观建筑和室内设计 ( 上接 第3 2 页) 设时路线短、弯道少、接头密、固定牢靠。长距离泵管上的 几百个接口有可能漏水,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大、接口 处管内混凝

29、土失水干涩,堵管、堵泵。如不及时发现仍然加 大泵送压力,又可能造成其他管路爆裂等,混凝土施工中施 工管理至关重要。 3 结束语 超远距离泵送混凝土的优 良性能,对城市地下工程的绿 色施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超远距离泵送混凝土在配合比 上以浓郁的中国风作为主打风格,在会所外部,以石头为素 材制作了一个突出的标识,石头的拙朴突出了会所的农家传 统文化主题,在石头标记上,风水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红黄绿 三种颜色搭配上,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吉祥颜色,黄色在古代文化中是皇家专用色调,代表着权威, 绿色则代表着生机盎然,这正是我国风水文化中的开门三见 好,开门见红即开门见喜,红色使人精神感觉

30、温暖振奋,心 情 舒畅 ,开 门见 绿生 机盎然 、养眼 明 目。在装 饰上 ,我 国本 土宗教道家文化崇尚清淡、素雅,所以在室内设计方面以少 量的色彩来搭配,减少了白色这种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吉利色 调的应用 ,通过 合理 的穿插红色 来调 配整个 空间 的色 彩和气 氛,整体上突出了中国风 与传统韵味 。 中国古建筑都离不开风水文化 的元素,比如浦东康桥 的 “ 浦东老宅翰青雅集” ,作为著名的古建筑群落,原整 体布局 为三进 两 院,为浦东 旧时大户 人家居 所,为改 造成用 于艺术 交流 的文 化会 所在建筑 风水 设计上 做 了精 心规划 。设 计中自然且充分地运用建筑风水理论,以斜面入

31、 口避开 “ 冲 梁 ”“ 开门见柱 ”等风水 忌讳,并在入 口处增 加圆洞 门造型 以 改变原建筑的卧庸、敦实感 ; 设计在功能上改变了原檐口浅、 窄,不利于遮风挡雨的缺陷 ;中庭天井设置休闲区域,在景 观处理上增加水槽等 “ 聚财”乡土情怀 ; 室内设计保留了传 统梁柱,重新修缮木门和木窗,采用青石砖、粉墙等给予老 宅古朴的感觉,文化展示区域整墙面的展示柜同时又带来开 阔和现代 感 ; 设 计 中灯 光的处 理颇为 巧妙 ,室 内 的光源 被 隐 藏在 局部 天花 吊顶 内, 既不感觉刺眼,同时又能满足观赏书画、 交流接待 等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 述,建筑 设计 中传统风 水学 的应

32、用 有助于 进一步 挖掘建筑文化功能,在设计上做到天人合一,满足现代人居 住需求 ,有 助于 营造充 满人文气 息 的现代住 宅,对于 新时期 创新建筑设计语言,丰富建筑文化内涵,实现建筑设计与时 俱进有重 要意 义。 参 考文献 1 郑秀梅 ,付丽 艳,庄宇 ,等 浅议 风水学在现 代住宅 中的应 用 价值工程,2 0 1 4 ( 1 1 ):1 3 0 1 3 1 2 刘启泓,李文龙 中 国传统 民居的设计理念在当今居住建筑设计 中 创造性 继承的探 讨 以西安民居 为例 J 基建 管理优化 , 2 0 1 5 ( 2 ) : 2 6 31 3 易丹 萍,胡舒丹,周杨坤 风水学在现代建筑设

33、计 中运用 的研究综 述 J 文艺生活 : 下旬刊 ,2 0 1 3( 1 0 ) :1 9 9 4 李坤芮 论 中国传统建筑 美学在当代居住建筑 中的承扬 J 建材与 装饰 :下旬,2 0 1 3 ( 9 ): 2 2 2 3 5 李鹏 中国传统风 水学合 理性 因素在 居住空 间设计 中的应用 研究 f J 时代报告 ,2 0 1 4( 1 2 ):1 9 0 设计完全参考普通泵送混凝土的设计思路,选择合适的原材 料进行,并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环境和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混凝 土的技术 性 能指 标 ,为施 工作业 提供 了方便 ,降低 了工人 的 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 J GJ 5 5 -2 0 0 0 ,普 通混凝 土配合 比设计 规程 S 2 J GJ T1 0 - - 2 0 1 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s 】 3 赵 志缙 ,赵 帆 混凝 土泵送施 工技术 M】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 出 版社,1 9 9 8 3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