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财务会计新课题:职业判断一、 会计 职业判断的概念及特点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根据 企业 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 方法 、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目标性。判断总是有其特定的目标指向。一般而言,会计人员除了希望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对条件确认、计量、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有效地维护和增长企业自身 经济 效益。2.主观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而不同的方法会
2、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接近客观实际,有时很难有一个客观标准,只能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3.权衡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优选,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比较、权衡、取舍的过程。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在有限制和要求下的相对主观判断,它受制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受制于 社会 的外在约束机制,如法规、政策、目标、国情和技术水平等;受制于会计的某些自身特征、原则及相应的 理论 框架
3、;受到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二、会计职业判断在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体现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体现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进行专业 分析 和判断,当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形式不相一致时,注重经济实质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重要性原则。本原则要求每个企业确定自己的重要事项,而重要与不重要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不同会计主体、不同会计事项而有所差异的。因此,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 影响 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是否应单独披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在
4、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对会计人员而言,判断一项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否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前提,超过一年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否则就作为收益性支出进行核算。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体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存货计价方法。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后进先出法或其他所允许的方法;是采用 历史 成本法,还是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2.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长期债权
5、投资折溢价的摊销方法是采用直线法,还是采用实际利率法。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还是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方法。4.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还是采用应付税款法;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是采用递延法,还是采用债务法。5.外币折算政策。是采用现行汇率法,还是采用时态法或其他方法。6.会计报表合并政策。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以及确定合并范围的原则。7.收入确认原则和方法。具体会计准则规定了收入确认的四个基本条件,会计人员将更注重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来判断商品销售收入是否可以确认;而长期工程合同收入的确认方法是按完成合同法,还是
6、按完工百分比法或其他方法确认,也需要会计人员加以判断。8.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直接转销法,还是采用备抵法。9.借款费用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是资本化,还是计入当期损益。10.或有事项的处理。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义务是现实义务,还是潜在义务;如果是现实义务是确认,还是不确认;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资产是披露,还是不披露。11.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怎样根据形式和实质来判断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与交易又怎样根据重要性原则在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12.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根据具体会计准则规定的非货币性交易与货币性交易的界限,会计人员只能先判断一项交易是货币性交易,还是非货币性交易,然后才能进行恰当的
7、会计处理。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体现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1.坏帐准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亦即根据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合理地确定计提比例,这一规定赋予了企业较大的自主权。2.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这一规定要求企业在确定折旧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而且要考虑无形损耗,因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同样,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年限也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3.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
8、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则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4.或有负债的估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或有负债,其金额应当是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而最佳估计数的金额只能由会计人员根据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概率 计算 确定。三、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分析我国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未给予职业判断以应有的重视,对职业判断的 研究 就更少。 目前 会计职业判断的总体水平令人担忧,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从众心态。有的会计人员不考虑自己企业的实际
9、情况,将其他企业对相类似业务的处理方法照搬过来。忽视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和技术条件等非会计因素的影响。不少职业判断仅仅局限于会计专业范围之内,忽视了与之密切联系的环境和技术因素的影响。过分依附于企业领导的态度。有些会计人员无原则地依附于企业领导,盲目接受来自领导的态度和看法,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职业判断。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利益驱动。 会计 制度给 企业 留下了可选择空间,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使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更客观真实。而对处在转轨中的 中国 来说,由于比较特殊的体制背景和一些独特的制度安排,不少企业出于种种目的,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所以有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
10、会计人员利用政策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为企业肆意操纵会计利润,出现了利用会计职业判断造假和提供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等行为,与运用职业判断的初衷背道而驰。2.会计人员职业意识较差。在我国,一直延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在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 内容 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此外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作判断的范围。因此,会计人员长期以来养成了“照葫芦画瓢”的习惯,不善于用职业 分析 和职业判断的 方法 去思考和处理复杂的会计业务,面对 目前 提出的职业判断要求,一时难
11、以理解和适应。3.会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无法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在长期的计划 经济 体制下,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的要求不高,会计 理论发展 缓慢,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虽然目前会计 教育 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一方面,会计人员面对新制度的要求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4.会计监管系统的 问题 。会计监管系统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和外部会计监管系统组成。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监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存
12、在一定的问题。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来看,企业经营者一言堂以及经营者与会计人员集体作弊的现象屡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屡禁不止;从外部监管系统来看,由于多种监管机构同时存在,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调,造成对企业的监管重叠或监管缺位。与此同时,各监管主体普遍存在监管滞后的问题。在没有健全会计监管系统的情况下,一味推行会计职业判断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四、正确运用职业判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鉴于我国会计实务的现状,如何正确运用职业判断成为贯彻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完善会计监管系统。就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而言,应从各企业的具体环境出发,
13、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 规律 ,针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就企业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应认真贯彻会计法,逐步确立财政部门在整个监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确立 社会 中介机构在整个评价系统中的权威地位,在此基础上,各监管机构应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使外部监管做到及时、到位、高效。2.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在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会计事项一般只确定原则,指出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方法、例外处理方法及允许选用的方法等,具体会计核算要靠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和业务特点来进行职业判断,作出合理、客
14、观的会计处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要做好职业判断,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一方面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切入点,不断 学习 ,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后续教育来提高其职业判断技能,会计理论界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社会力量对
15、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了有效地制约和防止企业利用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上,应当建立两种机制:一是社会评价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社会评价,增强其荣辱感,形成外在的他律机制,这是对会计职业道德起作用的一种方式。进行社会评价的基本形式是社会舆论,它具有特殊的内在的威慑性,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和导向,可以起到抑恶扬善、弘扬正气的作用,并最终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二是要建立社会利益导向机制。职业道德在强调精神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物质形式的鼓励与鞭策,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利益导向和激励。在社会分配格局中提高会计人员的经济报酬,使其能在社会中得到充分重视和承认,实际上也是对会计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参考文献 :杨宗昌。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J.会计之友,2000,。杨荣辉。会计职业判断探微J.财会月刊,2001,。姚荣辉。试论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职业判断J.财务与会计,2000,。朱大华。试论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规范J.财务与会计,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