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高中学生学习中纠错本的应用
【摘 要】建立本是许多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使学生能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但许多做本的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本的意义,从而在盲目中,使本的功能大打折扣。本文试从学生容易忽略的几个方面阐述本的运用,以起拾遗补缺之功。
【关键词】本;错题;政治复习
【Abstract】It is a common method for senior students to build a notebook of error correction,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find their weakness easily and solve them effectively. However, many students mis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building a notebook of error correction, which reduces the functions of the notebook.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applications the students often neglect, which may make good omissions and deficiencies.
【Key words】A notebook of error correction;Error recognition;The review of politics
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儒德、江涛、李云芳三位老师进行的错题管理行为调查问卷表明,学生普遍认识到了错题对于学习的影响,从情感上不回避错题,但对错题的价值认识不足,尤其缺乏良好的错题管理的意识与系统的错题管理策略。因此,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本的价值,或者没有做到系统地管理本。如何才能使本最大发挥它的功用呢?笔者就从观、原则、温故三个方面发表浅见,祈请指教。
1.前要树立正确的观
1.1 要正确对待做题出现的“错误”。
着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错误会引起学生顺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同化到修正过了的知识结构中去。产生错误并不意味着失败,而只表明它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有机而重要的部分。通过思考这些错误是如何发生的,学生得以从中学到新的东西,并发展一些策略来对付以后出现的问题。因此,对待做题错误要宽容而不纵容。
1.2 要明白本不是简单地抄录。
是一个自身逐渐学习和修正的过程,本不能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这样会让自己对这一类错题的认识逐步加深。最好做法是将错题自己重新描述,重新解题并总结;同时,对于一些题目很长的错误,大家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做法,比如:将有关试卷错误的题目剪切下来,粘贴在本上等等,从而节省宝贵时间。
1.3 要有本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呈现的观念。
很多学生对于本认识仅仅局限于错题的汇总,只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而没有深入做书面分析,是对错题呈现的“照搬”。这种情况下,即使做再多的本,遇到类似的题目照样的一错再错。因此,我们应当把本当作自身错题的系统呈现,进行系统分析其规律性,并对其总结,这样才能实现建立本的初衷。
2.过程要坚持几个原则
在本上一般有“正解”、“原因分析”、“注意事项”、“解决思路”和“举一反三”等等环节。其中有三个环节是比较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做好的,这里做个具体分析。
2.1 坚持标注错题所属知识点的原则。
之所以要求对每一道本上的错题标注所属知识点,是为后期的类比。在学习探索中,类比思维的价值为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所称道,开普勒说:"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运用类比思维可以把同类错误的题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能从具体的题目中发现共同理论的不同具体表现,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提高到抽象,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政治学科的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2 坚持根源性原因分析的原则。
所谓根源性原因,就是导致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发生的最基本的原因。
根源性原因分析法最常见的一项内容是,提问为什么会发生当前情况,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记录。然后,再逐一对每个答案问一个为什么,并记录下原因。根本原因分析法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找出问题的作用因素,并对所有的原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通过反复问一个为什么,能够把问题逐渐引向深入,直到你发现根本原因。这个过程不但能解决本身,还能把错题所属知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是一种本制作过程最应该重视的一个环节。
2.3 坚持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原则。
不管本做的多么漂亮,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寻找出错题的根本原因之后,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坚持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面对各种题型的应对能力,在多种方式中找出最佳方法,并全面地发现该知识点可针对的现实问题,提高学生解题的经验。
3.过后要反复温故
无论中国的先哲,还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家,都惊人相似地认为,学生先前已有经验的激活、新旧知识的联系,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唤醒学生大脑积极思维,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本建立起来以后,不能单位为记错题而记错题,应该哪里温故。在温故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点
3.1 坚持每天阅读。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学生还要在每天的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本,浏览一下,或错题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
3.2 经常性的相互交流。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发现,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固然有自身的天赋、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的一面,然而这些人成功的85%的原因是有着良好的交流能力。可见,懂不懂交流是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由于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不同,学生之间所建立的本也不同,其中同等能力的学生,本的交流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是互相提醒、互相借鉴、提高应试能力的良方,也是迅速积累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3.3 勤写温故心得。写温故心得最核心的意义就是反思。一位心理学家提出 “元认知”理论,即 “知道我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通过写温故心得,学生可以让自己清楚地看到在这个知识点上的经验教训,从心得中得到了自我激励,找到自己学习新的兴奋点。温故心得还能体现出学生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认真写心得更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有心理专家谈到,从某种程度上说,写心得是 “态度决定意义”,态度有多积极,收获就有多丰富。
参考文献
[1] 知识缺陷型错题管理探析,郑敏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03期
高一学生的错题管理行为,刘儒德、江涛、李云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 着,《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