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460279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资料仅供参考绪 论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楚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原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3)马克思主义之因此具有科学性,不但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关系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而且经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

2、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而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而且经过一系列原理变现出来。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只有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

3、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没有各个阶段上特定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完成,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思想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

4、至误入歧途。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简答题1. 简述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答:(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别不同的事物。(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2.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答:原理: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1)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和对立。可能性是当前尚不存在的,它还不是现实性;现实性是已经存在的,它不再是可能性。不要把二者相等同。(2)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客观世

5、界的发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中实现的。意义:(1)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2)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正确、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正确、无条件的。(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

6、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4.简述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答: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了唯物论;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两者相结合,就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若割裂其统一性,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论述题1.试述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及其现实意义答: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现实意义:(1)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

7、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指出物质是能够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2. 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答:原理: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现实意义:质

8、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就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3. 试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答:原理:(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即肯定和否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9、一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变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重复斗争的过程,由于某些偶然原因的出现,使事物的发展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3)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的错误。现实意义: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1) 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2) 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准

10、备客服各种困难,在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简答题1.简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答:(1)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前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2)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3)相互作用关系。无论二者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2.简述认识的重复性的原因。答:(1)从客体方面来看:其一,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其二,事物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其三,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2

11、)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3.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绝正确,又是不确定的、相正确,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是指:第一,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经过实践来检验,另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第二,人的实践和人的认识都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实践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做出检验,今天的实践未能证实或驳倒的认识,最终会被以后的实践所证实或驳倒。(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是指:第一,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时条件下的具体的实践,都是有局限

12、性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第二,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重复性。许多认识的真理性往往不是经过实践的一次检验就能被证实或驳倒,而是要经过多次重复检验,才能被证实或驳倒。实践队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随着实践的扩展和深化,实践队认识的检验也不断地深化。(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不可分的,任何夸大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能够防止把人的认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能够使人们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斗争。论述题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1)二者是相

13、互区别的。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2)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想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简答题1.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生产

14、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2.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与阻碍的程度,又因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3.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社会改革能够巩固新生

15、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2)社会改革能够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3)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4.简述人与社会的关系。答: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要表现在:(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2)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3)人的本质与社会的本质是一致的,其基础是实践。(4)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论述题1.试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生

16、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在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和确立起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与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是最基本适合的,促进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求变革旧

17、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与发展要求之间这种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常新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这样的循环,都把人类社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现实意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也规律为理论依据的。2.试述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答:无产阶级政党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必须有一条正确的

18、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而群众路线则是贯穿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之中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它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19、,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中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至关重要。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简答题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客观要求。答: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和客观

20、要求是: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这就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1)价值量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2)实行等价交换,即不同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概括地表述,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的规律。2.简述劳动力商品的特点。答: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其它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这就是说,雇佣劳动者

21、的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3)劳动力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3.简述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答:(1)资产阶级的人生观。资产阶级主张利己主义的人生观,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为此就要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实现其个人利益和享乐的金钱,因而赚钱成为实现其人生利益的最好手段。(2)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资产阶级的价值观的重要

22、特征是以金钱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的体现,把是否能获取金钱和获取金钱的多少看作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真实尺度。(3)资产阶级的道德观。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它以尊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论述题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答: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于发展的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富于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

23、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的,因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当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体系,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第五章 资本的流经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简答题1、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答:计算一定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计算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也就是要把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转化为同质的

24、货币形式,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合计起来,除以预付资本的总额,这样就能计算出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司为:预付资本一年中的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答:(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3、简述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决定因素。答: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1)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2)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投入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4、简述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

25、。答:(1)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剩余价值分配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它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2)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即超额利润。(3)资本主义地租体现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三个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即农业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5、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答:(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的经营

26、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 农业中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3)级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6、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答:(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业产

27、品价值高于社会价格的超额利润,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论述题1、试述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答: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包括:(1)二者表现不同的经济关系。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2)二者数量不同。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只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它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3)剩余价值率清楚了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产生出来的。2、试述影响利息率的主要因素。答:利

28、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息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动。利息率变动的高低界限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即低于平均利润率高于零。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平均利润率本身的高低;二是由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所决定。在一定的平均利率水平和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的高低是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所决定的。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简答题1、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答: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1)垄断产生后竞争依然存在。首先,竞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核心机制,有商品经济就

29、必然存在竞争;其次,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的经济主体来看,虽然在某些部门存在着垄断组织,但也还存在未形成垄断的部门及大量的非垄断企业,这些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即时是已形成垄断的部门,也绝大部分是几个垄断企业并存,它们之间本质上依然是相互竞争的关系。(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从竞争的范围来说,大致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等。(3)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竞争的目的不同;竞争的手段有了新

30、的变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竞争的范围不同。2、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答:垄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结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的剥削。(2)由于垄断资本能够经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它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3)经过加强对其它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4)经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

31、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活动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答:当代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发生很多变化,其原因能够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来分析:(1)在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发挥

32、作用的原因。(2)在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3)在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论述题试述资本输出的影响和作用。答:资本输出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和特征,对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从资本输出国来看,资本输出的作用和后果是:(1)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

33、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国外资本的输入有两重作用。表现如下:(1)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和发展经济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2)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给这些国家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答:(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

34、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2、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答: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也是最进步的一种新型国家政权。原因如下:(1)工人阶级对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作用是经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2)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3)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就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

35、入无阶级社会。(4)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3、如何坚持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答: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为了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改进党的领导。(1)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3)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论述题1、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答:(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中

36、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2)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民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根本的一条。社会主义的根本和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与文明发展程度应该较之资本主义更先

37、进更发达,更能体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它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2、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答: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要把握以下几点:(1)要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不但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要在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上, 既探索创新,又切实可行。(3)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

38、定是保证。第八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答:(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2)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3)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4)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自行消亡。(5)精神境界极大提高。(6)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7)全人类的彻底解放。2、简述实现共产主义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答: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过程。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是:(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2)全体社会成员

39、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论述题试述共产主义在实践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答:首先,就世界范围来说,当今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其内在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使生产力有所发展,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程度有所缓解,从而延缓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程。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尚存的情况下,国际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对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总是竭力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施加种种压力,甚至进行“和平演变”乃至武力侵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会出现反社会主义的阴谋活动。国际和国内的反社会主义势力还会相互勾结,彼此呼应。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事业有可能遭受损害,甚至发生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样的重大挫折。国际阶级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决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绝非一帆风顺。因此,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进而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