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肢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关键词】 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外科创伤后的一种并发症,尤以髋膝部骨折后最常见。如处理不当,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截肢或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本院自1999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9例下肢骨折并发DVT病人,经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81岁,平均5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髌骨骨折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时间为伤后3天22天,平均天;诊断时间为110天,平均天;治疗后显效时间为13天,平均天。 诊治方法 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局部症状:肢体疼痛,
2、除外肢体受伤因素肢体不对称肿胀,由足踝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小肠腓肠肌有明显挤压痛,肢体肌张力增高,Homan氏征及Neuhof氏征阳性,部分有肢体表面皮肤红斑形成。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心动过速,脉搏增快,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 辅助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肢体深、浅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进行深静脉造影,虽然有创,但特异性较高。 治疗病人一经确诊,均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剂量为175u/kg/d,尿激酶50u100u/d,静脉滴注共35天,丹参20ml/d,静脉滴注1014天,稳定后改华法林3mg/d口服,并定期检查凝血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对于髋、膝部老年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者,尤其既
3、往有静脉疾病者,鼓励病人及早进行肢体肌肉的主动舒缩活动,以及口服阿斯匹林。 .结果:本组病人经过上述及时处理,肢体肿胀减轻或消褪,经采色多普勒复查,2例深静脉部分再通,7例全部再通,所有病例无1例发生肺栓塞。 讨论 .1DVT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包括高凝、血液滞缓和血管损伤。故应早期警惕以下高危因素,降低DVT发生的风险:既往有血栓发生的病史;有静脉手术史或静脉曲张者;既往有矫形手术者;年龄较大者;有恶性肿瘤者;有血管阻塞性心脏病或长期下肢肿胀者;肢体长期制动者。糖尿病患者;口服激素者;过度血液丧失或输血者。以上高危因素已得到公认,患者体重、吸烟史以及手术径路为不肯定的危险因素。
4、 .2临床诊断:骨折术后卧床病人突然患肢疼痛,单侧肢体肿胀,肢体肌张力较高,挤压小腿后侧肌肉疼痛,Homann氏征或Neuhof氏征阳性,部分病人肢体表面皮肤有红斑形成,并有低热、脉搏加快。但有50%病人具有隐蔽性,临床表现不明显。需排除急性动脉栓塞和淋巴水肿,蜂窝织炎等。 .3实验诊断:由于相当部分病人无特异临床症状1,诊断难度较大,而且由于顾虑不良反应、治疗费用高和缺乏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生率的认识,栓塞预防性治疗未能广泛应用。对于无特异临床病状的病人,如何早期诊断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实现临床上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大家共同面临的课题。因此,运用实验诊断方法进行早期诊断,就很有意义。 彩
5、色多普勒超声以其无创、实时、动态、重复性高等优点,对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它不仅能检测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是否存在,还可诊断出血栓部位、大小和血流状态,为临床制定诊断方案、评价药物、介入和手术疗效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2,3。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对急性血栓检出率敏感性100%,特异性75%4。因此对下肢骨折患者,特别是高危因素患者,应常规做彩色多普勒检查,它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诊断的一种常用方法。 纤维蛋白原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是对血液粘度影响最大的血浆蛋白,血液粘度增加无疑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度增加。有学者观察到骨折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并提出其可作为
6、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检测指标5。Munster6提出高纤维蛋白血症可做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这说明,纤维蛋白的检测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诊断的一种方法。 血浆D一二聚体是特异性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反映凝血酶增多或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是血管内最常用血清学标记物。正常情况下血栓形成后立即有异常反应,纤溶酶的作用是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释放入血循环。因此检测D一二聚体阴性可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目前它已广泛用作对可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排除试验。应用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测定D一二聚体含量还可用于下肢深静脉栓塞急性期的临床诊断7。而且D一二聚体的升高很可能表明已形成不易辩
7、认的微血栓8,增高程度增加,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也增高9。Anderson10认为,仅有4%患者在血浆D一二聚体浓度正常下,发生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因此,测定D一二聚体含量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诊断的另一种方法。 .4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以内科治疗为主,目前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处理:抑制凝血;溶解栓子;效果不明显时,可采用介入治疗。低分子肝素是从普通肝素解聚而来,其出血的副作用少,生物利用度高,个体间差异小,近年来已成为预防及治疗DVT的首选药11。Hak DJ12认为,对于年龄大损坏严重,因需长期制动容易发生DVT者,应积极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李锋13通过研究显示,低分子肝
8、素能有效治疗DVT,但出血并发症并没有发生,血小板计数用药前后无显着性差异。本组病例再一次证明了它的:实用性和疗效性。 .5预防:下肢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方法,体外肢体向心性按摩对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有高凝患者,每天口服阿斯匹林,可明显减少DVT的发生。这些预防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Girard P, Musset D, Parent F,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detectabl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
9、sm. Chest,1999,116(4):903-908. 2王岩,蒋均远,崔玉清,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武警医学,2003,14:30-31.3沈素红,陈柯,张江涛. 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中医正骨,2003,15:10-11.4刘嬉,段云友,郑海霞.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演变.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365-366.5吴建华,张代民,扈培霞. 骨折病人纤维层蛋白原测定及意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5):458-459.6Munster AM, Ingemann Jen
10、sen J, Bech B, et al. Activation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pigs following lower limb gunshot trauma.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01,12(3):477-485.7赵春起,王维亮,黄德祥,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浆D一二聚体测定临床评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9(2):556-557.8Liu Hw,kwong YL, Bourke C,et al. High incidence of thrombophilia detected in Chinese pa
11、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sis.Thrombosis Haemost, 1994,7(2):426.9Schutgens RE, Ackermark P, Haas FT, et al. Combination of a normal D-dimmer concentration and a non-high pretest clinical probability score is a safe strategy to exclud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Circulation, 2003,107(7):593-597.10Anders
12、on Dr, kovacs MJ, kovals G, et al. Combined use of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D-dim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suspected deep vein thrombosis (the EDITDE study). J Thromb Haemost, 2003,133(16):645-651.11谢松林,吴宇黎,周维江,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国骨伤,2002,15:712713.12Hak DJ.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rauma and long bone fractures J. Curr Opin Pulm Med, 2001,7(5):338341.13李锋,李光辉,夏仁方.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临床外科杂志,2002,10: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