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任丘热电厂永丰厂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
2020年6月23日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前 言
一 任务由来
为确保任丘热电厂4×300MW供热机组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建成后的安全运转,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394号) 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69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 河北建投任丘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于 8月5日委托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任丘热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工作。
二 评估目的和任务
(一) 目的
本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对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 为该项目的防灾、 减灾及审批建设用地提供科学依据。
(二) 任务
1、 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现状、 类型、 规模、 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
2、 对评估区范围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
3、 对拟建场地范围内, 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 加剧和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4、 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 综合评估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 对建设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估。
5、 针对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性, 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为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 评估依据
( 一)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 二) 《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
( 三)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69号);
( 四)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 ]24号);
( 五)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 ]36号);
( 六) 《任丘热电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委托书》( 河北建投任丘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一 工程项目概况与征地范围
( 一) 地理位置
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 全市总面积1023平方公里, 总人口77万人, 现辖3个街道办事处、 9个镇、 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任丘市交通条件优越, 京九铁路纵贯全境, 并在任丘市设有二等站任丘车站, 南距神府煤出海通道神朔铁路不到30公里; 境内公路总里程1100公里, 主要有106国道和保定~大城公路。
拟建的任丘热电厂永丰厂址位于任丘市东南4.0Km处的太平庄村西, 东侧紧邻太平庄, 北距林家庄约300m, 西南距季家铺村约150m。厂址东北距任丘站约900m, 京九铁路在厂址东侧约700m处经过, 任丘市的燕山大道在厂址西侧经过, 厂址南侧约500m处为永丰路( 见图1-1) 。永丰厂址配套的灰场为边庄灰场和北汉灰场。边庄灰场位于北汉乡后边庄村西北, 距永丰厂址3.0Km。北汉灰场位于北汉村西北500m, 距永丰厂址5.5Km。边庄灰场和北汉灰场与永丰厂址之间均有村级公路相连, 交通方便。
( 二) 工程概况
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任丘热电厂工程前期工作早在1992年就开始进行, 历时 , 经过多次重复论证, 最终确定了电厂规模及投产时间, 其建设的重要性如下:
⑴符合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在省内建设电源项目原则, 在河北南部电网缺电的严峻形势下, 争取新的电源建设项目是绝佳时机。
⑵沧州地区当前是河北南网缺电最严重地区之一, 任丘电厂的建设将对沧州地区和任丘市的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同时, 也将有效提高沧州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性。
⑶满足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任丘市是分散供热, 锅炉燃烧效率低( 大部分在50~60%) , 资源浪费严重, 电厂建成后, 燃煤效率将大幅提高。
⑷现状分散供热除尘效率较低( 平均约80%) , 给城市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据初步估算, 电厂建成后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0183t, 烟尘
图1-1
7392t, 任丘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将大大改进。
⑸满足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污水资源化的要求。随着全社会对水资源以及水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加深, 任丘热电厂适应这一趋势, 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中水作为电厂生产用水的取水水源。
⑹促进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进河北南网电力储备、 保证电网安全, 有利于培育河北南部发电市场和增强其竞争力。
2、 工程规模
任丘热电厂总装机容量1200MW, 一期工程拟建设2×300MW单抽凝汽式供热汽轮发电机组, 配2台1025t/h粉煤锅炉, 以及配套除尘、 烟气脱硫设施及其它相关附属设施, 二期工程再扩建2×300MW抽汽凝汽式供热汽轮发电机组。一期工程2×300MW供热机组水源以城市污水为主, 采用严格的节水措施, 生活消防水等少量用水采用城市自来水外, 其余全部利用城市污水; 二期工程2×300MW机组采用中水,不足部分采用南水北调水源。
采用干除灰方式, 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不设永久灰场, 只设周转备用灰场, 可满足电厂2×300MW机组贮灰约1.3年, 满足电厂4×300MW机组贮灰约0.68年
工程的静态总投资577630万元, 主要建( 构) 筑物详见表1-1和图1-2。
从以上可知, 该工程为大型电力建设项目, 无论在工业方面, 还是在
民用方面, 均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属重要建设项目。
工程主要建( 构) 筑物一览表 表1-1
建( 构) 筑物
高度(m)
平面尺寸
结构及基础型式
主厂房
汽机房
25.2
26×131.3m
基础埋深6~7m, 地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
除氧间
22.0
11.3×131.3m
煤仓间
38.5、 47.5
14×131.3m
锅炉房
38.0
40×41.3m
除尘除灰系统建设
除尘器
钢结构
烟囱
210
底部直径18.75m
基础埋深5m, 环形结构, 桩基
烟道
框架结构, 桩基
空压机房及除尘除灰控制楼
15×28.2m
基础埋深3m, 框架结构, 桩基
电气建筑
集控楼
30×54.0m
框架结构, 桩基
水工构筑物
冷却塔( 4)
120
直径86.25m
地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管桩
循环水泵房
16.5
18.75×22.5m
桩基
输煤系统建筑
储煤罐( 4)
直径22.00m
桩基
输煤栈桥
桩基
碎煤机室
框架结构, 桩基
转运站
框架结构, 桩基
汽车卸煤沟
框排架结构, 桩基
图1-2
( 三) 征地范围
拟建永丰厂址位于永丰办事处林家庄村南、 太平庄村西, 规划征用土地面积596806.00m2( 895.21亩) 。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6°06′59″; 北纬: 38°40′18″。各拐点坐标( 1954年北京坐标系) 如下:
A点 X=4282908.42 Y=20422719.15
B点 X=4282908.42 Y=20423453.04
C点 X=4282095.21 Y=20423453.04
D点 X=4282095.21 Y=20422719.15
拟建的边庄灰场位于北汉乡后边庄村西北, 规划征用土地面积127111.00m2( 190.67亩) 。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6°08′58″; 北纬: 38°38′45″。各拐点坐标( 1954年北京坐标系) 如下:
A点 X=4279802.25 Y=20425777.59
B点 X=4279759.18 Y=20426074.77
C点 X=4279375.77 Y=20426066.31
D点 X=4279394.50 Y=20425726.24
拟建的北汉灰场位于北汉乡北汉村西北, 规划征用土地面积138060.00m2( 207.09亩) 。场地中心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6°08′57″; 北纬: 38°37′32″。各拐点坐标( 1954年北京坐标系) 如下:
A点 X=4277530.00 Y=20425870.00
B点 X=4277505.00 Y=20426110.00
C点 X=4276980.00 Y=20426070.00
D点 X=4277025.00 Y=20425782.50
二 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工作区地质环境条件研究程度较高, 自二十世纪六、 七十年代开始, 地矿、 水利、 城建、 电力等部门在本区做了大量地质、 水文地质工作( 见表1-2) , 对工作区地质、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等研究的比较清楚, 给本次评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域地质环境主要工作成果一览表 表1-2
序号
资料名称
提交单位
提交日期
1
河北平原( 重点黑龙港地区) 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勘察科研报告
河北省地质局
1977
2
河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新构造图及说明书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85
3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
河北省地质局
1989
4
河北省任丘市水长期供应计划
任丘市水利局
1992
5
任丘市城市供水水文地质规划报告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1993
6
河北省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图及说明书(1:50万)
河北省遥感中心
1995.9
7
河北省任丘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1999.2
8
任丘市地面沉降调查报告
河北省建设勘察研究院
.2
9
河北省沧州市地质环境监测报告( 1996- )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10
河北平原( 京津以南) 地裂缝调查与防治区划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11
河北省沧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12
12
任丘市水资源公报( 1998- )
任丘市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1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综合楼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5
14
任丘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7
15
任丘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9
16
任丘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工程可行性研究勘测报告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10
17
任丘热电厂2×300MW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河北省工程地震研究勘察院
.10
三 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 工作程序
接受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 于 8月15日正式开展工作, 根据《技术要求》完成资料搜集、 野外地质灾害调查与复核工作, 随后对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编制图件、 编写报告, 于 10月20日完成报告初稿。工作程序见图1-3。
( 二) 工作方法
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特点, 以搜集和分析评估区已有的区域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等资料为基础, 以野外综合调查为主要手段, 调查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的类型、 分布、 变化趋势及其与本工程的关系。野外采用踏勘、 地质点编录、 拍摄、 GPS测量等手段, 对地质环境、 地形地貌、 地质灾害等进行调查。
(三) 完成工作量
收集资料包括建设场地及周边相关地区的地形地貌、 区域地质构造、 历史地震记载、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水文气象等资料。现场调查内容包括场地地理位置、 交通情况、 场地地形地貌、 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地下水位、 人类活动对场地的影响、 建设场地及其附近地质灾害种类及发育现状等。本次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3。
报告审查及备案
图1-3 评估程序框图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3
工作项目
工作内容
单位
数量
搜集资料
1、 区域资料与科研报告
份
7
野外调查与实测
1、 调查面积
Km2
250
2、 调查路线长度
Km
30
3、 拍摄照片
张
18
4、 地质地貌点
个
3
5、 实测地下水位
个
8
6、 地质灾害点
个
5
四 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一) 评估范围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工程项目特征确定评估区范围。据收集的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 拟建永丰厂址地形平坦, 地面标高6.4m左右, 地貌类型单一, 未发现突发性地质灾害现象, 现状条件下建设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不发育。因此评估区范围确定为建设项目场地范围, 面积为596806m2。拟建的边庄灰场地形变化较大, 场地中间为烧砖取土后形成的大坑, 最大坑深约15m, 场地四周为耕地, 地面标高为6.7m左右, 地貌类型单一, 评估区范围确定为建设项目场地范围, 面积为127111m2。拟建的北汉灰场地形变化较大, 场地中间为烧砖取土后形成的大坑, 最大坑深约9m, 场地四周为耕地, 地面标高为7.7m左右, 地貌类型单一, 评估区范围确定为建设项目场地范围, 面积为138060m2。
(二) 评估级别的确定
任丘热电厂4×300MW供热机组工程, 属大型电力建设项目。根据工程规模和特性及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 按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属重要建设项目。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区域地质资料, 按河北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各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 见表1-4和1-5) 。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69号) 的要求, 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确定该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永丰厂址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表1-4
划分因素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复杂程度
地质灾害
评估区及其外围范围内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中等。
地质环境复
杂程度中等
地形地貌
评估区处于河北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区, 场地内地势平坦开阔, 地面标高6.4m左右, 地貌类型单一。
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基底构造相对稳定。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条件
拟建场地地层为冲湖积的粉土、 粉质粘土、 粘土和细砂为主, 局部含淤泥质透镜体,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评估区农业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 工业和生活用水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 并有任丘油田的石油、 天然气的开采, 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拟建场地现为耕地,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边庄灰场和北汉灰场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表1-5
划分因素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复杂程度
地质灾害
评估区及其外围范围内地质灾害程度弱发育。
地质环境复
杂程度中等
地形地貌
评估区处于河北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区, 地貌类型单一, 地面平均标高为为6.7m和7.7m左右, 场地内有烧砖取土后形成的大坑, 最大坑深分别为15m和9m。
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基底构造相对稳定。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条件
拟建场地地层为冲湖积的粉土、 粉质粘土、 粘土和细砂为主, 局部含淤泥质透镜体,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评估区农业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 工业和生活用水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 并有任丘油田的石油、 天然气的开采, 水文地质条较差。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拟建场地现为砖厂和耕地,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 气象水文
( 一) 气象
各评估区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燥多风, 降雨稀少, 蒸发强烈,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天高气爽, 冬季干燥寒冷。多年平均气温12.3℃( 1956~ ) , 最冷月份为1月, 月平均气温-3.9℃, 最热月份为7月, 月平均气温26.5℃; 极端最低气温-19.0℃( 1972年1月26日) , 极端最高气温42.7℃( 1961年6月12日) 。年平均日照时数2755小时, 多年平均降雨量540.1mm( 1956~ ) , 年最大降雨量1077.4mm( 1964年) , 年最小降雨量232.2mm( 1965年)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3.8mm( 1956~ ) , 年最大瞬时风速40m/s( 1950年) 。年最大冻土深度63cm( 1977年) 。
(二) 水文
任丘市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北部有枣林庄分洪河道、 赵王河行洪河道, 其中赵王河是白洋淀西淀唯一的泄水通道。另有古洋河、 小白河、 任文干渠三条主要排沥河道, 均为季节性河渠。
各评估区内无河流经过, 附近主要河流有古洋河。
该河是清南地区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上游分东西两支, 东支上起献县西高坦闸下, 西支上起献县宋家房子西, 东西支在河间县城南八里铺汇流。八里铺以下的古洋河分上下两段。上段自八里铺经河间城东八里庄、 半截河、 麻家务, 至阎家房入任文干渠, 全长61.59Km。下段自任丘金桥至苏庄北小白河, 全长19.21Km, 是任丘境内重要的排水河道之一。该河在永丰厂址评估区东南6Km处经过, 在边庄灰场和北汉灰场评估区东2.5Km处经过。
据工作调查, 各调查区内近年来未发生古洋河河水侵袭事件。
二 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河北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区, 黄河、 漳河、 滹沱河的古河道带及河间带,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坡降1/15000左右。
永丰厂址评估区地形平坦开阔, 评估区现为耕地, 地面标高6.4m左右(见照片1、 2、 3)。
边庄灰场评估区地形变化较大, 场地中间为烧砖取土后形成的大坑, 坑呈长方形, 长约350m, 宽约280m, 坑深4~15m, 坑内局部水深20cm。场地四周为耕地, 地面标高为6.7m左右(见照片10、 11、 12)。
北汉灰场评估区地形变化较大, 场地中间为烧砖取土后形成的大坑, 坑呈长方形, 长约400m, 宽约260m, 坑深7~9m, 坑内局部水深20cm。场地四周为耕地, 地面标高为7.7m左右(见照片7、 8、 9)。
三 地层岩性
自新生代以来, 在继承老构造的基础上, 本区长期沉降, 堆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 3700~5000m) 。第三系底面下伏寒武、 奥陶系及中上元古界地层, 岩性主要为灰岩、 白云岩。本次工作主要涉及部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本区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上段(N1+2M2)底板埋深960~1100m, 岩性主要以河湖相堆积的粘性土和中细砂为主, 胶结程度低。
本区的第四系厚度一般400~500m, 自下而上分别是下更新统、 中更新统、 上更新统、 全新统。
下更新统( Q1) : 底板埋深400~500m, 由棕黄、 棕红及灰绿色粘土、 粉质粘土夹厚层灰白、 绣黄色中砂、 细砂组成, 普遍具有铁、 锰质结核, 多见钙化层。
中更新统( Q2) : 底板埋深270~290m。下段( Q21) 由棕黄色粘土、 粉质粘土, 灰黄及浅灰色中砂、 细砂及少量粉砂组成。上段( Q22) 由灰及灰绿色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及灰黄色细砂、 粉砂组成。具淋溶淀积层。
上更新统( Q3) : 底板埋深140~150m, 由浅灰、 灰黄色粉土、 粉质粘土及灰黄色细砂、 粉砂组成。顶部多含淤泥质。
全新统( Q4) : 底板埋深22~30m, 由灰黄、 浅灰色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及灰黄色粉砂组成。
评估区第四系厚度约450m。
四 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一)区域地质构造
各评估区处于华北沉降带的三级构造单元冀中坳陷的中部, 以东为沧县隆起区。冀中坳陷区内次一级构造主要由任丘背斜潜山带、 北汉、 鄚州两个向斜组成, 构造形态及构造运动的差异性, 控制着新生界的沉积厚度。
调查区内主要断裂分布如下:
⑴任丘断裂F2( 见图2-1) :
为一条穿过任丘市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断裂带, 长达50公里, 倾
向北西西, 倾角50°左右。据人工地震资料, 此断裂中生代活动强烈, 新生代有继承性活动, 下第三系底面断距达1500~2400m; 上第三系底面断距50~150m。说明此断裂主要活动在新生代早期, 至晚第三纪活动已大大减弱。此断裂至上第三系顶面, 断距已消失。此断裂虽属新生代活动断裂, 但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永丰厂址评估区在任丘断裂东约2.8Km, 边庄灰场和北汉灰场评估区在任丘断裂东约8.0Km。任丘断裂对各评估区场址稳定性无影响。
图2-1
⑵南马庄断裂F3
该断裂总体走向北北东, 倾向北西西, 为上陡下缓铲形正断层, 断面上部倾角达70-80°, 下部30-40°。此断裂发育于始新世初期, 南段活动至下第三系顶部; 北段活动至第四系, 据地表350m。下第三系底面断距1500~5000m, 上第三系底面断距200m, 第四系底面落差50m左右。属
新生代活动断裂, 但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永丰厂址评估区在南马庄断裂西约7.0Km, 边庄灰场和北汉灰场评估区在南马庄断裂西约3.4Km。南马庄断裂对各评估区场址稳定性无影响。
(二)区域地壳稳定性
任丘位于华北地区四大地震构造带之一的华北平原地震构造带, 即唐山-邢台地震构造带中。根据历史资料和近代地震资料记载, 1970年以前对评估区影响较大的4级以上地震只有949年河间-任丘一带5级地震和1144年河间6级地震, 其中1144年河间的6级地震对场址的影响烈度达Ⅵ度。1970年以来, 在评估区附近, 没有发生过ML≥4.0级地震, 地震活动以中小地震为主, 发生过ML3.0-3.9级地震17次, ML2.0-2.9级地震98次。图2-2是近场区的地震分布图, 从图能够看出, 评估区附近小震活动密集且分布在各评估区周围, 评估区虽处于华北平原地震带的地震密集区中, 可是从历史地震的分布来看, 在评估区附近, 强震和中强地震的发生频度较低, 说明评估区及其临近地区的地壳内不容易积累起大量应力, 但容易被其它地区的应力释放过程牵动而释放应力。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 18306- ) , 评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 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评估区属区域地壳稳定性等级为基本稳定区。
图2—2 近场区地震空间分布
五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任丘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工程可行性研究勘测报告》, 永丰厂址和边庄灰场、 北汉灰场场地场地地层为第四系冲积物, 岩性以粉土、 粉质粘土, 粉、 细砂为主。现将永丰厂址40m以内的地层按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从上至下分为5层, 并分别叙述如下:
①粉土层: 浅灰褐色~黄褐色, 湿, 稍密~中密, 土质均匀, 无粘性, 粉质感明显, 无光泽, 摇振析水反应中等~迅速, 干强度及韧性低, 土质中见团块状铁质氧化物, 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 粉砂。该层厚3.80~13.50m, 层底埋深3.80~13.50m, 层底高程-7.09~2.57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00kPa。
②粉质粘土层: 黄褐色, 湿, 可塑~坚硬, 土质不均匀, 切面稍有光滑, 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土质中见铁质氧化物渲染, 局部为灰黑色淤泥质。局部夹薄层粉土、 粉砂。该层厚3.50~11.80m, 层底埋深9.00~20.80m, 层底高程-14.42~-2.63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10kPa。
③粉土层: 浅黄褐色~灰褐色, 湿, 中密~密实, 土质均匀, 无粘性, 粉质感明显, 无光泽, 摇振析水反应中等~迅速, 干强度及韧性低, 土质中见团块状铁质氧化物, 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 粉砂。该层厚2.50~17.00m, 层底埋深16.00~30.00m, 层底高程-23.65~-9.65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200kPa。
④粉、 细砂层:
④-1粉砂层: 浅褐黄色~灰褐色, 湿, 中密~密实, 砂质均匀, 成分有长石、 石英及云母, 局部砂质不纯, 泥质含量较高。局部夹薄层粉土、 粉质粘土。局部该层缺失。由于该层埋深在30.00m左右, 故有的钻孔未揭露该层。该层厚2.00~4.10m, 层底埋深26.00~32.00m, 层底高程-25.65~-19.66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20kPa。
④-2细砂层: 浅灰褐色~黄褐色, 湿, 中密~密实, 砂质均匀, 成分有长石、 石英及云母。局部夹薄层粉土、 粉质粘土。局部该层缺失。由于该层埋深在30.00m左右, 故有的钻孔未揭露该层。该层厚2.70~5.40m, 层底埋深25.00~33.80m, 层底高程-27.34~-18.65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260kPa。
⑤粉质粘土层: 黄褐色~灰褐色, 湿, 可塑~坚硬, 土质不均匀, 切面光滑, 干强度和韧性中等~高。土质中见少量铁质氧化物, 混有少量小块姜石, 局部夹薄层及团块状粉土。部分钻孔勘探深度未至该层。此次勘探深度未揭穿该层。该层层底埋深25.00~33.80m, 层顶高程-27.34~-18.65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300kPa。
拟建场区地层岩性结构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图2-3) 和1-1′和2-2′工程地质剖面图( 图2-4和图2-5) 。
另外根据《任丘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工程可行性研究勘测报告》, 对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粉土及粉细砂进行液化判别, 地下水位采用近期内年最高水位1.50m,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时, 各评估区内粉土及粉细砂不产生液化。
六 水文地质条件
( 一) 水文地质概况
调查区内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和第三系部分松散岩类含水层中,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区内第四系含水层组与地层时代基本对应, 即第Ⅰ含水组相当于全新统( Q4) ; 第Ⅱ含水组相当于上更新统( Q3) ; 第Ⅲ含水组相当于中更新统( Q2) ; 第Ⅳ含水组相当于下更新统( Q1) 。根据地
图2-3
图2-4
图2-5
下水开采现状、 水力联系及地下水动态类型的特征, 将工作区内第四系含水层组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1.浅层地下水
浅层含水组底界埋深55~110m之间, 包括第Ⅰ含水组和第Ⅱ含水组中上部, 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含水层岩性上部多为粉砂、 下部粉细砂, 一般无良好的连续隔水层。地下水属潜水、 潜水—微承压水。地下水位埋深2.3~9.15m( 见图2-6) , 水质结构多为浅层淡水—浅层咸水—淡水类型。
永丰厂址评估区内浅层含水组底界埋深80m左右, 单位涌水量2.4~3.24m3/h.m, 含水层岩性以中细砂为主, 含水层厚度30~35m, 本次实测地下水位埋深2.3m。据《任丘热电厂2×300MW供热机组工程可行性研究勘测报告》所取水样( 2组) 进行腐蚀性分析结果, SO42-含量为301.6~655.1mg/L, Cl-含量为808.3~964.2mg/L, Cl-+SO42-含量为1109.9~1619.3mg/L, Cl-+SO42-×0.25含量883.7~1128.0mg/L, PH值为7.2~7.3。综合判定: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根据采取土样腐蚀性分析结果: SO42-的含量为72.0~144.0mg/kg, Cl-含量为177.5~397.0mg/kg , Cl-+SO42-含量249.5~541.0mg/kg, Cl-+SO42-×0.25的含量为195.5~433.0mg/kg, PH值为8.3~8.7。经综合判定: 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无腐
蚀性, 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 对钢结构无腐蚀性。
边庄灰场评估区地下水位埋深8.90m, 含水层岩性以细砂为主。
北汉灰场评估区地下水位埋深9.15m, 含水层岩性以细砂为主。
2.深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开采深度多在160~500m之间, 包括第Ⅱ含水组下部、 第
图2-6
Ⅲ含水组和第Ⅳ含水组上部, 是当前生活饮用水及工业、 油田用水的主要开采层。含水层岩性以细砂、 粉细砂、 中细砂为主。厚度120~150m, 单位涌水量6.05~9.91m3/h.m。地下水为承压水。地下水位埋深25.0~60.0m
( 见图2-7) , 水质类型为HCO3·SO4-Na。
永丰厂址评估区内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为主, 含水层厚度125m左右, 地下水位埋深54.0m。水化学类型为以HCO3·SO4-Na为主。
边庄灰场评估区地下水位埋深54.5m, 含水层岩性以细砂为主。
北汉灰场评估区地下水位埋深56.4m, 含水层岩性以细砂为主。
3.第三系明化镇含水组
底板埋深740~820m, 开采段分别500~650m、 680~820m, 含水层岩性主要由中细砂层组成, 油田用水的主要开采层。
( 二)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其次为灌溉回归、 河渠入渗补
给, 同时由于地下水的开采引起天然流场的改变, 在不同年份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浅层地下水排泄以人工开采为主, 其次是蒸发和侧向径流排泄。
深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周围侧向径流补给, 同时经过弱透水层能够接受
一定量的上覆含水组越流补给及地层压缩造成的弹性释水补给。深层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人工开采。70年代中期, 地下水基本保持天然流向, 以南西—北东向为主, 沿白洋淀一线, 地下水由西流向东。自70年代后期,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特别是油田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大量开采, 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流场, 并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水位降落漏斗, 地下水流向漏斗中心。
图2-7
第三系明化镇含水组补给来源主要是侧向径流补给, 随深度增加, 补给条件越来越差, 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油田开采。
( 三) 地下水水位动态
浅层地下水水位受降水、 人工开采影响极为显著, 呈降水入渗—开采型和降水入渗—开采蒸发型。枯水年, 水位自春灌开始下降, 至7、 8月份受降水影响, 水位有小的回升, 随后继续下降, 自10月末水位趋于平稳, 年内整体呈持续下降趋势。丰水期, 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 8、 9月份水位为年最高值。1998~ 地下水位下降0.59m/a。
深层地下水水位动态类型在现状条件下主要为越流补给—开采排泄型。高水位期出现在2月底或3月初, 随后春灌开始, 水位下降, 低水位期一般出现在5~6月。6月末、 7月初, 雨季来临, 农灌基本停止, 水位缓慢回升, 至来年2~3月出现最高水位。1980~ 地下水位下降1.50m/a。
第三系明化镇含水组的2个开采段1975年任丘油田开采之前, 水位埋深1.9m、 自流至1998年下降为56.51m和59.35m, 平均年下降速率2.48m和2.7m。油田采水量相对稳定以后, 区域性等幅下降。
七 人为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永丰厂址评估区及其附近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主要是开采地下水、 农业耕种、 开采石油等。边庄灰场和北汉灰场评估区及其附近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主要是烧砖取土、 开采地下水、 农业耕种、 开采石油等。
小结
永丰厂址评估区地形平坦, 地貌类型单一; 第四系、 第三系地层厚度大, 分布连续, 基底构造相对稳定。表层土以粉土、 粉质粘土、 粘土为主, 局部含淤泥质透镜体,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由于受人工开采地下水、 石油的影响, 改变了地下水补给、 径流排泄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震发生频率属一般地区。场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边庄灰场和北汉灰场评估区地形变化较大, 地貌类型单一; 第四系、 第三系地层厚度大, 分布连续。基底构造相对稳定。表层土以粉土、 粉质粘土、 粘土为主, 局部含淤泥质透镜体,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震发生频率属一般地区。场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 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经过地面调查和搜集已有资料, 在现状条件下, 各评估区及其周围已发生的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 见图3-1) 。
( 一) 地面沉降
1、 地面沉降的历史与现状
沧州地区地面沉降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1965~1975年期间, 地面沉降仅发生在地下水开采漏斗沧州市中心地带, 下降速度一般小于10mm/a; 1975~1979年随着深层地下水的大规模开采, 地下水位下降, 降
图3-1
落漏斗扩大, 地层岩土力学平衡被破坏, 使沧州地区普遍发生了地面沉降, 形成了沧州、 任丘、 河间、 黄骅、 青县等多个沉降区。
任丘沉降区是多因素复合型沉降区, 区内石油、 天然气、 地下热水和地下水开采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面沉降。根据我公司《任丘市地面沉降调查报告》, 1979~1989年地面沉降发生的范围重点集中在以东凉村南, 安庄以西, 任六站北侧为中心的市区沉降区, 累计最大沉降量为590mm,以南小征村南1.5公里, 太平庄村北1公里处为中心的沉降区, 累计最大沉降量为538mm。
1989~1999年地面沉降范围扩大, 在任丘油田各个供水站皆有发生,
其中, 重点形成了以史村~付家庄和华北油田设计研究院为中心的南、 北两个大型地面沉降区。南区的中心位于史村以南, 付家村以西处, 北区中心位于西关、 南关, 其分布与供水站深井开采区分布相一致, 与地下水开
采漏斗区分布基本一致。1989~1999市区地面累计最大沉降量为626mm。
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沧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12月) , 1975~ 底, 南区地面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超过1200mm; 北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也已超过1200mm。地面沉降的不断发展, 致使华北油田71口油水井发生套管上窜现象, 上窜率67%, 最高达1.2m, 严重影响了油水井的寿命和油田正常开发。
永丰厂址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