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53004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1 医院感染监测相关 1.1空气培养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意义: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微生物能以多种形式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如不及时将其杀灭,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其他患者甚至医护人员造成危害。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可能直接沉降到伤口上,或沉降到医务人员的手和器械上,能引起伤口感染。监护病房中病人抵抗力极差,易发生呼吸道和其他部位感染,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消毒和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原理: 用9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置于37℃培养箱孵育,按照相应公式计数菌落总数(N)。 采样原则: 1.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 ㎡,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 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各5 点,各个点均距墙1m。 4. 采样方法:用9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培养。 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菌落总数计算: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m3 规定使用9cm 平板,暴露5min,所以经换算,公式简化为: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157.25×N 报告结果和解释: 1. 有细菌生长:参照菌落总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无细菌生长:置于35℃温箱继续孵育24 小时后再观察结果。 3. 若培养48h 后仍无细菌生长,报告:无菌生长。 注意事项: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1. 溶血性链球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2. 沙门氏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3.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4.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各类环境下空气培养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范围空气标准(cfu/m3) I 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1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II 类普通手术室、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20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III 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1.2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意义: 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住院病人抵抗力差,更易感染。医院感染的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只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监测,发现各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防治医院感染。在某些情况下,物体表面作为传播媒介和储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是存在的。因此,有目的和有选择的对物体表面采样进行培养很有必要。 目的: 1. 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查,了解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 2. 评价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结果 标本采集要求: 1. 采集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的4h 内进行采样。 2. 采集面积:被采表面<100cm2, 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 采集方法: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 支在物体表面来回涂抹,若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若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1) 未用消毒剂的物体表面采集的标本接种在装有5ml 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 2) 已使用消毒剂物体表面采集的标本接种在5ml 0.1%硫代硫酸钠肉汤的试管内送检。 检测步骤: 从5ml 送检标本中无菌条件下吸取100μl 液体平铺于血平板上,用接种环均匀划线后置于35℃孵箱中培养24~48h 后计数平板上菌落总数(N)。 结果计算及解释: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平皿上菌落总数(N)×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经换算后,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N×2。 如在平板上发现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 单胞菌),有明显溶血的菌落或氧化酶阳性(+)菌落,或院内发生感染则要求作细菌鉴定。细菌鉴定参见细菌鉴定操作规则。 附:各类环境下物体表面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范围物体表面标准(cfu/cm2) I 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5 II 类普通手术室、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5 III 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10 IV 类传染病科及病房≤15 1.3医务人员手采样及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意义: 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或病人接触,监测手部细菌能了解手部细菌污染情况和评价手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目的: 1. 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查,了解手部细菌污染情况。 2. 评价手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标本采集要求: 1.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 采样操作: 2.1 没有用消毒液,清水冲洗的双手: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5ml 无菌生理盐水管内送检。 2.2 用消毒液,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的双手: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5ml 无菌生理盐水管内送检。 2.3 用消毒液,但没有用清水冲洗干净的双手: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5ml 含中和剂的肉汤管内送检。 操作步骤:从5ml 送检标本中无菌条件下吸取25μl 液体平铺于血平板上,用接种环均匀划线后置于35℃孵箱中培养24~48h 后计数平板上菌落总数(N) 结果计算及解释: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总数(N)×采样液稀释倍数/30×2 经换算,公式简化为: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N×3.33。 如在平板上发现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溶血的菌落或氧化酶阳性(+)菌落,或院内发生感染则要求作细菌鉴定。细菌鉴定参见细菌鉴定操作规则。 各类环境下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范围手培养标准(cfu/cm2) I 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5 II 类普通手术室、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5 III 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10 IV 类传染病科及病房≤1 1.4使用中消毒剂的微生物学监测 (1)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 (2)采样量及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被检样液,加入到4.5ml稀释液中混匀。醇类和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作稀释液。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液需在检验地带网肉汤内加入0.1%硫代硫酸钠作稀释液。季铵盐类消毒液需在肉汤中加入3% Tween 80和0.3%卵磷脂作稀释液。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Tween 80作稀释液。 (3)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分别取200ul采样液放入2只普通营养琼脂灭菌平皿内,放37℃温箱内培养48 h计数菌落。 平板上有菌生长,证明被检样液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处理(但不能用于灭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不宜再用。 (4)判断标准: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ml,病原微生物不得检出;。 1.5无菌物品 ①.缝合针、注射针头、手术刀片、小棉球等小件医疗器械,用无菌方法各取3-5只盛入灭菌的培养瓶中,待检。 ②.无菌方法从无菌用具的不同部位如左上边、中间、右下边取2~3个盛入灭菌的培养瓶中,待检。 ③.敷料等较大块的物品随机用无菌方法采取2~3块盛入较大灭菌的培养皿中,待检。 .(注射器随机抽取2~3个连同包装一起采集,待检)。 .各种包如:产包、胸穿包、骨穿包、导尿包等随机抽取2~3个,待检。 1.6压力蒸汽锅灭菌效果监测 临床意义: 用于压力蒸汽锅(包括排气锅和预真空锅)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 原理: 培养指示剂由含菌纸片、培养基及塑料外壳组成,压力蒸汽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纸片上含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选用标准抗力仪测试:121℃饱和蒸汽条件下,菌株存活时间≥5min,杀灭时间≤15min; 操作步骤: 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 1.1 将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放于一标准测试包中; 1.2 按照国家规范,分别将测试包放于锅内不同位置,121℃,15 分钟; 1.3 灭菌完毕,取出该生物指示剂; 1.4 挤破内含的安瓿,与一支对照管一起放于56℃培养锅(棕色)内培养; 1.5 培养48h 后,阅读结果。 注: 以上第1 至第3 步经各部门操作完成后,由各科护士负责送至微生物实验室检测。 结果判断: 1.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 培养后,指示管不变色(呈紫色),表示灭菌通过,报告结果为灭菌监测合格。 培养后,指示管变色(呈黄色),表示灭菌不通过,报告结果为灭菌监测不合格。 注:同时培养的对照管应为阳性(呈黄色),如阴性(不变色,呈紫色),则此批试验无效。 注意事项: 1. 灭菌完毕,含生物指示剂的包裹很热并有一定压力,需至少冷却10 分钟以上,否则可能引起塑料管内的安瓿破裂,飞溅的碎片导致损伤。 2. 只有对照管为阳性,其生物监测结果才算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