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命题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全国高考中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如“对比”手法,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有的归到“艺术手法”,有的归到“修辞手法”,有的归到“表现手法”。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表现手法”“表达
2、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类题目在设问方式、解题方法上很相似, “结构技巧”虽然和“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同属于古诗歌的“表达技巧”,但其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类题目在设问方式、解题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故分为两个考向处理。考向一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3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5诗歌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二、
3、规范答题“三四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既与个人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规范的审题有关,更与个人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要规范答题,需要“三注意”“四审题”“三步骤”:(一)准确判断表达技巧三注意1立足整体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半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2把握关系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
4、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3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有些表达技巧很相似,需要分辨清楚。如“借代”与“借喻”、“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衬托”与“对比”等。(二)题目四审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四审”,一审题型(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二审范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
5、个)。1审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2审范围(区间)指鉴赏范围的大小。诗歌依照范围大小,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
6、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3审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4审数量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
7、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三)规范表达三步骤答题时主要根据具体问法来判断题型,也可以参考该题的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情况来判定。一般来说该小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者说该小题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题型,答题时只需要答出相关术语即可;如果该小题题干用语是“分析”“说明”,则可以确定为分析题型,要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如果该小题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达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题型,答题时就
8、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即时小练(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审题型:审范围:审角度:审数量:审答法:答:审题:明考型局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小角度(修辞手法)两种(数量)分析型(分析)解析:该句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
9、人的诗情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壮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类型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
10、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一、描写手法名称精析白描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往往对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
11、的描写,又可分为:以动(声)衬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动静结合,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以静写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化静为动,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虚实结合(1)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虚”包括三方面:第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第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场景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此时却不在眼前。第三,设想的未来之境。
12、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2)实写,指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3)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重点考查的虚实描写有: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或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两种描
13、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时比正面描写更能使对象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
14、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观察角度的变化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多种感觉结合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 二、抒情手法手法精析直接抒情直抒豪情壮志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直抒愤世嫉俗之情如清代袁枚绝命词:“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直抒悲思愁绪如罗隐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
15、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直抒欢快喜悦之情如汪洙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如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一般情况下,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乐景抒哀情或哀景抒乐情的写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
16、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首诗既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里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嘲讽汉文帝,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上并不重贤的统治者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感慨 三、运用技法,规范答题(一)描写手法1白
17、描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田家 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本诗表现了“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个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那么,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简要回答。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手法效果无抒情议论,怎样表现主题原上田、山下荒、禾未秀、已修仓白描农人辛苦,官府压榨,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主题尝试答题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农人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2细节描写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南 乡 子 周邦彦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
18、飕。池面冰澌趁水流。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手法释运用效果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绪,如何表现怯梳头又却休细节描写不想梳头欲梳又止春天的到来勾起女主人公的情思,因而感到孤独忧伤尝试答题下阕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这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女主人公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3动静结合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6分)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
19、,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注】三塔寺:在溧阳市西七十里,傍三塔湖而建,寒光亭也在湖边。这首词描写“春色”的手法多样,试简要赏析。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手法释运用效果描写“春色”的手法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拟人把东风、杨柳人格化创设一种东风送行、春风拂面、闲适安逸的意境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动静结合江水辽阔为静景,沙鸥飞翔为动景动静结合,使画面增添生气,有灵动之感尝试答题运用拟人手法写春风杨柳: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湖;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抚摸“我”的面庞。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
20、,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寓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动静结合: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寥廓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点面交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4虚实结合例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客意 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客中忆二女 高启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注】了了:了然,清楚。两首诗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教你分析尝试答题 虚实结合。元诗中,实写自己身处寒冷屋内、面对
21、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虚写归途出现在眼前,仿佛见到儿女们在山间眺望等候父亲归来、听到了他们在计算父亲归期的情景。高诗中,实写自己在客居他乡的长夜中,常常梦回家乡;虚写回忆中两个女儿一起在门前等候父亲归来,想象她们在灯下依偎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缝制衣服的情景。5正侧结合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山亭柳赠歌者 晏殊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徧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他年已衰老,政治失意。赌:与人竞赛。花柳:
22、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手法释运用效果上阕如何表现歌者技艺赌博艺随身,斗尖新,高遏行云正面描写具有多种歌舞技能,敢和人竞争;技艺新颖独创,不同流俗;声音嘹亮歌者技艺高超蜀锦缠头无数侧面描写博得赏赐无数尝试答题词的上阕既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者的高超技艺。6多种感觉结合(视听结合等)例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
23、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注】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的今古感慨。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他为“商圣”。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手法释运用效果中间两联如何绘景鸟去鸟来山色里深秋帘幕千家雨视觉看见鸟出没山中,深秋密雨如帘描绘了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人歌人哭水声、笛风听觉歌声哭声水声随岁月流逝,楼台笛声悠扬尝试答题采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诗人抓住山间飞鸟来去之态,秋
24、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进行描写,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二)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从 军 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最后两句是怎样抒情的?请加以鉴赏。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手法释运用效果怎样抒情宁为胜作直接抒情宁愿做一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也不愿做置身书斋的书生表现了忠贞报国之心尝试答题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国势强盛,举国上下尚武
25、好战、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2借景抒情例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水龙吟登瓜步江楼 徐之瑞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江左夷吾,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悲何限、吞声哭。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伤心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注】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
26、词的下阕。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手法效果情景关系赏析下阕荒台、乱鸦、残木哀景抒哀情、触景生情营造凄凉氛围,勾起亡国之恨春波犹绿乐景衬哀情春波犹绿,但故国不再,令人伤怀滔滔逝水寓情于景抒发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之叹尝试答题写哀景抒哀情。以荒凉残破之景抒发凄凉孤寂之情,以沧桑巨变抒发亡国之痛。触景生情。本想游赏,可眼前荒台、乱鸦、残木之景十分荒凉,让词人联想到南朝旧事,勾起亡国之恨。以乐景衬哀情。春波犹绿,故国不再,令人伤怀。寓情于景。年华蹉跎如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抒发词人对年华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与救国无术的愤懑悲痛之情。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例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6分)咏怀八十二
27、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手法形象效果整体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朝饮醴泉鸣彻九州望八荒托物言志性情高洁心系苍生表现自己志向高洁,心系苍生,但受排挤打击,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内心苦闷羽翼摧藏处非位怆悢心伤受打击不被重用壮志难酬尝试答题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性情高洁、心系苍生、没有同伴、没有共鸣的“凤凰”这个意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28、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也充分反映了他坚守高洁志向和忧愤深广的情怀,同时反衬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4用典抒情例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 刘辰翁注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词人,入元不仕。“犹胜阴山海上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其作用。答:教你分析要求关键词句寻典故效果典故出处及作用阴山海上窖群“阴山”为匈奴世居之地,“北海”为匈奴极北之地,“窖”指地窖,“群”指羊群,此句出自汉书苏武传词人借用苏武
29、的故事,表现了对苏武气节的敬仰;结合上句“乱山残烛雪和风”,词人说自己即使身在山中,遭受风雨摧残,但境遇也好过苏武,襟怀之高尚令人感叹;“乱山”“残烛”“风雪”与“阴山”“海上”“窖群”一一对应,表现了词人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之思尝试答题词人引用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的内容,表现了词人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即时小练结合上面所讲知识,辨析下面的诗(词)句使用的表达方式,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1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林景熙溪亭)答:答案:细节描写。诗人于清秋日暮时在溪亭散步,“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数”字传神地描
30、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答:答案:侧面描写。诗中并未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江汉)答:答案:直抒胸臆。作者贬居岭外,一面思念亲人,另一面又担心家人因自己而遭遇不幸,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挂念之情。4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答:答案:即景抒情。作者见到杨柳细雨、残花流莺所构成的暮春景色,而生乡思,从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答:答案:动静结合。月光、清泉显示环境之幽静,而竹喧舟动又表现了人的活动,构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答:答案:虚实结合。夜深不眠,独剪残烛,听巴山夜雨,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想象共剪西窗红烛、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类型二修辞手法 一、熟知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 赏析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当作人
32、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极点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突出
33、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
34、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互文指诗文中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互文的使用使词的意境更显丰富幽美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二、运用技法,规范答题(一)比喻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6分)春近 王铚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索莫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35、。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注】作者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索莫:枯寂无生气的样子。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加以分析。答:教你分析关键词修辞释运用效果山色银屏比喻山如银色屏风突出山的巍峨、雪景的明净溪梅玉镜比喻溪如玉镜突出溪水的清澈尝试答题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覆盖着积雪的山峦,起伏绵延,像一道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形象地展示了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二)比拟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6分)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
36、柳参差舞。【注】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今江苏吴江,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商略:商量讨论。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阕。答:教你分析关键词修辞释运用效果燕雁无心拟人把燕雁人格化表现鸿雁悠然自在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拟人把山峰人格化表现山峰萧瑟愁苦,正酝酿着一番雨意尝试答题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燕雁随季节而飞的“无心”,暗示了词人自己无心机,纯粹天然;第三、四句写山峰似呈清寂愁苦之色,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描绘出了雨意酣浓、垂垂欲下的江南烟雨风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无情物着上了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三)夸张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 浦 歌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请对诗歌首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答:教你分析关键词修辞释运用效果三千丈夸张愁如三千丈白发长表现愁之重尝试答题“白发三千丈”,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把内心的万般苦闷和无奈,尽现于字里行间。(四)借代例4(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请分别指出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