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51899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18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关于大学城一中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调查研究报告学 院_文学院_ 专 业_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号_ 0505200_ 姓 名_ 杨欢_实习学校_ 大学城一中_ 指导教师_ 李波_经过在校的学习,我来到大学城一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活动,随着各项实习任务接近尾声,我从实践教学锻炼中对教育工作得到了深刻认识,对以后进入教师岗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实践专业课的教育实习和班主任的工作实习过程中,我逐渐提高了对教育的认识,并结合实习认识开展教育实习调查。调研内容包括中学教学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总结课堂提问艺术,并针

2、对中学生回答问题情况提出优化学习方案等。调研报告具体内容如下:一、调研目的1、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讨论与分析语文课堂提问方法与效果;3、分析学生接受情况二、调查对象及其方式 此次调查针对性强,明确调查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勤奋,具有巨大潜力。经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形式开展调查活动。三、调查与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刚升入初二年级学习,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很大,如何快速适应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成绩,学生还需经很长的摸索过程来发展与提高。现就语文课堂提问调查情况做以下论述: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常见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提问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提问

3、的方式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求学生答得好,老师首先要问得好,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提问的艺术呢?以下则从前提、原则、误区、措施和意义五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一、明确提问的前提与原则在正式设计问题之前,我们要了解和明确提问的前提与原则,不凭空提问。(一)前提1、从共性阶段出发: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的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因此针对小学、初中、高中这种不同阶段的学生,就应该设置不同的适应性和提问方向。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少年期,思维上主要处于形象思维向

4、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而对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就要善于将感性与理性巧妙结合起来,同时尊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2、从个性区别出发:要区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不同于别人的个体差异性。在教育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般包括:性别差异、智力水平差异、非智力水平差异等。这些差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设问。当然,要了解这种差异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难度,这就需要老师在不断的问答过程和教学过程中,争取熟悉和了解班级每个同学的差异程度和区别特点。同时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

5、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主要目的。(二)原则1提问要有目标性与针对性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如背影中对“爸爸的背影”提问的类似问题,就要求还原场景,设身处地体味当中情感。如提问:第四段中描写的“时年我已20岁”,为什么父亲还是不放心,终于决定自己送我去呢?问题的目标指向父亲,所谓能够考虑是因为父亲颓唐的亏欠;父母对儿女的爱,付出的心甘情愿。2、提问要有清晰性和概括性要求清楚、具体地表述问题,避免模棱两可的提问。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灵魂有颜色么?作者问什么用紫色形容大堰河的灵魂?,“呈给你黄

6、土下紫色的灵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落实到具体颜色上进行提问。另外问题尽可能地有概括性,如三句话提问:这是一篇这篇文章好在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中心。又如:你更喜欢为什么,例我的四季你更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个季节,为什么?3、提问要有连环性和生成性设置标志教学结构和方向的关键问题,一项任务中至少有一个问题。同时考虑学生智力,按照逻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紧随学生的回答提问。如愚公移山,教师能够从标题入手: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引发思考和对话。牵动整体、部分、综合、侧面的理解。又如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哪些部分让你感受到了这个好”,

7、串联起对全篇文意的理解。从整体阅读角度和学生参与上入手,以一个主话题为主,牵一发而动全身。4、问题要有思考性和可供思考的时间一个好的问题,必须让学生开动脑袋,运用思维实践来生成答案。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还有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时空,促使学生“想”问。供思考的问题如:故乡中对“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一句与“希望”的联系。5、问题要有参与性和集体性提问要鼓励全体参与,而不是和个别学生的探讨,要调动整个班级的积极性和活跃性。这点教师站的位置也有很大关系,要考虑问问题时是朝向具体回答的学生还是朝向的整个班集体。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

8、哪一个情景,为什么,谈谈你们的想法?6、提问要有自主性和互动性提问不单单只是老师的事,也是学生主体的权利,要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而且尝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形成互动。例如在石壕吏中对最后一句“独与老翁别”的解读中,有老师问“这个独表示了谁怎样的状态与情感”时?主要针正确是诗中的作者,而同学们就主动提出“独字是否也表示了老翁的情感?”这样的主动性提问。二、了解提问的多重潜在误区我们知道在当今的课堂中,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否定了,转而代之的是问答式、互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样性教法。然而伴随着新教法的融合,新问题也在不断产生。比如问答式教法中:“有的教师该问的和不该问的都问;需要学生

9、作答的和不需要学生作答的都问;学生能回答的和不能回答的都问;有价值的和没有价值的都问”。于是课堂上久出现这样了一种反差性极为明显的现象:教师们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台下的学生目光呆滞、一言不发。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问、毫无所得。具体来说,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准备不足,脱离文本新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多少会有准备不足或脱离文本的现象,容易抓住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来提问,然后展开讨论,阐发、拓展,却不知文本已被远远地抛在背后。这是我们作为新老师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准备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例如习惯性提问“对不对”等,形同口头禅,发问过多,而收效甚少。其次,提出的问

10、题空泛、难度大。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只能启而不发。最后,提问没有新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总是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但让学生生厌,自己也会觉得单一重复。脱离文本则如我与地坛一课,老师先让学生概括文章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提问:在作者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生命启迪和人生的感悟。请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生命?我们作为正常人,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并让学生讨论结束后,用名人名言加以论证,如张海迪、霍金、贝多芬、保尔柯察金等。我们能够看到这整堂课的思维围绕“生命”展开了,师生也都

11、动起来了,学生也似乎都能谈点自己的看法。可转过头来的时候,文本被抛弃到千里之外了。导致我们最终无法和文章进行对话,也无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身临其境地去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二)问题肤浅,提问简单这种误区主要表现为问题的肤浅,追求表面化的一问一答的形式,看似热热闹闹,而内在却华而不实。例如有些老师总是提问是什么?文中有几处?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提,可是却不能作为引领全篇的问题。以及“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以为是牵引着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实际却是毫无价值,因为它们既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也浪费了课堂的有效时间。例如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一课。有老师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

12、哪里?作品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在她们身上发生了哪些事?请你们谈谈她们的吃住生活怎样?苏艾对画家琼珊有哪些举动?贝尔门给你的最初印象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逐条的回答,然后再由教师归纳主题、课外拓展,最后全文讲授结束。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看似热闹,但实际上都非常简单,学生只需在课文内搜寻一下,答案立马出现,而且准确率极高。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没有争议和讨论,也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更说不上美感与激发力的培养了。因此,这种虚假性提问其实严重桎梏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提问最普遍的误区之一。(三)预设答案,框定范围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中,上课就是亦步亦趋地执行教案中所写的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而学

13、生就是机械化配合和回应的对象。她们用预设的答案禁锢学生的思维,框定思考的范围。 例如故乡一课,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闰土是小偷还是杨二嫂”于是学生们都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杨二嫂,因为闰土既然已经拣了那么多东西了,再挑几个碗碟也是会被允许的;有的说是闰土,因为母亲对“我”说将不必要搬走的东西送给闰土,让闰土自己去拣择,恰恰是在她让闰土“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后”,这也就是说,闰土完全可能在不知道自己能够挑拣东西的情况下趁炒饭之机藏碗碟。可是虽然老师提出了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却又认为答案是唯一确定的,即杨二嫂才是小偷。老师归纳说:硬是把罪名加在闰土身上便要破坏了这篇艺术作品的完整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14、。而下面同学则一片安静与迷茫,有的脸上还带着疑问。像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散学生思维,而不是这样一种“请君入瓮”的方式,这种方式有时不但不能让学生理解标准的答案的核心内涵。甚至会将学生刚刚冒出的思维火花掐灭,造成问题的封闭和狭窄。 (四)忽视思考,打破平等这种误区体现在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马上作答。这样的训练只会压抑学生思维;同时有时候提问对象过于集中,例如只顾优生,忽略差生,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破坏学生之间的平等性;以及一些惩罚性的提问。如教师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则突然发问,借机整治。这种提问有时候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长期如此则会

15、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一些提问的误区,是我们要避免和纠正的。它不但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三、掌握提问的措施和技巧(一)基本提问方法 在准备提问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1、 追问式提问用不断地追问,使学生回到原文进行思考和层层地理解。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有老师为了介绍荔枝生态特征顺序所采用的追问式提问:(1)作者在介绍荔枝时,为什么先写壳再写肉后写膜和核呢?作品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是夏瑜还是康大叔?(2)康大叔是什么人?为何人们都对她恭恭敬敬?文中黑衣人和她是否是一个人?(3)夏四奶奶既感到儿子是“冤枉”的

16、,为什么上坟时又感到“羞愧”和“踌躇”?她的政治态度究竟怎样?(4)小说为何以“药”为题?“华”、“夏”两家的姓氏有何含义?这几个问题是课文要解决的重难点,这种提问即可作为阅读后的课文梳理,又可作为开课前的“思考预习”。2、生疑式提问有时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一扫而过,把握不到文章的妙处和中心,理解自然就肤浅了。生疑式提问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生疑”。当学生学习时,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采用生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孔乙己教学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是矛盾的,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这些提问不但能促使学生去琢磨,发掘文中蕴涵

17、的内容,理解作者用词的意图,同时也教给了她们读书的方法。3、对比式提问为了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往往运用对比、类比、分析异同等方法提出问题,供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六国论(苏洵)时,可问: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写到了秦灭六国的事,它们在写法上、立意上有什么不同?比较式提问能够温故而知新,还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再求同寻异的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4、发散式提问这种提问是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然后派生出许多小问题,即“其一发而动全身”。从各个角度去启发学生思考,各个击破,那么中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鲁迅小说社戏,篇幅较长,为了弄清这个小说的

18、思想内容,有老师教师设计了若干小问题来分析“戏”: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看戏的内容?这戏好看吗?那晚的戏怎样?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学生这时已能准确回答“不尽好看!”然后又抛出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尽好看,文章结尾为什么又说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矛盾出现了。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老师因势利导:“大家想想,是好在戏内,还是戏外?”经这一点拨,学生的思想像开闸的洪水,教室里的讨论声顿时大作。在探讨中,学生完成了进一步的思考。5、激将式提问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而进行的激励性发问。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信心。例如在教诗经伐檀时,提问“我们刚才的思想内容分析,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说法,反映了奴隶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一种反

19、抗,谁还能根据诗中的美景,劳动所获的丰硕等,说出一种新的解释?”或者问:“诗经中的国风大多是爱情诗,你能根据这首诗,从爱情诗的角度去解释吗?”激励学生各抒己见,自由想象,激发兴趣。当然,除上文提到的几种提问艺术外,还有“情境式提问”、“剥笋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演绎式提问”、“追问式提问”、“铺垫式提问”等等。根据教材的需要和教学要求,能正确设计问题,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二)设置有效提问 在掌握基本提问方法的基础上,还要设置有效的提问。1、有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有联系有拓展。例如最美的坟墓一文,提问:坟墓怎么会是最美的呢?它是怎样的坟墓,有哪些特点,“

20、最美”表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就抓住了题目的反差性效果提问。又如沁园春 长沙一诗中提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的是哪些人?即从疑难点入手进行提问,既化难为易,又能帮助学生突破疑难点。再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提问:“忘却”和 “纪念”矛盾吗?作者能“忘却”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看起来自相矛盾的点入手,去深入把握文章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2、有效的提问要掌握好提问的“度”,富有巩固性与启发性。教师应用“慧眼”识 “资源”,取精华、去糟粕,掌握好提问的“度”,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对于那些意义不大、没有利用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能够一笔代过,对那些有探究价值的生成行文体,就要引导学

21、生深入探究,寻找拓展延伸的新 “契机”,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提升课堂教学价值。3、有效的提问要有分层提问,促进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4、有效的提问要可供发现,在发现中培养学生们的思维。例如指课文中一些学生易被忽略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地方。如祝福中祥林嫂再嫁亡夫后回鲁镇,“鲁镇人仍叫她祥林嫂”,因此询问学生 “仍”的含义。经过探讨从 “仍”一词背后发现鲁镇人对祥林嫂再嫁的否定,揭示出封建思想在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再如背影中第六段,提问“为什么拭泪怕自己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句话有什么深层的含义?”让学生发现儿子的内敛性格,从多方面思考:隐藏自己的情感,不愿交流;对父亲的挂念,怕父亲

22、看见自己的伤痛等。又如孔乙己中提问“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气候入手提出发现的可能性,可考虑作家对她的悲悯,希望她能活下去等因素。5、有效的提问方式要灵活、新颖、生动,吸取学生注意,且富有艺术性。如在晏子使楚文章中,教师能够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晏子一定要从大门进?如果晏子从狗门进代表什么意思?并经过平时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事物的相对性 ,这样一来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晏子成功的原因了。6、有效的提问要抓住关键时机,在关键时间点提出激发学生的思维,具有时效性。如在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适时提问的提问:福楼拜有哪些性格特点?从文章的那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23、?学生结合文中句子稍一讨论就明白了:她是一个好客、博学多识的作家。适时的提问方便于学生把握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又如窦桂梅老师在讲授晏子使楚一课时,在学生钦佩晏子出众的口才时抛出问题:“有位外交官说晏子只是做了文字游戏,逞一时口舌之强,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把学生的思维打开并提上了一个高度。7、有效提问要能够根据不同文体特点灵活提问把握诗歌、文言、阅读的提问技巧。根据不同文体灵活设置问题。例如小说提问时故设悬念式提问:抓住导入环节故设悬念,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解答悬疑的过程,深刻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知识。又如小说、散文或诗歌中的创设情景式提问:指教

24、师经过语言的声调、感情色彩或设置形象的场景活动,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中。(三)创设立体化的课堂立体优化课堂提问,是指将单一的线性问题进行立体优化。这种方式不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还提高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己思考、自主探究的场所,让学生从固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如:有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弄懂“签军令状”是怎么一回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诸葛亮的助手,而且就在现场,对诸葛亮签军令状你是反对还是支持?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立体性,不论是支持的还是反正确,她们在求证自己观点的时候,都必须得广泛且仔细地细读课文。因

25、为它们不但要研究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主要人物,还要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不但要研究必然的因素,还要研究各种可能出现的偶然因素。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不同侧面与不同角度,进行个性化的探索与思考,当所有的思考和推理都成熟时,就完成了对诸葛亮这个神机妙算人物形象化的立体认识,也使得课堂充满了生命力。这种立体性问题不但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而且它不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因此,不论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的角度来讲,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又如失街亭一文中讨论“罪在马谡还是罪在孔

26、明”的问题,要求经过学生各抒己见,既能够认为是马谡的责任,也能够认为是诸葛亮的责任,还能够认为两人都有责任,但理由论据要充分。罪在马谡,能够体现马谡自恃才高、自骄自傲、目中无人、死守教条等人物特点。同时反衬孔明的知人善任,小心谨慎、机智多谋、赏罚分明。罪在孔明,则体现其用人失察的不足,说明圣人也有疏漏之点。不过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更加立体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经过“街亭失守,谁之过?”的引入继续追问“诸葛亮真的用人失察?”,以及既然不放心,为何仍用马谡等问题,继续探究问题的根本,使问题实现立体化。(四)及时反馈,问题评价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注意的是反馈和评价的部分。例如一个反面的例子:教完孙

27、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一位学生说喜欢白骨精,因为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针对这个回答,有教师的评价是:“你的想法很独特,有创意。”在这种学生道德观、人生观、是非观发生了明显的出错的情况下,还依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显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导。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最美丽的谎言的结尾,老师问大家明白善意的谎言的含义了么?有同学说这种善意的谎言就不是谎言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说明谎言终究是谎言,只是当谎言是善意时,我们才能够把它当成是美丽的,注意引导学生客观的价值观。四、提问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了提问的前提、原则、误区、措

28、施之后,我们就要从根本上来思考这种提问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来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对全文作理性的思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孔乙己一课:作者是怎样描写孔乙己的?从小说对孔乙己衣着和语言的描写能够看出孔乙己的什么性格特征?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用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提出,让学生更好地、更清晰地、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设计有关课堂提问,还能够培养学生

29、健康的审美情操、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如驿路梨花:本文对驿路梨花作了多次生动的描写,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美的语言欣赏)本文的情节常常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安排情节的?(美的艺术构思欣赏)本文的标题为“驿路梨花”,结尾又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从美丽的语言出发思考问题。总之,课堂提问不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艺术。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好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学会提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实习师生的双赢,打造出高效、实用的课堂。参考文献:1王会军: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时代报告, 3月。2叶进元: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科学, 第4期。3王成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J,苏州大学, 9月。4曹英娟: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J,软件教学, 第2期。5高建丽: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素质教育论坛, 第1期6覃彩莉:引导之法 贵在善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J,读与写杂志 3月第12卷 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