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二碳和碳的化合物试题.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45500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二碳和碳的化合物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本文档共1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2022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二:碳和碳的化合物 考点一:碳的单质 1.以下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及原因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2.:CuO+2C2Cu +CO2↑。以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t1时,开始发生反响 B. 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 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 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3.以下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 A. 碳素墨水 B. 打印碳粉 C. 低碳生活 D. 石墨碳棒 4.以下图A、B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1〕金刚石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金刚石和石墨的局部性质: ①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做材料。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选项是______〔填字母〕 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 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考点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以下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 SO2 B. CO2 C. N2 D. CH4 2.有甲、乙、丙三种纯洁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是一种化合物 B. 乙是一氧化碳 C. 丙是一氧化碳 D. 丙是二氧化碳 3.如以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复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4.如下图: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小花,假设关闭阀门I、翻开阀门II,紫色小花不变色;假设关闭阀门II,翻开阀门I,紫色小花 〔 〕 A. 变红色 B. 变蓝色 C. 变白色 D. 不变色 5.如以下图是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的实验。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B. 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也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 C. 点燃酒精灯前应持续通入CO防止发生爆炸 D. 利用反响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反响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6.以下有关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7.“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以下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 〕 A. 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B. 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 大力开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 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8.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 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 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 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9.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以下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10.“南极的冰化了〞,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B〞的冰架发生坍塌,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不容无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方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与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举一例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_。 11.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以下物质的用途中,利用金刚石硬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石墨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 A. 玻璃刻刀 B. 铅笔芯 C. 钻探机的钻头 D. 干电池的电极 〔2〕炭雕〔如以下图〕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_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响为: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反响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_____〔填化学式〕。 12.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的实验。请答复: 〔1〕装置C中玻璃管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先点燃酒精灯,后通入一氧化碳 ②先通入一氧化碳,后点燃酒精灯 〔3〕试比拟实验过程中,装置B和D中出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如下图I~IV装置,可供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时选用。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II、III装置 B. 实验室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响制取氢气时可选用I、IV装置,气体从b管口通入 C.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I、IV装置,气体从b管口通入 D.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II、III装置 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B. 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CO2,以下措施可使反响速率加快的是〔 〕 A. 降低反响温度 B. 用稀硫酸代替盐酸 C. 粉碎大理石 D. 加水稀释盐酸 4.甲同学利用如以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翻开K,反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关闭K,装置Ⅰ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Ⅰ的优点是。 〔3〕将插入石灰水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响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利用以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响,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5.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 请答复: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A.①与③ B. ①与④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3〕利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备战2022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二:碳和碳的化合物参考答案 考点一:碳的单质 1.以下关于碳单质的用途及原因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答案】D 【解析】石墨有导电性,可以用石墨来制电极,A说法正确;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矿物,所以可用金刚石来刻画玻璃,B说法正确;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用来吸附有毒气体,B说法正确;碳具有复原性,故可用焦炭来冶炼金属,D说法正确。 2.:CuO+2C2Cu +CO2↑。以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t1时,开始发生反响 B. 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 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 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t1时各物质的质量开始发生变化,说明了反响开始发生,A说法正确;反响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B说法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知,生成铜的质量要比二氧化碳的质量多,所以c为铜的质量,d应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c说法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d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D说法正确。 3.以下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 A. 碳素墨水 B. 打印碳粉 C. 低碳生活 D. 石墨碳棒 【答案】C 【解析】“低碳生活〞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以下图A、B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1〕金刚石属于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金刚石和石墨的局部性质: ①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做材料。 ②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选项是______〔填字母〕 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 B. 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D.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答案】〔1〕单质 金刚石中的原子仅为一种 〔2〕①金刚石 ②B 【解析】因为金刚石中的原子只有碳一种,所以金刚石是由碳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金刚石的硬度大,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该选用金刚石做材料;据图示可知金刚石和石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所以性质不同。 考点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以下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 SO2 B. CO2 C. N2 D. CH4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2.有甲、乙、丙三种纯洁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是一种化合物 B. 乙是一氧化碳 C. 丙是一氧化碳 D. 丙是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由黑色固体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气体可推断是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产生一氧化碳,那么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那么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气体。 3.如以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复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答案】C 【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复原性。 4.如下图: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小花,假设关闭阀门I、翻开阀门II,紫色小花不变色;假设关闭阀门II,翻开阀门I,紫色小花 〔 〕 A. 变红色 B. 变蓝色 C. 变白色 D. 不变色 【答案】A 【解析】假设关闭阀门I、翻开阀门II,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浓硫酸后,通入乙瓶,枯燥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枯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假设关闭阀门II,翻开阀门I,进来的是潮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响产生的碳酸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5.如以下图是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的实验。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B. 改用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也能看到完全相同的现象 C. 点燃酒精灯前应持续通入CO防止发生爆炸 D. 利用反响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算出参加反响的一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B 【解析】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该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A说法正确;二氧化碳进行该实验,虽然集气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试管内的氧化铜无变化,B说法不正确;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的实验点燃酒精灯前持续通入CO,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C说法正确;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响前后固体质量之差能计算出参加反响的一氧化碳的质量,D说法正确。 6.以下有关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答案】D 【解析】A中下面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不正确;B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响生成白色沉淀,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B不正确;C中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不正确;D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对二氧化碳倾倒,该操作只表达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D正确。 7.“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以下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 〕 A. 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B. 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 大力开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 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答案】A 【解析】增加私家车用量,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产生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高,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 8.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 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C. 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 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答案】A 【解析】根据氨气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排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由于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所以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不相同,因此只有A正确。 9.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以下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答案】B 【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无法区分;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盛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会变瘪。 10.“南极的冰化了〞,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B〞的冰架发生坍塌,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不容无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方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与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举一例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2〕节约纸张,就是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光合作用增强,温室效应降低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由于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造成二氧化碳过多,形成了温室效应;〔2〕使用双面纸,节约了纸张,就等于减少树木的使用量,就可以保护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就能使二氧化碳增长的势头变缓;〔3〕多种树能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减少木材的砍伐,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能减缓温室效应。 11.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以下物质的用途中,利用金刚石硬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利用石墨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 A. 玻璃刻刀 B. 铅笔芯 C. 钻探机的钻头 D. 干电池的电极 〔2〕炭雕〔如以下图〕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_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响为: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反响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AC D 〔2〕吸附 〔3〕Na2CO3Na、C 【解析】〔1〕制玻璃刻刀和钻探机的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2〕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净化室内空气;〔3〕根据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以确定X的化学式为Na2CO3,反响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Na与C。 12.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的实验。请答复: 〔1〕装置C中玻璃管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先点燃酒精灯,后通入一氧化碳 ②先通入一氧化碳,后点燃酒精灯 〔3〕试比拟实验过程中,装置B和D中出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答案】〔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② 〔3〕B内无变化 D内变浑浊 〔4〕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 【解析】〔1〕装置C中玻璃管内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响生成铜与二氧化碳,产生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为了防止加热不纯的一氧化碳发生爆炸,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净空气;〔3〕B装置是证明反响前没有二氧化碳,石灰水不变浑浊,D装置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石灰水变浑浊;〔4〕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装置E的作用是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制取 1.如下图I~IV装置,可供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时选用。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II、III装置 B. 实验室用固体锌粒和稀硫酸常温下反响制取氢气时可选用I、IV装置,气体从b管口通入 C.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I、IV装置,气体从b管口通入 D.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II、III装置 【答案】D 【解析】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实验室制取氢气用的药品是固体与液体,反响在常温下进行的,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从b管进入,故B错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IV来收集时,应从a进入,C错误;过氧化氢溶液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响是在常温下进行的,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 2.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B. 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验满时,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试管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CO2,以下措施可使反响速率加快的是〔 〕 A. 降低反响温度 B. 用稀硫酸代替盐酸 C. 粉碎大理石 D. 加水稀释盐酸 【答案】C 【解析】降低温度,反响的速率会减慢;用稀硫酸代替盐酸,生成难溶于水的硫酸钙,使反响减慢;粉碎大理石,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响的速率会加快;加水稀释盐酸,使盐酸的浓度降低,反响的速率会减慢。 4.甲同学利用如以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翻开K,反响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关闭K,装置Ⅰ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Ⅰ的优点是。 〔3〕将插入石灰水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反响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利用以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响,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答案】〔1〕密度比空气大 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别离,反响停止 可以随时控制反响的发生与停止 〔3〕可以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Ca(OH)2+CO2═CaCO3↓+H2O 〔4〕④③①②③ 【解析】〔1〕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2〕关闭K,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会使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别离,从而使反响停止,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响的发生与停止。〔3〕将插入石灰水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被充分吸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4〕此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a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b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此时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纸花变红。 5.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 请答复: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A.①与③ B. ①与④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3〕利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B 〔2〕CaCO3+2HCl═CaCl2+H2O+CO2↑〔3〕密度比空气的小 【解析】〔1〕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响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①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④来收集二氧化碳;〔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装置③是向下排空气法,利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的小。 1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