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力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生成【摘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信息化、现代化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课堂生成学习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关键词】学习力 启导探究式 学习方式从事基础教学工作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教学实践经验地不断积累,反倒有越来越多问题的困扰着我,让我无所适从。当我认真读完南方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学习力这本书后豁然开朗,我们的老师大多还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机械训练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教育重
2、点也总是放在掌握多少知识获得多少分数上,而没有更多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力。实际上,在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的任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关键是要挖掘学习的潜能。而学习能力又来源于学习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顺应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也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这一年的实验中我认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力又更加的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力”一词来
3、自美国人佛睿斯特1965年提出的企业管理论着中,应用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领域,后来被广泛应用开来。对于它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进一步概括提炼为四个组成要素: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其中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目标越大、动机越强、兴趣越浓,动力就愈大,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学习效率等,这些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学习创新力来源于系统思考,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评价力、应用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四
4、个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叠加、有机联系的整体。为了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对政治课的看法,我在高二年级所带三个文科班中进行了一次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并结合满意度测评表发现:在150个学生中认为自己动机很强的有38人,占调查总数的%;学习动机一般的有98人,占调查总数的%;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有14人,占调查总数的%,也就是说有近75%的学生学习动机是一般或不强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被动应付,教学效率必然很难提高。而对于政治课的看法中过半学生认为过多地注重了死记硬背,教材内容枯燥乏味,并且互动参与机会少。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政治课教学改革有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倾听
5、来自学生心底的呼唤,革新教法,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于是我尝试着将高中政治探究性教学模式中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启导探究式”教学法引入课堂。1.何谓“启导探究式”教学法“启导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发展学生智能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它通过阅读、思考、议论、探究、听讲、练习等多种途径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去研究问题、探索知识、证明结论、总结规律、形成观念、指导行为,较好地处理了启、究、讲、练等几方面的辩证关系,并将其揉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6、2.“启导探究式”的运用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充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第一步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设疑引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难,有所进取。我举一个教学实例来加以说明。本学期我们接触的是高三政治常识部分,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总是感觉理论和现实生活有冲突,但对于它又没办法用问题描述出来加以解释和深入探究。比如我在讲到: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扞卫者,应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有些学生就认为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腐败分子?
7、为什么国家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却仍然屡禁不止呢?这就与已知的科学知识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使学生甚至对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也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这时作为教室就需要将学生的困惑当作触发“问题意识”的最佳切入点,引导学生动脑筋、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同时,组织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争辩,以辩促思。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通过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去探究未知,激发情感。而我作为一名引导者,这时就需要因势利导,强化他们这种强烈的追求意识,促使其学习动力系统水平的迅速提高,变厌学为乐
8、学。同时,不失时机地纠正学生思想中的偏差。如有的学生的探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取向会导致党政机关干部的腐败现象,腐败现象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副产品”,这显然是非科学的,也说明学生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就需要启发他们先弄清“腐败”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探讨发生腐败现象的各种背景因素如历史上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还继续在社会上腐蚀毒害人们;对外开放中,在引进外国先进东西的同时,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在浸染着人们的思想;同时,党和国家的监督机制也还不完善和健全,使得一些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而腐败分子都是思想和意志的薄弱者,缺乏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故在“糖衣炮弹”面前
9、吃了败仗,等等。此刻再加强课堂延伸。通过搜集一些腐败者走向深渊的实例解读,最终学生自然会得出“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必须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的结论。从而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发现这种启导探究不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扬了学生的心志,并使他们在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中慢慢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师生关系也在慢慢摸索中变得越来越融洽、和谐。参考文献:1靳玉乐.探究学习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朱小平.优化课堂的主体结构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科教育,2002,.任长松.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赵永芳.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