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护理。方法 采取洗胃、催吐、导泻、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帮助患者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对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难度大,护理要求高。2006年1年中我院急诊科共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1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1例,口服中毒者8例,接触中毒者3例,年龄2180岁,中毒时间为1060 min。轻度中毒者5例,中度中毒者2例,重度中毒者4例。1
2、例患者送到急诊科时心跳呼吸已停止,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及急救 迅速彻底清除毒物 根据中毒途径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凡接触皮肤吸收中毒者立即脱去污染衣服,并给予肥皂水或清水反复清洗皮肤和毛发等。清洗时禁止过度按摩皮肤,忌用热水和酒精擦洗。眼部污染者可用2%的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或清水连续冲洗1。经口服农药中毒者,神志清醒能配合口服洗胃者,进行口服洗胃,可配合使用催吐剂。不能配合或意识不清者,利用洗胃机洗胃。洗胃液可用清水,洗胃要彻底,直到洗胃液澄清无味为止。重度中毒者洗胃后要保留胃管,预防洗胃不彻底或胃中已吸收的有机磷农药再次分泌引起中毒,避免二次插胃管对食管的损伤。洗胃
3、时应注意:插管前应清除口腔内异物,取本义齿,并给予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胃液误入气管内;洗胃时宜用粗胃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应首先抽净胃内高浓度毒液,灌洗溶液不宜过多,每次200300 ml,避免将毒物驱入小肠,反而促进毒物吸收;每次注入胃内的液体应吸尽,保持出入量平衡,防止只进不出;老年患者洗胃应特别注意防止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肺气肿等并发症;对每一位口服农药中毒者、无论时间长短,均应彻底洗胃以免延误病情。洗胃后应给予导泻,胃管内注入50%硫酸镁或50硫酸钠3050 ml。忌用油类泻剂2。建立静脉通道 在洗胃同时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重度中毒患者给予两条静脉通络。一条用来配合医生及时足量
4、的应用阿托品,另一条迅速补液或静脉滴注胆碱酯酶复活剂或其他抢救药物2。目前,临床上使用长托宁注射液替代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严密观察病情 对患者进行监护或专人护理。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体温、心率、呼吸、皮肤干燥度、颜面是否潮红、出汗、听诊肺部啰音等,以判断阿托品的用量,是否出现了阿托品化或阿托品中毒、用量不足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要加强护理,以免发生坠床等意外伤害。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的变化及有无烦躁不安、发绀等缺氧表现,备好负
5、压吸引器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3。忌用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1。预防感染 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使患者舒适并预防口腔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对昏迷患者给予轻叩胸背部,防止肺部感染。吸氧患者每日更换鼻导管及湿化瓶液避免交叉感染。留置尿管患者做好尿管护理防止尿路逆行感染。洗胃后被呕吐物污染的衣服、床单及时给予更换、清洗,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干燥,经常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患者恢复期的护理 继续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反跳及并发症,如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处理。饮食护理,凡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由于有机磷对食管胃黏膜的刺激加之洗胃插管对食管黏膜的损
6、伤,因此,洗胃后嘱患者禁食12天,再逐步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如有胃部不适,给予对症处理。 3 心理护理加强护患交流,护士应经常守护在患者的身旁,主动与其交流。了解患者的中毒原因,如为自杀服毒者应采用疏泄、解释支持鼓励的沟通方法,使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护士应以满腔热忱、乐于助人,同情理解帮助患者,使患者正确面对急性生活事件,摆脱心理阴影,从自杀事件中走出来,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如涉及个人隐私、人际关系、夫妻感情和社会问题时,护士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严守个人隐私和秘密,不随便谈论。另外,护士应帮助患者加强或重建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顺利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同时护士应耐心疏导家庭成员之间
7、的关系,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关怀,最终使患者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未来。 4 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应遵守操作规程,穿长袖衣裤及鞋袜,戴口罩及手套,下工后立即用肥皂水洗手、脸及污染的衣服2。农药应由专人保管,盛具应专用,防止儿童误服。凡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肝、肾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者均不能从事农药生产、加工与施药工作1。中毒者在6个月内应避免参与洒药,否则极易再次中毒。 【参考文献】 1 刘东升.临床护理.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2-87. 2 张神恭.内科护理学,第3版.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56-360.3 祝惠民.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1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