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38914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评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指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

2、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

3、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

4、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B.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解析A项,文化软实力源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但这并不能证明约瑟夫奈的理论由四个部分构成,也不能表明文化是核心。C项,“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二者是并列

5、关系,不是目的关系。D项,最后一段指出“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D项表述过于绝对。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详细。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解析B项,文章中没有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进行比较。答案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

6、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D.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解析D项,原文强调“兼收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兼收并蓄”不仅限于吸收国外文化,且吸收国外文化不一定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答案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在徐志摩的故乡张同吾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

7、详的景象。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起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幛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

8、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修建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地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9、”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情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前者情深意切,后者痛断肝肠。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

10、。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

11、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第二段渲染氛围,为下文做铺垫,同时也表现了徐志摩聪颖、大气、潇

12、洒、果敢的性格特点,引人入胜。C.本文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D.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熔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解析A项,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幸福安详的氛围,并没有“烘托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B项,“聪颖、大气、潇洒、果敢”是指文章第二段列举到的海宁人,而不是专指徐志摩。D项,文中没有用到对比手法。答案C5.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5分)解析此题考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要注意文中的描写和议论,特别是作者对徐志摩的直接评价,如“以博爱精神、青春

13、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拧不过儿子的韧性”“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等。参考答案徐志摩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有韧性,一生追求爱、美、自由,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他是“新月派”的灵魂。6.你对“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请联系现实阐述。(6分)解析此题考查对徐志摩影响的探究与分析。要注意结合文本的有关内容和课文中对徐志摩的介绍理解分析。要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答案示例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徐志摩一生对中国和世界诗歌的伟大贡献。尽管徐志摩的生命短暂,但他创

14、造了巨大的文学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追求爱、美和自由的人生信念,对今天的人们也有启迪作用。特别是在今天价值迷失、文学贬值、诗意消亡的时代,徐志摩这种纯洁的精神、执着的追求和对人生艺术唯美的信仰,都是稀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跋涉者与中国的路艾青到常州女子师范教国文和图画。学生喜欢听他的课,幽默,风趣,自由。一个学期,艾青便被解聘了,女校长怕他再传播革命思想。艾青之后到上海以卖文为生。艾青渴望着出版诗集,当时他已因大堰河我的保姆而闻名,但出版商却认为这既无钱可赚,又要冒政治的风险,便纷纷退避三舍。从1936年下半年到1937年上半年,艾

15、青以诗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向着黑暗社会冲击。艾青以诗人的机敏预感着,在预感之后呼号着。1937年早春,龙华一年一度的桃花开了带着血的红色。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的就义,艾青写了一首春:“这些血迹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艾青坚信着春天一定会从墓窟里走来,从艾青的预言中不难看出,艾青的信念因为有了抗日火炬的点燃,因为有了理想的追求而变得坚定。1937年7月6日,在去杭州的列车上,艾青望着掠过车窗的土地,读着当天的报纸,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终究要复活的预感油然而生。他写下了复活的土地。艾青问自己:“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呼声,真的成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

16、”艾青到了武汉。1937年岁末,日本侵略者向武汉迫近。一个异常寒冷的夜晚,客居武昌的艾青预感到要下雪,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百万人争诵的诗篇。诗写完,艾青从昏暗的灯光下抬起头时,窗外真的飘飘洒洒地落下了雪花。这是一首不知跋涉的泥泞与艰辛便写不出的诗。这是一首有着哲人预言的诗: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1938年4月,奔走在崎岖而又泥泞的道路上的艾青,完成了抒情长诗向太阳的写作。这是一首使抗敌将士热血澎湃的诗,这是一首像风一样传播开来,在无数的爱国青年心中广为流传的诗。武汉还是失守了。在1938年的又一个茫茫的寒夜里,艾青走了。1939年初,艾青到达桂林,在广西日报编副刊。不久

17、,官方容不下艾青这样的抗战诗人,便想方设法,用“广西妇女”“广西卫生”等栏目来挤副刊,艾青火了:“这副刊快成公共厕所了!”1939年冬,艾青离开桂林,穿过重重大山,在衡山乡师执教。短短的蛰居山野的几个月,艾青写了旷野愿春天早点来等寄托着艰苦求索的短诗。山乡宁静,旷野寂寥。但远方的呼唤,是大山挡不住的。1940年春,艾青离开新宁,起道夫夷,到邵阳后改乘长江轮,直奔重庆。(选自徐刚艾青传诗坛圣火,有删改)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艾青在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很受学生欢迎,但因为女校长害怕艾青传播革命思想,于是一个学期后艾青便被解聘了。B.艾青因大堰河我的保姆闻名,于是从1

18、936年下半年到1937年上半年,艾青就以诗的方式,抨击黑暗。C.在1937年的早春,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的就义,艾青写了一首春,预感着人间的春天终要从墓窟里走来。D.艾青1938年创作的长诗向太阳,是一首能让抗敌将士热血澎湃的诗。这首诗在无数的爱国青年心中广为流传。解析B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答案B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题目跋涉者与中国的路中的“跋涉者”是指艾青,这里将其与“中国的路”结合起来,体现了艾青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B.艾青在广西日报编副刊时,官方想方设法挤副刊,容不下艾青这样的抗战诗人,而艾青愤然辞职的行为有些任性,不

19、利于当时的抗战。C.虽然艾青在衡山乡师执教时间并不长,但这里的山乡宁静,旷野寂寥,抚慰了艾青那颗漂泊已久的心,此时的艾青生活十分惬意,诗作频频。D.文中大量引用艾青的诗作,既丰富了传主艾青的内心世界,又体现了艾青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还体现了人物传记中的真实性这一基本文体特征。E.文中多次写到艾青的预感,春预感人间的春天终要从墓窟里走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预感中国的路崎岖泥泞等,都体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敏感。解析A项,艾青的作用体现在用诗作唤醒人们的斗志方面,对抗战有一定的作用,说“不可或缺”不当。B项,“行为有些任性,不利于当时的抗战”错误,愤然辞职是一种抗争的情绪表达,不能看作是任性。C项,“十分

20、惬意,诗作频频”于文无据。文中有艾青写了寄托着艰苦求索的短诗的相关内容,因此,不能说此时的艾青生活十分惬意。答案DE9.文中写艾青在崎岖而泥泞的道路上奔走的事例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解析此题考查对传主事迹的概括。文中有许多表示年份的数字,可以根据这些数字的提示,分阶段梳理归纳。参考答案在常州女子师范教书,因传播革命思想而遭到解聘。艾青到上海以卖文为生,出版商退避三舍,艾青以诗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向着黑暗社会冲击。1938年,奔走在崎岖而又泥泞的道路上的艾青在武汉写出了向太阳等使抗敌战士热血澎湃的诗。到达桂林,在广西日报编副刊,因官方容不下抗战诗人而被排挤。无奈蛰居山野,在衡山乡师执教

21、时虽苦闷仍求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

22、相。”夷简不悦。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

23、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

24、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解析结合句中的关键字词断句,“葛怀敏”“贼”“关中”“民”“仲淹”分别领起下文,“贼已出塞”语意完整,不可断开。答案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D.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解析B项,冬至介于大雪和小

25、寒之间。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答案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

26、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解析B项,“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错误。“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答案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5分)(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5分)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况”,况且;“进退”,提拔和黜降;“格”,标准;“委”,委托;“以”,率领;“哭”,为哭泣;“哭之如父”,要注意按照现代汉语的顺序表述。参考答案(1)况且提拔

27、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

28、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

29、,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

30、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31、,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5题。石湖文徵明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注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景远近结合。先写远望湖面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写湖边各色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B.颔联写景

32、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山坡之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长;桥下,河水同样流得自在活泼。C.颈联写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从湖面飘起,带来凉意,白日西下,往事涌上心头。对此诗人感慨万千。D.这首诗虽是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是笼罩在一片柔曼的气氛中,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曲子,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E.诗人笔下的石湖风光,和谐清淡,娴静温柔,只有“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稍显热闹,但并未具体描摹其色彩与声音,没有打破全诗的和谐。解析B项,“虚实相生”在原诗中找不到依据,这两句都是写远望看到的景色。D项,“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理解错误,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春景,但“

33、芳草自生”“画桥横注”“往事悠悠”“江波秋月”没有给人奔腾不息之感。答案BD15.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予了哪些感情。(6分)解析根据颔联“往事悠悠白日西”一句可知,诗人有感叹时光流逝之意。尾联“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中“夜乌栖”一语双关,一是指乐府的曲子乌夜栖,二是指乌鸦夜栖。诗人用乌鸦夜栖反衬人生无着落之感。通过“秋月坠”和“伤心”“夜乌栖”等可以理解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参考答案嗟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逝,从眼前之月联想到去年的月亮,意味着一年时光的流逝。感叹人生无着落(一事无成)。尾联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所着落。(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

34、6.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5分)(1)沁园春长沙一文中,描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景的句子:,。(2)再别康桥中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句子:,。答案(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2)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治理雾霾,政府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

35、美医生”,无处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A.B.C.D.解析“当务之急”与“目前”重复。“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形容人,使用对象不当。“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语境为陈述“最美的人”多,此

36、处望文生义。“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使用正确。“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使用正确。“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使用正确。答案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破坏售票市场秩序的行为固然可恶,但对那种不同于传统黄牛非法倒票的技术抢票行为,是否要立法进行厘清则值得商榷。B.国家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信访督查工作还存在着督查程序不规范、督查质量不高、工作开展不平衡,需要予以加强和规范。C.周有光不仅在汉语拼音方案制订和推广方面的贡献卓著,而且取得了在汉语拼音应用现代

37、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D.2018年春节,微信表情和音视频通话成了用户表达新春祝福、分享新年喜悦最便捷的方式,“狗年大吉”的表情成为最火的表情。解析A项,搭配不当,“厘清”的对象不能是“行为”,可将“厘清”改为“严惩”。B项,成分残缺,“存在”缺宾语,可在“不平衡”后面加上“的现象”。C项,句式杂糅,可将“取得了”删除。答案D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这张松鹤图真的太贵重了,虽然受之有愧,但因家父渴望已久,我也就笑纳了。B.小张啊,凭咱们这么近的关系,你就不要客气,有什么要请教的,可以随时来找我。C.您的这盆根雕,惟妙惟肖,实在招人喜欢,如肯割爱,价钱上我一

38、定不亏待您。D.我的家境贫寒,您的资助真是雪中送炭,希望您一如既往地资助我,我将永志不忘。解析A项,“笑纳”是请人接受礼物的敬辞,不宜用于自身收礼物。B项,“请教”错,它的意思是向对方求教,不合乎人物身份。D项,“希望您一如既往地资助我”语气生硬,有向对方提出要求之嫌。答案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人注定孤独,只有神灵或野兽才可能永远孤独。人必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被他人的思念中,才能体现生命的存在。,涟漪可能就不会出现;对我们来说,亲爱的人的思念,就是那颗击破水面的石子,让生命的轮廓变得清楚。解析此题考查

39、语句的简明、连贯。从第处后面的文字看,处要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引出“不能永远孤独”;第处要注意后面“涟漪”的比喻说法;第处要注意与横线后的语句保持对称。参考答案却又不能永远孤独一颗石子如果不击破水面让我们的灵魂从暗处显露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中国创造”已经渐渐代替“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它需要更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不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脑力创造

40、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解析根据示例可以知道,“不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是对“它需要更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这一推断的否定,由此分析,给出的语段中的“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两个推断犯了说法过于绝对的错误。参考答案不是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就意味着一定具备核心竞争力。不是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就意味着我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四、写作(60分)22.(2017全国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

41、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今年的作文材料形式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但细究之,仍然属于叙述性的材料,可以看作是多则材料作文的变形。材料给出的是外国来华留学生所关注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可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却在要求之中:一是内容上的要求,即选择有关联的“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二是中

42、心上的要求,即写作的目的是要体现在“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上。也就是考生要明白关键词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阐释“你所认识的中国”,而这最终指向是为了“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的“外国青年”是预设对象,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可预设为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真诚交流;也可想象为全体外国青年,与他们侃侃而谈。但要明白这里还内含一个预设就是“外国青年”不太了解中国,或只是表层的理解,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你必须“帮助”他们来“正确而全面地”“读懂中国”。这个“任务”是很“重大”的,考生不能只停留在一味的“赞美”或“自夸”上,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甚至要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我们的祖国

43、,如发展中的中国存在的进步中的阵痛、发展中的缺失等诸多不如人意之处。否则,就会落入肤浅、空洞的“颂歌”之中。为此,首先要选好角度,即从哪个侧面来写,这需要综合思考十二个关键词,并进行大略的分类,然后围绕这个大类从中提炼出要写作的“话题”(或中心),并选择出与该话题相关的“关键词”,两个、三个均可。参考话题(或中心)与关键词举例如下:(1)中国的复兴之路与人类共存共荣。关键词可选“一带一路”“高铁”“移动支付”等。(2)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键词可选“京剧”“中华美食”等。(3)快节奏与慢生活。关键词可选“高铁”“移动支付”“京剧”等。(4)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困境。关键词可选“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大熊猫”等。(5)城市繁荣与乡村重建。关键词可选“高铁”“移动支付”“美丽乡村”等。(6)精英、国粹与大众娱乐。关键词可选“京剧”“广场舞”等。(7)科技创新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关键词可选“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等。为了更好地体现“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中心,文体上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写作形式可采用书信体,第二人称的运用便于交流、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1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