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 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2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
2、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3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该政策()A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B阻碍雇佣关系发展C造成了中央集权强化D导致北宋的贫弱4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A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D铁冶业呈现出繁荣景象5 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
3、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6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7 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8 苏州城外黄家巷,
4、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9 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道,“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10 清代学者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中提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
5、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思想的改变 B市民缺乏人文精神C工商业者的价值取向 D社会财富分配不均11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闰十二月诏:“诸路(应作道)州民户,或有能勤稼穑而乏子种与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与牛力者,令农师与本乡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家见有种子,某户见有缺丁(男),某人见有剩牛,然后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此诏的颁布()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B消除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D促使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12 明
6、成祖时,徽商或以捐纳的方式,谋取“功名”虚衔,以保护子孙后裔科举“光宗耀祖”。清雍正时,废除贸易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说明()A富商大贾难成革新的力量B功名是富商大贾最终目的C海禁松弛仍有诸多的限制D重农抑商的观念根深蒂固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唐中叶开始,陆上丝绸之路的日益衰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蒸蒸日上,也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由陆地转向海洋的转折时期。特别是唐在广州设市舶使后,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旧唐书王锷传:“榷其利,所得与两税相埒(li等同)。”公元987年,宋太宗就“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番国,勾招进奉,博买香
7、药、犀牙、珍珠、龙脑。每纲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各处赐之。”公元1137年,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1146年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依循旧法,以招徕远人”。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二由于宋明之间中国白银需求增长一直快于供给增长,明代白银购买力相当于宋元时期的两倍。而美、欧正处于“价格革命”时期,导致中国商品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相对价格极为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有些外国学者估计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都流入了中国。剑桥中国明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的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
8、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4分)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朝代福利体系的内容及措施西汉初年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有十多项,包括了收养孤儿、赈恤鳏寡、尊老养老、基础教育、医药救助、放赈救灾、丧葬抚恤、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唐宋时期把“劝富豪以助济施”作为重要国策,但只是一种补充,主要用于特定的灾难救助、军事支出和水利工程。政府主要通过给予宗教团体一定量的土地,用此后的地租来兴办一些常规性福利机构,来为社会提供养老、医疗、救济、丧葬等基本公共服务。如唐代的悲田院,宋代的福田院、居养院、漏泽院、安济坊、安乐病坊等,多是采用这种办法,由僧人主
9、持兴造明清时期明清时期虽然把一些慈善机构收回,由官府自办,但还是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资社会福利事业,推动公私合作的公共设施建设。在赐爵筹资方面,进一步制度化,确立一系列的标准,并积极引导民间组织和资金参与地方架桥修路、挖井建池等公共设施建设,如泉州府志记载,泉州明清造桥260座,大多是公私合作建造,其中还有60多座是僧人主持兴造摘编自周素丽中国古代公共福利体系(人民论坛杂志,2015年11月)依据材料,找出至少两个中国古代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6分)答案1B 2C 3A 4D 5C 6B 7B 8B 9B 10C 11C 12D 13(1)变化:海上贸易收入大增,地位超
10、过陆上贸易。原因:唐宋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设立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使、市舶司);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造船技术和远航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提高。(2)特点: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贸易顺差。成因: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商品价格低廉;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丝绸、瓷器等大量出口;明朝商品经济发达,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4示例:趋势一:公共福利由政府举办,到政府举办、劝富豪助济,再到官府自办,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公私合作。说明:西汉初社会贫困;唐宋国力强盛;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趋势二:宗教团体、僧人参与社会福利实施和救济,并逐渐成为福利救助的重要形式。说明:西汉初年佛教尚未传入;唐宋、明清,佛教、道教、儒教逐渐三教合一,宗教势力增强。趋势三:由西汉初年单纯的福利救助,到唐宋、明清时期用于公共设施建设。说明:西汉初年国力弱小;唐宋、明清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公共设施建设工程、民生设施工程浩繁。趋势四:社会福利逐渐机构化、制度化,体系日益完备。说明:中国封建制度逐渐成熟,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也逐步健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