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浅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30354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庸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浅析【摘要】中庸是儒家关于对世界、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的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论,是中国代社会的指导思想。其教育思想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但蕴涵了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这些教育哲学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天命人性和谐中庸是论人性修养境界的一部专着,中庸开篇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意思就是,上天所赋予的叫作性,遵循人性行事叫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叫作教育。很明显,中庸的教育思想,或者说修养论,是建立在天赋人性论之上的。这就是人的本性,循性而行就叫道,修治此道谓之教。中庸中的天命思想来源于传统宗教中

2、的“帝”、“天”等观念。“命”的最初含义是命令之命,而后发展出宗教性的天命,再发展出客观必然性的命运。此外还可以指一般性的道德法则,向具体个体上的凝结。例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刘康公的一段话“吾闻之,民受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仪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之以祸。”但此处的“哲”,只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还不能把它归结为人的本质,也就是说不能把它看成是人之为人的“性”。中庸并没有点出人的本性是什么,不过既然讲要“率性”,自然表明了人的本性中含有某种积极的或良性的潜质,否则如荀子所主张的“人性本恶”,必须“化性起伪”,就不能提倡“率性”了。我们知道思孟学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3、,孟子正是在中庸的基础上对人性的内涵作了发挥和扩充,明确指出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中庸上承孔子思想,并加以发展扩充。虽然在中庸的时代,天的地位进一步失堕,但中庸仍把人德性的超越、形上的基础建立在“天”或“天命”之上。孔子证悟出了天命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以为天命下贯即为人性,但他并没有直接作出这样的判断,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到了子思,经过了孔子的证悟与曾子的传授,天命下贯即是人性这一思想己经成为一种不证自明几乎可以说是先

4、验的东西。所以中庸开篇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从字面讲,意思是说,天之命下贯即为人之性,遵循性(天命)而行即是道,修道即是教化。这里实际上在天命与人性之间建立了一个连接点,一个桥梁,把天命与人性联系起来,而且是毫无阻隔地联系起来。人性来源于天命,天之命下贯于人即为人之性,故可以说人性即为天命。人的生命是即经验即超越的,生命的每一具体活动本身即具有无限崇高的价值,人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就是人尽其性,上达天德的必经之路。这样人的终极关怀便有了扎实的落脚点,而不再悬浮于空中,因为此岸即是彼岸。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和谐应该是整体

5、与个别、动与静、有序与无序、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体现和谐。由此,我们可以对中庸的和谐教育进行如下阐释:首先,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德育为基础,德、智、体、美、劳等和谐发展。儒家把能否把握中庸道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选贤任能的一条重要标准,其实质是想通过中庸实践,以最佳的方式和效果处理主客体间的关系,使社会人际关系有序化、和谐化、规范化,这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确立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学会共同生活”中强调理解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将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以德育作为基础的同时,强调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

6、术教育的共同和谐发展是达到德育目标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次,组成社会教育的各要素之间应该是和谐的。在自然、社会、环境、学校、家庭,以及教育内部德、智、体、美、劳各育之间,师生关系,乃至教学过程中的诸种方法、手段的运用等等都应该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这样一种和谐的教育无疑能使学生产生愉悦,从而自觉、积极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再次,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主体,即学生的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自信,主动投入,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了优化发展。总之,中庸的和谐教育就是以“中”、“和”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和资源,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水平与需要出发,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出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适应不同的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与自然、社会的发展达到平衡与统一。它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更是在新的高度上体现了教育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与自我之间的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