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范文近年来,市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委的工作安排。我们始终聚焦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构建了以“3N”为核心的工作矩阵。这一体系不仅涵盖基础建设和机制创新,还具体落实到各个领域和环节。我们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改革,加大优化力度,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与支持。一、全媒体宣传增强抓落实工作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组织架构全面强化。一是体制更加顺畅。构建了以市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和法院院长牵头优化营商环境的领导机构,高
2、位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在2020年党政机构改革中,率先在全国设置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机构,把优化营商环境牵头部门职责贯通到底,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机制更加健全。设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把抓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主责主业。压实各级各部门抓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抓落实工作体系。三是保障更加有力。全市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和开发区督导服务,推动全面实施营商环境创优活动,将问题治理与深化改革统一推进。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将营商环境社会效果和法规实施效果统一推进。
3、市纪委监委牵头设立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举报电话,连续三年开展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以推动解决顽瘴痼疾,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二)制度保障系统化健全。一是超前落实营商环境地方立法。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实施后,第一时间出台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和改革在法治轨道下稳健运行。二是构建全面的配套法规体系。出台全国第一部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市级地方性法规全市一枚印章管审批条例,制定全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条例全市创业扶持条例等40部地方性法规,有力促进各领域的营商环境法治建设。三是完善配套规章体系。制定了全市企业
4、投资项目承诺制规定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办法全市融资担保管理办法等30项政府规章,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四梁八柱”。(三)迭代改革体制逐步深化。一是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启动营商环境1.0版改革。2019年8月,推动以“开办企业2天、不动产登记3天、一般性工业项目全流程累计审批时间20天”为标志的“2320”专项改革,共40项任务落地,拉开营商环境系统集成改革的序幕。二是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深入实施营商环境2.0版改革。2020年12月,以“五减”、“一网通办”提速、企业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服务等六大专项行动为牵引,压茬推出40项改革任务,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持续
5、深化。三是以对标一流、自主改革为着力点,加速推进营商环境3.0版改革。2023年7月,出台全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围绕打造法治、政务、信用、人文、要素保障等“六个环境”,系统实施50方面40条工作任务,配套实施130项改革事项,全市营商环境改革势能不断集聚。二、全力打造“五个环境”谋求突破,全市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一)政务环境更加便捷。一是政务服务全面升级。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将分散在各部门85左右的审批及服务事项划转到市县审批局,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市县平均压减审批环节53、申请材料60、办理时限55,审批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实现饭店、便利店等30个行业“一业一证”“一证
6、准营”,60件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230项高频事项跨市通办,3069项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综合窗口”改革平均办理时限缩短65,“7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超市市县基本实现全覆盖,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一口受理”。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发布30件“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二是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企业开办时间由5天压减至0.4天,实现企业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公积金登记等各环节业务“一套标准、一网通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
7、市在地域范围和改革事项上实现“全覆盖”,有效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三是项目投资办理更加便利。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改革成效获评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攻坚克难案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00个工作日压减至75个工作日,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压减到2个阶段、20个工作日以内。全市所有75个工业类开发区的工业用地已率先实现全部以“标准地”形式供应,出让“标准地”1650宗、面积13.5万亩,基本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二)法治环境不断完善。一是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备案企业数和专利预审量双倍增,2023年底
8、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同比增长26.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5件,“做强黄花产业,做优品牌经济”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二是“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深入推进。依托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在系统功能上再升级,开发出“综合监管”子系统,组织编制市县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实施依法协同监管。三是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2022年开展为期四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建立营商环境“啄木鸟”工作机制,设置营商环境体验官、经营主体畅谈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多触角问题发现渠道,形成涉企问题主动发现、分析研判、处置解决、成效评估的工作闭环。四是司法护企质效全面提升。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9、、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构建律师服务团、“万所联万企”等机制,为重大项目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三)信用体系构建成效显著。推进社会信用政策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市大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制定并施行了城市社会信用条例,覆盖建筑、安全生产、能源、电力、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出台信用评价政策42项,企业信用监管覆盖率达92。完善政府诚信机制。政府不断健全守信机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累计自查并解决“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问题1258个,政府公信力显著提升。助力“信用”服务创新。市级征信平台全面推广
10、应用,累计归集涉企信用信息22.47亿条,帮助1.45万户经营主体获得融资3120.89亿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信用支持。(四)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强化项目服务保障。依托“四全工作法”实效突出,2022至2023年期间,全市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中“签约一批”项目共计1980个,总签约投资额达到6156.12亿元;“开工一批”项目1750个,总投资3602.89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842个,总投资3728.56亿元。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2558.7亿元,同比增长19.3。提升财政支持力度。自2019年至2021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总额达795.4亿元。自202
11、2年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金额累计达1287.6亿元。上线的“三晋贷款码”平台,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4685.3亿元,同比增长39.7。优化用地政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倾斜,优先保障开发区标准厂房用地,全面解决小微企业用地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支持。强化人才保障。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设立总规模高达23亿元的科技创新天使投资基金,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分别比2017年增加91.2和100.5,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7年增加2.90倍。(五)人文环境日益提升。促成对外开放新局
12、面。“城市之夜”活动走进夏季达沃斯、进博会、广交会,加强国际友城和对外交往建设。全市已与32个国家的75个地方政府建立国际友城关系,与60个国家的145个地方政府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全面取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保持在100。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形象。全市引入大量智能化煤矿企业,外送绿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新建建筑中97以上为绿色建筑,城乡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93。提升生态宜居环境。全市水土保持率提升至67.5,人工造林规模连续四年全国领先,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8.8,PM2.5平均浓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众多城市逐渐成为
13、宜居宜业的理想之选。三、多措并举助企发展,全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一)聚焦小切口改革,释放政策大红利。一是构建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2023年上线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共发布涉企政策18452条,涉及奖补事项2284项,累计受理并办理5387件,实现全市涉企政策“一站通查”、部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奖补资金“一键直达”。平台极大便利了企业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政策落实效率。二是全面推进税费服务智能化升级。推出“一键式”办成多项事务,包括企业开办、跨区迁移、税务注销等8项具体事务。在全市税务系统建立的“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征纳互动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务。三是实
14、现征纳互动数字化转型。构建“人工智能导航”“三方视频双向语音”的5G云客服,实现视频和语音自由切换,人工坐席和智能投屏多方连线,加速解决85以上办税事项。在全国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中,全市实现从全国排名第35位跃升至第2位。(二)地方特色创新,增强改革亮点。一是总结推广改革经验,提升办事便利度。逐步推广水电气暖“一站式”集成服务,简化手续,通过实施“534”工作法,实现了水、电、气、暖、讯“一站式”集成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在政务大厅“只跑一次”。二是打造区域特色化服务品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345”项目审批全周期服务模式,推行“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机制,形成“四办”服
15、务品牌。全市转型综改示范区率先试行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登记准入效率提升50。三是创新便民服务,加快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无证明”信息化系统,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升级,成为“政务服务体验员”和“全域通办”标准化全国试点城市。(三)聚焦市场活力,打造集聚发展平台。一是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市级重点产业链增加至20条,确定41户链主企业,84户链核企业,715户链上企业。2023年首批十大市级重点产业链营收达到5123.9亿元,同比增长24.6。二是提升专业镇影响力。认定24个市级重点专业镇,培育80个市级专业镇。2023年市级重点专业镇产值达到2865.2亿元,首批市级重点专业镇产值达735.3亿元,增速24.8。三是增强农业产业龙头带动力。全市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060家,带动280多万农户增收,其中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主板上市成功。从整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达到34.2万户,企业占比达到32.18,同比增长4.02个百分点。新的营商环境4.0版改革不仅是我们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全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打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使我市成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