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掌握掌握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城市用地的构成 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 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熟悉熟悉 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城市空间的布局的艺术问题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城市用地的影响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水 文 及 水 文 地 质 条 件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用 地 自 然 条 件 评 价 用 地 建 设 条 件 评 价 用 地 经 济 性 评 价 城 市 用 地 适 应 性 评 价n 本章知识结构图本章知识结构图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 城市用地构成 用地范围的确定 用地分类 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的确定 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关系 建设
2、用地平衡表 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人 均 建 设 用 地 人均单项用地指标 城市空间布局 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 一般类型 方案比较 艺术问题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1、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条件不仅为城市提供必需的用地条件,同时也对城市布局结构形式和城市职能的充分发挥起到很大的影响(图4-1-1)。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从气候、工程地质、地形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几个方面着手。图4-1-1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示意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1)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条件在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等方面与城
3、市规划和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气候条件包括日照、风象、气温、降水与温度等。日照:地面上一天内实际受到阳光直射的时间为日照小时数;从日出到日落为止,阳光可以照射到大地的时间称为可照小时数;实际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叫日照百分率。风向与风速:风是地面大气的水平移动,由风向与风速两个量表示。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最基本的指标叫风向频率。风向频率一般是累计某一时期内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占该时期内观测累计各个不同风向总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举例,表示风速最基本的指标叫平均风速。平均风速是按每个风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来表
4、示的。某城市地区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 表4-1-1 图4-1-2 某城市地区累年风向频率、平均风速图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气温:气温一般是指离地面1.5米高的位置上测得的空气温度,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人感到舒适的温度范围为1820。降水与湿度:降水是对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气候现象的总称。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对排水设施的影响较为突出。此外,山洪的形成、江河汛期的威胁等也给城市用地的选择及城市防洪工程带来直接的影响。湿度与降水有密切的联系。相对湿度又随地区或季节的不同而异。一般城市因大量人工建筑物与构筑物覆盖,相对湿度比城市郊区要低。湿度的大小还对城市某些工
5、业生产工艺有所影响,同时又与居住环境是否舒适有联系。(2)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包括地基承载力以及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n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地基承载力大小相差悬殊。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力,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十分重要。此外,有些地基土质常在一定条件下改变其物理性质,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带来影响。例如湿陷性黄土,在受湿状态下,由于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而下陷,导致上部建设的损坏。又如膨胀土,具有受水膨胀、失水收缩的性能,也会造成对工程
6、建设的破坏。各类自然地基承载力各类自然地基承载力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n滑坡与崩塌 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土体或岩体)在风化、地表水或地下水以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常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图4-2-3)。崩塌的成因主要是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体失去稳定而塌落(图4-2-4)。当裂隙发育且节理面顺向崩塌的方向,极易发生崩落。尤其是因过分的人工开挖,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造成崩塌。图4-2-3 滑坡示意图图4-2-4 崩塌示意图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n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层表面冲刷形成的沟槽。
7、在用地选择时,应弄清冲沟的分布、坡度、活动状况,以及冲沟的发育条件,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对地表水导流或通过绿化工程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n岩溶 地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盐岩等)在含有二氧化碳、硫酸盐、氯等化学成分的地下水的溶解与侵蚀之下,岩石内部形成空洞(地下溶洞),这种现象称为岩溶,也称喀斯特现象。在城市用地选择时,要查清溶洞的分布、深度及其构造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n地震 地震是由地壳断裂构造运动引起的,了解和分析当地的地质构造非常重要。震级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烈度是指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在有活动断裂带的地区,最易发生地震,而在
8、断裂带的弯曲突出处和断裂带交叉的地方往往是震中所在(图4-2-5)。在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在震区建设城市时,除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外,还须考虑震后疏散救灾等问题。图4-2-5 某地区主要地质构造与地震强烈度关系图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n(3)地形条件的影响 地形一般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类(表4-1-2),在小地区范围,地形还可进一步划分为多种形态,如山谷、山坡、冲沟、盆地、谷道、河漫滩、阶地等等。由于城市须占有较大地域,且为了便于城市建设与运营,多数选址在平原、河谷地带或是低丘山岗、盆地等地方。名 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名 称绝对高度(m)相
9、对高度(m)极高山50001000高丘陵200500200高 山350050001000低丘陵20050050200高中山100035001000高 原1500200中 山100035005001000高平原20015002050低中山10003500200500低平原20020低 山5001000200500我国地形的分类我国地形的分类 表表4-1-2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4)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n水文条件 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体,不但可作为城市水源,同时它还在水路运输、改善气候、稀释污水以及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某些水文条件也可能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洪
10、水侵患,年降水量的不均匀性,水流对沿岸的冲刷,以及河床泥沙淤积等等。沿江河的城市常会受到洪水的威胁,为防范洪水带来的影响,在规划中应处理好用地选择、用地布局以及堤防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还要区别城市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防洪设计标准,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布局和节约建设投资。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也可能造成对原有水系的破坏,如过量取水、排放大量污水、改变水道与断面等,均能导致水体水文条件的变化,对城市建设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分析,随时掌握水情动态,研究规划对策。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江河
11、等的水文条件,对规划与建设的一些影响和关系,可用图解来表示(图4-1-6)。n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地下水常常作为城市水源,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分为三类:即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其中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图4-1-7)。图4-1-6 江河水情要素同城市规划与建设关系图解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地下水若过量开采,会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漏斗”,使水质变坏;严重的还会造成水源枯竭和引起地面沉陷,形成一个碟形洼地,对城市的防汛与排水均不利,而且对地面建筑及各项
12、管网工程造成破坏。地下水的流向对城市布局也有影响,与地面水情况类似,对地下水有污染的一些建设项目不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方向,以尽量减少水体污染。图4-1-7 地下水的组成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2、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管子 立证篇中提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n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如下: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与规划。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保护自然及人文历史资源。有利于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各种因素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城市规划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分
13、清主次矛盾,有时还要通过多方案的分析比较才能最终选定城市建设用地。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3、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城市用地的适应性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用地自然条件评价、用地建设条件评价和用地经济性评价。这三种方法在许多方面并不是孤立的,需要以综合方法进行城市用地适应性的评价。4、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方法、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方法 一类用地:适于修建的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其具体要求是: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土质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
14、基础埋置深度;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因某些不利条件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其具体情况是:土质较差,建筑物地基需要人工加固措施: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建筑物下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l1.5m,需采取防洪措施;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
15、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用地条件极差,其具体情况是:地基承载力小于60 kPa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层或流砂层,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经常被洪水淹没,且埋没深度超过1.5m;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第一节第一节
16、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5、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方法、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方法(1)城市现状条件评价 城市现状用地布局结构 城市现状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社会、经济构成现状的特征(2)技术经济条件评价 区域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 用水条件 供电条件 用地条件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6、城市用地经济评价方法、城市用地经济评价方法 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与安排提供依据。(1)城市土地经济评价中区位理论的应用 a采用土地分等定级即级差收益测算的方法建立城市土地评价的基本思
17、路。b从分析区位条件人手,取得土地评价的因素因子体系。一般区位因素指对所有城市用地都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如商业服务繁华程度、道路交通通达度、人口分布密度等;特殊区位因素指仅对某些城市用地有影响的因素,如高级商业服务和金融设施的分布、临海位置及条件等;c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及其变化规律。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2)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a基本因素层,包括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及其他因素等。b派生因素层,即有基本因素派生出来的子因素,包括繁华度、交通通达
18、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城市规划等子因素,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基本因素的作用。c因子层,它们从更小的侧面更具体地对土地使用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因子体系整体而言层次越高,影响力越大,因素覆盖面越广,而且包含了低层次因素因子的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因子层土地区位繁华度商业服务中心等级高级商务金融集聚区集贸市场交通通达度道路功能与宽度道路网密度公交便捷度城市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供水设施排水设施供暖设施供气设施供电设施社会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娱体育设施邮电设施公园绿地环境优劣度环境质量大气污
19、染水污染噪声自然条件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洪水淹没与积水其他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用地潜力表表4-1-4城市土地经济评价因素因子体系城市土地经济评价因素因子体系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成熟为城市用地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使得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更加科学、准确。坡度坡度地质地质水文水文坡度坡度土壤:土壤:适农程度适农程度森林及噪声程度森林及噪声程度城市用地评价因素实例城市用地评价因素实例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1、城市用地范围的确定、城市用地范围的确定n城市用
20、地: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的统称。n用地范围:用地范围:就我国目前的城市而言,城市用地范围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城市行政区划层面的,行政管辖所划定的用地范围,其二是城市建设规划层面的,规划中称城市规划区。从规划建设角度,城市用地包括建成区及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2、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内容、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内容 根据建设部1990年制定并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46中类,
21、73小类。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代码用地名称内容说明R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或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有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文物古迹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一、二、三类工业用地指工矿企业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
22、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类W仓储用地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藏空地、堆场用地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用地、机场用地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卫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维修设施等用地G绿地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
23、即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林和林地D特殊用地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指特殊性质的用地E水域和其他用地水域、工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指除以上九大类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用地城市用地分类表城市用地分类表 4-2-1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3、城市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的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的确定 城市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城市用地规模=预测的城市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级、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4-2-2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
24、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5、人均建设用地与人均单项用地、人均建设用地与人均单项用地指标指标n人均建设用地:在确定规划人均用地指标等级时,必须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的水平,按照表4-2-3的规定确定。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表表4-2-3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n人均单项用地:人均单项用地:为保证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同时又能保证基本的生产、生活要求,在上述标准中对人均单项建设指标控制如表4-2-4。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 表表4-2-4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
25、间布局6、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关系、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关系n大城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取规定的下限;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其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25%,但不宜超过30%。n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第IV级的小城市,其道路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宜取下限。n风景旅游城市及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其绿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15%。n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表表4-2-5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7、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通过编
26、制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和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分析城市各项用地的数量关系,用数量的概念来说明城市现状与规划方案中各项用地的内在联系,可为合理分配城市用地提供必要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表表4-2-6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8 8、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内容、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内容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可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1)工业企业的组群方式布置,形成城市工业区;(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3)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场所;(4)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
27、心体系;(5)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表表4-2-5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9、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1)立足全局的综合性原则(2)立足区域的地方性原则(3)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4)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5)集中紧凑,节约用地(6)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的发展需要(7)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8)各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10、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类型、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类型 伯杰斯的同心圆理论伯杰斯的
28、同心圆理论惠特的扇形理论惠特的扇形理论哈里斯与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与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l集中式 集中式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各项用地集中连片,又可分为单中心块聚式和多中心组团式;当城市位于平原等城市发展限制条件较少,且城市规模不大的情况时,城市结构趋于集中型,城市用地呈同心圆状,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各个方向均等、连续地扩展。集中型城市空间布局集中型城市空间布局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l分散式 分散式又可分为带状、星状、放射状和环状等。而当城市所处地区地形等自然条件复杂,或者城市迁就分布在较大范围内
29、的产业资源中,抑或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可成为数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时,就会形成或采用相对分散的城市结构形态。分散型城市结构中的不同类型往往取决于导致分散的原因和因素的不同。采取何种布局形态,需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类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等进行具体的论证。分散型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型城市空间布局 大赫尔辛基规划大赫尔辛基规划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11、城市空间布局的方案比较、城市空间布局的方案比较(1)从多角度作不同的方案 新建城市的规划布局,抓住主要矛盾,一般是对足以影响规划布局、起关键性作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和规划方案。对原有的城镇,
30、需要充分考虑现状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主要问题,也同样可以做出多种规划方案来。例如:浙江嘉兴市(如图)嘉兴市规划布局四个方案比较嘉兴市规划布局四个方案比较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2)方案比较的内容)方案比较的内容 对不同的城市总体布局方案,可以选择相关的指标项进行逐项比较。最后确定的方案不一定所有指标都是最优的,而是各项指标经过平衡后综合效果最优的方案。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城市,所做出的总体布局多方案的比较指标有不同的侧重点。最后确定以某个方案为基础再结合其他方案的优点进行进一步修改、补充和提高。序号比较类别详细内容说明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城市选址(或发
31、展用地)中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是否适于城市建设2资源与生态保护对农田等资源的占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最小3城市功能组织商务、商业服务等城市中心功能,工业区等产业功能以及居住功能等主要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4交通运输条件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城市对外交通设施是否高效服务城市又同时对城市发展不形成障碍;城市道路系统是否完整、顺畅、高效、合理5城市基础设施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煤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结构、关键设备布局是否合理;高压走廊的走向对城市是否有影响6城市安全与环境质量是否有利于城市抵御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及火灾、空袭等认为灾害;是否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7
32、技术经济指标城市开发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例等经济效率是否高效、合理8分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城市分期建设;是否留有足够的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城市总体布局多方案比较内容一览表城市总体布局多方案比较内容一览表 表表4-2-712、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点、线、面景观(节点景观、通道景观、外缘景观、鸟瞰形象)的组织 建筑物、构筑物在形式、风格、色彩、尺度、空间组织等方面的协调 l 城市整体设计或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关注城市中的如下要素:重要建筑群(如大型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等)的形态布局、体量、色彩;公园、绿地、广场以及水面等组成的开敞空间系统;城市中心区、各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城市干道等所形成的城市骨架;城市天际线等城市空间的起伏与景观。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