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海南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答案浓缩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15836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海南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答案浓缩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海南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答案浓缩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海南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答案浓缩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海南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答案浓缩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海南高等教育学复习考试答案浓缩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名词解释教育: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其中包括: 一、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即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 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其次, 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 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我们一般所说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 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依然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教育与其它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高深知识和专业的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内涵: 1、 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 其前提是学前

2、教育、 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方才接受的教育; 2、 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 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 具有相当的学术性, 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 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 具有一定标准、 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 包括招生制度、 学位制度等。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它们是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的, 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 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发展科学是高校

3、的重要职能, 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职能的延伸和拓展, 是高校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也是沟通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具体到不同层次、 类型的高校, 三大职能的配比和联系方式是不尽相同的, 但培养人才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高校教学活动: 1、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 2、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3、 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4、 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5、 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高校课程: 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

4、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 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 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高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 一般人们将教学内容理解为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技能、 技巧、 思想、 观点、 信念、 言语、 行为、 习惯的综合。教学内容具体化为: ( 1) 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 学制、 学位、 学分要求; 主干学科和主要实践环节; 课程体系的构成以及学时比例( 2) 教学计划: 课程性质、 类型、 学时和学分、 教学方式、 开课时间、 考核方式等; 教学进程总安排; 必

5、要说明( 介绍) ( 3) 教学大纲: 微观层面的课程方案( 4) 教材: 教科书、 实验书、 参考书目和扩展材料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可定义为”一种在搜集必要的教学实施信息的基础上, 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水平、 质量、 过程、 方法等的意义、 作用、 目的的判断和推论。教学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但这种价值判断要以”事实”为根据, 要以评估为前提。简 答 题简述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大学( 现代大学源头)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 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 一) 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自主自治的办学观;

6、学术自由的治学观、 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大学逐渐走向世俗化, 推崇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 三) 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近现代高等教育发生了明显的变换: 自然科学受到重视、 科学知识成为大学教学主要内容、 大学功能也专项进行科学研究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 同时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 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四) 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伴随着国家的强力干预, 现代高等教育的制度和理念确立起来。简述威斯康星思想如何体现社会服务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7、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 把学生都会培养成有知识, 能工作的公民; 第二, 进行科学研究, 发展创造新文化, 新知识; 第三, 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 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 生产、 社会、 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 第一,传播知识、 推广技术、 提供信息。威斯康星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知识推广部, 设立函授、 学术讲座、 辩论与公开研讨、 提供信息与福利四个服务项目, 建立了一个流动图书馆, 把知识和书籍送往全州, 第二, 专家服务。发动大学教授服务于州政府, 参与决策与管理工作, 发动大学专家作巡回教师, 到农村、 工厂指导工作。首先, 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

8、体制, 大学也向工农子女, 中产阶级子女打开了大门, 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 高校为社会服务成为第三个职能。其次, 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及农业、 工艺学科的大学中的地位, 农学院、 工程学院成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向更加综合化, 多学科化方向发展。再次, 开创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先例, 同时使州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制度化, 推动了州立大学的发展。至此, 大学跳出了”象牙之塔”, 开始了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 大学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三个中心论( 三选一) 设计主要代表人物、 主张、 著作 : ”学生中心论”以卢梭、 杜威等人为代表。她们

9、首先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 认为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是”自然仆人”。同时她们还认为,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 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 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她们还认为学生只能从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 由直接经验获取所需知识。因此, 教育过程不应由教师直接进行, 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经验或体验。卢梭爱弥儿、 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简述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存在不同的观点: 1、 学科中心论: 古老的思想, 永恒的学科、 知识。2、 学生中心论: 经验主义, 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动机和需要、 能力的倾向等来设计组织课

10、程。3、 社会中心论: 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 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在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 除了要考虑到与目标的相关性之外, 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它们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意义, 它们能否为学生所接受, 以及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相一致等问题。简述高校的课程设计、 原则及步骤: 课程设计工作, 实质上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 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 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 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以及产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方案的设计。是整个课程设计的结果, 也是整个课程设计工作的体现, 在中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

11、要体现为教学大纲。一份完整的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指定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列出教学内容的范围包括重难点; 安排教学进度, 分配具体学时; 本门课程的评价方式; 指定教材, 包括教科书、 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等。在美国课程方案主要表现为课程标准。( 2) 课程目标的确立。要区别出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是宏观概念,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经过学习后, 在知识技能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 3)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该考虑三个因素: 学科、 学生、 社会三个因素。教师在组织课程内容时, 能够参照泰勒提出的三个

12、基本准则: 连续性、 程序性、 综合性。( 4) 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教材的选择要实现教材的”选优选新”,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所谓选优是应尽量选用优秀教材, 选新是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立体化教材是克服以往教材但一定形式。( 5) 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教师是否能够对于教学大纲或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更改, 有三种认识: 忠实取向、 相互调试取向、 创生取向。教学管理中一般会采用”忠实取向”来保障教学质量。简述高校课程的改革: 一、 中国当前高校课程的现状: 1、 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2、 中国高校当前的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3、 中国高校课程内容表现为分科多余综合

13、。二、 当前中国高校的课程改革应该立足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质需要, 遵循教学规律和科学发展规律, 借鉴其它国家, 特别是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 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1、 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2、 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3、 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三、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简述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规律和原则: 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 实验课的教学、 实习、 科研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几个环节组成。( 一) 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 主要表现在教学相长性、 教学发展性和教学与人性 1、 教

14、学相长性。教与学始终是贯穿高校教学活动始终的一对最基本的关系。教师的促进学生的学; 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育教师的学相互促进。因此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教促学”和”以学促教”,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步发展的。2、 教学发展性。这一规律阐明了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和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知识与智力两者密切相关、 相互促进3、 教学教育性。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一规律揭示的是教书和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 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根据高校教学规律以及教育目的, 高校教学工作必须贯彻以下几条原则。1、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2、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15、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简述高校科研的类型和原则: 1、 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科研一般分以下四类( 1) 基础研究。这类研究属于基础科学的范畴。主要目的是经过科学观测实验和理论探讨, 揭示未知的自然现象等。( 2) 应用基础研究。它围绕国民经济建设中提出的科学技术要求, 进行理论探索、 科学调查、 模拟实验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3) 应用研究。这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哦, 它是针对一定的对象进行, 解决工农业生产、 医药卫生等科学问题。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有更密切的关系。( 4) 推广研究。也叫开发研究, 将某些应用研究在实验、 试制、 设计阶段所作出的成果, 进一步进

16、行中间试验、 定型设计、 小量试生产等。 2、 从其主要研究方法来划分分 ( 1) 现象型研究。运用调查、 考察测量等方法辅以各种有关的测试、 分析等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2) 实验性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使用仪器、 工具材料等从事新产品、 新品种、 新工具新工艺的设计、 研制和实验。3、 按活动规模的大小来分: 大、 中、 小规模研究。 4、 其它分类: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校级等。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 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 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 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简述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 : 高校科研的步骤: 1、 确定选题并制定研究计划2、 进行

17、论文检索和实地调查3、 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 观察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统计分析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等。高校的功能体系: 社会服务与教学、 科研的关系: 现代大学的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功能体系。高校的教学功能主要是传授知识以及培养人才的各种素质; 科研功能是创造知识; 社会服务功能则是应用知识和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总之, 高校的教学功能与科研功能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 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 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推动了科研的发展。辨 析 题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是以

18、培养通才( 即学识广博、 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为目的的教育, 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 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 即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 有特殊技能的人才) 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注重学问的专深, 技能的专精。特征如下: 人才主要是经过分科进行培养, 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 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 偏重应用; 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 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长教育的现实选择上, 必须走两者相

19、结合的道路。因为: 第一, 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整合的趋势, 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走通才教育与专长教育相结合的道路。第二, 人的和谐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 需要通才教育与专长教育的密切结合。第三, 通才教育和专长教育的结合是由现有国情决定的。中国的经济属于后发型经济, 知识经济的比重还较小。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专长教育的任务还相当重。另外, 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 高校入学率较低, 高等教育的成本又较高, 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 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有必要给予她们较全面的教育。为此, 对高校学生既要加强素质教育, 又要培养能力, 做

20、到博雅和专深的结合。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的关系, 也受到课程论和教学论关系的影响。理论界大致有下述三种主要观点。 1.教学内容等同于课程内容。这种观点认为, 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是同义语, 也就是同一个概念。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 里定义教学内容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灌输的思想和观点, 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也叫课程”。把教学内容等同于课程内容的还有: ”课程就是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 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具体讲, 就是指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述的那些教学内容”,这种定义对于教学内容附加了一些限制, 但基本意思是把课程归

21、结为教学内容。”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持上述观点的人把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概念的外延视作同等的理解, 也就是说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2.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等同。有不少人坚持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不等同。其观点如下: ”教学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仅仅是提供给师生的基本的、 共同的对话材料, 用以发起、 引导师生的对话行为, 教学内容不但涉及教材, 而且也可能涉及师生的生活经验, 以及为帮助学困生和学优生提高的补充材料。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材的形式出现, 教学内容则是结合具体的师生经验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这种理性, 这就形成了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之

22、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果从教育系统的角度认为”课程论与教学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立场, 也就是说, 把课程理解为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把教学理解为教育的具体形式和过程, ”因此, 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是不等同的。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应该是从课程和内容的内涵而分的, 课程的容量大, 内容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3.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概念不同但联系密切。当然也有不少说法介于上述两种之间, 即把教学内容和课程内容视为两个不同却有密切联系的概念。例如, ”有的课程内容的概念还包含计划、 大纲、 时限等, 这里的计划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配置与安排; 这里的大纲是反映教学内容的大纲。一个概念的内涵是它区

23、别于别的概念的特性, 显然安排、 配置及其表现形式不少特质性的。”基于以上两种观点, 课程的概念是从课程层面上进行理解的, 一般的理解顺序是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如果以这个层面进行理解, 两者之间的确是不等同的, 但关系密切不可分。论 述 题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 科研工作的关系? 高校教师要科学安排计划、 合理统筹各项工作, 做到教学、 科研与社会服务三者有机统一, 共同提高, 协调发展。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天职。高校教师对社会的影响是经过培养的人才和科研的成果实现的, 因而是以简洁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 而服务社会则是直接参与的关系, 总之, 高校教师要以间接参与为主, 直接参与为辅。同

24、时, 直接参与社会服务既是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又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使教学和科研更能密切联系社会, 提高科学与科研的社会效益。教学、 科研与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动是提高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和学术品位的前提。教学是根本、 科研是源头、 服务是深化, 三者互为依存; 教学是基点, 科研是支点, 服务是重点, 三者密不可分; 教学出课题, 科研出成果, 服务出效益, 三者相辅相成。教学、 科研与社会服务并驾齐驱是高等学校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三者的有机结合是链接教育资源、 学术水准、 个人名声和社会回报的纽带。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

25、两项基本任务。因此高校教师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做到两者兼顾。 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 教师要根据专业设置、 培养目标等要求, 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组织教学。科研是教师的另一项基本任务。科研是教师提高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要经过科学研究,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掌握科研规律与治学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关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误区有: 误区一, 认为高等教育中, 教学是中心,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更多的偏向研究生培养, 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主要精力是上好课, 科研只是”游击战”, 是”细枝末节”, 可有可无。误区二, 由于

26、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社会地位有着更明显和更直接的影响, 部分教师不愿从事教学。误区三, 简单的将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划等号。对于这种片面强调科研或教学的做法应提出批评, 它已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构成严重影响。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方面, 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自我的道德调节。高校教师应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中的利益矛盾, 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利益关系,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实现教学、 科研的协调平衡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加强行政的综合调节作用。经过强有力的引导、 规范、 保障、 激励、 评价等措施使教学和科研结合的更紧密些, 促进高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持久的提高。)

27、 结合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谈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合格的高校教师, 除了必须具有教师法所规定的外显的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外, 还应该具有内隐的知识、 能力和道德。第一, 知识结构。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四类知识, 即普通文化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指的是科学、 技术、 人文和社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越宽厚, 专业工作则越有底蕴。 学科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必须坚实掌握科学专业知识, 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学科专家。学科专家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 还要掌握本学科的历史知识, 了解为本学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专家的创造活动和科学精神

28、等方面的知识, 以便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的教育作用。教育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必须掌握教育专业知识, 努力成为教育实践家。教育实践家必须有理论指导, 需要学习和掌握认识教育对象、 开展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必须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 如高等教育学、 大学心理学、 教师伦理学等。教师掌握教育专业知识重在综合应用,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创新教育实践, 为教育理论提供实践经验。相关学科知识。高校教师还要自觉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努力成为杂家。在当今科技整体化发展的态势下, 文理渗透、 理工结合、 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常态。无论是知识创新、 技术开发还是人才培养, 都需要多学科、 跨学科的合作。第二, 能力结构。一名合

29、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即沟通能力、 教学能力、 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社会, 善解人意、 善于沟通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相比之下, 教师的沟通能力特别重要, 因为与人交往是教师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学能力包括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 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 构建教学与学习环境的能力, 评价与调控教学效果的能力等。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是教师提升学术水平、 确保工作活力的必然要求。研究能力包括专业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教师要重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经验, 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

30、改进教育实践。学校教育是一种群体行为, 许多教育活动是在课堂、 班级、 宿舍等组织中进行, 教师要发挥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就需要具有组织课堂、 管理班级、 引导学生的能力。第三, 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由教师群体共同遵从的、 体现教师专业特点的行为规范体系, 一般包括专业意识、 专业态度和专业品质等内涵。专业意识。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 以及由此形成对教师职业强烈的从业、 敬业、 乐业的动机。专业态度。对待教育, 应当鞠躬尽瘁, 甘为人梯, 无怨无悔; 对待学生, 应该倾心相爱, 诲人不倦, 为人师表; 对待她人, 应当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 精

31、诚合作。专业品质。指从事教师工作所需要的个性品质, 包括: 具有浓厚的学术兴趣, 乐于探究, 勇于创新; 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处乱不惊, 沉着应对; 乐观向上, 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力; 关爱学生,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等等。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 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答: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 1、 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教师个体, 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 主要经过教师的学历、 职称层次和教学质量、 科研成果并体现。作为教师群体, 一是要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 达到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学缘结构合理; 二是要加强梯队团队建设, 形成凝

32、聚力强、 协作精神好、 方向明确、 很有后劲的学术梯队。2、 教学内容建设: 一是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 二是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不能不思改进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3、 教学资源建设: 包括基础建设和推进共享两个层次。基础建设是在各课程组、 教研室、 院系或学校范围内进行的, 推进共享则突破学校范围, 可为互联网提供信息资源并免费开放。4、 教材建设: 其中编写是前提, 选择是关键, 使用是目的。5、 设备、 设施和实验建设。6、 体制机制建设。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学内容、 一流教学方法、 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是体现现代性、 科学性、 先进性和具有鲜明

33、特色, 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本人所教课程属于公共外语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要想使这门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首先我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 做到思想进步、 品德优良、 心理健康、 业务精湛,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层次, 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引进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 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和她们的专业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我所教授的预备级和一级两个不同英语程度等级的班级就须注意详略有异、 进度快慢的差别。 高校如何认识和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当前高校对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 通识教育是专

34、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 即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再学一些本专业外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主张引入通识教育补充专业教育,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理工结合, 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 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第二, 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即专业教育通识化, 将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拓展, 由专而深, 由深而通。这种观点认为在现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 经过拓宽和深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观, 开发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洞察、 选择、 整合和迁移的能力。第三, 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 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下位概念。这种观点则要求用通识教育来改造专业教育, 统领学生大学教育的所有方面,

35、包括学术基础、 社会适应性、 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上述三种不同的认识实际上也是通识教育的三重境界。就当前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来看, 大多数高校尚处在第一种境界, 也有少数高校正在迈向第二、 三种境界。 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承认专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必须性。专业教育给了学生在一个不确定的职业世界里的生存能力, 专业教育给未来的大学生带来了经济的独立, 而经济的独立正是理性、 自由、 心智探险的必备条件。第二, 提升高等教育品位必须贯彻通识教育理念。高等教育不应一味地、 盲目地强调适应社会、 不应放弃精神教化的责任, 而应当成为整合全社会

36、、 全民族和全人类价值与理想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善于求真的习惯, 反思与批判的精神, 高瞻远瞩的视野, 追求完美的境界。这些体现大学品位的特质, 只有贯彻通识教育理念才能实现。第三, 实施通识教育必须注意理想与现实、 目标与可能的关系。实施通识教育的愿望是美好的, 但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 实施的可行性。按照通识教育的三重境界, 结合各校的实际逐步推进, 不失为一条可行的策略。联系你将要从事的工作, 谈谈如何建立高校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 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传统的师生关系过于强调”师道尊严”, 是主客关

37、系, 是人与物的关系, 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民主平等, 是主主关系,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就高校教师而言, 能够经过以下几种策略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第一,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 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个体学生的思想意识、 道德品质、 兴趣、 需要、 知识水平、 学习态度和方法、 个性特点、 身体状况和班集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 它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态度与行为, 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深入观

38、察和了解。第二, 理解和尊重学生。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意向, 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 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 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 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 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 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 尊重其对事物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第三, 转变教师角色。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的最主要表示是”遵从”、 ”主次”关系, 或者说是”传道”与”被传道”的关系。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角色。首先, 教师要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其次, 教师要从”解惑”者转向使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第三, 教师要从”授业”者转向帮助学生

39、”创业”的指导者。第四, 提高自我修养, 健全自身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 知识能力、 教育态度、 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 就必须经过自己崇高的理想、 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渊博的知识、 严谨的治学态度、 活泼开朗的性格、 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来吸引学生。为此, 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 使自己更加智慧; 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正确评价自己, 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会自我控制, 培养耐心、 豁达、 宽容、 理解等个性品质。结合您自己的学科或专业实际情况谈谈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教

40、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角色多样性。按照高校的三大职能, 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有: ( 1) 教学者角色。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书育人具有丰富的内涵。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 ”师者, 因此传道、 授业、 解惑也”。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 研究者角色。高校教师从事研究工作, 不但是发展科学的需要, 而且是促进教学、 开展社会服务的需要。因此, 高校教师的研究有两方面的任务: 一是经过专业研究, 增进知识、 应用知识, 改进人类的生产和

41、生活。二是经过教育研究, 更新教育观念, 揭示教育规律, 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 3) 服务者角色。高校教师的服务工作包括对外和对内两方面。对外服务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学识和专长直接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对内服务主要指教师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 学术管理等活动, 切实履行学术自由、 教授治学的权利和义务。第二, 工作神圣性。培养人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培养人不同于生产物品, 它是主体之间的心灵对话。教师不但要做”经师”, 有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本事。还要做”人师”,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行为端正、 人格高尚, 做学生的表率, 在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益终生。常言道: 学高为”师”, 身正为

42、”范”, ”师范”就是经师与人师的和谐统一。 第三, 劳动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更加凸现。为了培养创新人才, 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创新性, 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不断更新业务知识, 及时充实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将人类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 进而转化为智慧、 积淀为素质。第四, 成效滞后性。教师工作成效显示有一个过程。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 都不能指望立竿见影, 也难以进行即时评价。从知识进化的角度来看, 学术界需要对某些研究和探索保留必要的生存空间。人才培养的优劣同样需要时间检验, 主要看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成就。因此在对老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 应当考虑学术工作的特点, 避免急功近利, 以偏概全, 减少评价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职业教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