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409825 上传时间:2024-09-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资料仅供参考信息资源管理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识记: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的趋势 P16 1、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2、应用:3C革命: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 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的特点或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识记:信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P171、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2、信息革命的特点: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高”特征:高驱动、高增值、高智力、高战略、高风险、高时效。识记:不同角度下的信息化内涵 P19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国家信息化的内涵: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企业信息化的内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

3、、决策等各个层次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信息化的特点(信息社会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P20领会: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见课本P21-231、1928年,L.Hartly发表的论文“信息传输”信息是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信息量能够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算大小。 2、1948年信息论奠基人Shannon发表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且能够用Shannon熵公式计算。 3、控制论奠基人N.Wiener从控制系统的角度研究了信息。从本体论客观意义上看,信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

4、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从认识论主观意义上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者在一起构成了认识论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在全信息的基础上,引入认识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则能够衍生出另外三类信息的概念:实在信息是事物实际具有的信息,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个特征量,与认识主体因素无关;先验信息是主体感知事物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它既与事物本身有关,也与主体的主观因素相关;实得信息是主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净信息。它与事物、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观察环境条件相关。语法信息又可

5、细分为三类:随机信息、模糊信息和偶发信息。消除这类不确定性的信息被称为随机信息领会:信息的性质 P24-25 (重点)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 2、信息依附于媒体并能够独立于源事物3、信息能够共享 4、信息能够变换5、信息能够传递但不增值 6、信息是动态的而且有实效 7、信息是具体并能够被感知和处理的 共享性是信息不同于一般物质的本质特性。领会:信息的分类 P25-271、按照存储介质划分:书写介质信息、磁介质信息、电介质信息、光介质信息、声介质信息、实体介质信息2、按照表现形式划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气味信息、形态信息3、按照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实物型信息、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

6、(详见课本P26)4、按照信息源顺序或信息效用层次划分:原始信息、再生信息 (详见课本P26)5、按照信息生成范围分类:宇宙空间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人脑信息。 (详见课本P27)6、按照应用领域分类: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商业信息、科教信息、文化信息等。把信息按影响不同,分为迹象、事实、知识和智能四个层次。P26 (详见课本P26)说明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关系。P23-24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既相关联又有区别。信息来源的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道理出来,又能够脱离源

7、物质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信息来引导。但信息与能量又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事,提供的是动力。信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换成物质、能量、时间和其它。简述消息、情报、数据、经验、知识与信息之不同 P27消息和信息无大区别,消息只在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量。情报是对主体有特殊意义的信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情报价值。数据一般指未被加工的原始资料,只有加工以后才能起到“消除不确定性”作用,因此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而数据不见得是信息。经验是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

8、程中形成的成功的操作程序,被实践证实行之有效,但没有经过严格证明。知识是由经验总结升华出来的结晶,即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认识,是高级、抽象的且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信息。智能即智力能力,是指有针对性地获取问题 - 环境的信息,并适当进行处理提炼出的知识,最终结合目标信息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达到主体目的的能力。信息、知识、智能三者的关系:信息经过加工提炼成知识,知识被目的激活成为智能。智能是信息最高层次。识记:信息的测度方法 P28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常见的信息测度方法是按反映信息内容数量的数据所占计算机存储装置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 2、基于Shannon熵的信息量测度基于Shan

9、non熵的信息测度方法主要用于随机型语法信息量计算。识记:信息的功能、过程 P30-311、信息的功能:首先信息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资源。其次信息是知识、智能的源泉。P30 2、信息过程: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再生和信息施效等各个环节。 (参考P31的表1-3)领会:资源及其经济属性P321、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能够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2、经济学赋予资源的三个内在属性:(1)需求性 资源有用体现在它能够满足人类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具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因此需求性也被称作有效性或效应性。(2)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资源是有限的,使

10、用资源是受到限制的,它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特征。(3)可选择性 资源有数量和质量之分,不同资源的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故资源是可选择的。从人类生存发展角度看,资源可分为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类。从社会属性角度,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从循环使用角度看,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详见课本P33)领会:狭义和广义信息资源的概念 P341、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P342、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

11、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领会:信息资源的特性 (详见课本P33-35)(1)不可分性生产一个与多个同样的信息产品所付出的努力几乎没有差别。 (2)积累性或非消耗性 它不会在使用中被消耗,能够不断积累,甚至是可再生的,即利用越多,产生的新信息越多,效用发挥越充分。(3)认知相对性 同样的信息对不同的人或组织在不同的时间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4)不同一性 对于既定的信息资源而言,它必定是不同内容的信息的集合,集合中每一信息都具有独特的性质。(5)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和驾驭其它资源的能力,不论是物质资源还是能量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都需要依靠信息的支持。领会:信息资源分类P35 (详见

12、课本P35)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政府信息资源:是指政府生产和收集的信息,它包括政府业务流程产生的大量的文书记录和报表数据、调查统计得到的信息等。企业信息资源:属于商业性信息组员,它是商业性机构或其它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收集和生产的,一盈利为目的的各种信息。公共信息资源:属于公益性信息资源,一般是由事业性机构产生、向公众提供并进入公共流通领域的信息。它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卫生、娱乐、生活等各方面信息。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基础性资源和增值性资源。基础性信息资源:指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为经过加工或加工程度较低的,保证组织运作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增值性信息资源:是基础性信息

13、资源经过增值处理,或加工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公有信息资源:即公众可拥有和利用的信息资源,它表现为一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为公众享用的信息。专有信息资源:指组织机构专门拥有且独立使用的信息资源。个人信息资源:指各种形式记载的、有关某个可识别的个人的信息,原则上属于个人所有。领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多角度认识 P36(重点)信息资源管理(IRM):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控制和利用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从管理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信息、人员、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从管理

14、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资源的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能够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管理应用领域看,信息资源管理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等。识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与发展历程 P37-39(重点)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提高。P37-39三个应用学科是数据库管理、记录或文献管理和数据处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经历四个阶段:物的控制(19 -1960年)、 自动化技术(1960年-1970

15、年中期)、信息资源管理(1970年-1990年)、知识管理(1990年以后) P39第二章 信息化规划与组织浙江省新华书店的成功说明:任何组织面对多变的环境新经济或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日趋激烈的竞争,必须制定正确的组织战略。信息化战略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信息化的指导方针,信息化战略必须服从组织战略的核心思想,在组织战略的框架下确定。识记:组织战略与信息化P45-481、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总结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2、组织战略的结构一般包括三类: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P463、组织战略制定的过程:1、环

16、境分析 2、战略决策 3、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P464、组织战略的规划方法:(1)SWOT矩阵法也称波士顿矩阵,是全面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工具。SWOT矩阵分析包括组合分析和综合分析两步P47(2)波特五力模型又叫五力竞争模型,包括同行业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供应商的竞价能力、客户的竞争能力、替代商品。适用于企业进行新业务的战略分析。P47(3)价值链分析法: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有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称为价值链。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价值链分析法就是经过系统地分析企业价值生成环节中存在问题及其影响的

17、关键因素,提出整体解决的方略即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一般地,价值链分析法较适合于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战略分析。P48信息化是组织战略制定的工具。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P19识记:信息化战略的内涵P51信息化战略: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等的策略。它是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指导体系。组织战略与信息化战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信息化战略是组织职能战略的一部分,是为组织总体发展目标服务的,是以组织战略为依据而制订的。领会:信息化规划的内涵、意义(作用)和层次P50-511、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

18、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步骤、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它经过识别组织信息化的关键需求,设计组织信息化体系架构,建立组织信息化管理机制,实现组织信息化的全局优化。P502、信息化规划的作用:P50有效管理组织的信息资产,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孤岛”出现;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风险和投资成本;使信息技术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改进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3、现代的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资源规划和信息化项目规划等三个层次工作。分别由上到下对应战略管理层次、管理业务层次、技术实现层次,其中信

19、息化战略规划是纲。是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总体设想与安排,是其它规划工作的指导。信息化战略规划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信息化体系架构。领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内涵、步骤和主要方法 P52-541、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2、信息化战略规划步骤:(1)基础信息调研(2)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3)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3、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详见课本P54)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20、规划过程是把组织战略目标转变为信息化战略目标的过程。优点在于:它反映了各类群体的要求,而且给出了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全面认识目标,缺点:重点不够突出。价值链分析法(VCA,Value-Chain Analysis)是从波特价值链分析演变而来的,这种方法认为信息技术在组织的战略牵引方面能起关键作用。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irtical Success Factors)。优点:能够直观地引导高级管理者纵观整个企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但在进行较低层次的信息需求分析是效率不高。识记:信息资源规划的产生、内涵和主要任务 P56-571、信息资源规划(IRP)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

21、息,从生产、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P57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奠基性的工作。P572、信息资源规划的步骤:(1)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2)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3)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P57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是业务分析、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 P57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P57特征:经过严格的系统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存储结构与其处理程序相对独立,共享关联性强,维护成本很低。P56识记:信息化项目规划的内涵和主要工作内容 P59-60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

22、计划,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优质地完成,这就是信息化项目规划。科学的信息化项目规划指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如MS Project),在项目实施前,对其所做的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的全面计划。1、范围计划:是针对信息化项目得分最终交付及工作范围的说明。用WBS工具来做出范围计划。2、进度计划:常见的进度计划工具是甘特图。3、成本计划:项目成本计划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估算的管理活动。 4、质量计划领会:信息化组织机构 P61-64广义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

23、部门(或IT部门)P62信息化组织机构的类型:(1)隶属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2)与业务部门平级的信息部门;(3)由CEO直接领导的信息部;(4)由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部门。信息化组织机构的职能:(1)信息化战略制定及管理工作的组织;(2)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4)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组织机构包括三个部门:(1)系统研发与管理部系统研发与管理是信息部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岗位包括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系统分析人员的户主要任务是经过现行系统的运行环境、作业流程、用户需求情况的详细调查分析,确定目标系统的功能结构、性能指标、资源配置和编码

24、体系、逻辑模型,以便为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系统设计员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阶段提供的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功能要求,在用户提供的环境下,采用恰当的设计方法进行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设计确定实施方案。程序员是根据系统设计员编写的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测试说明书,专门负责编写程序和调试。测试员是根据程序员编写的程序进行各种测试,以便将程序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程序正式运行后对业务造成严重损失。(2)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 是信息部门正常运行的保障。(3)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部 主要岗位有资源管理员、信息员、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人员。领会:CIO机制 P65-67CIO即Chief Information

25、Officer的缩写,中文译为首席信息官,一般也称为信息主管,即专门负责组织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作的管理者,她一般是组织决策层的成员。P65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 CIO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部门 业务部门的信息人员P65-66 CIO的职能:(1)战略的参谋者(2)战略的执行者(3)信息的传播中介CIO的能力:(1)技术知识(2)管理知识(3)沟通能力(4)协调能力(5)项目管理能力第三章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识记: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P70-71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26、简称IS)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信息系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机系统,信息系统由五要素组成:人、硬件、软件、数据、处理规程。识记: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7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五阶段:(1)系统规划: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然后编写系统开发计划书。(2)系统分析: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这个阶段完成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4)系统实施:系统实施阶段按系统设计说明书,制定系统实施计划,系统测试之前应设计测试计划书,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27、。(5)系统运行与维护: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是应用信息系统阶段。识记:信息系统的分类P72组织层次系统类型典型功能战略层经理支持系统(ESS)长期销售趋势预测、长期预算计划、长期人力资源计划管理层决策支持系统(DSS)成本分析、定性分析、投资分析管理信息系统(MIS)人力资源、财务、设备材料等业务管理系统知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文字处理、电子邮件、电子日历知识工作系统(KWS)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操作层事务处理系统(TSP)销售记录、收支记录、设备使用记录、库存记录、工资发放等信息系统能够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SP,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知识工作系

28、统(KWS,knowledge work system)、办公自动系统(OAS,office automatic system)、经理支持系统(ESS,executive support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P72领会:信息系统的资源观P73资源观:人们对资源的认知或看法,它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进化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新的资源观主要包括资源系统观、资源辩证观、资源层次观、资源开放观。信息系统的资源观的核心思想是把信息系统作为组织以一种重要

29、战略资源来认识。P73信息系统的资源观主要体现在(1)信息系统资源系统观 是信息系统资源中最核心的观点。包含以下三点含义:信息系统是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是组织的神经系统。信息系统资源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构成的。信息系统资源是动态发展的,有产生、发展和消灭的生命周期。(2)信息系统辩证观 是信息系统资源观中非常重要的内涵。(3)信息系统层次观 信息资源是人类认识到的最高层次的资源。信息资源处于灵魂和统帅地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信息系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在任何组织中都处于最高层次的地位。(4)信息系统开放观 资源开放观是指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

30、部到整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形成一种统一资源观:打破地域或层次封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结构动态化。“云计算”成为一种信息系统资源共享的新理念,“泛在网络”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领会: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P74-75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为完成信息系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保证优质的信息系统上线,并能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意义:为了实现信息系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就必须充分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五大管理职能,对信息系统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信息系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可分为两阶段:信息系统开

31、发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P74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的优质、安全和高效。识记: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P75(考点)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是为了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行而且目标明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开发任务,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保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化的活动。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和控制。重要性:能够进行系统的思考,进行切合实际的

32、全局性安排;可为项目人力资源的需求提供确切的依据;经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对项目进行最优化控制;能够提供准确、一致、标准的文档数据。内容:(1)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组织;(2)开发过程管理;(3)开发管理的质量控制。P75领会: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管理、过程管理、质量控制 (详见课本) P75-76(1)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组织;对于全组织的信息系统项的开发,需成立有“一把手”参与的项目委员会,“一把手原则”是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的核心。(2)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保证信息项目开发的有序,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开发根据具体的项目执行过程可分为项目授权、需求分析、项目实施、项目管理三个阶段(3

33、)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建立和执行适当的质量衡量标准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质量控制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项目的质量衡量标准。识记: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概念 P77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是指信息系统上线后对信息系统运行中的人员、硬件、软件、数据、规程等进行管理的活动。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是保证信息系统资源被充分利用的重要措施。领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中人员管理的内容 P77-78(要点)某某集团是河北皮革行业的龙头企业,总裁蒋先生认为承担信息系统运转的应该是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合适的人员队伍是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因此对人员进

34、行科学管理是信息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主要内容是:(1)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人员组织机构建设。高效和结构良好的运行和维护人员组织机构是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能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2)各类人员的培训。 信息系统运行阶段人员培训是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准备中最主要的工作。是信息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3)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是指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保障信息安全、稳定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用于规范各类人员的行为。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外包业成了新的发展趋势。领会: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的内容 P81-82(重点)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

35、系统能长期有效地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具体有:(1)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2)审计踪迹(3)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 (4)系统硬件及耗材等资源的管理(5)系统升级与退化等内容。审计踪迹就是指系统中设置了自动记录功能,能经过自动记录的信息发现来判明系统的问题和原因。审计内容能够在三个层次上设立:语句审计;特权审计;对象审计。P82数据备份的方法有:全盘备份,全文件进行复制;增量备份,对新增部分每次进行复制;基本备份,对大量的不易实现的数据进行重点备份。识记: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概念 P82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管理实质就是对多媒体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管理是由数据库管理员(简称DBA)来完成。领会:

36、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内容(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超重点)P82-83(1)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 (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DBA的主要操作详见课本P83领会:信息系统维护内容P83信息系统的维护是为了使信息系统处于合用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纠正错误和改进功能,保证信息系统正常工作。P83导致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外部因素要:外部环境的改变;组织管理方式和业务过程的改变;用户需求的增减改变;运行硬软件按平台的变化与升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它的一些突发事故或者自然灾害

37、的影响。维护的类型: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维护的内容:程序的维护;数据的维护;代码的维护;设备的维护。维护的流程:确定维护目标;建立维护计划方案;维护的实施;系统维护档案建立;维护的验收、总结和评价。领会:信息系统运行中的IT服务管理内容P85-89IT服务管理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它经过整合IT服务与业务来提高组织IT服务支持和服务支付的能力及水平。P86IT服务管理的理念是“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P86IT服务管理的十大流程:服务支持类: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服务提供类: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

38、性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经过实施IT服务管理提供主动的、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系统服务。P89财务管理是指负责预算和核算IT服务提供方提供IT服务体系的成本,并向客户收取相应服务费的管理流程。能力管理是指在成本和业务需求的双重约束下,经过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使组织的IT资源发挥最大效果的服务管理流程。持续性管理是面向IT服务灾难恢复时的应急措施和计划,包括业务持续性管理和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是确保资源、方法和技术得以适当拓展的流程管理,以支持与客户签订的IT服务级别协议。识记:信息系统文档及文档管理的概念 P89-90信息系统的文档:记录了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以书面形式记录人们

39、的思维活动及其工作结果的文字资料。是系统维护人员的指南,同时也是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P89文档在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沟通,它在用户和系统开发的各类人员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P90信息系统文档的作用:(1)在系统规划和分析阶段,有利于系统分析员与用户进行沟通;(2)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有利于系统开发人员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有利于系统开发人员之间进行沟通;(3)在系统测试阶段, 有利于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测试人员进行沟通;(4)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利于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进行沟通;(5)在系统的运行维护阶段,有利于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

40、员进行沟通。领会:信息系统文档管理内容 P90-91信息系统文档管理内容包括文档制定、修改和存档等。系统文档管理工作主要有:制定文档标准与规范;指导文档编写;收存、保管文档与办理借用手续。识记:信息系统评价的概念、方法(即目的和内容)P92-93信息系统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质量进行各种衡量,以判断其是否优质、高效、安全地运行的活动。评价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的得到充分以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与扩展提出意见。P92信息系统评价内容:管理方面(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方面(系统的性能)、经济方面(

41、系统的成本与效益)。详见课本P93识记:信息系统审计的概念、方法 P93-94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经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的使用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P93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与一般审计过程一样,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审计人员所开展的工作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描述和测试。 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既包括一般方法即手工方法,也包括应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方法主要用于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和描述,包括:面谈法、系统文档审阅法、观察法、计算机系统文字描述法、表格描述法、图形描述法等。

42、 应用计算机的方法一般用于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包括: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在线连续审计技术、综合测试法、受控处理法和受控再处理法。领会: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环节。P93-94审计应关注的重点环节:(1)数据环节;(2)内部控制环节;(3)数据传输环节。第四章 信息资源内容管理识记:信息需求P98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信息用户:既具有信息需求又具有信息行为的人。信息用户具有的特征:拥有信息需求;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信息需求是信息用户最为本质的特征,只具备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未形成实际的行动为潜在信息用户。信息需求

43、分为个人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个人信息需求包括生活信息需求和职业信息需求。领会:决策与信息需求的关系P100-101决策是决策者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判断、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P100决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现问题;设计和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执行其中的一个方案以解决问题。决策问题大致有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三类。(详见课本P101)重点(1)结构化问题结构化问题是指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对这类问题,一般有固定的处理方法。面对结构化问题进行决策,我们称之为程式化决策,由于结构化问题大量出现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因而决策者对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利用以前发生此类事件的完

44、整记录,并依此做出决策。一般来说,程式化决策所需的信息能够完全得到满足。(2)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并无固定的、重复使用多次的解决方案可遵循。决策者在解决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要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且关于该问题的部分信息无法提供或缺乏精确性,这给半结构化问题的决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半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活动称为半程式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大多由中层或高层管理人员完成。解决半结构化问题需要大量内部业务信息,也需要相关的外部信息。(3)非结构化问题非结构化问题是独一无二、非重复性决策的问题。面对非结构化的问题,要更多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这类决策称为非程式化的决策,主要有高层管理人员完成。非程式化决策所需

45、的信息往往不完全、不精确,甚至会导致决策失误,这就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尽量提供精确、可靠的信息。识记:信息源P102 (详见课本)内容比较多分析信息源的目的在于明确信息采集的方向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度直接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在信息传播领域,人们把信息传播链路上发出信息的一端称为信息源。信息源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它是自然界和人类一切活动和思维的反映,是人类知识和记忆的物质载体,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信息源数量巨大形式多样。信息源的类型 P102如果以组织边界为界限,能够将信息源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根据信息是否被记录,可分为记录型信息源和非记录型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是一类重要的记录型信息源。

46、根据信息是否数字化,能够将信息源分为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数字化信息源包括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互联网上的数字出版物。根据信息的载体,能够将信息源分为印刷型信息源、微缩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声像信息源。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能够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及其特点 P102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是知识性信息传承与共享的重要工具领会:信息采集的原则、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未找到)P103信息采集原则:(1)目的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2)系统性原则: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3)及时性原则:指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反映出当

47、前社会活动的现状,也包括别人未发现和未使用的独具特色的信息,以及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事物的个性信息。(4)经济性原则:信息采集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采集的信息量不一定是越全越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5)计划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照顾未来的发展;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做到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6)可靠性原则:信息采集坚持调查研究。(7)预见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着眼于现实需求,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领会:信息采集的方法P104-105(考点)信息采集方法是指根据信息采集计划,广泛开辟信息来源,及时将信息采集到手的基本方法。P104(1)定向采集法:是指在采集计划范围内,对某一学科、某一国别、某一特定信息尽可能全面、系统的进行采集。(2)定题采集法:是根据用户指定的范围或需求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3)定点采集法:是指聘请专门的信息采集人员定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