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日内瓦会议)【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
2、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答案】A2(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考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中苏关系恶化 【解析】新中国1972年之后
3、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增加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来对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增加,并不能说明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D项错误。【答案】B2015年题组1(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
4、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
5、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数据不一致,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中英建交 【解析】1950年中美关系并没有好转,此时美国奉行的是孤立和不承认的态度,故A项错误;中英关系从开始承认新中国,到互派代办,再到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演变
6、都是从两个的利益和显示的需要出发,故B项正确;欧洲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追随美国,孤立中国,故C项错误;中英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上海单科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C倡导求同存异D重组大国关系【考点】初登国际舞台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这段话反映出,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与亚非国家在共同基础上展开合作。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美苏争霸,故
7、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中国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故C项正确;新中国建立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与重组大国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014年题组1(2014四川文综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
8、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中,故D项错误。【答案】B2(2014广东文综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党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很显
9、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西方列强,与题干“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标示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是我国与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则,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当时还没有放弃“一边倒”政策,故C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其含义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与题干“亚非拉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
10、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解析】“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会议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共同出席的会议,故A项错误;除了中国,美国、苏联、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出席了日内瓦会议,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大会,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联大”会议包括世界各主要国家参与,故D项错误。【答案】C20
11、13年题组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1(2013广东文综17)右示材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考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解析】这是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材料反映的是指出中间地带是反美或反苏的,可知此时我国与美苏关系不好,故排除A、D。中国并不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C错。【答案】B2012年题组1(2012上海单科30)“我
12、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解析】材料讲话意在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A2(2012福建文综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
13、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考点】新中国外交【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 取得成就,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答案】A3(2012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
14、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为了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答案】A二、非选择题1(2014浙江文综39)(节选)(9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
15、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考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解析】(1)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作答。【答案】(1)论述: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攻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9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