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8人民版选修.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06785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2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8人民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性测试题八明治维新(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实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解析: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是在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俄、日、中三国分别进行了学习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改革。故正确的论文问题目应该是B项。答案:B2现今的COSPLA

2、Y,一般是指利用服装、小饰品、道具以及化装来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COSPLAY在日本非常流行,但有着严格的要求,这种严格不仅仅表达在衣着上,甚至延伸到了颜色的范畴,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独特服饰。可见,COSPLAY文化在日本依托于()A等级制度 B.武士精神 C军国主义D天皇制度解析:由材料中“不同社会阶层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独特服饰,可以看出,强调的是等级制度。材料没有表达武士精神、军国主义和天皇制度。因此答案为A项。答案:A3日本完全废除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是在()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

3、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解析:1909年日本内阁就修改不平等条约召开会议,并在1910年7月着手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的主权对等互惠条约,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答案:D4“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曰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根据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此时日本正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B为此有志之士提出向西方学习,以维护民族独立C他们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D幕府统治者支持他们的运动解析:日本受到外来侵略,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而幕府却制造了“安政大狱,镇压改革派。答案:D5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4、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解析:题中涉及的10种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儿童将其用于玩游戏中,其反映的实质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日本封建文化的改造,但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A项主要是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D6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管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

5、正确的选项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开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开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根底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答案:C7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侵略其他国家的急先锋,率先翻开日本市场向日本倾销工业品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C俄国 D美国解析:1853年,美国人佩里叩关,在1854年强迫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率先翻开了日本的门户。答案:D8“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

6、市场上却是115或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格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对外贸易开展繁荣B日本黄金大量外流C国际金属货币增值D外汇市场出现金融波动解析:西方殖民者利用控制国际市场的能力向日本倾销工业品,并进行走私,造成日本的黄金大量外流,形成“金贵银贱,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银贵钱贱原因相同。答案:B9以下图反映的是日本开国后的贸易繁荣景象,它说明的实质是()A日本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加B日本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日本的商品经济较为兴旺D日本新兴地主阶级成为主导解析:要抓住核心“日本开国后,由此可知日本贸易的繁荣是畸形的,被西方殖民者操纵,日本经济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

7、场。答案:B101890年日本天皇在亲自颁发的?教育敕语?中说:“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这说明日本近代教育的特点是()A教学体系完善 B教学内容西化C注重文化素养 D忠君思想浓厚解析:根据材料中“克忠克孝“此我国体之精华可看出日本的近代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答案:D11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C“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解析:材料反映了学问为国之

8、最急务,故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答案:C12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解析:日本的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都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他们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因此保存了大量的封建剩余,应选A项。答案:A13日本资本主义开展是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其他欧美各国都是先进行自由竞争,在此根底上产生垄断,而日本的垄断却是()A实行币制改革形成的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产生的C政府大力扶持形成的D通过对

9、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形成的解析:明治维新期间,针对日本资本主义相对薄弱的状况,日本先是由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如铁路、矿山、机器制造等,后来,政府又把大量的国有企业优惠甚至无偿的转让给资本家,所以C项正确。答案:C14. ?日本帝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天皇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裁可法律,命公布执行“统帅陆海军由此可以看出,该宪法说明()A弘扬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B规定法律制约天皇C突出强调天皇封建专制专制 D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89年公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使天皇的权利得到加强,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属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10、性质,故答案为D项。答案:D15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点是()A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B走上了资本主义开展的道路C保存了大量的封建剩余D逐步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俄国却不存在这种情况。答案:D16幕府统治末期,社会矛盾非常锋利,城市经常发生市民骚动,由市民骚动可以推测日本市民的主食为()A小麦 B大米C玉米 D马铃薯解析:从1804年到1843年,日本屡次发生“米骚动事件,故推测日本市民以大米为主食。答案:B17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以下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B按“三权分立原那么建立议会、内阁

11、和法院C众议员根据选举法选举产生,任期为4年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根本人权解析:?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天皇拥有最高权力,实际上是实行专制主义,这最能表达其封建性特点。答案:A18明治政府为了向西方学习,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内容是()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社会平等B用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C用西方基督教改造日本外乡的宗教D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解析:明治维新只是实现民间形式上的平等,故A项错误;明治维新在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故B项正确;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故C项错误;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国家军事化是属于军事方

12、面的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19俄日两国均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开展资本主义道路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俄日两国()A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相对落后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D缺乏民主传统解析:俄日两国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开展资本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相对落后那么是根源。答案:A20日本明治维新前黄金大量外流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币制混乱 B物价暴涨C人民生活更加恶化D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的开展解析:日本的黄金大量外流不利于日本资本主义的开展。答案:D21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有不平等

13、条约 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 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都到达了富国强兵的目的A BC D解析: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故排除,选B项。答案:B22有人评价说:“日本逢甲必侵华,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台湾;甲寅年日本占领了中国的青岛;甲辰年日本发动战争,占领了中国的()A旅顺地区 B上海一带C平津地区 D南京城解析:甲午年是1894年,这一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战后侵占了中国的台湾等地;甲寅年是1914年,这一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占领了山东青岛;甲辰年是1904年,这一年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签订了

14、?朴次茅斯和约?,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南部,自然包括东北南部的旅顺地区。答案:A23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的哪一重要措施()A创办国营示范工厂B扶植私人企业C大力培养本国人才D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殖产兴业的第一步,政府创办官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开展。答案:A24“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那么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明治政府()A废藩置县,取消对下层人民的限制 B改革土地制度,成认土地私有C大力开展

15、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政策解析: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特别是“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判断。答案:C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18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开展的状况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正;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

16、近代化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答复: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日本近代化的特点有哪些?(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答案:(1)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成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开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开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2)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天皇掌握较大实权,励精图治;顺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26(18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

17、,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拟?请答复:(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存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2)材料二中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

18、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解析:第(1)题从日本明治维新对传统的保存入手,回忆日本保存的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解答第一问。从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答复第二问。从日本学习西方的特点立足国情,有选择地学习等方面答复“特点。第(2)题从两国变法的时间入手,从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的国际环境角度答复第一问。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角度答复第二问。答案:(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消化:殖产兴业,开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公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特点:学习西方

19、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借鉴。(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27(16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标准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

20、,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到达同等化域。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根底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致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1882年)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2)两那么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什么表达?对此加以评价。答案:(1)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文明开化;成为世界强国,与欧美各国平等。(2)变化:由全盘照搬欧美各国先进政治制度转向仿效德国政治制度。表达:制定?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建立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评价:促进日本政治近代化;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