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06233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2、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的补充协定,规定在苏联的远东边疆和中亚各共和国领域内、在我国的东北和新疆领域内“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并不准许第三国的资本或其公民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所参加之工业的、财政的、商业的及其他的企业、机关、

2、会社与团体的活动”。该补充协定( )A.有利于我国开展独立自主外交B.有助于“一五”计划的开展C.影响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3、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4、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

3、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5、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6、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

4、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7、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一、老挝和柬埔寨境内敌对行动的停止将与越南敌对行动的停止同时宣布 三、敌对行动停止后即不许从境外向老挝和柬埔寨运入新的陆、海、空军的部队和人员,以及各种武器和弹药。”据此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板门店谈判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8、1954年的某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的挽救者,他已赢得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下列对该材料的相关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空格部分()是指第一次亚非会议B.周恩来提出“

5、求同存异”方针赢得赞誉C.周恩来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D.周恩来推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决议的达成9、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10、虽然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还有大批“和平中立主义”和接近“和平中立主义”的国家,它们有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这次会议(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

6、解决B.促成了印度支那局势缓和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确立了非集团不结盟原则11、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同的外交环境C.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12、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

7、)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材料三 中央人民

8、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回答: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

9、主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

10、19451980年)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其具体内容。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

11、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12、,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

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可知,这一政策指的是“另起炉灶”外交方针,它有利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故选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新中国成立已经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一边倒” 外交方针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由材料“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可知此条约签订受苏联胁迫,不利于我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开展,故A项错误;B项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

14、的补充协定”“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可知苏联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影响中国外交活动,不利于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形象的树立,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条约未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根据材料“1952年”“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三类国家”“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新中国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不再以单纯的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C项正确;从材料“1952年”可知当时中国仍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必要性,而是强调中国不单纯以意识

15、形态为外交准则,排除B项;D项属于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故排除。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的时间是1955年,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是指中印两国承认意识形态的差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这会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故B项正确;新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C项

16、错误;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1950年,两国的社会制度相同,与题干材料“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中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的 “平等互利”等原则得到认可,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 则,故A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成员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本目的在于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

17、义国家敌视新中国政权,在外交上采取拒不承认和封锁的战略企图扼杀新中国,所以答案选A,B、D两项此时尚未发生,C项符合“一边倒”外交原则。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老挝和柬埔寨境内敌对行动的停止将与越南敌对行动的停止同时宣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的目的就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A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决议的达成。因此.“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故选D项。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

18、议,表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正确。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说明美国没有参加,“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说明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参加的会议,再结合“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可知是万隆会议,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 正确;A、B 都是指日内瓦会议;D 是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由材料可知19551956年,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外交关系改善,与此相关的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B

19、项正确;泰国等国并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A项错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非材料主旨,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排除D项。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万隆会议对南南合作和中非关系有促进作用,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

20、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影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4.外争国权,是贯穿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解析:1.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很容易概括出来的,即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才能达到实现废除领事裁判权的目标,也就是从材料一中“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的信息来概括作答即可。“列

21、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是更容易回答出来的,因为它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时间回答出“鸦片战争后”即可,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之后来判断作答即可。至于影响主要是强调“是对司法主权的破坏、中国丧失了司法主权、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即可,即结合所学,从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以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来回答。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

22、,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面进行回答。另外,“据理力争”的背景,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国内的背景,即国内有收回山东主权的强烈要求,二是国际背景。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矛盾、分歧,中国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收回山东的主权。 至于“结果”主要是强调山东问题在会后得到了解决,山东主权被中国收回即可。九国公约的实质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它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强调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属于外交方面的问题,所以“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主要还是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来进行解答即可,主要是突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3、而其“影响”主要突出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当然“港澳问题”也是属于“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所以“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还应该包括“一国两制”,而其“影响”主要突出港澳已经回归、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意义(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等均可。4.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就是“维护国家主权、收回国家主权”而进行不断的斗争,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的角度回答即可。本大题以中华民族外争国权为切入点,命题设计立意高远,爱国主义教育与近代中国历史巨变有机结合,知识点横跨必修一

24、、选修三,涉及四个专题,蕴含命题者深刻的引领思考价值。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 3.周恩来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求同存异”方针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方针具体灵活地贯彻了此原则解析:1.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中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可

25、知,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和平相处问题。3.由材料三中的“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知这一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4.本问实际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关系。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

26、际法治精神。4.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得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和美苏冷战的开始;第二小问,意义,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意义和世界意义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得出为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而提出的;第二小问,实践,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主要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3.根据材料三中“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得出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根据材料三中“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得出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材料三中“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得出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在回答认识时,要综合上述三个问题涉及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由第一问得出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第二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得出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根据第三问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得出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结合材料反映的角度分析,避免盲目空谈。 1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