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下能力提升(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2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成为一种时尚。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观念 B审美情趣C生活水平 D国际潮流3. 右图是中国古老民居
2、四合院,它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北方四合院表述正确的是 ()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大门不与正房门相对,反映了中国传统风水学中“吉利”之意体现了封建家长等级制反映了合家欢乐的亲情A BC D4“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5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
3、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6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泉,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C大公报属于政论性报刊 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7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
4、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A BC D8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BC 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图2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从服饰与政治、思想观念关系的角度对两组图片中的流行服饰加以比较。(18分)课下能力提升(十一)1选D该题是逆向思维型题目,注意题干中“原因不包括”,20世纪初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并未结束,故D项错
5、误,符合题意。2选A军装受“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与审美情趣、生活水平和国际潮流没有关系。3选C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四合院属于我国传统的典型建筑范式,其风格必然体现传统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正确,故选C。4选C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东西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5选C题干材料说明西方生活方式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影响,但并不能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它的影响范围有限。6选D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组织人编译各国律例,开始介绍西方法律,A项错误;1929年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B项错误;根据题
6、干信息“离婚法论卖书广告”可知反映了人们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而并非政论,C项错误。D项正确。7选D“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可以理解为“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正确,答案为D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反封建都不彻底,排除。8选C解答此题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时间限定为“清末民初”,二是受西方影响。既不是清末民初,也没有西方影响;没有体现西方影响。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1不同等级官员服饰不同可以反映清朝等级制度;图2是中山装,不同地位的人均可着装,反映等级制度被打破。答案:图1是清朝流行的官服。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下,等级观念浓厚,官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图2是民国时期流行的中山装。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平等的观念日益传播,中山装打破了封建等级界限,不分地位高低均可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