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A组——知能训练
1.中国的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以下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晒盐〞原理的是( )
A.蒸馏B.蒸发
C.过滤D.搅拌
解析:实验室中的“蒸发〞操作是利用水受热易挥发,其中的溶质因溶剂减少而析出的过程,这与海水晒盐的原理是类似的。
答案:B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主体是( )
A.海水Mg(OH)2Mg
B.海水Mg(OH)2MgCl2Mg
C.海水MgCl2Mg
D.海水MgCl2Mg
答案:B
3.把溴水分别与以下物质混合并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且上层近乎无色的是( )
A.四氯化碳B.汽油
C.酒精D.碘化钾溶液
解析: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且能从溴水中萃取溴,使上层水层几乎无色,汽油密度比水小萃取溴后在上层,酒精与溴水互溶不分层,溴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响后不分层。
答案:A
4.要除去溴中少量的Cl2,可向溴中参加( )
A.适量KBrB.适量溴蒸气
C.适量KID.适量AgNO3溶液
解析:利用反响:2KBr+Cl2===2KCl+Br2,可使Cl2生成KCl而除去;溴蒸气与Cl2不反响;参加KI会引入杂质I2;参加AgNO3,会使溴也反响。
答案:A
5.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参加淀粉溶液和氯水,那么溶液变为橙色,再参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那么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B.Br-、I-、Cl-
C.I-、Br-、Cl-D.Cl-、I-、Br-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了根底知识的应用能力,溴水为橙色,单质碘可使淀粉变蓝色,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结合题目信息,甲溶液为橙色,说明甲溶液内含Br-;丙溶液不变色,说明丙溶液里无I-或Br-,那么只能有Cl-,那么乙溶液里一定含I-。
答案:B
6.(2022·苏州高一质检)(1)向橙色的溴水中参加足量的镁粉,充分振荡后过滤,溶液呈现________色,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向滤液中参加适量的氯水后,溶液呈________色,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向此滤液中参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溶液中有________生成,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Mg+Br2===MgBr2
(2)橙Cl2+2Br-===2Cl-+Br2
(3)浅黄色沉淀Ag++Br-===AgBr↓
7.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产生或形成过程的根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实验报告的一局部,请填空:
实验名称: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药品:NaCl溶液、KBr溶液、KI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①NaCl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
②NaBr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KI溶液+氯水+1 mL CCl4,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仪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Cl4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②中四氯化碳层颜色变化过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实验缺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胶头)滴管 (2)萃取剂 (3)从无色变到橙色(或橙红色或红棕色) (4)没有比较Br2和I2的氧化性强弱将实验③中的氯水改成溴水(或将溴水滴在淀粉KI试纸上,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合理即可)
8.海洋资源的综合运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海水进行研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请答复以下问题。
(1)导致海水有咸味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它的最大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
(2)从海水中提取NaCl,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提取NaCl后剩余的海水(苦卤)可用来提取Mg和Br2。请你设计提取Mg和Br2的工业流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提取镁过程中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苦卤中提取Mg后,再用来提取Br2是否适宜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Cl化工生产
(2)晒盐(或蒸发水分)
(3)①②
(4)MgCl2Mg+Cl2↑
(5)不适宜,因为提取镁的母液中,含有过量Ca(OH)2,通入的Cl2将与Ca(OH)2反响而被吸收,增大了Cl2的用量,从而增加了经济投入
B组——拔高训练
9.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现欲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成4∶3∶2,那么要通入Cl2的物质的量是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的( )
A.B.
C.D.
解析:设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3mol、4mol,那么根据离子方程式Cl2+2I-===I2+2Cl-,可知只要通入1molCl2就可使溶液中的I-由4mol降到2mol,而Cl-由2mol增至4mol,而Br-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仍为3mol,所以通入的Cl2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C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参加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原因是什么Br2能否氧化Fe2+Fe3+与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1)甲同学认为:Br2不能氧化Fe2+、Fe3+的氧化性大于Br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不是因化学反响所致,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2)乙同学认为:Br2将Fe2+氧化为Fe3+,Fe3+的氧化性小于Br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因化学反响所致,那么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__所致。
(3)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择以下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
a.酚酞试剂;b.CCl4;c.无水酒精;d.KSCN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1
方案2
(4)氧化性:Br2>Fe3+。故在FeCl2中滴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假设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
答案:(1)Br2 (2)Fe3+
(3)
方案1
b
CCl4层无色
方案2
d
溶液变红色
(4)2Fe2++Br2===2Fe3++2Br- (5)Fe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