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也要验纯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2、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常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或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酒精的化学式为)来消毒、杀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
B.次氯酸钠由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疫情防控期间,可以在公共场所大量喷洒医用酒精来消毒
D.喷洒酒精或“84”消毒液时都能闻到气味,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相同
3、运输乙醇或汽油的车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A. B.
C. D.
4、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5、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6、如图所示图标表示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
7、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B.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发生缓慢氧化
C.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形成酸雨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8、现有3g碳和7g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A.CO B.CO2 C.CO和CO2 D.无法确定
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
该气体不一定是H2
C
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变为红色
使石蕊变红的物质为二氧化碳
D
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
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
该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0、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请用化学知识填空。
(1)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有空气(或氧气)、_______。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鉴别软硬水的试剂是_________。
(4)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原子序数为58,则铈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2、燃料的使用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
(2)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_______气体污染物,能形成酸雨。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能得到乙醇汽油,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根据所学的初中化学知识,写出下列与生活相关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最理想的清洁能源_______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3)新装修的房屋中经常放入一些活性炭_________,以消除室内甲醛。
4、根据所学填空
(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按要求从氮气、盐酸、氢氧化钙、甲烷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气体单质_______;
②一种可燃性气体_______;
③胃酸的主要成分_______;
④一种微溶性碱______。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成为国家的意志,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试回答:
①济南市已全面启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将全面得到无害化处理。现有下列四种生活垃圾和四类垃圾桶,向垃圾桶中投放垃圾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废旧灯管——可回收物 B.废旧铁屑——有害垃圾
C.蔬菜果皮——厨余垃圾 D.废旧书籍——其他垃圾
②保护水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自来水厂通常用明矾(KAl(SO4)2·12H2O)作为净水剂来沉降天然水中的悬浮杂质,明矾由_____种元素组成。
(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
“碳达峰”是指国家整体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二氧化碳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和人为碳捕集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量达到平衡。
①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很大一部分是以煤作为燃烧的火力发电,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选填字母编号之一)。
A.电能转化为热能 B.热能转化为电能 C.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煤、汽油、煤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等燃料中,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若某种氮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5、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其燃烧产物会导致____。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填一种即可)。
(3)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则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目前,我国已经成功进行海底可燃冰的试开采。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CH4),1体积可燃冰可以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
(1)从能源的角度考虑,可燃冰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试计算128g甲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火力发电厂用燃煤进行发电,由于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所以该发电厂采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大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 2CaSO4+2CO2。若处理2 000 t这种废气(假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理论上需要6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
请回答:
(1)若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2)所吸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某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每生成1t 产品,需要通入含有0.2%(体积分数,下同)的惰性杂质CH4的新鲜原料气2800m3。
经分离器分离产品后,剩余气体中含有大量未充分反应的原料与 3%的CH4。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可对剩余气体采用部分循环、部分移走的操作,一方面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装置中CH4越来越多而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已知在此生产条件下,CH4在每吨产品中的溶解量为2.3m3,。计算每生产 1t 产品需要移走气体的体积。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1)在学习中,我们还知道另外两组药品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两组常见的药品是①______②5%的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
(2)如果从能源、环保角度考虑,实验室用第②组药品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①______②_____。
(3)某同学用24.5g氯酸钾和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最多可制取氧气质量为____克?
5、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求算:
(1)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的话,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________?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以和二氧化氮反应,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小明决定利用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氮是否支持燃烧?
(查阅资料)
Ⅰ、蓝色的硝酸铜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Ⅱ、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
Ⅲ、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密度大于氧气,低于室温时变成液态。
(实验过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蓝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__________
二氧化氮能支持燃烧
(反思与评价)
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刚认为利用如下补充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
(实验改进)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在上图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如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取出上述实验中的U型管,恢复至室温,待U型管内充满红棕色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型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启示)(1)通过探究,你对燃烧概念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你学过的没有氧气参加的燃烧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3,错误;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也有可能是中子等,错误;
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验纯,否则有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因此点燃氢气前也要验纯,正确;
D.燃烧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的发光、放热,错误;
故选C。
【点睛】
2、A
【详解】
A.酒精分子中C、H、O原子的个数比为,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次氯酸钠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C.疫情防控期间,可以在公共场所适量喷洒医用酒精来消毒,选项说法错误。
D.喷洒酒精或“84”消毒液构成物质的粒子不相同,一个是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一个是乙醇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A
【详解】
A、乙醇和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
B、乙醇或汽油不属于腐蚀品,不符合题意;
C、乙醇和汽油不属于自燃物品,不符合题意;
D、乙醇和汽油不属于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A、图为爆炸品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为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符合题意;
C、图为腐蚀品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D。
6、B
【详解】
如图所示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
【点睛】
7、C
【详解】
A、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选项A正确;
B、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不易被人察觉的缓慢氧化,选项B正确;
C、过多排放CO2会加剧温室效应,而不是形成酸雨,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造成的,选项C错误;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所以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D正确。
故选:C。
8、C
【详解】
根据,可知,3g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氧气8g,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需要氧气4g。所以3g碳和7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物是CO和CO2,故选C。
【点睛】
9、B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也生成二氧化硫,不符合题意;
B、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某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还可能是甲烷等,符合题意;
C、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称量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前后的质量,加热后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大,是因为生成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该反应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利于实现碳中和。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减少了资源浪费,利于实现碳中和。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D.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节约了资源,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分子间有间隔
(2)温度达到着火点或温度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或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
(3)肥皂水
(4)82
【解析】
(1)
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所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2)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有空气(或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温度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
(3)
鉴别软硬水的试剂是肥皂水,加了肥皂水软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硬水中会产生大量浮渣。
(4)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40-58=82。
2、
(1)天然气
(2)SO2、NO2
(3)C2H5OH+3O22CO2+3H2O
【解析】
(1)
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2)
煤中含有硫、氮元素,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气体污染物,能形成酸雨,故填:SO2、NO2。
(3)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
3、
(1)H2
(2)CH4
(3)C
【解析】
(1)
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为氢气,因为氢气燃烧只会生成水,水不会污染环境。
故填:H2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故填:CH4
(3)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新装修的房屋中经常放入一些活性炭,以消除室内甲醛。
故填:C
4、
(1)
(2) C 5
(3) 不可再生 B NO
【解析】
(1)
①氯气是一种气体单质,故填Cl2;
②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故填CH4;
③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故填HCl;
④氢氧化钙是一种微溶性碱,故填Ca(OH)2;
(2)
①A、废旧灯管其他垃圾,A错误;
B、废旧铁屑属于可回收垃圾,B错误;
C、蔬菜果皮属于厨余垃圾,C正确;
D、废旧书籍属于可回收垃圾,D错误;
故选C。
②明矾由K、Al、S、O、H五种元素组成;
(3)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以煤作为燃烧的火力发电,能量转化形式为热能转化为电能,故填B;
②设氮的氧化物化学式为,则相对分子质量为=30,,故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
5、
(1) 化学 金属
(2) 温室效应 太阳能(或风能)等
(3)
【解析】
(1)
该转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其催化剂镍和钯都带“钅”是两种金属,故填:化学;金属。
(2)
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其燃烧产物导致温室效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故填:;温室效应;太阳能(或风能)等。
(3)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三、计算题
1、
(1)不可再生
(2)设128g甲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x
答:128g甲烷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512g。
【解析】
(1)
可燃冰储量有限,短期内不可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按照常规步骤解题即可。详见答案。
2、 (1)酸雨;(2)1.6%
【详解】
(1)若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形成酸雨;(1)设废气中SO2的质量为x。反应所用CaCO3质量:62.5 t×80%=50 t
200 128
50 t
,=32 t
答:所吸收的废气中二氧化硫的质量分数是1.6%。
3、110m3
【详解】
解:生成1t 产品通入的原料气体中甲烷的体积=2800m3×0.2%=5.6m3
生成1t 产品后剩余的甲烷的体积=5.6m3−2.3m3=3.3m3
生成1t 产品剩余气体的体积=3.3m3÷3%=110m3,即每生产 1t 产品需要移走气体的体积是110m3
答:每生产 1t 产品需要移走气体的体积是110m3。
4、
(1)高锰酸钾4
(2) 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 操作简单,安全
(3)设最多可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
答:最多可制取氧气9.6g。
【解析】
(1)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两组药品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这两组常见的药品是①高锰酸钾;②5%的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从能源、环保角度考虑,实验室用第②组药品来制取氧气的优点是:①不需要解热,节约能源;②操作简单,安全;
(3)
解析见答案。
5、(1)3:1(2)88g
【详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1):(1×4)=12:4=3:1,故填:3:1;
(2)已知甲烷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可以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设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88g
答:32 克的甲烷完全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88g
四、实验探究
1、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氧气也具有助燃性 氧气2 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详解】
查阅资料:
蓝色的硝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过程:
二氧化氮和氧气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瓶 口,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反思与评价:
因为硝酸铜会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也会使得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
实验改进:
步骤一:因为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氮在低于室温时变成液态,所以当经过含冰制冷剂的时候二氧化氮会变成液态,进入到集气瓶中的气体中不含二氧化氮。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说明含有氧气,故填:氧气(或O2)。
步骤二:取出上述实验中的U型管,恢复至室温,液态二氧化氮变成气态二氧化氮,待U型管内充满红棕色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型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故填: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
探究启示:
(1)通过探究,对燃烧概念的新认识为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填: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2)没有氧气参加的燃烧,如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