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始终练八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022麻城实验高中5月模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放生羊(节录)次仁罗布你形销骨立,眼眶深陷,衣裳褴褛,苍老的让我咋舌。你的手从我的手心里消融,整个人像一缕烟雾消散。“桑姆我大声地喊你。这声叫喊,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全身已是汗涔涔。你去世已经十二年了,一直没有投胎,这,我真的不曾想象过。早晨五点,我起床,把手洗净,从自来水管里接了第一道水,在佛龛前添供水,点香,合掌祈求三宝发慈悲之心,引领你早点转世。我把供灯、哈达、白酒等装进布兜包里出门。桑姆,你听着,我会一路上祈求莲花生大师,让他指引你走向转世之路。你看,天空已经开始泛白,布达拉宫已经矗立在我的眼
2、前了。等我全部拜完时,时间已经临近中午。又渴又饿,我走进了一家甜茶馆。出了甜茶馆,我走进一个幽深的小巷里,与一名甘肃男人相遇,他手里牵四头绵羊。当甘肃人从我身边擦过时,有一头绵羊却驻足不前,脸朝向我咩咩地叫唤,声音里充满哀戚。它全身战栗,眼睛里密布哀伤和惊惧,羊粪蛋不能自禁地排泄出来。我被绵羊的恐惧所打动,一腔怜悯蓬勃欲出。为了救赎桑姆的罪孽,我要买回这头即将被宰杀的绵羊。甘肃人把钱揣进衣兜里,牵绳递到了我手里,牵着其它绵羊走了。“我的钱只够救你,想想我们还要过日子呢。我说。你抬起了头,我看到一汪清澈的泪水溢满你眼眶。真是奇怪,我的脑子里把桑姆和你混合成了一体,从你的身上闻到了桑姆的气息,是那
3、种汗臭和发香混杂的气味。这种久违的气息,刺激着我的感官,让我对你滋生出百般的爱怜来。我带你回到了四合院,邻居们惊奇地望着我,小孩们兴奋地跑来围观。“爷爷,这是你的绵羊吗?“是我的。“它吃什么呢?“草和蔬菜。这下午为了你,我把窗户底下清扫了一遍。你一直用疑惑的目光注视我,粉色的鼻翼不时嚅动。我从一个菜摊上买了十斤白菜,回到家切碎喂给你。你显得很优雅,低垂着头,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不时用你那晶亮的眼睛对视我一下。你的眼神变得柔和了些,但不时还有犹豫和惊恐闪现。我心满意足地冲着你呵呵笑,我喜欢你一身的白毛和敏感的双眼。这一晚,我睡得很不踏实,心里老是惦记着你,醒来过三次,每次都要开门去看你。每次你都
4、睡得很沉,在地上佝偻着身子,小脑袋缩在胸前,一副惹人爱怜的模样。桑姆的睡觉姿势也跟你差不多,你俩是何等的相像啊!我蹲在你的身旁,久久注视着你,心里充满温馨。清晨,我解开套绳,牵你去转林廓,你咩咩地叫。风马旗在徐风中轻轻飘扬,发出微微的声响;刻玛呢石的人,盘腿坐在路边,在岩石板上叮叮咣咣地雕刻六字真言。有个老太婆从自己的包里,抓点揉好的糌粑坨,送到了你的嘴边。你湿漉的鼻翅儿嚅动,伸出舌头舔舐糌粑。“可怜的绵羊,你是被放生的,谁都不会伤害你,用不着害怕。老太婆说着抚摩你的头。老太婆的手,轻轻地敲击你的背部,你顺从地向山坡上走去。我匆忙牵着绳走在前面,人们的念经声嗡嗡地在背后响起。我突然想带你去小昭
5、寺,让你拜拜觉沃米居多吉(释迦牟尼佛),争取来世有个好的去处。你顺从地跟随我,你的目光落在慈祥的神佛和面目狰狞的护法身上,一种害怕的虔诚表现出来,身子微弓,步伐轻柔。我从你的眼神里,发现你是一头很有灵性的绵羊,相信你跟着我会积很多的功德,这些以小积多的功德,最终会给你好的报应。你的身子很脏,羊毛都有些发黑,回到家我给你洗澡。你在自来水管底乖巧地站着,银亮的水从你的背脊上迸碎,化成珠珠水滴,落进下水管道里。我赤脚给你打肥皂,十个指头穿行在茸茸的卷毛里,从项颈一直游弋到肚皮底,你的舒服劲我的指头感受着。水管再次拧开,银亮的水顺羊毛落下时变得很浑浊。我再次打肥皂,再次冲洗,你呀白得如同天空落下的雪,
6、让我的眼睛生疼。唉,十几年前,桑姆还健在的时候,我都是这样帮桑姆洗头,桑姆白净的脖子也在阳光下这般地刺眼。那种甜蜜的时日,在我的记忆里已经空白了很长很长。此刻,我又仿佛寻找到了那种甜蜜。这一夜我睡得很死,没有一个梦景出现。(该小说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注】三宝:佛法中称佛、法、僧为三宝。莲花生大师: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者之一,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转林廓:拉萨第三圈转经圣道,绕拉萨市内转大圈,拉萨人称为“转林廓。糌粑:即青稞炒面,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1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D)A小说开头写“我梦见死后十二年都没有投胎的爱人桑姆的可怜形象
7、,决定去布达拉宫为她祈祷,自然引出后文买羊放生情节。B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全文以“我的叙事视角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买羊、带羊去转林廓等细节描写真切感人。C小说中“我表达时,人称转换巧妙,为叙写抒情效劳,在饱含情感“对话时用第二人称“你,在客观表达时称呼对方的名字。D小说写“我祈祷爱人转世投胎,买绵羊放生,带绵羊转经并希望它有“好的报应,反映了我的善良,同时也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解析】“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错,小说实际上表达的是藏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与迷信无关。2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我的形象。(6分)【答案】“我是一个充满信仰的人,相信桑姆能够转世投胎,相信带放生羊转
8、经能够使它将来有一个好的去处,相信“以小积多的功德最终会有“好的报应。“我是一个充满救赎感的人,我祈求三宝和莲花生大师,我解救一只待宰绵羊,就是要救赎爱人桑姆的罪孽,使她能够转世投胎;我买下放生羊并带它转经,既是为桑姆,也是在救赎这只绵羊。本质上,“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有悲悯情怀,无论对爱人桑姆还是对放生羊,都充满“百般的爱怜。(答对一点2分)3小说题目是“放生羊,而“放生羊也确实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但小说中始终不忘提到桑姆,这样写有哪些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案】有利于表现主旨内容,放生羊和桑姆有必然的联系,“我买放生羊,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救赎桑姆的罪孽。从情节构思上看,
9、全文采用双线结构,放生羊是明线,桑姆是暗线,双线交织,行文灵动,消除了单线结构的板滞之感。从人物塑造看,突出强化了“我的形象。从思想内容看,有利于突出文章主旨,强化了“救赎与“悲悯的主题。从艺术效果看,放生羊和桑姆,一详一略,相互映衬,使内容和意蕴更丰富。(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022安徽宿明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清明 姚化勤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
10、郁郁。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唯有迷蒙的雨,缠绵的风,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此刻,我站在葬着爷奶的祖坟前,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想起当时的清明节。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耕耘劳作,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幼苗对阳光,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清明节来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了清明节的当天,子孙们那么早早地
11、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想起了自己的责任,甚至会反躬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不能建功立业,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听母亲讲,父亲青年时,正赶上家乡闹黄水,爷奶讨饭死在外地,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几次放弃被人聘为教师的时机,推车贩盐,扛活儿打工,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又起回爷奶的遗骨,安葬在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地上。为此,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以至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一种古老的文化
12、,仿佛润物无声的雨,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将后代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村里的民风淳厚,温馨和谐,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虽然不够富裕,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即使轻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更会遭人唾弃。可如今,尽管风雨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依旧的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
13、,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的雨中,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野性,囚起天真,囚出对“龙“凤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做派,于是,偏僻的乡村里也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珍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什么牧童呢?直到15年前,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创造的三吊弯铁犁,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的恬淡和清贫。没想到,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人们思想
14、大变,一心挣钱,日渐富裕,日渐时髦起来。“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从这大野的深处,我清楚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记得父亲病故时,举村皆哀,家家来人奉礼致祭。可几年后,待到四叔逝世,抬棺的青年们,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铜臭熏心,以至于此。应该说从那时起,我的淳朴的村庄也死了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雨越发密了,迷蒙一片;风越发紧了,咝咝作响。想起父亲,想起四叔,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礼节哪去了?难道它只是
15、一种上坟的形式?想着,想着,我忘了坟前的潮湿,不禁双膝下跪,心中默默地呼唤着:爷爷、父亲,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魂兮归来!(选自?散文选刊?)4. 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C)A文章开篇写景抒情,并引用古诗词,说明清明节习俗由来已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并为下文写“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做铺垫。B父亲在爷奶去世后,舍弃了轻松的生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拉扯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并重新安葬父母,他成为孝敬父母、保护幼弟的典范。C过去孩子们田野放牛,自由快乐,天真野性;现在被圈养溺爱,颐指气使。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担忧和忧虑。D作者呼唤传统的清明节魂兮归来,表
16、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对现在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遗憾、惋惜。【解析】C项,比照的目的是表现传统文化不复存在,没有“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担忧和忧虑。5. 作者认为,清明应该是个具有哪些蕴含的节日?(6分)【答案】祭奠先人;耕耘劳作的开始;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想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反躬自问;滋养淳朴民风,营建温馨和谐的生活。【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阅读全文可知,此题答案主要集中在第47段,重点阅读这几段,筛选出相关信息,加以概括。概括时一定要简练。6. 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例如)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有着丰富的意蕴,深刻的内涵,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要去继承和发扬的。像清明节这样的一些传统节日,它能使人们不忘先祖,感恩父母,反思自我,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开展起来的,它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近年来这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在渐渐褪去往日的色彩,虽然现在经济开展了,人们生活富足了,但很多人却丧失了传统美德,长此以往会造成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迷失。【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求探讨对逐渐淡化的传统文化的态度。可以从正面或反面切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