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根底练]
1.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开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D [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整个西方世界,故A项错误;B项符合史实,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项表述比拟片面,且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应选D项。]
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创造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成效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创造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引发了创造机器的连锁反响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A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创造的第一台机器,由此引发了创造机器的连锁反响,应选A项。]
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A [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导致手织机多半被闲置。题干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B项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因此选A项。]
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开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兴旺的工业国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D.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B [“抢占先机〞是在17世纪,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兴旺的工业国,所以说是“傲视全球〞,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5.“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 )
A.使世界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创造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英国的“善事〞是指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各地的近代化进程,应选B项。]
6.(2022·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创造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良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创造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A [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创造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良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创造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应选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排除B项;C项错在“取决于〞,故排除;D项错在“各阶层广泛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创造大多来自一线工人,故排除。]
7.下表所列数字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 )
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变化表(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A.改变了世界格局 B.密切了国际交流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 [表格反映了英国棉纺织业动力织布机台数呈上升趋势,表达了棉纺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即在本质上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故D项正确。]
8.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不是因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开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交通条件,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C.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
D.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 [A、B、C三项均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故排除,答案为D项。]
9.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普鲁士的纺织厂 图二 早期的火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波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1)材料一中的现象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开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解析] 第(1)问,分析图片中的信息,从两幅图片中可以看出机器大生产、工厂和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等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得出当时世界经济开展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答复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
[答案] (1)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代交通工具的革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
(3)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
[等级过关练]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B [A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本身表述也不正确;C、D两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全面;材料“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应选B项。]
11.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 )
A.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会导致英国加快环境立法的步伐,应选D项。]
12.史料记载: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这反映了( )
A.经济活动影响着政治地位的变化
B.经济开展引起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工业革命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大机器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根据题干中“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可知,题干材料强调大机器生产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
13.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英国修建了大约9 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A [根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故D项错误。]
14.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 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缺乏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 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 348 000公吨和16 251 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创造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开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问,从工业革命及其所带来的市场变化方面分析其背景;从材料一中概括其影响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从粮食的储运、新型化肥的使用、煤炭的开采等方面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开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第(3)问,其态度是歌颂;原因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即可。
[答案] (1)背景: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开展的需要。
影响: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加了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等。
(2)对世界农业开展的影响: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加快了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对能源利用的影响: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
(3)态度:歌颂。
原因:工业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