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397459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1课石榴一、 解题:此文选自郭沫若全集。“爱石榴”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我爱的就是石榴的色、形、神石榴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二、 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段):爱石榴,采用对比的写法点明石榴的可爱。第二部分(2-6段):绘石榴,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按由枝叶到花朵再到果实的顺序来描绘石榴。第三部分(7-9段):赞石榴,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三、 中心(主旨)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生动具体的描绘,表现了

2、石榴的美丽、热烈、充满活力的特点,赞扬了不怕威压、毫不示弱、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四、 重点句段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全文,写出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对偶、对比,写出石榴枝叶的独特风采。)秋天来了,它对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交代“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反问、比喻。根据色彩外形来设喻。)七、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说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答:共有两层含义:一是从

3、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二是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是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二者在这点上是相似的。第二个比喻是核心,是以第一个比喻为基础进行的,通过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2.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答: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坚贞刚勇。3.“我”为什么喜欢石榴?答:“我”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而这种品格与作者相符。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4.

4、石榴有什么内在风度?答:质朴、俊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5.本文的写法?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第2课海燕一、 解题:文题点明了本文的描写对象。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的生活。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记叙文)。二、作家作品: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航行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乡思,写成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四、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7):对故乡的小燕子在春天里活动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构成了一幅

5、隽妙无比的春景图。第二部分(8-14):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小燕子进行了细致描写,着力刻画了一个“海上小英雄”的形象。五、中心本文通过描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海燕,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寄寓了作者一定要返回祖国的期望和信念。六、重点句段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作者从羽毛、尾巴、翅膀三个方面描写小燕子的形体,突出它可爱活泼的特点,流露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2.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6、强调小燕子与故乡人的情谊之深。)3.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用反问句式,强调自己思想之深。用“轻烟似的”“一缕两缕”形容“乡愁”,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4.海水是胶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的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

7、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空中了。(比喻、拟人贴切传神,情景交融,心随景醉。)5.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时时想起故乡的燕子,实际是对故乡的思恋。)6.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作者之所以相信,其实是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乡的小燕子,是因为他想借以抚慰自己的心灵,捎回自己对故乡、对祖国的牵挂。)7.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直接抒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七、 思考与练习(二)与(三)(要背诵第一段与第八段)八、燕子的形象?答:有光滑漂亮的羽毛,伶俐可爱,飞行的姿态隽秀飘逸,憩息于电线上时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

8、与人形成了一种融融泄泄的亲密关系,成为故乡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九、本文的写法?答:1.托物言志2.对比3.比喻、拟人(借物抒情)4.举重若轻第3课白鹅一、解题:本文以“白鹅”为题,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眷恋之情。白鹅这篇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高傲的特点。文章从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的姿态描写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为线索,从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细致地刻画了鹅高傲的特点。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二、作家作品: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人。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五、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一只白鹅的形象描绘,突

9、出了它傲慢、与众不同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六、重点句段1.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我”对白鹅的初步印象性格高傲。此句为全文的总领句。)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比喻贴切,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鹅的叫声特点,进一步突出它的傲慢的性格。)3.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鹅对“我”精神上的贡献是点缀庭院,增加生气,使“我”寂寥的心得以安慰。)七、思考与练习1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作者为什么喜欢这只白鹅?答:

10、从鹅的头、叫声、步态、吃相四方面来写。作者喜欢白鹅的原因:一是因为它那高傲的性格,二是因为它能给家人物质与精神上的贡献。2.为何用“傲慢”来形容鹅?答: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气,文中写鹅的头部、叫声、步态、吃相等,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其次,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3.为什么称鹅为“鹅老爷”?答:“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拥有特殊的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

11、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4.对于结尾两句有何理解?答: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与外界绝少来往,于是感觉到一种沉寂的苦涩,但有个性的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份安慰,所以作者对鹅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情。八、练习题1“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领起下文、总领全文)2体会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情趣: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白鹅的步态。要求饲食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用比喻的手法写白鹅叫声的傲慢。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

12、不苟。用拟人手法写白鹅吃相的特点。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通过对比,突出鹅的叫声的傲慢。第5课鲁迅自传一、解题:题目为偏正短语。本文属于人物传记,小传,自传。传记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传记可分为两类:一是自述生平,叫做“自传”;一是由别人撰写的,叫做“传”(包括别传、他传、评传等)。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别人写的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传”或“传略”;记述简略、篇幅较短的,叫做“小传”。写传记要实事求是,

13、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二、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议论文集:坟;短评: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热风等。小结:综观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所学专业是几度变化的,然而他救国救民的爱国心是始终不渝的,毫不动摇的。第二部分(4):写了鲁迅先生的创作和著述的情况。第6课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一、解题:题目为偏正短语。体裁:人

14、物传记二、作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次年写成西行漫记一书,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的长征。四、人物: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十、拓展: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为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强民富,国兴民荣。)第9课骆驼寻宝记一、:本文题目的短语类型属于偏正短语;体裁为童话。题眼为“寻”。童话体裁的特点介

15、绍。二、作家作品:陈伯吹(1906-1997),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四、全文结构第一部分(1-10):描写了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之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第二部分(11-19):写了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五、主旨:这篇童话记叙了骆驼经历了千辛万苦寻找到宝物的故事,赞扬了骆驼坚定信念、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告诉人们生活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多数人更好的生活,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才有意义,自己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六、重点句段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文章开门见山,直入事件,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第十四自

16、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走过艰难险阻后,骆驼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但是这么美丽的景色并没有改变骆驼回到沙漠、改造沙漠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骆驼高尚的品格。这一自然段为下文骆驼放弃这里选沙漠作了铺垫。)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如何理解?(这一自然段表现了骆驼谦虚、默默奉献的品质。骆驼虽然已经有了美好的声誉,但仍能坚持不懈地做自己的事情,更突出其高尚的品质,给读者以想象、思考的空间。)八、课文读后感:骆驼克服的困难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客观环境的艰难、内心意志的磨砺、还有思想情操的锤炼。骆驼的成功也发人深省:无论从才智、能力,还是从外表等方方面面的条件来看,成功可能性大的绝对不是骆驼,但是成功的却偏偏是骆驼,人

17、们的生活也是如此。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很值得我们仔仔细细地去思考。九、写作特色: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有详有略,对比强烈。语言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运用象征手法,使童话内涵丰富。第10课地毯下的尘土一、解题:文章题目为偏正短语;体裁为童话;题眼是“尘土”。二、作家作品:莫德林塞,美国作家。美德书,威廉贝内特编著。一、五、主旨这篇童话,讲述了勤劳能干的小姑娘米妮在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况下,认为“地毯下面没人看得见”就不打扫了。但经过思想斗争,最终主动连夜打扫,而地毯下面却有金币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只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一定会受益

18、终生我爱这土地一、解题:题目是主谓短语,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题眼:爱背景介绍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19、爱国诗篇。二、作家作品: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作集:黎明的通知、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四、结构: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五、主题: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六、重点问题1本文的意象是哪些?它们都分别象征了什么?(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象征着繁衍、哺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附:暴风雨

20、象征着日寇的践踏带来的战乱、贫困、苦难,。)2作者对这四种物的描写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困难、人民的悲愤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3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4写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第一节与第二节的关系是递进关系;象征手法。第14课乡愁一、解题:本文是一首现代叙事诗,题眼:愁二、作者:余光中,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自称自己的写作为“四度空间”(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诃、石室之死。四、主题: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

21、望。五、重点问题本诗借助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时间顺序)本诗四节可否颠倒?(本诗四节不能颠倒。理由:按时间顺序展开;由前三节抒发个人的乡愁,第四节上升到对祖国的深情厚意,逐层推进。前三节是第四节的铺垫,第四节是前三节的升华。)本文写法: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结构的精巧;完美形式(音乐美体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反复的词语和句子,与叠词结合:结构美体现在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长短变化调节,寓变化于统一,在外形齐整中又有参差之美。)第四节为何最动人?(第四节所抒发的是爱国主义深情,比前面抒发的乡土之情、怀亲之情更具有一种崇高的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六

22、个意象的作用:感情明朗、集中强烈,让人具体可感,同时又能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第17课苏州园林一、解题:“苏州园林”是偏正短语。本文体裁是事物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内容、说明对象角度)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语言角度)2)说明文三要素: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3)说明对象即说明的事物或事理。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5)时间顺序一般用于介绍某个事物或事情的发展过程;空间顺序一般用于介绍建筑物的方位等,如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周围到中间等;逻辑顺序包括由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特殊、由

23、现象到本质、由成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等。(6)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摹状貌等。(7)说明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或生动或平实。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五、主旨: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六、重点段分(一)第4段分析1本段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答: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2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答:“艺术”指有创造

24、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4“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中“大多”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答:“大多”不能去掉。“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引资料(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举例子(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分类别(按不同的水面分类)作比较(将池沼或河道的边沿与别地作对比)第21课黔之驴一、文学常识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

25、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合起来组成三戒。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往往通过一定是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惯用拟人的手法,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生动。二、成语: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黔驴之技:比喻本领有限。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

26、物。四、通假字:技止此耳(止,通“只”,不过。五、一词多义1益:益习其声(渐渐);稍近益狎(更加)(精益求精、老当益壮、香远益清)2异:觉无异能(特殊的);父异焉(感到惊异);3觉:觉无异能(感觉,发觉);惊觉欠伸(醒)4计:计之曰(动词,盘算);百年大计(计划);5然:慭慭然(的样子)(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然而)6因:虎因喜(因而);因跳踉大阚(于是);7以为:以为神(把当作);以为且噬己也(认为);8相:莫相知(表示动作偏指一方);鸡犬相闻(表相互);9之:黔之驴(结构助词,的)放之山下;虎见之;稍出近之(代驴);蹄之(代词,指虎);计之(代词,指这件事)六、词类(性)活用1有好事者船载

27、以入(名词用做状语,用船)2稍出近之(形容词用做动词,靠近)3驴不胜怒,踢之(名词用做动词,用蹄子踢)4尽其肉(形容词做动词,吃光)七、特殊句式1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省略句)译:黔(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省略句,“以之为神”)译: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重大问题1试简单概括故事情节。答: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2请概括一下虎和驴的形象。虎:小心谨慎、毫不轻敌、有勇有谋驴:外强中干、虚张声势、毫无自知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从驴的角度,讽刺了那些装腔作势、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告诫人们要掌握真本

28、领、真才干。从虎的角度,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事物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第22课陋室铭一、文学常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字梦得。他政治上主张革新,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王叔文革新失败后,他屡遭放贬。本文就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的时候写的。后经人推荐,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著有刘宾客集,也称刘梦得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二、背诵默写1本文紧扣“陋室不陋”立意。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由此引出全文主旨的句

29、子:惟吾德馨。2结尾点题句是:何陋之有?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5写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骈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表现陋室主人生活雅致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7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作者运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三国时蜀国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一个是西汉时的文

30、学家扬雄。11文中实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古今异义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五、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何陋之有?(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则:有仙则名(则:那么,就)至则无可用(则:却,但是)六、词类活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著名。名词做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灵,有灵验。形容词做动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方位词做动词)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扰乱;劳:使.劳累。形容词

31、做动词,使动用法。)七、特殊句式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判断句,是,动词,表判断。与现代汉语中判断“是”相同。)译: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它简陋了。)2何陋之有?(倒装,正确应为“有何陋?”)译:有什么简陋的呢?八、重点问题1本文立意有何特点?题目虽为“陋室铭”,但作者要表现的是“陋室不陋”,这是反向立意。2紧扣“惟吾德馨”,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从三个方面来表现: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渲染了恬静的气氛。“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人物。这里作者也是用自己所交往的人物来衬托自己的德才兼备,高雅脱俗

3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常生活。3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隐含了自己的远大志向,表明虽然自己身居陋室,也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德才兼备的人。4本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意在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傲岸的节操。5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除主旨句与末句外,全篇其余的都是骈句。(相邻的两句话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近的字。本文的韵脚为;名

33、、灵、青、丁、经、形、亭,所押的韵是ing。)好处是:骈句对偶让文章具有音乐美,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也便于吟诵和记忆。九、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借代)3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第23课爱莲说一、文字常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因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继承了易经等传统思想,自成一派,后被他的弟子发展成为濂溪学派,他又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说”是

34、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二、成语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现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1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与红楼梦中“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文意相近,与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刚好相反。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香远益清。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6在文中,作者用“菊”比喻隐逸者,用“牡丹”

35、比喻富贵者,用“莲”比喻君子。五、古今异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植:古:竖立今:种植六、七、词类活用不蔓不枝:蔓,生蔓。枝,长枝。名词做动词。香远益清:远,远播,形容词做动词。八、特殊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翻译时,分句中间要加“是”。)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倒装句,“菊之爱”应为“爱菊”)译: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九、重点问题1作者笔下的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请用原文回答,作者借莲花表现了君子怎样的品质?(1)从生长环境来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显示了一种高洁、质朴,就像君子不与恶浊的世界同流合污,不孤高自

36、许一样让人钦佩。(2)从它的体态香气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寓含正直、芳香,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3)从风度气质看,“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如此高洁、庄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作者在文中写菊、牡丹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写菊、牡丹的作用:写菊是正面衬托莲(正衬),写牡丹是反面衬托莲(反衬),这样衬托出莲高尚可爱,从而突出作者对莲的的欣赏、钟爱之情。态度:对菊是惋惜,从“陶后鲜有闻”可以看出;对牡丹是鄙视,从“宜乎众矣”可以看;对莲是“欣赏、钟爱”,从“同予者何人”的反问中

37、可以看出。3文中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第一段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第二段主要采用议论、抒情。4本文中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在莲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赞赏,表明自己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第24课口技一、文学常识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三、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满坐宾客无不伸颈)第25课诗词五首一、文学常识1饮酒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渊明。饮酒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

38、,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兴抒怀,而非单独的饮酒。本文是第5首。体裁上属旧体诗。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体裁上属五律。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题目中的“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体裁上属七律。4雁门太守行,选自李贺诗集。作者李贺,字长吉,世人称之为“诗鬼”。体裁上属于乐府旧题诗。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体裁上属于小令(散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天净沙),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元曲可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可

39、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能歌唱,有曲调,每个曲调一个名称,叫曲牌。曲牌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等。另有题目。这首小令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二、背诵默写1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涵深刻道理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饮酒中表现诗人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次北固山下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蕴涵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又孕育着新事物,有积极乐观精神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的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仗工整。5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

40、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描绘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壮烈场面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表现将士忠君报国、誓与城共存亡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然后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孤寂心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四、主题1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2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和旅途中思乡的情怀。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4雁门太

41、守行描绘了将士们在边境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5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五、学习诗词中的修辞。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2归雁洛阳边。(引用)(报君黄金台上意。)3天街小雨润如酥。(比喻)(黑云压城城欲摧。)第26课强项令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后汉书酷吏传,作者范晔,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2.“前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三、通假字:臧亡匿死:“臧”,通“藏”,隐藏四、古今异义1妻子对哭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2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特例征召。今义:事物特点的标志。3使宣

42、叩头谢主古义:谢罪,认错。今义:感谢。4文叔为白衣时古义:平民百姓今义:白色的衣服5由是搏击豪强古义:捕捉,打击。今义:奋力出击。6宣两手据地古义:按,撑。今义:根据。六、词类活用1臣不需箠: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2臧王匿死: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犯,死刑犯。3枹鼓不鸣董少平:枹,名词用作动词,用鼓槌打。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4大言数主之失:动词用作名词,过失。七、特殊句式1倒装句(1)欲何言(宾语前置,“欲言何”的倒装)翻译:(你)想要说什么?(2)将何以理天下乎?(宾语前置,“何以”是“以何”的倒装)翻译:将拿什么治理天下?2判断句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也”表判断)翻译:董宣,字少

43、平,是陈留郡圉地人。3省略句宣悉以班诸吏。(即“宣悉以(之)班诸吏”)何以理天下乎翻译:董宣把赏钱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八、重点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宣从此搏击豪强。尾声:董宣死后,光武帝方知董宣的廉洁。2董宣依法严惩了湖阳公主的家奴,表明了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品质。3当公主回宫告状,龙颜大怒,董宣说:“陛下何以理天下乎?”这表明了董宣的敢于直谏、不畏权势的精神。4“使宣叩头谢主两手据地,终

44、不肯俯。”这里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董宣的据理力争、宁死不屈的性格。5“由是搏击豪强鼓不鸣董少平。”这是属于侧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以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宣执法公正,以及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平。6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前是大怒,欲箠杀之,后来是重赏董宣。7本文第一段记叙了董宣执法的故事,那么第二段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境状是否离题?为什么?答:不离题。第一段是正面写董宣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第二段是侧面描写,表现了他的廉洁奉公,使董宣这一形象更加丰满。8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答:我们应该用现代法制的眼光,来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应

45、该明白现代的“法”及“执法”与古代的“法”“执法”不同,应该树立现代法制观念。第30课诗词五首一.文学常识(1)迢迢牵牛星选自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本诗是一首古体诗(体裁)。(2)渡荆门送别作者是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人称他为“诗仙”。他的作品收录在李白全集。(3)春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著有杜工部集。他被人称为“诗圣”。他和李白合称为“李杜”。他的诗歌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边塞诗(内容),选自岑嘉州诗集。作者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世称“岑嘉州”。他和高适一起并称为“高岑”。(5)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南宋

46、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他是宋词继苏东坡之后,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二、理解性填空(1)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牛郎织女含情脉脉却不得团聚的句子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渡荆门送别中,照应诗题“送别”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夜晚伫立船头看到的景象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春望中写诗人感伤国破家亡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最能体现诗人忧国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被誉为“妙手回春”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诗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表现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它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5)西江月描写夏夜山道的景物,渗透着诗人看到丰收景象而无比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三、诗歌主旨1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