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学习目标】
1.掌握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了解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掌握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
2.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3.在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中,以色列的拉宾与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等人为了谋求和平,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是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
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学习难点】
巴勒斯坦问题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教师出示材料: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月战争,1967年):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土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那么造成材料中巴以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解决冲突的出路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动荡的中东地区”。
自我研学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战火频仍的中东
自主阅读课本P75-76,完成1-6题
1.说说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①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居住过。
②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人的复国主义运动,大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
2.什么是巴以分治?
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3.历次中东战争分别是由谁发动的?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每次中东战争的结局如何?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前后共打了五次中东战争,三次由以色列发动,两次由阿拉伯国家发动。发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为争夺土地或运河主权,争夺水源等,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以色列胜利,占领更多的土地,制造更多的难民。
4.历次中东战争的主要争夺目标是什么?
中东战争的主要争夺目标是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源。
5.历次中东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产生难民大潮,给周边阿拉伯国家带来巨大的负担,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为夺回被占领土战争频仍,造成交战双方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制约了经济发展,更严重使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6.这些影响使中东局势形成了什么特点?
特点:动荡不安、战争频仍。
知识模块二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自主阅读课本P76-78,完成7-8题
7.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巴以冲突。
8.归纳中东地区的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3)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关键。
合作探究 生成新知
【合作探究一】
多媒体出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以色列演讲的话,提问:为巴以和平进程做出过贡献的人物有哪些?
1.阿拉法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高呼:“用土地换和平。”“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沙龙(以色列领导人)“用和平换和平”。
3.拉宾(以色列国总理)“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4.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阿拉法特和拉宾手握在一起,巴以和平出现曙光)。
【合作探究二】
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出现的矛盾,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解决?
提示:巴勒斯坦地区各国间的矛盾不能用武力解决,只有恢复安全与和平谈判才能得以解决。对话而不是对抗,以民族的宽容真正地挽回和平。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