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学校:_ 姓名: 班级: 得分:一、单选题(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答案】C【解析】A选项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错误的叙述,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B选项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是错误的叙述,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选项大气中二氧化碳
2、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是错误饿的叙述,金刚石、石墨、C60是碳的单质;故答案选择C2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颜色C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D用带火星的木条【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所以用能澄清石灰水鉴别;B、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颜色都是无色的,故不能鉴别;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鉴别;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所以能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3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3、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A步骤 B步骤 C步骤 D步骤【答案】C【解析】: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液体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不能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所以步骤不合理,选项C符合题意。4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能转化成氧气C一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答案】B【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故错误;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
4、成葡萄糖和氧气,故正确;C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故错误。因此本题选B。5 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可用用来冶炼金属 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C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答案】C【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A描述正确;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故B描述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充分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时生成了一氧化碳,故C描述不正确;D、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D描述正确。6
5、下列有关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2可用作气体燃料C“碳酸水”的pH小于7 D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A正确;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气体燃料,B错误;碳酸水溶液显酸性,所以pH小于7,C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会引起“温室效应”,D正确。故选B。7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X不包括()A氢气燃烧B化石燃料燃烧C动植物呼吸D生物遗体腐烂【答案】A【解析】因为X过程是利用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氢气燃烧是利用氧气生成水,故不包括A8 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6、说明CO具有还原性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 B C D【答案】D【解析】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说明CO具有还原性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9、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还原性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A B C D【答案】C【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
7、性。故选C。10、科学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其密度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干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B分子间的间隔比CO2气体的小C分子不再运动 D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答案】C【解析】A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与干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正确;B分子间的间隔比CO2气体的小,正确;C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错误;D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50分)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1)向甲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当看到_
8、的现象时,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乙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_,若使装置中的气球胀大,有两类方法:一是生成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二是装置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若A中加入的是水,则锥形瓶中的药品是_。(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_。【答案】 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不变化 分液漏斗 Zn+2HCl=ZnCl2+H2(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等 ) 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等 KOH溶液或NaOH溶液等碱液【解析】(1)向装置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2)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是分液漏斗;该装置是固液
9、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若生成氢气使气球胀大,锌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若A中加入的是水,由于NaOH固体或生石灰或碱石灰溶于水放热,瓶内气压变大,会看到气球膨胀;(3)丙中CO2 气体被吸收时,装置内压强减小,内部的气球就会胀大,氢氧化钠溶液或其氧化钾溶液等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12、某课题组同学为了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为CO、CO2、H2,做了以下准备:资料收集:H2+CuCu+H2O CO+CuOCu+CO2 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设计实验装置:请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你认为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
10、次是_。装置B的目的是_,装置c的作用是_。装置D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_,_;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理方案:_。【答案】 CO2、H2、CO 除混合气体中的CO2 除去水蒸气 黑色固体粉末变成红色 验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CO2,来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解析】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是检验是否含有水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通过石灰水是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的;再通过氢氧化钠是除去原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浓硫酸是除去原来的水蒸气,通过氧化铜是检验是否含有还原性气体,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11、,是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氢气的;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是看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一氧化碳的;故分别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或CO2、H2、CO);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碳,排除对一氧化碳检验的干扰;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排除对氢气检验的干扰;氧化铜是黑色的铜是红色的,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装置D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变成红色;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验
12、证原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验证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来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所以尾气一般要收集或点燃,故尾气处理方案: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13、为了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 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其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如图所示),并观察到紫色纸花变红。接下来,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呢?【提出假设】假设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假设2: ; 假设3: :。【实验验证】要说明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要对 (填“假设1” “假设2”或 “假设3”)进行实验
13、验证即可。请你写出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并将有关实验内容填入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答案】【提出假设】假设2:水;假设3:二氧化碳;【实验验证】假设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然后将干燥的纸花拿出后向上喷水;最后再将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纸花不变红;纸花不变红;纸花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纸花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纸花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纸花变红【提出假设】提出的假设为:可能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可能是CO2使石蕊试液变红;可能是H2O与CO2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实验验证】要说明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纸花变红,要对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即可例如对假设1验证,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为: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纸花是否变红;然后将干燥的纸花拿出后向上喷水,观察纸花是否变红;最后再将湿润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纸花是否变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