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天津武清区月考)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答案A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9年,再结合材料信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知,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恢复国民经济,故A项正确。改善工人生产条件与材料“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D两项与1949年的时代背景不符,故排除。2(2019江苏南京调研)1952年3月,南京
2、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南京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排除A项;由材料“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和“乡乡有互助组”,说明南京地区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尚不具备农业集约化的条件,排除C项;1956年底,我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以此为标志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排除D项。3
3、(2018甘肃师大附中期末)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 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答案C解析从“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的分配比例来看,主要部分是在工业建设及相关领域,反映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特点。“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答案为C项。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实现的,排除A项;B项与“一五”计划
4、有关,但不是材料反映的核心目标,排除;“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体现“平衡发展”的特点,排除D项。4(2019甘肃兰州一中期中)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这一举措()A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建设B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C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D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呼应答案D解析确立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国家只承担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从总体上安排经济发展计划,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相呼应,故答案为D项。“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工
5、业化建设,排除A项;这一举措不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无关,排除C项。5(2019辽宁阜新月考)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C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D“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反映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则农业产值占48.7%
6、,工农产业基本均衡,并非比例失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我国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排除C项。6(2019河北邯郸月考)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答案A解析材料“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反映的是农、轻
7、重工业协调发展,这与苏联片面强调重工业不同。可见,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56年”可知,当时中国在经济上还没有犯“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1956年“一五”计划即将完成,故C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7(2019河北衡水中学摸底)1961年6月,中央决定城镇人口三年内在1960年底的基数上减少2000万人以上,1961年内争取至少减少1000万人,1962年至少减少800万人。这一措施()A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B推动了人民公社化的开展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D公开否定了“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八字调整方针”的运用,有利
8、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故C项正确。减少城镇人口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反,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主要在农村地区,与城镇人口减少无关,故B项错误;该措施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没有表示要公开否定“大跃进”运动,故D项错误。8(2019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1967年2月,毛泽东批示要求进行“三支两军”。其中除了“支左”外,“支工”“支农”“军管”“军训”都是为了保护生产的继续进行。同年3月,又批示:军队不但要协同地方管农业,对工业也要管。由此可知()A“文革”期间经济领导权发生转移B“文革”期间军队对经济贡献较大C毛泽东对“文革”的错误有清醒认识D毛泽东试图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毛泽
9、东批示的“三支两军”是为了保护生产的继续进行,这说明文革动乱已经影响到经济领域,由此可知,毛泽东试图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文革”期间经济领导权发生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文革”期间军队对经济贡献较大,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故排除。二、非选择题9(2019江苏如皋调研)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
10、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摘编自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材料二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
11、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摘编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因素: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大的政府权力;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2)特点:借鉴苏联模式;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用重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改变原有工业的畸形布局;逐步建立完整工业
12、体系和经济体系。(3)简要评价:限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这一战略是必要的、正确的选择;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一些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得出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根据材料一“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得出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材料一“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得出强大的政府权力;根据材料一“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得出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第(2)问,根据
13、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我国借鉴了苏联模式;根据材料二“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得出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根据“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二“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得出用重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得出主要依靠国内资金积累;根据材料二“实施进口替代政策”得出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根据材料二“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得出改变原有工业的畸形布局;根据材料二“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得出逐步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第(3)问,应辩证地评价,既要看到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是必要的,且初步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又要看到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