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9.2脂肪烃芳香烃题组训练过关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82610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9.2脂肪烃芳香烃题组训练过关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脂肪烃 芳香烃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1.鉴别甲烷、乙烯、乙炔三种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通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B.通入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颜色是否变化C.点燃,检验燃烧产物D.点燃,观察火焰明亮程度及产生黑烟量的多少【解析】选D。乙烯和乙炔均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B项错;三者均属于烃类物质,因此燃烧的产物均为CO2和H2O,故无法从产物中鉴别,C项错;由于它们三者中碳的百分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故燃烧时产生的烟是不同的,甲烷为明亮火焰,无黑烟;乙烯为黑烟;乙炔为浓烟,D项正确。2.-月桂烯的结构如下图,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响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

2、多有()A.2种B.3种C.4种D.6种【解析】选C。因分子存在三种不同的碳碳双键,如下图;1分子物质与2分子Br2加成时,可以在的位置上发生加成,也可以在位置上发生加成或在位置上发生加成,还可以1分子Br2在发生1,4-加成反响,另1分子Br2在上加成,故所得产物共有4种。烷烃、烯烃、炔烃的比拟烷烃烯烃炔烃分子结构特点全部为单键,饱和链烃含有,不饱和链烃含有CC,不饱和链烃化学活泼性稳定活泼活泼取代反响光卤代加成反响能与H2、X2、H2O等发生加成反响能与H2、X2、HX、H2O等发生加成反响加聚反响不能发生能发生能发生氧化反响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酸性KMnO4溶液褪色酸性KMnO4溶液

3、褪色燃烧火焰较明亮燃烧火焰明亮,带黑烟燃烧火焰很明亮,带浓烟鉴别溴水不褪色,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溴水褪色,酸性KMnO4溶液褪色溴水褪色,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烯和乙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3.(2023九江模拟)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响生成乙烯,乙烯再与溴反响制1,2-二溴乙烷。在制备过程中局部乙醇被浓硫酸氧化产生CO2、SO2,进而与Br2反响生成HBr等酸性气体。:CH3CH2OHCH2CH2+H2O。(1)用以下仪器,以上述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B经A插入A中,D接A;A接_接_接_接_。(2)装置C的

4、作用是_。(3)装置F中盛有10% NaOH溶液的作用是_。(4)在反响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5)处理上述实验后三颈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_。A.废液经冷却后倒入下水道中B.废液经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C.将水参加烧瓶中稀释后倒入空废液缸中【解析】(1)乙醇与浓硫酸在170 制取乙烯,由于浓硫酸有氧化性,而乙醇有复原性,二者容易发生氧化复原反响产生SO2、CO2酸性气体,可以用碱性物质,如NaOH来吸收除去,产生的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响就产生了1,2-二溴乙烷。所以B经A插入A中,D接A;A接C接F接E接G。(2)装置C的作用是作平安瓶,防止装置内压强太大而发生危险。(3)装置

5、F中盛有10% 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CO2、SO2等酸性气体。(4)在反响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5)A中方法会污染地下水,C中方法可能导致瓶中废液暴沸而喷出伤人,因为瓶中还残留较多浓硫酸。答案:(1)CFEG(2)作平安瓶(3)除CO2、SO2等酸性气体(4)CH2CH2+Br2CH2BrCH2Br(5)B4.电石中的碳化钙和水能完全反响:CaC2+2H2OC2H2+Ca(OH)2使反响产生的气体排水,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可计算出标准状况下乙炔的体积,从而可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1)假设用以下仪器和导管组装实验装置:序号123456导

6、管及仪器每个橡皮塞上都打了两个孔如果所制气体流向为从左向右时,上述仪器和导管从左到右直接连接的顺序(填各仪器、导管的序号)是()接()接()接()接()接()。(2)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有以下操作(每项操作只进行一次):称取一定量电石,置于仪器3中,塞紧橡皮塞。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仪器6和5中注入适量水。待仪器3恢复到室温时,量取仪器4中水的体积(导管2中的水忽略不计)。慢慢开启仪器6的活塞,使水逐滴滴下,至不产生气体时,关闭活塞。正确的操作顺序(用操作编号填写)是_。(3)假设实验产生的气体有难闻的气味,且测定结果偏大,这是因为电石中含有_杂质。(4)假设实验时称取的电石为1.60 g

7、,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乙炔的体积为448毫升,此电石中碳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解析】(1)装置6与3是气体发生装置,然后应通过导气管1连接贮水瓶5,被挤压出的水应通过导管2流向仪器4。(2)操作步骤一般有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发生反响测量气体体积关闭仪器。(3)假设电石中混有能与水反响且产生气体的杂质,那么会使测定结果偏大。(4)水的体积即是C2H2的体积,再利用关系式:CaC2C2H2,即可求出CaC2的物质的量及质量。答案:(1)631524(2)(3)其他可与水反响产生气体的(4)80%乙炔性质验证的实验方法装置发生的反响为CaC2+2H2OCa(OH)2+C2H2。装置中Cu

8、SO4溶液的作用:除去杂质,如CuSO4+H2SCuS+H2SO4。装置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证明乙炔能发生氧化反响。装置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反响为CHCH+2Br2CHBr2CHBr2,证明乙炔能发生加成反响。装置处现象:有明亮的火焰并有浓烟产生,证明乙炔可燃且含碳量高。 烃的燃烧规律5.(原创)气态烷烃A和气态烯烃B,等物质的量时充分燃烧得到相同量的CO2,将二者以一定比例混合。将一定体积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水蒸气的体积分别是混合气体体积的2倍和2.4倍(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那么混合气体中烷烃和烯烃的体积比为()A.32 B.13C.23D.31【解

9、析】选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知1 mol混合烃充分燃烧后生成2 mol CO2和2.4 mol H2O,那么混合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C2H4.8。又知烷烃和烯烃等物质的量时燃烧所得CO2量相同,即分子里的碳原子数相同,可以判定它们分别是C2H6和C2H4。因此符合题意的烷烃和烯烃的体积比,将由它们分子里所含的H原子个数决定。可用十字交叉法求解:=。6.(双选)(2023上饶模拟改编)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nH2n或CnH2nOxB.相同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越

10、多,说明烃中的碳元素的含量越大C.某气态烃CxHy与足量O2恰好完全反响,如果反响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那么y=4;假设体积减小,那么y4;反之,那么y100),那么1+x+=x+,y=4;假设体积减小,那么1+x+x+,y4,故C错误;C、H元素质量分数之和=1-a,故H元素质量分数=(1-a)=,生成水的质量为14 g18=18(1-a)g,故D正确。烃的燃烧规律1.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取决于“x+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2.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取决于CxHy中的值,此值越大,耗氧量越多。3.假设烃分子的组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那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4.等质量的且最简式相同的各种烃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均相等。5.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CxHy+(x+)O2xCO2+H2O当H2O为气态时(100),1 mol气态烃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当y=4时,V=0,反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烃中,只有甲烷、乙烯、丙炔;当y4时,V=-1,反响后气体总体积增大;当y4时,V=-1,反响后气体总体积减小。- 5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