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练习题城市练习题城市形成的区位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分析我们本节内容主要是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其中涉及到了区位,而区位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后面要涉及到农业区位分析和工业的区位分析,区位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为,位置,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市场,资金,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科技,工农业基础,另外再加上政策、政治、军事、宗教、旅游和个人偏好等。(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含含义特点特点实例例自然自然地理地理区位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对城市的影响水源条件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荒漠好的山前平原,荒漠中的中的有利于
2、形成城市有利于形成城市经济地理地理区位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的经济事物(如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的空间关系随生产力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和格局变化而改变临近近矿产地形成工地形成工矿城市城市;临近港近港口或口或边境形成境形成城市;城市;临近近铁路路及及铁路交路交汇处形成形成铁路枢路枢纽城市城市政治政治文化文化地理地理区位区位从政治文化角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某一城度分析某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市与其他行政单元的空元的空间关关系系有一定的有一定的深圳、珠海的深圳、珠海的发展得益于其毗展得益于其毗邻的香港、澳的香港、澳门的的优越地理区位和越地理区位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城市
3、进行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对城市进行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形、河流、气候、资源、政治、交通、军事、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城市进行区位分析时,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1)确定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确定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首先要从城市刚诞生时的情况来分析,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把城市吸引到它目前所在的地方的;其次是要分析对该城市的发展有促进和限制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再通过对多因素作用的大小强弱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确定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了。(2)考虑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在城市发展早期,军事、宗教等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有较大影响,而现代社会中,这些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微弱
4、了。科技、旅游等因素在过去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小或没有,现在却成了某些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如日本因科技而兴起的筑波科学城;一些原来因资源而兴起的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其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之中。交通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也很明显,如我国的扬州、济宁等城市曾因临近运河、水运发达而成为当时商贸繁荣的城市,后来又因运河淤塞、水运衰落和偏离京沪铁路等原因而发展缓慢。(3)构建城市区位分析首先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看其在一定区域内的位置特点及其与河流、海洋、重要交通干线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还要从资源、交通、科技、经济腹地、人口状况、发展历
5、史、工业基础、国家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城市发展的优势、潜力与不足等。城市外部形态及城市职能城市等级体系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图所示: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早(自产业革命开始)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甚至停止;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问题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2两类国家的城市
6、化的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城市化水平不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多在50以下。(2)城市化速度不同:发达国家较缓慢,甚至停滞,发展中国家较快。(3)所处城市化进程的阶段不同:发达国家处在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多处在加速阶段。(4)产业结梅不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多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多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5)发展趋势不同: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7、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郊区城市化:二战之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现。据统计,几乎4000万(占全美人口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就是说,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
8、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
9、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
10、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
11、;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绿地多人口多ABCD(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BC D【解析】第(1)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2015海南: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
12、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0.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A平衡地区发展B提升国家形象C分散开罗人口D.吸引国家投资1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农业发达B用地充足C基础设施完善D交通便利12.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A农业B制造业C建筑业D服务业【答案】10.C11.B12.D试题分析:10.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广布”,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
13、的首要墓地是分散开罗人口。11.新首都选择在开罗移动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少,农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但用地较为充足。12.埃及新首都作为埃及政治中心,所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最可能属于服务业部门。城市是非农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均不符合新首都的定位。考点: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2015江苏:图1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DA分析影响武汉城市
14、布局的优势区位。答案要点:自然因素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水源充足;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临近能源供应地(葛洲坝、三峡水电);临近大冶铁矿地;历史悠久;作为省会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思维点拨:套用答题模式,但又不拘泥于形式,要结合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辩证分析,优选重要的区位因素,并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科学性。(2006年全国卷)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下图为世界某一地区城市带位置图。据此回答问题。8分试分析图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答案答案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降水适度,气温适中);完善发达的
15、(海、陆、空)交通运输(港口优良,海运发达;有铁路、公路与东、中部地区联系;航空运输发达);科技水平高;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图4、图5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6.结合图4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图5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7结合图5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6.B7.D【解析】试题分析:6.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
16、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故选B。7.城区面积扩大,使商业区分布更加分散;新工业区分布分散,没有向老工业区集聚;城区没有扩展到滨湖地区周围;而中部、南部道路增多,路网密度增大。故选D。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读“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图”,回答1011题。10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哪个阶段()AABBBCCCDDDE11下列关于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说法最合理的是()A在OA阶段时,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大B在AD阶段时,城市出现劳动力紧缺、交通拥挤等问题C在DE阶段时,城市化水平最高
17、,人口密集于市中心D在DE阶段时,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城市化总体水平在50%左右,全球城市化正处于加速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大多在70%以上。答案:C解析:OA阶段处于城市化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对劳动力需求少,因此A项错误,AD阶段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发展速度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等问题,因此B项错误;DE阶段位于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市中心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转移,造成市中心人口减少,因此C项错误,D为正确答案。答案:D(2012上海卷)(十一)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
18、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24.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A.B.C.D.25.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答案】24.B25.D(2012浙江卷)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
19、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9-10题。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地抑制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10.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
20、映了()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地价整体有所上涨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城市规模扩大ABCD(2)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美术馆ABCD(2012山东卷)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以及城市发展条件分析,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