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人工气道吸痰和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操作程序.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7979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人工气道吸痰和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操作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术讨论—人工气道吸痰和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操作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术讨论—人工气道吸痰和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操作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术讨论—人工气道吸痰和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操作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术讨论—人工气道吸痰和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操作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气道管理操作程序及质量管理标准一、人工气道吸痰操作程序素质要求:仪表、态度规范洗手、戴口罩是否需要戴帽子,(自我保护)用物准备及质量检查:听诊器、氧气、流量表、呼吸皮囊、氧气连接管、无菌手套、一次性治疗碗、生理盐水、痰液稀释液、呋喃西林液、一次性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比气管导管长45cm)、负压吸引装置、垃圾袋评估是否需要吸痰 痰多的征象: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解释:向病人(清醒)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取得合作保护隐私:拉床帘叩肺(病情许可)安置病人合适体位吸痰前准备:1)按呼吸机纯氧键

2、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皮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 2)开动吸引器,调试压力,。3)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治疗碗内。 4)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暴露末端,戴上手套,一手保持无菌,取出吸痰管。将吸痰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管相连,将压力调节至100-120mmHg(13.3KPa), 最大不超过200mmHg(26.7KPa)。试吸。吸痰时另一只手是否需要戴手套,(自我保护)吸痰操作:1)将吸痰管轻柔地插入气管导管内(不要在负压的状态下) 2)确定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的方法(符合一项即可):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病人出现咳嗽反射;气管导管通畅的情况下,吸引管已经无法再深入;有肺

3、叶切除的病人可参考外科医生的建议。3)作间歇性吸引,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病人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或呼吸困难立即停止吸引。4)若痰没吸完,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皮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后,再行吸引。每次吸痰最多不超过4次5)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6)如分泌物粘稠,可在病人吸气相沿导管壁注入35ml痰液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然后呼吸球囊加压呼吸34次,使注入的液体到达小支气管并刺激咳嗽。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在口腔或鼻腔内吸引后又行气管内吸引。吸

4、痰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度等,避免病人缺氧。 吸痰结束后处置:立即按呼吸机纯氧键吸入12分钟或用呼吸求球囊加压给纯氧呼吸1015次(或根据病人病情延长时间),再将病人气管导管与给氧装置连接。关闭吸引器,分离吸痰管,将吸引管头浸泡于呋喃西林液中,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注意:吸痰管、治疗碗每次更换,其余吸痰用物每日更换1次。贮液瓶内加消毒液,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再评估 : 呼吸、氧饱和度、痰鸣音、气道内压力、潮气量与吸痰前比较安置病人再次解释记录: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及分泌物清除状况和呼吸型态变化、病人反应,痰液的性状、气

5、味思考题1、 如何为气管插管非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湿化?2、 吸痰用物如何处置?3、 吸痰并发症有哪些?4、吸痰时吸痰管为什么不能上下提插?人工气道吸痰质量管理标准及方法目的:吸痰是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气切、气插病人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出,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染。 检查方法:询问、观察人工气道吸痰管理程序表病区 日期 请在下表适当的方框内打序号主要标准要求是否不适用备注1操作前、后洗手2评估正确3安置病人体位恰当4扣肺方法正确5*吸引前、间歇、后用纯氧键或用呼吸皮囊加压给纯氧6吸引器压力选择正确7吸痰管选择正确8*插管动作轻柔敏捷,吸引方法正确9*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0注入痰液

6、稀释液或生理盐水方法正确11每次吸痰最多不超过4次12用物处置正确13安置病人舒适体位14再次评估15再次解释16记录内容符合要求17仪表、态度、沟通体现人文关怀18操作熟练注:*为质量管理关键点 二、经口腔或鼻腔吸痰操作程序素质要求:仪表、态度规范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及质量检查:氧气、流量表、呼吸皮囊、面罩、氧气连接管、消毒手套、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消毒碗、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溶液、负压吸引装置并检查性能、听诊器、餐巾纸携用物至床旁解释:向病人(清醒)或家属(昏迷病人)解释,取得合作保护隐私:拉床帘评估是否需要吸痰 痰多的征象:喉部有痰鸣音或肺部听诊听到痰鸣音,痰不易咳出,有缺氧症状(氧饱和度

7、下降、呼吸频率过快)叩肺(病情许可)安置病人舒适体位吸痰前准备:1)取下病人活动义齿2)开动吸引器,证实压力正常。3)将生理盐水倒入一次性消毒碗内4)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暴露末端,右手戴上手套保持无菌,取出吸痰管,保持无菌。5)将无菌吸引管的连接头与负压吸引器管相连,将压力调节至100-120mmHg(13.3KPa),最大不超过200mmHg(26.7KPa)。试吸。吸痰操作:1) 将吸痰管轻柔地经口或鼻插入咽喉部(不要在负压状态下),待病人吸气时将导管插入气管一定深度约 20cm 左右或病人有剧烈咳嗽时,立即作间歇性吸引,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切忌

8、将吸痰管上下提插。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2)插管遇到阻力时,可适当变动头的位置后再行插入,勿强力插入,以免损伤粘膜。3)如自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入,脑脊液漏的病人禁止吸痰。4)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5)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氧饱和度等避免病人缺氧。 6)在两次吸痰之间鼓励清醒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吸痰结束后处置:1)关闭吸引器,分离吸痰管,将吸引管头浸泡于呋喃西林液中,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品处理。2)吸痰用物每日更换1次,吸痰管、一次性碗每次更换。贮液瓶内加消毒液,吸出液 (2/3) 应及时倾倒。再评估:呼吸、氧

9、饱和度、痰鸣音与吸痰前比较安置病人:舒适体位,擦净病人面部分泌物。再次解释记录: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分泌物清除状况和呼吸型态变化、病人反应及痰液的性状、气味 经口腔或鼻腔吸痰质量管理标准及方法目的:吸痰是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的方法将患者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出,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染。 检查方法:询问、观察经口腔或鼻腔吸痰质量管理程序表病区 日期 请在下表适当的方框内打序号主要标准要求是否不适用备注1操作前、后洗手2解释3*评估正确4安置病人体位恰当5扣肺方法正确6*吸引器压力选择正确7吸痰管管径选择8*插管动作轻柔敏捷,吸引方法正确9*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0用物处置正确11安置病人舒适体位12再次评估13再次解释14记录内容正确15仪表、态度、沟通体现人文关怀16操作熟练注:*为质量管理关键点内容总结(1)每次吸痰最多不超过4次5)吸痰管取出后,抽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内痰液,以免阻塞(2)人工气道吸痰质量管理标准及方法目的:吸痰是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气切、气插病人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出,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