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 江苏省淮安市 2015 年中考物理试卷 物理答案解析 第卷 一、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此图表示汽车驶入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故 A 正确;此图表示禁止拍照,故 B 错误;此图表示禁止使用手机,故 C 错误;此图表示禁止吸烟,故 C 错误。D 图是禁止吸烟。2.【答案】B【解析】形影不离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 A 与题意不符;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 符合题意。投影仪,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 与题意不符。皮影戏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 D 与题
2、意不符。3.【答案】D【解析】淮安夏季高温,最高温度超过 35,但平均气温不可能达到 50。故 A 不符合实际;节能灯的功率在 10W 左右,微型电风扇额定功率与节能灯差不多,在 10W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 1min 跳动 75 次,跳动 1 次的时间大约 1s。故 C 不符合实际;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 D 符合实际。4.【答案】C【解析】荡秋千的人从最高点向最低点摆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速度变大,故其动能变大;同时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其重力势能减少。5.【答案】C【解析】线圈在磁场中切
3、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是发电机的制作原理,A 错误;闭合开关,电路中有电流,磁针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B 错误;闭合开关,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C 正确;闭合开关,通电线圈周围产生磁场,用铁屑可探究其周围磁场的分布,不是电动机的制作原理,D 错误。6.【答案】A【解析】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故 A 符合题意;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摩擦起电,故 B 不符合题意;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噼啪声,属于静电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冬季晴天,
4、梳头 2/7 时由于摩擦使梳子与头发间带有异种电荷,头发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属于摩擦起电,故 D 不符合题意。7.【答案】A【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 A 正确;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 B 错误;太阳能信号灯先将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故 C 错误;太阳能飞机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 D 错误。8.【答案】D【解析】在电源电压一定,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总功率会过大,由P=UI可知,会引起电流过大,易引发火灾,故 A 错误;使用测电笔时,测电笔前端的金属探头和带电体
5、相连接,不能用手去接触,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故 B 错误;接在电路中的插头属于带电体,用湿手拔插头时,水属于导体,有可能使电流通过水传到人体上,使人体触电,十分危险。故 C 错误。为了防止用电器的外壳漏电,所以应将其外壳接地。故 D 正确。9.【答案】B【解析】导航仪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导航,故 A 错误;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急刹车时,人体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击车体而对人造成伤害,故 B 正确;发动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C 错误;水箱中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有较大的比热容,故 D 错误。10.【答案】C【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 R 串联,
6、电压表测 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UI=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 B 错误;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 A 错误;所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乘积变大,故 D 错误;由UR=I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 R0的阻值,则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 C 正确。第卷 二、填空题 11.【答案】原子核 核外电子【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两者所带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12.【答案】船 榆堤
7、 3/7 【解析】(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2)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13.【答案】80 80%20【解析】(1)小明做的有用功为W=Gh=80N 1m=80J有用;(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W80J=100%=100%=80%W100J有总。(3)绳子拉下的长度为s=2h=2 1m=2m,拉力做的
8、总功为W=Fs=50N2m=100J总,拉力的功率为W100JP=20Wt5s总;14.【答案】升华 凝华 3410【解析】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造成的。钨是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即它的凝固点为 3410。15.【答案】折射 凸【解析】(1)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时,从上面看上去,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高了,所以看起来像折断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2)圆柱形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具有放大镜的功能,所以铅笔在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16.【答案】2 增大【解析】(1)设每一格长
9、度为 L,由题意有:G 8L=F 4L,G 8L1N4LF=2N4L4L;(2)将测力计由图示位置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拉力对应的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右侧钩码和力臂不变情况下,则测力计的示数将增大。17.【答案】明显 4/7 平衡力【解析】(1)铅笔水平挤压在两手指间,按笔尖的手指较疼,说明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属于平衡力。18.【答案】3 15【解析】(1)当断开开关 S1,闭合开关 S,R 单独工作,则RI=0.3A,由UI=R得:RU=I
10、R=0.3A 10=3V;(2)再闭合开关 S1后,R 与 R1并联,则1U=U=3V通过 R1的电流为1I=IIR=0.5A 0.3A=0.2A,由欧姆定律可得:111U3VR=15I0.2A 19.【答案】大气压强 深度 飞出瓶外 向瓶中迅速吹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同时由于瓶口气流速度变大,压强减小,瓶内气体对纸团水平作用力大于瓶外气体对纸团水平作用力,纸团不再平衡将飞出瓶外【解析】(1)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该现象说明了大气有压强;(2)观察到水从小孔射出,小孔的位置越低,射出的水越急,液体压强越大。该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3)正对着瓶口用力迅速吹
11、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因此瓶口处压力变小,瓶内的大气压就会产生一个力把小纸团推出来。三、解答题 20.【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1)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2)拉力作用点在细线与木块的接触点,方向沿细线方向;5/7 (3)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的上端为 N 极;(4)过支点 O 作出动力 F 作用线的垂线,即为动力臂 L。21.【答案】(1)水平;左(3)30(4)71(5)1.1【解析】(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O”刻度线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侧调节。(3)量筒的分度值为 2ml,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V=
12、30ml;(4)标尺的分度值为 0.2g,所测质量为2m=70g+1g=71g;(5)盐水的密度为:33m104g-71g=1.1g/cmV30cm 22.【答案】(1)相等;虚(2)【解析】(1)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B 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白纸板上没有蜡烛的像。(2)通过用潜望镜观察一同学,让他挥动右手,判断像中哪只手在挥动,可以判断潜望镜成的像与物是否左右相反,所以采用方法能合理、简便的验证上述实验。23.【答案】(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2)5:6【解析】(1)由前三幅
13、图示实验可知,当物体 A 浸入同种液体水中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第 1、第 3、第 4 幅图示实验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液体密度不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2)由图示实验可知,物体 A 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GF=10N 7N=3N浮水水,物体 A 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GF=10N 6.4N=3.6N浮盐水盐水,浮力之比:FF=3N:3.6N=5:6浮水浮盐水:;24.【答案】(1)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为 150A(2)该过程客车消耗的电能为
14、1.08108J(3)该过程客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为 3103N(4)该过程客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7.2107J 6/7 【解析】(1)由P=UI得电动机的额定电流:3P90 10 WI=150AU600V;(2)时间t=20min=1200s,则消耗的电能8W=P t=90 1000W 1200s=1.08 10 J电额;(3)车与人总重力5G=mg=15000kg 10N/kg=1.5 10 N;则阻力53f=0.02G=0.02 1.5 10 N=3 10 N;由于客车匀速行驶,则牵引力3F=f=3 10 N;(4)由sv=t得通过的路程:4s=vt=20m/s 1200s=2.4 10 m
15、;牵引力所做的功:347W=Fs=3 10 N 2.4 10 m=7.2 10 J。25.【答案】(1)20(2)变速(3);144【解析】(1)物块 5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s100cm=2v=t5s0cm/s。(2)表格中数据所示物块的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 1s 的时候,路程是 4cm;时间是 2s 的时候,路程是 16cm;时间是 3s 的时候,路程是 36cm;时间是 4s 的时候,路程是 64cm;据此可得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22s=4cm/st),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正确;物块自 A 点开始计时的 6s 时间内通过
16、的路程22s=4cm/s6s=144cm()26.【答案】(1)如图所示 (2)灯泡断路或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3)0.26;0.65;增大;温度(4)与(a)图情况对应的是:不能,当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最左端时,电路中电阻最大,流过灯泡的电流最小但不为零,电压最小也不为零,所以不能实现电压从零连续变化。7/7 与(b)图情况对应的是:能,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最左端时,灯泡两端电压为零,当滑片自变阻器最左端向右移至某一位置的过程中,灯泡两端电压可以从零连续变化到 2.5V。【解析】(1)小灯泡正常发光的功率小于 1W,由P=UI可知,P1WI=0.4AU2.5V,小灯泡正常放光的电流小于 0.4A,电流表选择 00.6A 量程。(2)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几乎为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灯泡断路。(3)由图可知,灯泡两端电压为 2.5V 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0.26A,则P=UI=2.5V 0.26A=0.65W。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是因为灯丝的温度发生变化而致。(4)如果电路图按(a)图连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组成串联电路,在无电路故障的情况下,小灯泡始终有电阻,始终会分压,电压绝对不会为零;若按(b)图连接,滑片移至滑动变阻器最左端时,灯泡被短路,因此电压可以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