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7025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重庆市 2014 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的冲力,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不符合题意;B水作冷却剂是利用水吸收热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不符合题意;C水作溶剂是溶解溶质,形成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不符合题意;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D 符合题意。【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答案】A【解析】A炒青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含有的蛋白质很少;B豆腐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C红烧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水煮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相

2、比之下,炒青菜中含蛋白质最少。【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3.【答案】D【解析】A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可以供给呼吸,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A 不符合题意;B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 B 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含量增高会造成酸雨,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故 C 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会造成温室效应,会使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 D 符合题意。【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4.【答案】C【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A 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误;B汽车的尾气中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

3、化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C水蒸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 C 正确;D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误。【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5.【答案】B【解析】A在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 A 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 B 正确;C向试管中装块状石灰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2 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 C 错误;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用余烬的火柴

4、,故 D 错误。【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6.【答案】B【解析】根据洗涤的原理判断,洗涤可利用溶解原理或乳化作用原理,还可利用化学反应把难溶物转化成能溶物除去。A无水酒精可以溶解手机屏幕上的赃物,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故 A 不符合题意;B水垢不易溶解于水,但可以和酸反应生成可溶的盐,故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 B符合题意;C食盐易溶解于水,可以用水溶解后洗净,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故 C 不符合题意;D植物油不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水洗净,可用汽油洗去,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故 D 不符合题意。【考点】化学性质与

5、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7.【答案】A【解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存在间隔且温度越高微粒之间的间隔越大,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体积发生改变是由于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主要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大小、质量不发生改变,分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8.【答案】C【解析】A“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 A 说法正确;B石墨

6、是灰黑色固体,“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故 B 说法正确;C碳单质难溶于水,碳海绵难溶于水,故 C 说法不正确;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 D 说法正确。【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9.【答案】D【解析】火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杆起引燃作用。据此分析分析判断。A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能补充氧气。故 A 错误;B增加可燃物,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故 B 错误;C铁丝的着火点是铁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 C 错误;D火柴燃烧的作用是升高细铁丝的温度,利于铁丝燃烧,故 D 正确。10.【答案】

7、A【解析】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 A 说法错误;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 B说法正确;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 C 说法正确;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 D 说法正确。3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11.【答案】D【解析】A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与一氧化碳无关,故 A 错误;B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66(C H)等有毒物质,与一氧化碳无关,故 B 错误;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与一氧化碳无关,故 C 错误;D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

8、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与主题相符,故 D 正确。【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12.【答案】C【解析】根据草酸钙的化学式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来解答。草酸钙中钙元素为+2 价,氧元素为2 价,设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2x+=(+2)(-2)4 0,解得 x=+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13.【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要检验其中含4MgSO,即是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据此结合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A稀硫酸不能与硫酸镁反应,不能用于检验其中含4MgSO,故 A 错误;B3AgNO溶液能与4MgSO反应生成硫酸银

9、白色沉淀,也能与矿物质水中的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含4MgSO,故 B 错误;C2BaCl溶液与氯化锌溶液不反应,与4MgSO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能检验其中含4MgSO,故 C 正确;D金属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不能用于检验其中含4MgSO,故 D 错误。【考点】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14.【答案】C【解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A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 78%,氧气体积分数为 21%,故 A 不符合题意;B厕所清洁剂显酸性,而炉具清洁剂显碱性,故厕所清洁剂比炉具清洁剂 pH 小,故 B 不

10、符合题意;C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比钢铁更耐腐蚀,故 C 符合题意;D硝酸钾中含有两种营养元素,钾元素和氮元素,而硝酸铵中的营养元素只有氮元素,故 D 不符合题意 15.【答案】D【解析】A有的化学反应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察觉不到,故 A 不符合题意;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 B 不符合题意;C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量不变,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故 C 不符合题意;D当溶液是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不会发生变化,故 D 符合题意。4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质

11、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6.【答案】B【解析】对比试验 1、2,无法得到2CO密度比空气密度的比较,故错误;对比试验 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故正确;由试验1 证明2CO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正确;对比试验 1、2,不能得到2CO不支持燃烧,故错误。【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填空题 17.【答案】(1)Ca(2)244SO【解析】(1)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补充的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12、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4 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44SO。【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18.【答案】(1)氯化钠(2)失去(3)D【解析】(1)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物质;(2)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3)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故改变;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不变,故 D 正确。【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19.【答案】(1)天然气(2)222

13、 2HO2H O点燃 化合反应 C【解析】(1)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5 (2)氢气燃烧能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20.【答案】(1)232 Fe O3CO2Fe+3CO高温;(2)C AC【解析】(1)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能被一氧化碳还原,其化学方程式为:232 Fe O3CO2Fe+3CO高温;(2)铁合金中含有少量的碳,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根据题干信息,锰的活动性大于锌,故可选

14、择 C 来验证铁和锰的活动性:铁不能置换出硫酸锌中的锌,说明铁不如锌活泼,锰能置换出硫酸锌中的锌,说明锰比锌活泼,故活动性:锰锌铁。【考点】铁的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1.【答案】(1)温度(2)3KNO(3)B【解析】(1)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因此要比较3KNO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2)20时NaCl、3KNO固体的溶解度分别为 36.0g、31.6g,则该温度下,10g 水中分别溶解 3.6g 氯化钠或 3.16g 硝酸钾就能达到饱和状态;20时,各取NaCl、3KNO固体 3.5g 分别加入

15、1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硝酸钾溶液;(3)由表中的硝酸钾和氯化钠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知: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2040。【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2.【答案】(1)有气泡产生(2)氢氧化钠 23Na CO(3)42242NaOHCuSOCu(OH)Na SO。【解析】AB 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B 溶液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由于碱和碱不反应,6 所以 B 是盐,A 是碱,A B 溶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氯化钠溶液,所以 A B 溶液都含有钠离子,所以 A 是氢氧化钠,B 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

16、淀且含钠离子,则 B 是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1)通过推导可知,反应中的白色沉淀是3CaCO,则反应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2)通过推导可知,A 的名称是:氢氧化钠,B 的化学式可以是:23Na CO;(3)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42242NaOHCuSOCu(OH)Na S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三、实验题 23.

17、【答案】(1)铁架台(2)过滤(3)22322NaOHCONa COH O(4)2MnO 相同【解析】(1)仪器 a 的名称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2)C 是进行过滤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3)若选用 D 装置收集2CO,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气体应从端进入;若 D 装置中盛有NaOH溶液,则可以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2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NaOHCONa COH O。(4)向装置 AB 中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化学式是2MnO,二氧化锰的作用相同,都是做催化剂。【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

18、置与选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4.【答案】(1)白雾 A 7 (2)2HCl+NaOHNaCl+H O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解析】(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塞,瓶口会出现白雾,是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A 盐酸和熟石灰和石灰石都能反应,故不能用盐酸;B 盐酸和氯化钠不反应,和碳酸钠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盐酸鉴别;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盐酸和石灰石;D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可用盐酸除锈;故选:A;(2)盐酸和氢氧化

19、钠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NaOHNaCl+H O;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盐酸的过程中要不断振荡,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防止局部酸液过量,酚酞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都显无色,当红色消失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A滴加石蕊,溶液变蓝,说明氢氧化钠过量,盐酸不足,故 A 错误;B若恰好完全反应,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应变红,若不变色则说明盐酸过量,故 B 正确;C加蒸馏水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故 C 错误;D铜和盐酸不反应,故 D 错误。故选:B【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四、计算题 25.【答案】(1)40%(2)27mL(3)32

20、%35%48%,故没有达到高浓度标准【解析】(1)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可得Na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00=40;(2)配制 200g 24.5%的稀硫酸需要 98%的硫酸质量=200g24.5=50g98利用图可得,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mL,50 g 98%的浓硫酸的体积=50g27mL1.84g/mL;(3)已知进行中和测定,当 pH=7 时,消耗 160g24.5%的稀硫酸,则可设 100gNaOH溶液中的溶质氢氧化钠为 x。则:242422NaOHH SONa SO2H O 80 98 8 x 160g 24.5%则8098x160g24.5,解得x=32g。则32g100100g=32%35%48%,故没有达到高浓度标准。【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