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6475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术讨论—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术讨论—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术讨论—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术讨论—胸腹部体格检查步骤及评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胸 部1、胸部视诊(7分)(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分); 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3分,指出8项者得2分,少于4项者得0.5分(2) 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2分);能提到45项者满分。2项者得1分,少于于34项者1分。(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2分)。能讲出呼吸频率1分,讲出呼吸节律1分。 2、胸(肺)部触诊(7分)(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

2、确(3分);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2分)。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2) 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分);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分)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1分)。(3)能正确演示胸

3、膜摩擦感操作方法(2分)。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2分)。 3、胸(肺)部叩诊(7分)(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分)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1分)。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分)

4、。(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分);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3)叩肺下界移动度(3分)。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1分)。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1分)。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1分)。4.胸部(肺)听诊(7分)(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3分);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

5、,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4分)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 心 脏5、心脏视诊(7分)(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3分);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开始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1分)。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观察心前区(1分)。 (2)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4分); 能指出心尖搏动并能描述其部位正确(2分)。能提到还可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1分)。能提到可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1分)。 6、心脏触诊(7分)(1)触诊

6、手法正确(3分);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1分)。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1分)。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1分)。 (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2分) (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2分);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1分)。 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或说出如何能使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1分)。 7、心脏间接叩诊(7分)(1)叩诊手法、姿势正确(2分);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

7、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当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心脏叩诊顺序正确(2分);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1分)。 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1分)。(3)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3分)。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 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

8、相对浊音界:右 界(cm) 肋 间 左 界(cm) 2-3 2-3 2-3 3-4 5-6 7-9(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评分办法:方法和结果正确正确(3分)。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2分)。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画出心浊音界不正确(1分)。 8.心脏听诊(7分)(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3分);(2)听诊顺序正确(2分);从二尖瓣区开始 肺动脉区 主动脉区 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2分)。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腹 部9、腹部视诊(7分) (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

9、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2分); 能讲出6个体表标志的1分,讲出35个得0.5分。能表述4区法、9区法两种划分法的得1分,只会一种分区法得0.5分。 (2)视诊方法正确(3分);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1分)。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观察(1分)。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1分)。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2分)。腹部外形、膨隆、凹陷、皮肤、腹壁静脉(1分);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1分)。 10、腹部触诊(7分)(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3分);检查者立

10、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1分)。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1分)。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1分)。(2)在下列项目触诊中,操作方法正确(4分)。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1分)。 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

11、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1分)。 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2分)。11、肝脾触诊(7分)(1)肝脏触诊(4分);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2分)。 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

12、向上托推(2分)。 (2)脾脏触诊(3分);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1分)。 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1分)。 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1分)。 12、腹部叩诊(7分)(1)叩诊手法、动作、力量、正确(1分);间接叩诊、直接叩诊均可,一般

13、常用间接叩诊。 (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2分);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3)膀胱叩诊方法正确(1分);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下叩,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 (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1分);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5)肝浊音界上界叩

14、诊方法正确(1分)。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6)胆囊区叩击法正确(1分)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掌平放于胆囊区,紧贴皮肤,右手握空心拳,以其尺侧叩击左手背部(力量适中),观察有否疼痛感。 13、腹部听诊(7分)(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3分);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1分)。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1分)。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1分) (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2分);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1分)。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

15、(0.5分)。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0.5分)(3)能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2分)。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1分)。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1分)。神 经内容总结(1)胸 部1、胸部视诊(7分)(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3分)(2)(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4分)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3)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4)腹部外形、膨隆、凹陷、皮肤、腹壁静脉(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