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pdf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363644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8 山东省淄博市 2018 年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第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答案】C【解析】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意字、形近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A 项,其中“椟”与“牍”既是同音字,又是形近字,但二者的意思完全不同,“椟”是“木柜、木匣”之意,而“牍”是“古时写字用的木片”,“长篇累椟”的意思是指“文章冗长”,所以根据语境,这里应用“牍”,故 A 项错误。B 项,根据语境,“无

2、遐”的意思应该是“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做某事”,但“遐”字的意思应是“远”,用在此不妥,此处应是表达“空闲时间”的“暇”字才准确,所以 B 项错误。C 项,正确。D 项,“鳞次栉比”的“栉”应读“zh”,此为难读易错字,所以 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2.【答案】A【解析】解答此种题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等。本题,A 项,“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最初是用来形容

3、表演的,后来也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人造物等。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某一行为,说是某某演员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但不能用于形容某人本身,用在这里形容雷海为以快递小哥的身份夺冠,不太妥帖,适合此语境的成语应该是“肃然起敬”或“惊叹不已”,故 A 错。B 项,“任重道远”的意思是“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用来形容中国书法的发展前景,恰当。C 项“未雨绸缪”的意思是“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符合语境。D 项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来形容习近平熟记的诗句作用,恰当。【考点】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3.【答案】B【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

4、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要熟记于胸,如引号的作用一般有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省略号的作用一般有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重复的词句的省略;表示思维的跳跃性;表示语意未尽(话没有说完)等。B 项中“传信”“发威”都是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所以用引号,而“组网”没有特殊含义,不能加引号;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后面不用再加逗号。【考点】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4.【答案】C【解析】常考的病句形式主要有搭配不当,前后矛盾,否定多余,缺少成分,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义重复等情况

5、。A 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让”,使句子缺乏主语,故去掉“让”;B 项,缺少成分,“让该片屡屡刷新纪录电影的市场纪录”缺少主语,应添加“观众持续的观影热情”;C 项正确;D 项,成分多余,去掉“上下”。【考点】本题考查病句辨识能力。5.【答案】A 2/8 【解析】A 项中“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表述不准确,卖油翁是一则生动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道理,但它不是寓言。【考点】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6.【答案】C【解析】“表达得体”,是指根据不同的语境、对象、场合,选择恰当的词语,依其谦敬、语体、感情色彩等,恰当地表情达意。语言得体,一般涉及“谦敬功能词”,

6、“谦称、敬称”,“有谦敬色彩的固定词语”、“语体色彩”等,以及避免歧义等。A 项,“恭候”一词是是敬辞,表示恭敬地等候。一般用于自己对他人说的话。这里用来形容老师“等候”学生,不得体。B 项,“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称呼自己的父亲一般用谦称,即“家君”“家父”。D 项,“不吝赐教”的意思是“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是敬称,这里老师应该用谦辞比较合理,所以此项也不得体。只有 C 项中的敬辞“惠顾”用得符合语境,得体,所以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对语言表达的辨析能力。第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7.【答案】(1)云归而岩穴暝(2)曲径通幽处(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

7、)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解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注意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1)-(3)句为记忆型默写,(1)句要注意“暝”字的写法,不要误写为“冥”。(2)句要注意“曲”“幽”字的写法,不要误写为“屈”“悠”;(3)句要注意“庇”“俱”“颜”等字的写法,不要误写为“避”“具”“言”。(4)句为理解性默写。抓住“乘舟远渡津门”“登京口北固亭”等关键字眼以及作者的名字,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诗的名字,然后再结合语境,特别是“流水不语,却传情启智”这一主旨句,寻找所选诗歌中借水抒发情感的句子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注意“怜”“悠悠”“滚滚”等字的正确书写即可得到分数。【考点】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8.【答案】B【解析】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而 B 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

9、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9.(1)【答案】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解析】文言文断句一般是在梳理句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所以,这句话有四层意思,根据要求断三处,按照意思“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断开即可。3/8 【考点】本题考查给文言断句的能力。(2)【答案】好坏 逃跑,这里指逃学 对感到苦 禀报、告诉、对说【解析】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

10、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如第题中的“臧否”,可联系出师表一文中“陟罚臧否”中的“臧否”,不难判断出是“好坏”的意思。第题中“亡”可借助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可判断为“逃跑”,再结合语境,理解为“逃学”;第题中“苦”,可联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中“苦其心志”中的“苦”,但此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作“对感到苦”;第题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好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和母亲说,“白”译作“禀报”“告诉”“对说”都可以。【考点】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3)【答案】D【解析】A 项中“或以其飘枭可爱”中的“以”是连词“因为”,“今以蒋氏观之”的“以”是介词“凭,依照”;B 项中“福不堪其苦”中的“

11、其”是指示代词“这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其”是代词“余人的”;C 项中的“便更若衣”的“若”是代词“你”,“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若”是动词“如”;D 项中“不然,早复去”与“父利其然也”的“然”都是代词“这样”的意思。所以应该选择 D 项。【考点】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4)【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D项中“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的理解是片面的,细柳管教长福,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让继子长福读书成才立业。所以 D 项的理解是

12、片面的,不正确的。【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5)【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不仅要对选文的主旨和内容有所把握,还要对选择项的四句话有所理解。本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聪慧美丽又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细柳之家,靠着细柳的勤俭持家,也算是殷实之家,养一个长福未尝不可,但是溺爱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细柳深知没有丈夫后教育儿子的责任,她为长福做长远打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顾及相邻对她的误解,咬牙让长福在尝尽生活的艰辛后,自主自愿地来读书,可谓用心良苦,这样的爱子之路,才是真爱,所以,从长福的经历来看,我们得到的启示应该跟教育子女有关。而选项 BCD 是讲求学之路、远大报复的,与问题不相符。故答

13、案选 A。【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三、现代文阅读 10.【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需要逐项内容从文本中找出有关句子,然后仔细斟酌核对,看意思是否发生变化,哪怕是一字之差也不能放过。因为本题是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A 项,只要阅读段即可知道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不一样,“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而“雄萤则不一样,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故概括不正确;C 项,阅读段,我们可以知道,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第段,萤“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的特性,故概括不正确;D 项的判断,只要阅读到文章最后一段,我

14、们可以了解到,外界的干扰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是能影响到雌萤的发光,所以 D 项中的“完全”一词表达不准确,此项也是错误的;只要 B 项概括准确,表达准确。【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与表达的辨析。4/8 11.【答案】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由连接着萤火虫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空气与萤火虫体内自身的“可燃物”混合,产生“氧化作用”,从而产生光亮。【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信息,然后准确表达。阅读第段,我们可以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可燃物”“氧化作用”的概念、“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等,然后整合,调整前后顺序

15、使之变得简洁即可。【考点】本题考查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12.【答案】该文段符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简洁平实、通俗易懂。在表达上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本文表达上,除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外,还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充满对萤的喜爱之情;语言生动传神,亲切自然;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等。【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二者的说明都遵循准确、科学的前提,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

16、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本文就属于生动说明。题目中给出的文段,则采用了平实说明,解答时,紧紧抓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联系文章中运用拟人、描写的句子,说出二者的不同即可。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等等。【考点】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辨析能力。13.【答案】(1)善于观察,细心观察。如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2)反复推敲实验,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认真钻研。如第九段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怎么让萤的光亮停止和消失。(3)热爱自然,热爱动物。如“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喜爱之情,溢于

17、言表。【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寻找到相关句子,然后根据句子中内容所表达的主旨,进而分析人类应该具有的品质。如法布尔在在草丛观察萤的发光和光亮的消失的部分,就反应出人物“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科学精神;如文章中多次出现“这个聪明的小动物”“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总爱和我捉迷藏”,可以看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这是源于对自然的热爱。【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14.【答案】风筝 即将消失的村庄【解析】解答此题要了解小说常见的线索有:以人物为线索,即“人线”;以事物为线索,即“物线”;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即“事线”;以空间、时间为线索,即“时地线”;以人物心理或情感为线索,

18、即“情感线”等。阅读本文,标题中有“风筝”,整个文章中也是围绕“风筝”展开的:放风筝、回忆扎风筝、感叹“扎风筝”手艺后继无人、遇到小孩送“风筝”、最后“风筝”飞走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确定本文是以物线“风筝”为线索来串起全文。第二个空,在给出小说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小说的背景,小说的背景有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通过阅读小说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的“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这些自然环境里暗含着社会背景,即城镇

19、化建设(文中是建飞机场),正在逐步吞噬农村、吞噬土地,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家园,失去“根”,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离开家园联系这些因素,解答此题就不难了。【考点】本题考查对线索及小说三要素的概括。15.【答案】事情:自幼学艺扎风筝,经他手的风筝活灵活现,给归途的人以慰藉;后来成为民间艺人,上过电视,吸引过外国人参观;手艺失传,儿子只学了点皮毛,去城里开店赚钱。作用:交代主人公鹞爷和故事的背景,补充故事情节;为下文鹞爷和小男孩放风筝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文章主旨,重视“根”的传承,不忘初心。5/8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意找到相关段落,从第10段“鹞爷又想到过去”到第13段“唉,不

20、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我们可以概括出想到的事情有三件,即幼时学艺成功、后来成为民间艺人、现在手艺失传,然后用具体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这段情节属于插叙,插叙的作用通常有(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7)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8)补充说明了有关文章的具体内容;(9)让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10)使结构紧凑;(11)有助于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突出其某个特点,或交代细节,从而升华主题。

21、结合小说的内容,作者在这里运用插叙,是为了补充交代主人公以前的身份背景,暗示“风筝”曾带给主人公最光荣的历史,所以今天“风筝”被冷落,主人公才感慨不已,这样能补充故事的情节,使情节更完整,不突兀;另外,真是这段插叙的交代,我们才能理解主人公鹞爷能那么有耐心地指导小男孩放风筝,所以这插叙也是铺垫;另外,在小说的结尾,提到“根”的主旨,作者是通过风筝老艺人鹞爷教小孩放“风筝”来表达的,“风筝”就是传承的纽带,那根“线”连接着的就是“故乡”“国家”这个“根”。解答时联系作用(4)(5)(11)以及上面的内容,相信就会做出正确的解答。【考点】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及作用分析能力。16.【答案】“掏空了身

22、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村庄只剩一个空壳的现状,突出了了村庄的寂寥、落寞和破败,暗示着村庄即将消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低沉与无奈的心情。【解析】解答时首先梳理赏析加点词语的角度(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句式等)。其次细读词语进行辨析,“掏空了身子”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村庄人去屋空的破败景象。第三联系上下文语境,明确村庄的未来走势被“飞机场”取代,人们将失去家园的前景,暗示作者此刻低沉而无奈的心境。【考点】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17.【答案】示例:根是传统文化和手艺传承的源泉。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情,是漂泊在外的人的依靠和精神慰藉。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们

23、迷失了,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解析】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其次要分析文章主旨与“风筝”的关系,在文中,始终有一只“风筝”,那就是生活在故土家园上的“人”,而连接风筝、不让风筝飘逝的那根线,就是对故园的深深的依恋之情。“风筝”既是鹞爷一生的缩影,又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手艺,还是连接游子与故乡的寄托物,所以本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答:“风筝”与家园、“风筝”与传承、“风筝”与精神。【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18.【答案】示例:反映了留守老人(传统民间艺人)的落寞;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村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大量农村劳动力与人才的流失;传统手

24、艺无人传承和继承变质的现状;现代人对“根”的迷失等。思考: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深入理解文意,明确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多层次的内涵。“鹞爷”这一人物既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又是一名传统工艺的高人,他生活的乡村的破败,荒凉,既说明了农村人口的流失现象,又说明了他的手艺并没有传承下去,给村里带来财富。儿子去城里赚钱的残酷现实,暗示着落后的村庄最终会被现代化进程覆盖,“人”最终会像“飘逝的风筝”风筝一样,找不到自己的“根”在哪里基于这样的阅读理解,才能思考解决这些现实

25、的答案:控制人口流失,弘扬传统手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产业,开展“最后的家园”教育等等,只要牵引“风筝”的那根“线”足够坚固,家园就会依旧,“根”就还在,“风筝”就不会飘逝【考点】本题考查对主旨的理解与拓展。四、专题性学习 19.【答案】示例:鲁迅散文的特点 6/8 藤野先生阿长与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 藤野先生 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解析

26、】解答此题必须认真阅读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答。题目是要求做一个研究专题,而且给出了示例。解答第一题,我们可以根据示例“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的专题,选择自己的专题,鲁迅作品入选课文很多,有社戏 孔乙己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这其中从题材上有小说、散文、议论文等,示例是从“小人物”做出提示,我们可以选“鲁迅散文的语言技巧”、鲁迅作品里的“美女蛇”、鲁迅的“故乡情结”等来制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解答第二题,可以根据专题的选择,挑选两个学过的文章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的这两个课文要能体现专题的内容,如示例中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就不能选藤野先生阿长与等课文,因

27、为它们是散文。解答第三题,一定要结合研究专题的名称以及所选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切不可脱离课文实际,瞎写一气,文不对题而丢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20.【写作思路】思路一思路一:写稻草人是自己的父母、师长,自己就是“稻草人”守护的“麦田”,自己的成长中经历的烈日、风雨都有“稻草人”来见证,来相伴安慰;自己的成长中经历过“鸟雀啄食”的危险,都是稻草人来做保护;自己就是“稻草人”(父母、师长)守护的“麦田”(希望)。在写“麦田”成长过程中,写“稻草人”的语言、动作等,来突出对自己的守护。这样的选材虽然显得比较普通,但恰恰是表现“稻草人”的优秀素材,只是在写做的时候,“我”视角是从父

28、母、师长的角度,这样构思同样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思路二:思路二:运用童话的形式写作,写自己就是一个“稻草人”,真实地站立在田野,守护着自己眼前的田野与希望。这期间,有过孤独的侵扰,想放弃;有过风雨的侵蚀,想逃跑;有过日复一日的持续,想半途而废但是,想起自己肩头的责任,做事的担当,美好的梦想,一切又都不能阻挡自己坚守的决心,所有春耕后会有秋收,秋收后会有冬藏,“稻草人”的秋收时节,也是自己圆梦的时刻。思路三:思路三:运用议论文的格式写作,我们知道,“见证”、“责任”、“奉献”、“担当”、“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的定位”、“守护精神”等主题都可以写出议论文体。历史上有很多的“稻草人”:勾践卧薪尝

29、胆,何尝不是越国的“稻草人”;伍子胥以死相谏,一心做吴国的“稻草人”;唐雎、墨子、曹刿、邹忌,哪一个不是肩负责任与担当的“稻草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崛起史上,从来就不缺“稻草人”般的担任人士:邓稼先、焦裕禄、黄大年他们是共和国最忠诚的建设者和守护者,是新时代的“稻草人”写作本文,既可选取正面的素材诠释“稻草人”的象征意义,又可从反面选材交代丧失担当、守护责任的“稻草人”的“厄运”,从而论证做人要有所担当,担当要持之以恒;做人要肩负责任、做人要有奉献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等观点。论证过程中,可以在事例的论证过程中传承名人名言等道理论据,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解析】这是一则给材料的命题作文。对

30、于材料作文来说,阅卷老师首先要先看的,是文章的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若审题错误、立意不明、角度失当等,即平时所说的“离题”,即使语言再有文采,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中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让阅卷老师一时难以把握,最明智的做法是能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比较清晰地了解作文的主题,也就是说,要在文章醒目的位置出现点题的句子,而且,就中考而言,最好让点题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给阅卷老师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文审题立意时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1.1.重点分析“题眼”重点分析“题眼”。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本作文的“题

31、眼”是句子文题“我是一个稻草人”,我们可以采取补充法来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稻草人?成长的路上,我是一个经历过什么的稻草人?我是一个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梦的稻草人 2.2.理解题目的比喻意义理解题目的比喻意义。本文的材料是一首歌词,蕴含丰富,写出了稻草人的生活的单调与重复、艰苦与孤独,但也写出了稻草人胸怀的梦想、守护的担当。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理解“稻草人”的比喻意义有“有守护心的人”“有担当、有责任的人”7/8 “有见证、又有奉献的人”“有初心、有梦想的人”,或者是“奉献精神”“守护精神”等等,理解了题目中的比喻义,就等于确准了文章的主题,这样再成文,立意才深刻。3 3.明确写作对象

32、和范围。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本文的题目是我是一个稻草人,结合歌词材料,我们明确:写作对象我;范围“稻草人”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有意义的事 4.4.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根据题目,这篇文章详写的部分应该是“稻草人”所见、所闻、所感、所经历的过程。5.5.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往往回忽略题目下面的要求,这篇作文的 开头还有一行很关键的要求“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不拘泥于诗歌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这句要求里透露着这样几条信息:一是要展开想象;二是选材不拘泥于诗歌内容;三是文体不能写诗歌,其他文体皆可;四

33、是字数不少于 600字。这些要求都要一一审清,不可麻痹大意。【范文】【范文】我是一个稻草人我是一个稻草人 淄博一考生 风如一支笛子从田野间划过,清脆,绵长,丝丝缕缕的音乐水一样渗透到大地上。所有的草叶都欢欣跳跃,她们用指尖捏起一缕风,和着那朵飘逸的白云,起舞。我站在一株小紫花的身畔,望向这片黄澄澄的麦田。此刻,麦浪滚滚,每一粒麦子都写满了丰盈的喜悦。我是田间的一个稻草人。有小雀儿在我的草帽上歇脚,热风也一阵阵扑向我的脸。我不动,只管默默站立。一个小姑娘蹦蹦哒哒走过来,正一正我脑袋上被风吹歪了的帽子,再拔一束小野花放在我的肩头。她带着敬意看看我干枯的身躯,然后在妈妈的一声声催促中,捡起镰刀,回家

34、。麦收季节,再诗意的生活也会被繁忙打乱。人们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每一株麦子都要和镰刀来一次亲密接触。麦田里,成片的麦子倒伏下去,有些涩又有些甜的草味儿汇成一片雾气,笼在每一块麦田上空。我看着人们割麦子。麦芒刺痛了他们的胳膊,镰刀多次割破他们的手指。等到麦子晒在场院里,清幽的麦粒香味儿飘散在小院子上空的时候,这场麦收才正式结束。而我,只是一个稻草人,始终守护在田间,看着忙碌的人们,不言不语。我能做的,是将双脚深深地扎进泥土,不挪动分毫。不论是轻风柔和地拂过脸庞,还是狂风捶打着身躯,我只管看好这田里的禾麦菽蔬。风吹起,雨落下,虫走过,蝶飞来。我默默站立在田间,守护这块土地。这是我的使命。每年都如此

35、。大地有规律地重复着他制定的规则,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按照他的规则行走。看着人们收起麦子再种上玉米,然后收起玉米再种好麦子。要不然,还能干些什么呢?我只是一个稻草人,站在青山脚下。世界是如此阔大,我的心里充满了向往。晴空之下碧波万里,彩云之上雁阵声声,谁说我没有一个遥远的梦。雨后彩虹屹立在天空,我心中热血沸腾。渴望走上虹桥,俯视我为之守护的这块土地,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也曾想象,肋下生出双翅,做一只翱翔在天际的雄鹰,东南西北,任我飞翔,哪怕这草做的身躯散掉也无妨。然而不能。因为我是一个稻草人。晨光熹微中我与大地一起醒来,暮色四合中我与大地一同睡去。我的双脚已经与大地生长在一起,默默守护着他,

36、春夏秋冬。【名师点评】【名师点评】童话体裁,想象丰富。童话体裁,想象丰富。本文大胆想象,采用童话的形式成文,将自己想象成田间的“稻草人”,从稻草人的视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稻草人”眼中的景是那么美,孩子是那么的善良,农民是那么勤劳然后写“稻草人”的内心世界:心怀梦想,却甘心扎根在大地上,一心一意守护自己平凡的岗位,突出了“担当、责任”的主题。这样的体裁往往能脱陈出新,赢得阅卷老师喜爱。8/8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本文写稻草人的所见所感,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中所见的有人物、有场景、有自己的内心活动。作者详写所见的场景与稻草人的心理活动,突出正是稻草人的守护,才有这样的丰收场景,正是稻草人的责任感,才有了脚下坚实的扎根、永恒的坚守。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本文是童话体,在充分理解了题目的比喻义后,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抒写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稻草人”。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眼中所见到的景色,赋予景色画面感;通篇拟人的手法,第一人称的叙述,将自己对麦田的守护与喜爱之情寓于生动的描写中,真挚而贴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