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迭代合并的多端口网络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研究.pdf

上传人:abo****er 文档编号:43634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迭代合并的多端口网络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迭代合并的多端口网络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迭代合并的多端口网络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迭代合并的多端口网络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迭代合并的多端口网络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5 2卷第 2 4期 2 0 1 5年1 2月 2 5日 电测与仪表 El e c t r i c a l M e a s u r e me n t I n s t r ume nt a t i o n Vo 1 5 2 No 2 4 De c 2 5 2 0 1 5 基于迭代合并的多端 口网络低压电力线信道建模研究 王毅 , 孙洪亮 , 叶君 , 侯兴哲 , 郑可 , 骆凯波 , 程小明 木 ( 1 国网重庆 市电力公 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 4 0 0 0 1 4; 2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 , 重庆 4 0 0 0 1 4 ; 3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 4 0

2、 0 0 6 7 ) 摘要 : 电力线信道建模是实现复杂电力线网络下可靠通信最重要 的步骤之一。传统 的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是 基于端到端的电力线信道, 而低压配电网实际是一个具有多端口的网络, 各个端口之间的信道响应由于信道路 径的相关因而具有关联性 。目前的信道模型缺乏对整个 网络不 同端 口信道响应的研究 , 忽略了电力线信道与 无线信道在物理特性上不同之处。文章提出多端 口网络环境下 电力线建 模的新方法 , 理论分析 电力线信道多 端口之间相关性问题, 研究基于多端口网络信道冲击响应建模方法的理论基础, 建立多端口子电路网络分解方 法 的理论模型 , 所提出基于迭代的信道响应合并方法能

3、够有效解决复杂低压 电力线拓扑环境下的信道建模 问 题, 为分析电力线载波信道空间相关性并在电力线上实现多输人多输出( M I M O ) 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 电力线信道建模 ; 多端 口网络 ; 迭代合并 ; 子 电路 网络分解 ; 多输人多输出( MI M O) 中图分类号 : T M9 3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1 3 9 0 ( 2 0 1 5 ) 2 4 - 0 0 4 6 - 0 6 Re s e a r c h o n i t e r a t i v e c ha n ne l c o m b i na t i o n mo d e

4、l i n g i n mu l t i p l e p o r t o f l o w v o l t a g e po we r l i ne n e t wo r k Wa n g Yi , ,S u n Ho n g l i a n g ,Ye J u n ,Ho u Xi n g z h e ,Z h e n g K e ,L u o K a i b o ,C h e n g Xi a o mi n g ( J C h o n g q i n g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C h o n

5、g q i n g 4 0 0 0 1 4 ,C h i n a 2 P o s t d o c t o r a l W o r k s t a t i o n o f t h e C h o n g q i n g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C o r p o r a t i o n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1 4, C h i n a 3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f P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 C h

6、 o n g q i n g 4 0 0 0 6 7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Th e p o we r l i n e c h a nn e l c o mb i n a t i o n mo d e l i s o ne o f t h e mo s t i mp o r t a n t s t e p s f o r t h e a c h i e v e me n t o f t h e r e l i a b l e c o mmu n i c a t i 0 n u n d e r c o mp l i c a t e d p o we r l i

7、 n e n e t wo r k Th e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p o we r l i n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mo d e l o n l y c o n s i de r s p o i n t t o po i n t c h a n n e l r e s p o n s eTh e l o w v o l t a g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n e t wo r k i s t h e s u p e r po s i t i o n o f

8、d i f - f e r e n t t r a n s mi s s i o n p a t h s f r o m t h e t r a n s mi t t e r W h i l e,t h e p h y s i c al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wi r e l e s s c h a n ne l a n d p o we r l i n e c h a n n e l i s i g n o r e d I n s t e a d o f p o i n t t o p o i n t c h a n n e l ,t h e wh

9、 o l e p o we r l i n e n e t w o r k c h a n n e l r e s p o n s e o n mu l t i p l e p o r t s i s s t u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A n e w c h a n ne l mo d e l i n g me t h o d un d e r mu l t i 一 o r t n e t wo r k e n v i r o n me nt i s p r o p o s e dT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c h a n n e

10、l r e s p o n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mo n g d i f f e r e n t p o rts i s a n a l y z e d,a n d t h e s u b n e t d e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i t e r a t i v e c h a n n e l r e s p o ns e c o mb i n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T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s u l t s

11、 p r o v e t h a t o u r p r o p o s e d me t ho d c a n e f - f e c t i v e l y s o l v e t h e c h a n n e l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d mo d e l i n g c o mp l e x i t y p r o b l e m u n d e r c o mp l i c a t e d p o we r l i n e n e t w o r k,a n d c a n p r o v i d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12、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s u b - c h a n n e l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d c h a n n e l c a p a c i t y o f mu h i p l e i n p u t mu l t i p l e o u t p u t ( M I MO)P L C s y s t e m Ke y wo r ds: p o we r l i n e c h a nn e l c o mbi n a t i o n mo d e l ,mu h i p a t h p o rt n e t wo r k,i t

13、 e r a t i v e c h a n n e l r e s p o n s e c o mb i n a t i o n, s u b n e t d e c o mp o s i t i o n,MI M0 基 金 项 目:中 国 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2 0 1 3 M5 3 0 3 9 4 , 2 0 1 5 T 8 0 9 6 1 ) ;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资 助项 目( 6 1 2 0 1 2 0 6 ) ; 重庆 市 自然 科学基 金 资 助 项 目( c s t c 2 0 1 2 j j A 4 0 0 4 5) ; 重 庆 市 博 士 后

14、 资助 项 目 ( R c 2 0 1 3 1 4, X m 2 0 1 3 2 2 ) ;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K J 1 2 0 5 3 1 ) - - - 46 0 引 言 电力线通信( P o w e r L i n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P L C ) 技 是指利用 电力线传输数据 和话音信号 的一种通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5 2卷第2 4 期 2 0 1 5年l 2月 2 5日 电测与仪表 El e c t r i c a l M e a s u r e me n t I ns t r

15、u me n t a t i o n V0 1 52 NO 2 4 De c 2 5, 2 01 5 信方式。P L C因具 有 网络分 布广、 元 需重新布线 等 优点 , 在抄 表以及 自动化控制等 领域具有广 阔的应 用。低压 电力线是用来传输工 频 电能 的, 其不 同于 电缆 、 光纤等传输 媒介 , 信道条 件十分恶劣 , 电网环 境 的污染给可靠通信带来 若干特殊 困难 。突破 电力 线通信系统性能瓶颈的关键就是寻找具有低复杂 度 、 高精确性的电力线信道建模方法 , 是实现新一代 智能 P L C通信系统信道估计和信道均衡的必要基 础。 新一代智能 P L C通信系统具有高 自

16、适应性 、 高 带宽、 高可靠性等诸多优点 , 实现基 于 P L C的新一代 智能跨频带通信系统 已经成为国际上最活跃的研究 领域 。由于配 电网络 的复杂性 , 包括材质 、 拓扑 、 负 载等多个 因素 的影响 , 对 电力线 载波通信信道本 身 的研究极度缺乏 , 缺少领域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 、 全 面的实验测试 环境、 完善 的系统设计 手段是影 响低 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传统信道建模的局限性之一在于仅针对端 到端 的电力线信道进行建模 和分析 , 点 到点 的多径效应 作为电力线通信信道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目前在一些 公开文献中引起关注。电力线多径信道模 型第一次

17、发表在文献 1 中。在此基础上文献 2 4 提出了 基于矩阵计算电力线信道多径参数 的算法。不 同负 载状况下室内电力线信道特性在文献 5 中进行研 究 。通过对特定场景研究 , 文献 6 7 分析 了负载 阻抗 、 电力线长度、 线路分支对电力线信道多径特性 的影响。文献 81 1 研究 了基于二端 口网络理论 的信道建模方法。信道冲击响应 取决 于各个终端节 点 的阻抗状态和和电力线介质 的物理特性。终端节 点在低 、 高阻抗状态 , 以及发送端 和接 收端 的电路分 支个数 以及传输距离均会影响到的信道 冲击响应各 个到达径。 通过对多输入多输 出( MI MO) 系统 的信道容 量和不

18、同特征环境信道的研究发现 , MI MO技术能够 成倍增加室 内电力线信道容量。 目前 , MI MO技术在 电力通信中应用 , 主要 体现在利用三相线缆 之间的 信道相关性_ l 列和 同一线缆 不同位置之 间信道相 关 性 L 1 , 通过信道选择算法和空时编码技术的应用 , 实 现 了电力线上 的多输人多输 出 , 能够有效提 高电力 线通信传输可靠性和系统容量 。 M I MO技术需要解决 的首要 问题是分析各传输 子信道的相 关性 , 从 而理论 计算分集增益和信道容 量 。但现有文献 中提出的方法都是基于端到端的电 力线信道响应理论分析和推导 , 缺乏对整个 网络信 道冲击响应的研

19、究 , 忽略 了电力线信道 与无线 信道 在物理特性上最大的不同点。 目前 国内外还缺乏对 多端 口网络信道 响应之 间的相关 性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将深人研究 电力线 MI MO中各子信道之间的相 关性 , 为分析基于 MI MO技术 的电力 线载波通信 系 统容量和分集增益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将从 网络 冲 击响应的角度 , 分析低压配 电网络结构下多个端 口 之间信道冲击响应的相关性, 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信 道冲击响应分解方法并进行 了理论证明。 1 传统电力线传输模型 网络物理拓扑结构 , 线缆的长度和特征阻抗 , 以 及终端负载是影 响多径信道 响应的主要 因素 , 传统 的电力线传输模型

20、将 以上 因素作为先验信息推导计 算信道传输 函数。实际情况 中配电网负载 的随机接 入 、 退出、 用户临时变更都会导致 网络 响应的时变特 性 , 很难通过理论准确计算 出对于任意两点之 间的 信道响应。但时变的电力线信道并不会影响配电网 络中各个端 口信道响应的相关特性, 文章的重点正 是针对多端 口网络 信道 响应 的相关性 进行 理论研 究。 目的是分 析导致 不 同端 口之 间信道 相关 的原 因, 为利用该相关性提高 电力线 载波产 品性 能提供 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配电网的改造提供分析方法 。 根据大量 的测试结 果 , 在 低压 电力线 网络 中由 频率和距离决定的信号衰落在

21、文献 1 中定义为: A( , , )=e x p ( ( 一口 。一0 L ) d ) ( 1 ) 式中厂 和 d分别为信号 的频率和传输距离 ; 0 。 , 口 。 和 k是 由实验得到 由电缆本身决定 的 固定参数 。因此 在给定网络拓扑下 , 产生均方根时延扩展 的时变特 性的根本原因不是式( 1 ) 中的衰减 A( 厂 , d ) , 而是低压 配电网络中时变的负载阻抗 。配电网中的各个 电路 支路的终端连接具有不 同阻抗特性 的负载。影响多 径功率时延谱 的因素包括分支 线路 的个 数 , 各个 分 支电路的长度 、 介质 以及负载 。 当信号通过 电力线介 质传输时 , 接收端将

22、会 收 到来 自 多个路径不同衰落、 时延和相移的信号叠加 在一起。设所有接收到信号的路径个数为 , 电力线 信道频率响应的完整传输 函数表达式为 : M 日 ( 厂 )= 厂 , T i 】 ( , d ) e x p ( 一 ,r ) i 0 1 一 ( 2 ) 式 中 厂和 r表示在传输路径上的反射和传输 系数。 K和M分别表示信号沿着第 i 个路径传播时信号反 射和传输的次数 。反射系数 和传输系数乘积 的结果 - - 4 7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 2卷第 2 4期 2

23、 0 1 5年1 2月 2 5日 电测与仪表 El e c t r i c a l Me a s u r e me n t& I ns t r u me n t a t i o n V0 1 5 2No 2 4 De c 2 5。 2 0 1 5 的 型网络物理拓扑结构进行推导和证明, 如图3 所 示 , 需要注意 的是 , 本 方法不仅适用于 型 网络 , 同 样适用于各种复杂拓扑结构的配电网络。 图2 信道响应的迭代合并流程示意图 F i g 2 F l o w c h a r t o f i t e r a t i v e c h a n n e l r e s p o n s e c

24、o mb i n a t i o n 一 f I 毛 A D C 图 3 T型结 构 电路 网络结 构 图 F i g 3 S t r u c t u r e d i a g r a m o f T - t y p e p o w e r l i n e n e t wo r k 图3中 A , B , C既可以作为信号发射端, 也可以 作为接收端 , D是三 根 电缆 的相连 接 的分支 节 点。 z t , z , z , 是三根 电缆 的长度 。为 了简化推导过程 , 文 章研究 的重点是各个线路之 间传输 因子和反射 因子 的相互影响。 当信号从节点 发 出, 如果在节点 i 发生信号

25、反 射 回节点 , 那么在节点 i 的反射因子表示为 厂 当 信号从节点_ 发出, 如果信号通过节点 i 传输, 那么在 节点J的传输因子表示为 。设 和 分别表示 A 、 c和 B 、 c之间的信道冲击响应, 需要注意的是为 了使推导结果根据普遍性 , 文章 中没有假设 A、 C两 端的负载 阻抗 与线路阻抗是 匹配 的这一 理想情况 。 为了使得研究 的结果重点对在 网络 中的多个传输和 反射 因子的分析和建模 中, 将信道 冲击响应中( 2 ) 式 中的 A ( 厂 , d ) 忽略不计。 为了简化理论推导, 设 A 、 c之间的有效传输路 径最多只经过 4根电缆时, 在实际情况下可 以

26、更多的 有效路径, 并不影响理论结果 , 那么这些路径如表 1 、 表 2所示。 表 1 A、 C之间有效传输路径 T a b 1 E ff e c t i v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p a t h b e t w e e n n o d e A a n d n o d e C 表 2 B、 C之 间有效传输路径 T a b 2 E f f e c t i v e t r a n s mi s s i o n p a t h b e t we e n n o d e B a n d n o d e C 由 h ( ) 可以表示为 : h A c ( r )= D T

27、 D c 6 ( t 0A )+ D ,B D D c 6 ( t 一 A c ) + 厂 D A , A D D T o c 8 ( t r 2A ) + D , c D 厂 D c c 8 ( t 一 c ) ( 7 ) 式中 下 A c 表示 A C之间第 条路径的时延。 h ( 下 )可 以表示为 : - - - 49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s 2卷第 2 4期 2 0 1 5年l 2月 2 5日 电测与仪表 El e c t r i c a l M e a s u r e m e n t I n s t r u me n t a t

28、i o n V0 1 5 2 NO 2 4 De c 2 5。 2 0 1 5 h B c ( )=T B D c ( t )+ D J r 1 A D D ( t Jr B l )+j r D B j r B D D T D c 6 ( t r 2 B 。 )+ B D j r 1 c D J 1 D c D c 6 ( t 一 下 ) ( 8 ) 式中 B c 表示 B c之间第 条路径的时延。 3 电力线信道响应分解方法 从式 ( 7 ) 、 ( 8 ) 中可 以看出, h A c 和 h 的多径 系数 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 其本质原 因在于 A C与 B C两者 之间的物理传输路径存在

29、强相关性 。为了更好 的解 释和分析这种相关性 , 文章将对 h 和 h B c 相关性进 行理论推导 , 创造性 的提 出了电力线 网络信道 响应 分析建模方法 , 对 多端 口的 网络响应 以数学 方式进 行描述 。 当信号经 A端发送 , C端接收时, B端接收到来 自 A端的信号并在 B端进行反射 , 实际上可以把 B端看 做是一个新的信号源, 其发送的信号是经过路径 A D B 衰落后的信号 , 设 A端发送的信号为 S , 那么 B端首 次接收到的来 自A端的信号 J s 可以表示为 : S B= D。 FB D Js A ( 一丁 A B ) ( 9 ) 式中 A B 表示信道通

30、过 A D B段长度为z 。 +z 的传输 路径时的时延 。 如果把B 端此时看做一个新的信号源, 那么整个 电路 网络可 以分解为两个部分 , 包含 B端的和不包含 B端的网络。 包含 B端的网络结构仍 由图3 所示 , 不包 含 B端的网络结构如图 4所示。 A D C 图4 分解后的电路子 网络 F i g 4 Po we r l i ne n e t wo r k a f t e r s u b n e t d e c o mp o s i t i o n 表 3 电路子网络 中 A、 C之间有效传输路径 Ta b 3 Ef f e c t i v e t r a n s mi s s

31、 i o n pa t h b e t we e n no d e A a nd no d e C i n s u bn e t 电路子 网络 ( r )中之 间的信 道响应值定义 为 : h k c ( r ) = D T D c 6 ( t f 0A )+ , D A , A D D c 6 ( t 一下 2A )+T A D Fc D FD c T D c 8 ( t 一 7 3A ) ( t o ) 把 B端当做新的发射端后 , 其 A C之间的信道响 应定 义为: 一 5 0 一 c( 下 )= D FB D h B c ( 丁一下 A B )= D ,B D D nc6 ( t 一

32、 o B C一 丁 A B )+ A D j r 1 B D B D 厂A D A D T D c ( t 一1 - Bl c一 AB)+ D 厂B D ,D B ,B D D c 8 ( t 2 B C f A B )+ D ,B D D厂c D ,D c c 8 ( t 一 r 3B 一 f A B ) ( 1 1 ) 前文中设 A、 c之间的有效传输路径最多只经过 4根电缆时, 传输长于 4 根电缆的信号由于严重衰减 可以忽略不计 , 因此去掉忽略不计 的多径系数后 , 式 ( 1 O )可以重新写为 : c ( r )=7 A D ,B D D T o c 8 ( t r 0B 一 A

33、 B ) =T A D FB D T B D T D c ( t 一 下 A1 ) ( 1 2 ) 其中需要注意 的是 +T A B 表示 A D B D C段长度 为 z 1 + 2 l 2 + z 3的总时延 , f + 下 A B = 丁 Al 。 总的信道冲击响应 ( ) 为两部 分电路网络 信道响应的叠加 : ( 丁 ): ( 7 )十 ( 丁 ) = T A D T D c 6 ( t 一 0A )+ D 厂c D 7 D c c 6 ( t 一丁 3A )+ ADfB D D D c 8 ( t r A 1 )+fD A fA D A D D c 6 ( t 一下 2A ) (

34、1 3 ) 对 比式( 7 ) 和式 ( 1 3 ) , 最终可 以得 出 h ( r ) 和 h ( ) 的关系式如下 : h A c ( 下 )=h k c ( 下 )+ A D F B D h B c ( t 一下 A B ) ( 1 4 ) 式( 1 4 ) 第一次通过数学关系式表明了同一电路 网络中不同端口之间的信道冲击响应存在相互包含 的关系。通过 多电路 网络进行分解 , 可以从 已知端 口的信道响应中计算未知端口的信道响应。 4结束语 传统的端到端的电力线信道传输模 型忽略 了电 力线网络中多个 传输端 口之间信道响应 的相关性 。 这种相关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多个端 口之 间

35、传输 信号所经过的电路路径具有强相关性 , 这是 电路 网 络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为提高 电力线载波通信 系 统容量和可靠性 , 通过信道选 择算 法和空时编码技 术实现电力线上的 M I M O信号传输, 其关键在于电 力线多路传输信道之间的相关性。本论文提出了对 基于网络的多端 口信道 响应相关性 的分 析方法 , 提 出电路子 网络分解方法 和信道 响应迭代合并方法 , 并完成理论证 明, 为分析基 于 MI MO技术 的电力线 载波通信系统容量和分集增益提供理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M Z im m e r m a n n a n d K D o s t e r t , “ A

36、m u h i p a t h m o d e l f o r t h e p o w e r - l i n e c h a n n e l , ”I E E E T r a n s C o m mu n , 2 0 0 2, 5 0 ( 4 ): 5 5 3 - 5 5 9 2 D An a s t a s i a d o u a n d T An to n a k o p o u l o s ,“ Mu h i p a t h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i n d o o r p o we r 1 i n e n e two r k s ,

37、” I EEE T r ans P o we r De 1 ,2 0 0 5,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 2卷第 2 4期 2 0 1 5年l 2月 2 5日 电测与仪表 El e c t r i c a l Me a s ur e me nt I n s t r ume nt a t i o n V0I 5 2 No 2 4 De c 2 5 2 01 5 2 o,( 1 ): 9 0 - 9 9 3 X D i n g a n d J M e n g , “ C h a n n e l e s t i m a t i o n and s i m

38、 u l a t i o n o f fi l l i n d o o r p o we r - l i n e n e t wo r k v i a a c u v e t i me - d o ma i n s o l u t i o n ”I EE E T r an s P o we rDe 1 ,v e12 4,n o 1 ,P P t 4 4 1 5 2 ,J a n 2 0 0 9 4 X Di n g a n d J M e n g ,“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and m o d e l i n g o f i n d o o r p 0

39、 w e r l i n e c o mmu n i c a t io n c h a n n e l s 。 ” p r e s e n t e d a t t h e 2n d C a n S o l a r Bu i l d i n g s Co n f ,Ca l g a r y ,AB,Ca n a d a,J u n 2 0 0 7 5 J A n a t o r y , N T h e e t h a y i , a n d R T h o t t a p p i l li l , “ C h ann e l c h a r a c t e r - i z a t i o n f

40、 o r i n d o o r powe r - l i n e n e two rks, ” I EE E T r a n s P o we r De 1 , 2 0 0 9, 2 4 ( 4 ) :1 8 8 3 - 1 8 8 8 6 J A n a t o r y , N T h e e th a y i ,R T h o t t a p p i l l i l ,M K i s s a k a ,and N Mv u n g i ,“ 1 1 l e e ff e c t s o f l o a d i mp e d a n c e,l i n e l s t h,a n d b

41、r a n c h e s i n t h e b p l c t r a n s mi s s i o n l i n e a n a l y s i s for i n d oor v elt age c h a n n e l , ” I E E E T r a mPow e r D e L, 2 O 0 7 , 2 2 ( 4) : 2 1 5 O _ 2 1 5 5 7 J A n a t o r y , N T h e e t h a y i ,R T h o t t a p p i l l i l ,M K i s s a k a ,and N M v u n g i , “ T

42、 h e e ff e c t s of l o a d i mp e d a n c e , l i n e l e n h,a n d b r a n c h e s i n t y p i c al t o w- v o l t a g e c h a n n e l s o f t h e b p l c s y s t e ms o f d e v e l o p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T r ans mi s s i o n l i n e a n aly s e s , ”I EE E T r a m P o we r D e 1 ,2 0 0 9,

43、2 4 ( 2) : 6 2 l _ 6 2 9 8 H M e n g , S C h e n , Y G u a n , C L a w , P S o , E G u n a w a n , and TL i e,“Mo d e l i n g o ft r a n s f e r c h a r act e ri s ti c s f o rt h e b r o a db a n d p o we r l i n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c h a n n e l , ”I EEE T r a m Po we r De 1 ,2 0 0 4,1 9 ( 3

44、 ) :1 0 5 7 一 l 0 6 4 9 S G al l i a n d T B anw e l l , “ A n o v e l a p p r o a c h t o t h e m ode l i n g o f t h e i n d o o rpo we rline c h ann e l - P a r t I I :Tr a n s f e rf u n c t i o nan di t s p r o po r - t i e s , ”I E E E T r a mP o w e r D e 1 , 2 0 0 5 , 2 0 3 ) :1 8 6 9 - 1 8

45、7 8 【 l O S B a r m a d a , A M u s el i n o , a n d M r u s i , “ I n n o v a t i v e m o d e l f o r t i me v a r y i n g p o w e r l i n e c h an n e l r e s p o n s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E E E J S e 1 A r e a s C o m mu n , 2 0 0 6, 24( 7 ) :1 3 1 7 1 3 2 6 1 1 D S a b o l i c , A B a z a n t

46、 , and R M a l a r i c , “ S ig n al p ro p a g a t i o n m o d e l i n gi npo we r 1 i n ec o mmu n i c a ti o nn e t wo r k s ” I EEE T r a n s Po we rDe 1 ,2 0 0 5 , 2 0 ( 4 ) : 2 4 2 9 3 6 r 1 2 3 G P P T R 2 5 8 1 4 P h y s i c al l a y e r a s p e c t f o r e v elv e d U n i v e r s a l T e r

47、r e s 一 耐d 1 R a d io A c c e s s ( U T R A)( R e l e a s e 7) , J u n e 2 0 0 6 1 3 H a o , L G u o , J , “ A M I M O O F D M S c h e m e o v e r C o u p l e d M u l t i c o n d u c t o r P o we r Lin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Ch an n e l ”,I S P LC,2 0 0 7,P P 1 9 B 2 0 3 1 4 王毅, 孙洪亮, 侯兴哲 一种基于电力线通信的协同组网系统及 通信方法 R Z L 2 0 1 2 1 0 3 2 5 7 8 5 0 1 5 王毅, 侯兴哲, 孙洪亮 一种基于多端口电路网络的电力线信道 响应方法及装置 R Z L 2 0 1 3 1 0 0 2 1 5 7 3 8 作者简介 : 王毅( 1 9 8 1 一 ) , 男 , 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科技 > 网络/通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