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心理学原理.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360720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77 大小:8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心理学原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心理学原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心理学理论探究心理学理论探究张张 翔翔1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errington C.S.(1906),Lashley K.S.(1960)提出的。Aryes 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Aryes职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结果,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1972)。2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3感觉统合五个方面:身体运动协调障碍:指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这方面存在问题,会导致运动障碍。Aryes等认为:运动协调不良是由感觉统合障碍所致,学习困难儿童较正常儿童更为多见。4感觉统合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可表现为不同形式,主要涉及视知觉问题,一方面可能与躯体感觉过程有关,另一方面与右脑半球的功能有关。这类障碍在儿童可表现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还会表现视觉的不平顺。5感觉统合五个方面: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这可能与前庭功能障碍关系密切。Aryes在研究中发现:学习困难儿童可能前庭功能未见下降,但他们往往对前庭的统合存在问题。6感觉统合五个方面:听觉语言障碍:一种观点认为这种障碍与左脑半球功能有关,而与感觉统合过程无关;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它与前庭平衡功能统合障碍有关。人类的听觉神经形成比较早,但成熟比较晚。由于儿童早年的听觉较弱,故受不了太高或太大的声音。7感觉统合五个方面:触觉防御障碍:近来有很多研究都证实它与不安、活动过多有关。当对这类儿童进行触知觉检查时,儿童常表现过分防御、躯体和情绪反应过度(Aryes,1905)。8感觉统合五个方面:Aryes的理论基础的根据Head J.(1920)的研究结果。Head提出人的触觉反应系统有两种,一种是自卫性或保护性反应,另一种是辨别性反应。Aryes据此提出有触觉防御障碍的儿童,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就会做出过分的触觉防御性反应。9心 理 学一、一、心理学:心理学:、定义:、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科学。关键词:关键词: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心理现象发生、发展 活动规律科学活动规律科学10二、心理学的内容二、心理学的内容1 1、认知:、认知:人对外界事物认识过程人对外界事物认识过程 具体现象:具体现象: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像思维、言语和想像 2 2、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3 3、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情感和意志4 4、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气质和性格11心理心理人格人格(个性)(个性)心理过程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记忆、想象、思维等思维等情感(情绪)过程情感(情绪)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倾向性: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需要、动机 (动力)(动力)人格特征:人格特征:能力、气质、能力、气质、性格性格12心理的本质心理的本质一、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载体(物质基础)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载体(物质基础)无机物、植物、无神经系统的动物:无机物、植物、无神经系统的动物:无心理无心理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感觉感觉 如:环节动物(蚯蚓)如:环节动物(蚯蚓)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知觉知觉 如:鱼、狗、猫如:鱼、狗、猫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思维萌芽 如:猩猩、猴子如:猩猩、猴子人类:人类:思维、意识思维、意识 13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产生。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有神经系统的动物 有心理现象。有心理现象。14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大脑只是器官,具有反映的机能,心理大脑只是器官,具有反映的机能,心理不是大脑固有的不是大脑固有的客观现实: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客观现实: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印度狼孩具有狼的本性印度狼孩具有狼的本性不具备人的心理不具备人的心理反映:能动反映反映:能动反映镜面反应镜面反应主观映象主观映象-物质客观物质客观心理:心理:大脑活动大脑活动结果结果大脑活动大脑活动产品产品15细胞体细胞体细胞核细胞核轴突轴突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16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结构单位、单位、功能功能单位和单位和营养营养单位,单位,是由是由细胞体细胞体和和轴突轴突、树突树突三部分构成。三部分构成。功能:接受刺激(信息):神经冲动的产生功能:接受刺激(信息):神经冲动的产生传递信息:感觉器官(效应器)中枢传递信息:感觉器官(效应器)中枢整合信息:信息的分析综合整合信息:信息的分析综合分分 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类: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传出)、中间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联络)17感感觉觉神神经经运运动动神神经经1819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的联系外周神经系统:感觉输入与运动输出的联系 作用的神经结构,作用的神经结构,由脑神经(由脑神经(1212对)、对)、脊神经(脊神经(3131对)、对)、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副交感)202122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的脊神经细胞体和神经、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的脊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纤维构成,最低级的中枢。纤维构成,最低级的中枢。作用:上下传递神经冲动,完成简单反射作用:上下传递神经冲动,完成简单反射2、脑干:颅腔内与脊髓联接部位,、脑干:颅腔内与脊髓联接部位,三部分组成:延、桥、中三部分组成:延、桥、中延脑:联接脊髓,通道;椎体交叉;延脑:联接脊髓,通道;椎体交叉;重要的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重要的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桥脑:延脑上,通道;联系小脑左右半球、桥脑:延脑上,通道;联系小脑左右半球、大脑和小脑的神经通路。大脑和小脑的神经通路。中脑:桥脑上,通道,瞳孔反射、眼动的中枢中脑:桥脑上,通道,瞳孔反射、眼动的中枢 脑干呈网状结构脑干呈网状结构,人的觉醒状态,人的觉醒状态 控制控制233、间脑:、间脑:脑干上脑干上丘脑:丘脑: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直接(皮下)中枢层;内脏、的直接(皮下)中枢层;内脏、内分泌、激活情绪内分泌、激活情绪4、小脑:、小脑:延脑和脑桥的后方延脑和脑桥的后方 维持身体平衡,保持身体平衡和紧维持身体平衡,保持身体平衡和紧 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24间脑间脑 中脑中脑 桥脑桥脑 延髓延髓 脊髓脊髓小脑小脑25四、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四、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左右两半球组成,、左右两半球组成,、大脑皮层: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大脑皮层:密集的神经细胞体大脑白质:神经纤维大脑白质:神经纤维、中央裂左右半球、中央裂左右半球横裂大、小脑横裂大、小脑外侧裂外侧裂沟大脑皮层的皱褶沟大脑皮层的皱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机能区:皮层感觉区(视觉、听觉、躯体、机能区:皮层感觉区(视觉、听觉、躯体感觉)、皮层运动区、皮层联合区感觉)、皮层运动区、皮层联合区26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两半球基本上单侧化:从解剖结构上看,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对称的。但从功能上看,又是非对是对称的。但从功能上看,又是非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单侧化。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单侧化。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美国心理学家罗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 .斯佩利斯佩利 于于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初对两名有利手裂脑人进年代初对两名有利手裂脑人进行手术前后的测验比较发现,术前他们都能用行手术前后的测验比较发现,术前他们都能用左右手写字绘画,术后都不能用左手写字,但左右手写字绘画,术后都不能用左手写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写字的能力。在绘画方面,右手保留了用右手写字的能力。在绘画方面,右手反而不如左手画得好。反而不如左手画得好。27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一)兴奋和抑制:(一)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是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是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过程:兴奋过程:指神经活动从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指神经活动从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较强的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活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性质、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抑制过程:抑制过程:指神经活动从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指神经活动从活动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动状态转入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的性质、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强度以及对人的意义。28(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由反射弧由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和和 效应器效应器 五部分组成。五部分组成。感受器:感觉器官中,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感受器:感觉器官中,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装置叫感受器。动的装置叫感受器。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使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送到神经中枢,使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活动29(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学而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模仿、学习、训练,在无条件反射模仿、学习、训练,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研究的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继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国操作性条件反射:继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家 桑代克和斯金纳桑代克和斯金纳所研究的条件反射。所研究的条件反射。30二、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规律二、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规律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超限(保护性)抑制、超限(保护性)抑制、消退抑制、消退抑制、泛化现象、泛化现象、分化抑制分化抑制扩散和集中: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负诱导、正诱导、相互诱导:负诱导、正诱导、同时性、继时性诱导同时性、继时性诱导31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形成:当一系列的刺激作用于集体后,就引形成:当一系列的刺激作用于集体后,就引起一连串的行为反应,各个反应之间起一连串的行为反应,各个反应之间保持者精密的定型关系,这种刺激与保持者精密的定型关系,这种刺激与反应的相互关系经多次重复就成为一反应的相互关系经多次重复就成为一种模式,并被程序化储存与大脑。只种模式,并被程序化储存与大脑。只要刺激系统中的某一成分一出现,就要刺激系统中的某一成分一出现,就会使模式中的反应一个接一个自动进会使模式中的反应一个接一个自动进行下去。这种行为的自动化系统就是行下去。这种行为的自动化系统就是动力定型。动力定型。32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94-1936)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被英、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被英、美、法、德等美、法、德等22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士。是是28个国家(包括中国)生理学会的名誉会个国家(包括中国)生理学会的名誉会员和员和11个国家的名誉教授。个国家的名誉教授。他的研究重点他的研究重点:高级神经活动。第高级神经活动。第1次用次用生理学中的生理学中的“反射反射”概念来理解概念来理解“心理性分泌心理性分泌”,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代表作代表作大脑大脑两半球活动讲义两半球活动讲义(1927)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客观性研究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客观性研究实验实验20年年(1923)。33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感觉定义感觉定义感觉:人脑的反映感觉:人脑的反映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34感觉的种类感觉的种类刺激的来源:刺激的来源: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觉、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感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感觉(内脏感觉)(内脏感觉)35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一、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一、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度量的。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刺激与刺激物刺激与刺激物适宜刺激非适宜刺激适宜刺激非适宜刺激36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绝对阈限:最小刺激量(感觉阈限)绝对阈限:最小刺激量(感觉阈限)表示绝对感受性表示绝对感受性差别阈限: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限:刺激的最小变化量(J.n.dJ.n.d)(最小可觉差)(最小可觉差)感觉范围感觉范围 表示差别感受性表示差别感受性37感觉现象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化的现象如:光适应、暗适应、嗅觉适应等如:光适应、暗适应、嗅觉适应等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感觉印象如:正后象、负后象如:正后象、负后象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同时对比、继时对比如: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马赫带现象马赫带现象联觉:一个刺激联觉:一个刺激 引起一种以上的感觉现象引起一种以上的感觉现象38听觉听觉1 1、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频率在频率在16-20000Hz 16-20000Hz 的声波(空的声波(空气振动)是人耳的适宜刺激,在这气振动)是人耳的适宜刺激,在这一范围之外的次声波及超声波是人一范围之外的次声波及超声波是人耳所听不到的,是非适宜刺激。耳所听不到的,是非适宜刺激。次声波次声波1616赫兹赫兹 2000020000赫兹赫兹 超声波超声波1000HzHz-4000Hz Hz 最敏感最敏感 听觉适应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听觉疲劳 职业性耳聋职业性耳聋392 2、听觉器官:、听觉器官:振动振动耳廓耳廓外耳道外耳道内耳内耳科蒂氏器官科蒂氏器官纤毛纤毛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大脑颞叶大脑颞叶颞上回颞上回听觉听觉3 3、特性:、特性:音调声波频率音调声波频率响度声波振幅响度声波振幅音色声波的波形音色声波的波形40三、嗅觉、味觉三、嗅觉、味觉嗅觉:最古老的感觉,鼻腔上膜的嗅细胞嗅觉:最古老的感觉,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化学能量化学能量 神经能神经能味觉:味蕾舌面、上颚味觉:味蕾舌面、上颚 溶于水、有味物质溶于水、有味物质 酸(舌边后)、甜(舌尖)、酸(舌边后)、甜(舌尖)、苦(舌根)、咸(舌边前)苦(舌根)、咸(舌边前)41四、皮肤感觉:四、皮肤感觉: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触觉:皮肤没有变形触觉:皮肤没有变形压觉:皮肤变形压觉:皮肤变形五、平衡觉:静觉五、平衡觉:静觉 内耳前庭器官内耳前庭器官 三个半轨管内的液体流动三个半轨管内的液体流动 耳石的运动耳石的运动六、运动觉:肌肉、筋键、关节中六、运动觉:肌肉、筋键、关节中七、内脏感觉: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七、内脏感觉:器官发生异常或病变八、痛觉:定性、定位准确八、痛觉:定性、定位准确42知觉概述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一、知觉的定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同一物体感觉、知觉的区别同一物体感觉、知觉的区别二、基本特性二、基本特性1、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知觉具、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知觉具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体,、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体,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这种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这种属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属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431、整体性:、整体性:7 7、8 8、9 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U U、V V、W W、X X、Y Y、Z Z、A A、B B、C C、D D、E E442 2、选择性:主体只对外界的一些对象知觉,、选择性:主体只对外界的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知觉,这种特而不对另一些对象知觉,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453、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稳定变时,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稳定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行常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行常性,或常性。性,或常性。464、理解性: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往的、理解性: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往的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提出假设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提出假设、推断并做出最佳解释,然后用词、推断并做出最佳解释,然后用词把它们标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把它们标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解性。47知觉种类知觉种类一、空间知觉:四个组合一、空间知觉:四个组合 大小知觉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形状知觉 距离知觉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方位知觉48深度知觉:是物体的空间距离及物体深度知觉:是物体的空间距离及物体(距离)的三维特性在头脑中的反(距离)的三维特性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距离知觉和立映。它包括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体知觉对象重叠:对象重叠:线条、空气的透视:线条、空气的透视:明暗、阴影:明暗、阴影:运动视差:运动视差:眼睛调节:眼睛调节:49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轴辐合:距离近辐角大、费劲距离近辐角大、费劲 距离远辐角小、轻松距离远辐角小、轻松 眼睛肌肉动觉信息眼睛肌肉动觉信息 线索线索双眼视差:正常人的双眼构造相同,并处于脸双眼视差:正常人的双眼构造相同,并处于脸部同一水平面上,两眼之间的目间部同一水平面上,两眼之间的目间距离大约距离大约7070毫米。当注意一立体对毫米。当注意一立体对象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象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这样,立体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这样,立体物在两眼是视网膜上的视象有了差物在两眼是视网膜上的视象有了差异,叫做双眼视差。异,叫做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产生立体知觉主要机制双眼视差是产生立体知觉主要机制50二、时间知觉:二、时间知觉: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生物钟三、运动知觉:三、运动知觉:位移产生的知觉位移产生的知觉 错觉:似动现象(动景现象)、诱导运动错觉:似动现象(动景现象)、诱导运动四、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四、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歪曲知觉所产生的歪曲知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5152535455一、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统。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言语: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过程。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关系: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对象言语借助于语言实现;言语借助于语言实现;语言只有人们运用才有意义。语言只有人们运用才有意义。56二、言语活动形式:二、言语活动形式:外部言语:进行交际的言语外部言语:进行交际的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内部言语: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的言语内部言语活动发音器官活动内部言语活动发音器官活动内部言语转化成外部言语内部言语转化成外部言语57三、中枢机制:三、中枢机制:(一)言语运动中枢(一)言语运动中枢1860年,布洛卡中枢年,布洛卡中枢左半球表达性失语症左半球表达性失语症(二)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听觉中枢1874年威尔尼克中枢年威尔尼克中枢颞上回接受性失语症颞上回接受性失语症(三)视觉言语中枢角回失读症(三)视觉言语中枢角回失读症(四)书写言语中枢额中回失写症(四)书写言语中枢额中回失写症58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感知觉异常:听觉、视觉和疼痛等感觉方面。59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感觉过于迟钝或过强或不寻常。对听觉可不构成反应,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的反应;当他和其他人在一起时,对呼唤他的名字元反应,必须重复数次,似乎听不到人说活,以至怀疑他(她)有听力问题;有的往往不注意响亮的声音,父母往往认为他是聋儿,但耳聋的小孩能演示手势、会模仿、会唇读,在社交中会使用眼神。60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有的小孩对某些声音特别敏感,可能在听到某些声音时感到特别苦恼,听到摩托车吼叫声或者狗叫时会捂上耳朵,畏缩不前或很容易受惊。61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视觉辨别能力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或位置等的辨别能力差,有的小孩在正常光线下斜眼、闭眼或皱眉,有的当强光直接照射时眼睛常不眨眼。62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对冷和疼痛的感觉不敏感,在寒冷的冬天里,他们会不穿衣服就跑出门去;有的患儿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对注射、摔伤或自残没有反应或反应迟钝,在外伤后,伤口很深或血流不止时,他们也许会连吭都不吭一声。63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年龄大的孩子可能对不舒适过分敏感,如可能会抓搔疼痛发炎的地方或者以各种方式伤害自己,如咬手或撞头,这些自伤可能会很严重,似乎感觉不到疼痛。64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另外有些患儿特别能忍耐苦味、咸味或甜味,对气味、味道缺乏适当的反应。有些患儿平衡能力特强,如登高,走窄窄的床栏从不摔倒。65讨论第一,感觉器官是在进化过程中对专门刺激的长期适应的结果。对于每一种感觉器官,适宜的刺激物只有一种。66讨论第二,感觉的产生总是要伴随着相应的应答性活动的。这表现为有机体的某些动作或植物性神经活动过程的产生,同时又以适应性的反应信号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以调节整个有机体的全部反射活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反馈”;的。67讨论第三,从接受刺激至产生应答性的感觉反应,有一个潜伏期。在不同的感觉反应中,潜伏期是不同的。68感受性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1)感受性能不断适应刺激物的持续作用,并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69感受性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2)感受性不仅决定于感受的功能状态,也受其他感觉的影响。不同的感觉通道可相互影响,相同的感觉通道也可相互影响。70感受性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3)感觉具有补偿功能。感觉的补偿是指某一感觉通道障碍,其他感觉通道超常的发展,以补偿某一感觉通道的缺陷。感觉的发展是不断受到外界刺激的结果。在实践过程中感觉的水平会逐渐提高,学习、游戏、活动就是感觉发展的过程。71知觉产生的生理机制有以下几种情况。(1)当事物的属性、成分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分析器时,便引起该分析器内的神经兴奋,这时,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就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反映。72知觉产生的生理机制有以下几种情况。(2)事物的各种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复合刺激物。它们通常作用于不同的分析器。当复合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引起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神经兴奋。这时兴奋区域相互沟通,在各个分析器之间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同时恢复了经验中相应的暂时联系。另一方面,大脑通过分析,把事物的关键属性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并通过一系列的神经过程进行分析综合活动,实现对感觉信息的加工,从而形成事物的整体映像。73知觉产生的生理机制有以下几种情况。(3)复合刺激物的各个成分以及复合刺激物之间都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在大脑中就形成了关系反射。当复合刺激物的各种成分以不同的关系相互联系、组合时,大脑就反映出不同的知觉整体。在复合刺激物各个成分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其关键性的成分。只要关键性的成分保留,尽管其他成分改变了或丧失了,仍然不会破坏业已存在的“关系”。74问题:一是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中,常常以一种分析器为主,特别是视觉分析器和听觉分析器两者在许多知觉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在知觉过程中,第二信号系统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在刺激物提供的信息不足时尤为明显。因为第二信号系统可以激活头脑中的第一信号系统的图式,恢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相关的形象以补充对当前事物的知觉,使人的知觉更具有随意性和目的性。75知觉链由五个环节组成:(1)外界环境,环境中的物质属性是知觉 源泉;(2)中介物,外界环境中的物质的各种属性,通过中介物(如光、空气力、热等)传达到人的感觉器官;(3)各种形式的能量以及中介物中的其它刺激与知觉系统的感受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是机械地,简单地进行;(4)感受器到大脑的感觉神经,感受器把外界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通过感觉神经传至大脑;(5)大脑,特别是感觉神经终止于大脑皮层上的相应投射区。上述五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人形成正确知觉不可缺少的。知觉链的概念,还能为人提供知觉过程的线索。76谢谢大家!谢谢大家!77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