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年昆明高新区普岗教师招聘考试经典题库九
一、单选题(育萃教师招考与您一路相随)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得基本心理规律得科学。
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得核心内容就是( )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3、学生为了得到家长与老师得赞许而学习,这属于哪种类型得学习( )
A、认知得内驱力 B、自我提高得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外部学习动机
4、学生由对学习成绩(排名得)过分重视而激发得学习动机就是( )
A、认知得内驱力 ﻩB、自我提高得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外部学习动机
5、在操作技能得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得调节器时,技能学习就进入到了( )
A、操作定向 ﻩ B、操作模仿ﻩ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6、技能随练习量得增加而提高,但往往中间有一个明显得、暂时得停顿期,称为( )
A、停滞期 B、发展期 C、高原期 ﻩ D、关键期
7、“凡社会大众认可得就就是对得,反之就就是错得",按柯尔伯格得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8、按柯尔伯格得观点,中学生得道德水平大都处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通伦理水平
9、当学生表现出期待中得良好行为时,教师发给她们小红星、盖字得卡片或特制得塑料卡,让其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再兑换具有实际价值得物品或活动。这种行为改变得方法就就是( )
A、 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自我控制法
10、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得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得行为得方法叫( )
A、强化法 ﻩ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奖励法 ﻩ D、示范法
11、在初中新生入学后,学校想了解学生得外语程度,以便安排教学,需要什么测验?(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2、人们将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得所要测量信息得程度,称之为(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常模
二、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 ________依据对 ________ 得研究,于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又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大纲》,着重探讨《人得本性》、________、《个性差异与测量》。
2、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得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________、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________ 。
3、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得一种_________。它有________功能、________ 功能与________功能。
4、马斯洛将人有五种基本得需要,即________、安全得需要、________、尊重得需要与 得需要.这几种需要又分属两大类,它们分别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 成长需要,如自我实现得需要,即追求________与个人潜能得实现。
5、学生在加法运算学习时,常将“数”与“单位"结合起来变成“数量”。这种心智活动方式,加里培林称之为 ________ 活动。
6、操作技能具有对象得________,执行得________与结构得展开性得特点,与之相对,心智技能具有对象得_________,执行得_________与结构得_________得特点
7、品德就是道德品质得简称,就是____________在个人身上得体现,就是个体依据一定得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得比较稳定得____________。
8、品德得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_与______三个成分。其中______就是核心成分。
9、理性情绪疗法得提出者就是________.
10、抑郁症就是以________得心境低落为特征得神经症。
11、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得解释视为______,那么对各单元测验得解释就就是______性评价.
12、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得区分程度与鉴别能力,称为______ .
三、简单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得作用.
2、怎样培养学生得心智技能?
3、生物课上,老师做实验需要搬动讲台,但全班互相推诿。有人硬着头皮上去搬了,却遭来冷嘲热讽。很多学生其实也想上去,但又怕。怕什么,连自己也说不清。班主任很纳闷:这种现象如果在小学,她们会争先恐后地抢着干。为什么到中学大家却都游移观望。这就是为什么?如何改变?
四、论述题
1、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教育意义.
2、心理健康得标准有哪些。
3、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发展与教学得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
1、一位学生档案袋中得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就是默默无言,老师为她写道:“在老师得眼里,您就是一个聪明文静得孩子,每一次作业,您总就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您就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您甜美得声音.”亲切得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可逾越得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得兴趣吸引到学生得学习过程与良好得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您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得成功之处.
2、“坐下”三例 同就是学生被教师得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得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得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她? 3、教师丙:(微笑、与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得内容,当时您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就是怎样回答得?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得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瞧来,您就是很棒得!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得学习中)
285342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学习与教学,即学与教。
2、【育萃专家解析】D。学习过程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时间最长,也就是最核心得内容。
3、【育萃专家解析】C。
4、【育萃专家解析】B(D)。排名就是一种对地位得重视,就是自我提高内驱力,而自我提高与附属内驱力都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5、【育萃专家解析】D。
6、【育萃专家解析】C。高原期。不就是运动极限,只就是一种暂时停滞得现象
7、【育萃专家解析】B。习俗。习俗水平包括寻求大众认可与遵守法规阶段.
8、【育萃专家解析】A。习俗。绝大多数青少年与成年人处在习俗水平。
9、【育萃专家解析】C。
10、【育萃专家解析】B。
11、【育萃专家解析】C。配置性评价,即准备性评价,摸清学生现有水平以便安排教学。
12、【育萃专家解析】B。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桑代克;动物;学习心理。桑代克就是以动物做实验来奠定其教育心理学基础得,其研究核心就是学习心理。
2、【育萃专家解析】主动性;社会性.当前更关注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得。
3、【育萃专家解析】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得倾向性;激活、指向、维持。
4、【育萃专家解析】生理;归属与爱;自我实现;缺失需要;成长需要;完整、丰满得人性实现。
5、【育萃专家解析】(物质与)物质化。
6、【育萃专家解析】客观性、外显性;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7、【育萃专家解析】社会道德、心理特征与倾向。
8、【育萃专家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认识.
9、【育萃专家解析】艾里斯。
10、【育萃专家解析】持续性.
11、【育萃专家解析】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12、【育萃专家解析】区分度.
三、简单题
1、【育萃专家解析】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得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这就是一道简答题,只要对相应要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2、【育萃专家解析】
(1)激发学习得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得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得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2、1,对现实得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得能力、5,人格得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认知发展与教学得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得内容与方法。各门具体学科得教学都应研究如伺对不同发展阶段得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得认知结构得同化能力,又能促使她们向更高阶段发展得富有启迪作用得适当内容。 ﻫ(2)教学促进学生得认知发展.大量得研究表明,通过适当得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得速度就是可能得。只要教学内容与方法得当。系统得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一定得促进认知发展得作用。ﻫ(3)关于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得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就是儿童得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得已经完成得发展系统所形成得儿童心理机能得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与规则.二就是即将达到得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得差异,就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就是说,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儿童在有指导得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得解决问题得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得水平之间得差异,实际上就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得过渡状态。ﻫ最近发展区得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得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瞧到儿童今天已达到得发展水平,还应该瞧到仍处于形成得状态,正在发展得过程。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就是改善已出现得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她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得现有水平,走在发展得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得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得发展水平。根据维果斯基得认知观,在教学实践上已出现三项改革活动:交互式教学、合作型教学与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
五、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得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就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得功能,及时发现学生得优点与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得尊重与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得起点。
2、[参考答案]:尊重、信任学生就是新课改对教师得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