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术讨论—第四节-攻克癌症.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600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讨论—第四节-攻克癌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术讨论—第四节-攻克癌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术讨论—第四节-攻克癌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术讨论—第四节-攻克癌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术讨论—第四节-攻克癌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节 攻克癌症一、什么是癌症?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肿瘤是人体正常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的长期刺激下,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良性肿瘤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恶性肿瘤还可以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是形状怪异、不受机体约束和控制,有很强的侵犯和转移能力的恶性细胞。人体细胞老化死亡后会有新生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功能。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生,但这种增生是有限度的,即所谓的“接触性抑制”作用。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这使患者体

2、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它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人体几乎每个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来,人体这个生物机器运行得天衣无缝,然而癌症改变了这种情形,它的任务就是破坏。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拖垮人体。凡人体有细胞的地方可以说都能生长肿瘤。因此,肿瘤是一大类极其复杂的疾病,人体大约可以发生400多种不同的肿瘤。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世界患癌症的有近200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的约1200万人,我国占1/10还多。二、癌症的转移癌细胞并无正常细胞的功能。由于它的快速而无

3、规律的生长,不但消耗人体的大量营养,而且破坏了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癌细胞除了以浸润性生长方式向周围侵蚀传播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扩散到其它脏器和组织里边去,使这些组织和脏器发生了同样的肿瘤。这种情况叫做“转移”。癌转移的途径有三种。(一)淋巴道转移就是癌细胞通过淋巴管。由淋巴液带到淋巴结。在淋巴结里继续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瘤”。这种转移瘤又进一步转移到另外的淋巴结。如乳腺癌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就是这种情况。(二)血道转移大多数癌症,到晚期其癌细胞侵人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进行传播。另外,淋巴道转移也可以发展成血道转移,因为淋巴管与脉络之间是有通路的。(三)种植性转移内脏器官的癌瘤,当侵犯到最表

4、层时,癌细胞就可以脱落到邻近或较远的器官表层之上,进行生长繁殖。继续发展。如胃癌细胞脱落后,“种植”在膀胱直肠窝(女性为子宫直肠窝)形成“种植结节”。三、致癌因素人体发生肿瘤的原因很多,外源性致癌因素如: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内源性如:内分泌、精神创伤、免疫状态异常及遗传因素等。1、化学致癌因素现在已知诱发癌症的化学物质已有一千多种。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亚硝胺,在自然界存在的数量较少,但通过细菌的作用,在人体内可以合成大量的亚硝胺,是消化系统癌症的重要致癌物质;在腌制食品和腐败的菜叶中也含有。如今,普遍使用的装修材料中,含有大量的甲醛等致癌有机物质。其它的致癌无机

5、物有砷、铬、镍等及其化合物。砷是第一个被证实对人有致癌作用的元素,早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就有报告证实,砷可以导致皮肤癌、肺癌。1965年英国首次报道,在制造镍镉蓄电池厂的工人中发生前列腺癌的人数很多,其后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接触镉的工人肺癌危险度增高。动物实验也证实,镉粉尘或镉化合物是诱发肺癌的一个因素。其他的,如镍能够导致肺癌和鼻咽癌。铬化合物也会使人致癌。2、物理致癌因素可以引起癌症的物理因素有:慢性机械刺激、紫外线、放射性物质、烧伤等。一般来说,物理性的致癌因素,是容易预防的,只要人们有一定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癌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3、生物性致癌因素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细

6、菌、寄生虫。已经证明有30余种150余株病毒可以造成动物肿瘤。从动物致癌的实验中已经得到确切的结论。在实验动物身上,还能把肿瘤培养成功。病毒能引起人类肿瘤,如EB病毒与伯基特氏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关;C型RNA病毒与白血病有关;单纯疱疹病毒型与子宫颈癌有关,其致癌机理可能是病毒的遗传物质(DNA)嵌入到人体正常细胞的DNA中(称整合),致使正常细胞发生畸变而导致癌的发生。大约有十余种霉菌可能引起癌症,霉菌产生的毒素有很强的致癌或促癌作用,其中以黄曲霉素致癌能力最强,以白地霉菌毒素的促癌作用最强。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豆类食品中,可以诱发肝癌及肾、肺、胃、皮下组织的肿瘤。临床观察

7、表明,血吸虫病与大肠癌密切有关,原因是血吸虫病在病人的大肠粘膜下产卵,局部形成卵包,刺激组织增生,诱发肠癌。4职业性致癌因素在劳动过程中有多种物质有致癌或促癌作用,而重要的是电离辐射及化学致癌物。常见的有:铬、镍、砷、石棉、煤油、煤焦油、煤燃烧及其产物、苯、芳香胺酰、氯乙烯、各种电离辐射(X线、放射线)、紫外线等。虽然存在很多职业性致癌因素,但是其致癌危险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预防措施及卫生保健情况。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控制和消除生产性致癌物;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加强卫生保健。5不良的生活习惯引发癌症吸烟与癌症的关系极为密切,吸烟者癌的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711倍,尤其是肺癌与吸

8、烟的关系更为密切。吸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吸烟可以使肺癌、口腔癌、喉癌、气管癌、胰腺癌、胃癌、宫颈癌、膀胱癌等发病率上升。嗜酒的人易生癌。酒精可以刺激垂体的分泌,加快细胞分裂的速度,增加癌症发生的易感性。长期大量饮烈性酒可以诱发气管癌、肝癌、口腔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长期饮酒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而肝硬化是肝癌的发病基础。四、攻克癌症在各种疾病中,癌症可谓是“头号杀手”。难怪不少人产生“恐癌”心理。当时过于杯弓蛇影,徒增精神负担也不好。其实随着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不断进步和发展,癌症完全可以控制,甚至可以治愈。关键在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癌症的发现和诊断目前,电子计算

9、机X线横断体层扫描(CT)检查,灰阶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等等各种检查方法综合使用,可以使大约80-90%的癌症得到确诊,而且使13的癌症患者能在早期被发现。这些早期癌症患者中,90%可以得到根治。(二)癌症的治疗通过临床治疗病人的实践,医生发现综合治疗是攻克癌症、根治癌症的有效手段。现有治疗癌症的方法有:外科手术、放射线治疗。抗癌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这些方法使癌症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因此,许多专家认为癌症已经不是“不治之症”了。近40年来,肿瘤治疗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内科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且对于某

10、种肿瘤已取得相当高的治愈率。过去外科手术绝对是肿瘤治疗“老大”,然而,今天随着新的药物不断开发,使治疗的前景一片广阔,虽然外科手术尚无可取代,但已到了顶峰,要寻求发展必须另觅新的治疗途径。的确,临床医学研究的发展和人们对肿瘤的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上的进一步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各种抗肿瘤药物的层出不穷,人类征服癌症应为时不远。(三)攻克癌症的途径和希望1、中西医结合可能是攻克癌症的最好途径在北京举行的首届“绿谷肿瘤防治院士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位从事肿瘤领域研究的院士提出,中西医结合是攻克癌症的最好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教授指出,我

11、们比别的国家攻克癌症的希望更大,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中医药。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上具有两个优势:一是“个体化治疗”。中药讲究“辨症施治”,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这和目前癌症的个体化治疗理念非常吻合。二是“综合治疗”。中药一般具有多个成分,作用于多个靶点,在癌症治疗中是多兵团作战,比之西医的单兵种作战,有其独到之处。此外,中药是经过长期的实验证明有疗效才被投入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都非常可靠。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治疗癌症过程中实现中西医的团结协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李连达指出,在肿瘤治疗手段上,中西医都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光靠中医或者光靠西医,都不是攻克癌症的最好途径。要攻

12、克肿瘤,“单打一”的治疗方法很难有根本性效果。中西医一定要互相学习,加强团结,实现“两条腿”走路。专家们提出,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资源库,对提高我国肿瘤防治水平,促进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学家姚新生指出,中药是通过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作用表现出治疗作用的。因此,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非常重要。他建议,中药研究应从原料药开始,把中药有序分离成不同类别,建立指纹图谱和中药库。2、让癌细胞休眠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可使癌细胞“永久休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望用于医治癌症。据最近的一期美国癌症研究杂志报道,一般而言,人体能使那些已经发生突变的细胞处于一种休眠状态

13、,阻止它们的分裂和生长。然而,如果这种突变是癌变,人体的这种功能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癌细胞快速扩散。英国玛丽居里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重新激活人体的自我抵抗能力,阻止已经发生危险变异的癌细胞进行分裂。在试验中,科学家对致命的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破坏人体抑制细胞分裂功能的过程中,一种名为的基因扮演了主要角色。这种基因一旦失效,黑色素瘤细胞便失去了分裂能力。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对基因的有效范围进行分析,以确定这种基因对其他癌症的发展是否有同样效果。专家表示,目前医学上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用化学疗法杀死癌细胞和通过外科手术直接切除肿瘤,而上述发现有望为治疗癌症开辟一条新路

14、。3、攻克癌症新武器:纳米炸弹在人类与癌症的顽强抗争中,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他们利用碳纳米管技术,经过两年不懈的努力,开发出了一种可用来治疗癌症的新式武器纳米炸弹,这种微型攻击性武器能够准确地摧毁恶性肿瘤细胞而不会损害生物体内的正常细胞。新的研究成果是多学科合作的智慧结晶。特拉华大学内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电子和计算机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各自新颖的观点最终碰撞出火花,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纳米炸弹应运而生,而美国国防部为该前沿课题提供了部分研究经费。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一维量子材料,主要为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的同轴圆管,其径向尺寸为纳米

15、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由于这种材料的体积比细胞还小,美国特拉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研究人员起初打算用它们来输送药物,借助碳纳米管有选择地将药物注入不同的细胞,从而达到预期的医疗目的。然而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原子堆放的形式不同,其在纳米尺度上所具备的性质也不同,在很多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分子的光学和热力学性质,诱发碳纳米管产生微型爆炸。观察到碳纳米管的爆炸现象后,科学家们马上意识到,这种微型爆破可用来摧毁癌细胞,并非常有希望成为清除肿瘤的新式武器,特别是乳腺癌。这是因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够杀死癌细胞,破坏传递癌细胞生长指令的生物信道,而且还可通过扩大作用范围,破

16、坏周边癌细胞组织的结构。当然,纳米炸弹的作用区域也很有限,爆炸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人体对爆炸的痛感只相当于被细针扎了一下。研究人员们对这种纳米范围内的微型炸弹的爆炸原理的解释是,碳纳米管受到一定强度光的照射后便会发热,单个碳纳米管产生的热量很容易被周围的空气所吸收,而纳米炸弹由碳纳米管堆积而成,其产生的热量不会很快散失掉,进而可引发爆炸。用纳米炸弹对付癌细胞优于现在许多其他的治疗手段。首先是它的威力大,选择性强,可定点清除目标。其次,它无毒副作用,无扩散性,易与包括显微外科在内的其他技术相结合。此外,纳米炸弹与其他有可能用来治疗癌症的碳纳米管技术相比也有长处,那就是,在炸毁癌细胞的同时,炸弹

17、自身的碳纳米管也变成了碎片,而人体巨噬细胞可以有效地清除这些残骸。其他碳纳米管技术往往将碳纳米管和纳米颗粒完整地保留在了人的体内,而一旦这些物质进入肾脏或在血管内长期积累,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此外,通过手术切除癌组织现阶段尚无法达到精准的程度,况且有些部位,例如动脉和静脉并不适宜动手术,但纳米炸弹却可用在身体内的各个部位,可用来对付各种类型的癌细胞。因为不会杀死正常的细胞,与化疗手段相比,优越性就更大了。 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刚起步,要将该项成果最终应用到临床治疗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得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特拉华大学的研究小组现正将他们的研究范围从乳腺癌扩大到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癌症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可以相信,人类攻克癌症的这一天总会到来。内容总结(1)第四节 攻克癌症一、什么是癌症(2)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亚硝胺,在自然界存在的数量较少,但通过细菌的作用,在人体内可以合成大量的亚硝胺,是消化系统癌症的重要致癌物质(3)一般来说,物理性的致癌因素,是容易预防的,只要人们有一定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癌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4)当然,纳米炸弹的作用区域也很有限,爆炸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人体对爆炸的痛感只相当于被细针扎了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