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0 1 5 年 第 7期 (总 第 3 0 9 期) N u m b e r 7 i n 2 0 1 5 ( T o t a l No . 3 0 9 ) 混 凝 土 Co nc r e t e 原材料及辅助物料 M ATERI AL A ND ADM I NI CLE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3 5 5 0 . 2 0 1 5 . 0 7 . 0 1 8 掺入钢纤维 和聚丙烯 纤维对活性 粉末混凝 土使 用寿命 的影 响 曹霞。宋亚运。 金奇志。 李文龙,金凌志 (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 摘要: 对掺入两种不同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在不同养护条件下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试验研究 , 分析掺不同纤维对活性粉末混 凝土使用寿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经过湿热养护后活性粉末混凝土试块的使用寿命得到较大提高; 掺钢纤维使活性粉末混 凝土的寿命降低 , 且每掺入 1 %的钢纤维,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寿命降低 5 % 一 1 0 %; 掺聚丙烯纤维能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寿命 , 最 多能提高 1 5 %, 聚丙烯纤维的掺量超过0 . 2 % 后 , 其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寿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 ; 混合掺人两种纤维时 , 钢纤维对活 性粉末混凝土寿命的降低作用和聚丙烯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寿命的提升作用是相互叠加的。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 聚丙烯纤维 ; 钢纤维; 使用寿命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 0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3 5 5 0 ( 2 0 1 5 ) 0 7 — 0 0 7 1 — 0 4 I mp a c t o f mi x i n g s t e e l f i b e r a n d p ol y pr op y l e n e f i b e r i n t o r e a c t iv e p o wd e r c on c r e t e i n s e r v i c e l i f e C AO Xi a, S O NG Y a y u n, J I N Q i z h i , L I We n l o n g, ,t I NLi n g z h i ( G u i l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i l i n 5 4 1 0 0 4 , C h i n a ) Abst r a c t: Th e r e a c ti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s p e c i me n s mi x e d wi t h s t e e l fib e r a nd po l y p r o p y l e n e fi be r we r e t e s t e d i n s e r v i c e l i f e u n d e r d i f - f e r e n t c u nng c o n di t i o n s a n d t h e i mp a c t o f mi x i ng d i f f e r e n t fibe r i n t o r e a c ti ve p o wd e r c on c r e t e i n s e r v i c e l i f e wa s a n a l y z e d . Re s u l t s o f t h i s t e s t s h o w t h a t he a t c u r i ng c o n dit i o n C an s i g n i fic a n t l y e n h a n c e the s e r v i c e l i f e o f r e a c t i v e p owd e r c o n c r e t e s p e c i me n s . M i x i n g s t e e l fi— be r i n t o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c a n r e du c e the s e rvi c e l i f e o f r e a c t i v e p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a n d e a c h 1 %s t e e l fib e r mi x e d i n t o, the s e r v i c e l i f e o f the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wi l l b e r e d u c e d b y 5 %-1 0%. Mi x i n g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fib e r i n t o r e a c t i v e p owd e r c o n c r e t e C an e n h a n c e the s e rvi c e l i f e o f r e a c t i v e p owd e r c o n c r e t e b y 1 5 %a t mo s t . W h e n the c o n t e n t o fp o l y p r o py l e ne fib e ri s mo r e tha n0. 2%. t h e e n h anc e me n t e f f e c t t o r e a c t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S l i f e wi l l b e n o t ob v i o u s . Whe n the t wo k i n d s o f fib e r s b e e n mi x e d i n t o r e a c t i v e po wde r c o n c r e t e s p e c i me n s , the r e d u c e r o l e o f s t e e l fib e r s t o r e a c t 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s l i f e an d t h e e n h an c e r o l e o f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fib e r s t o r e a c t i v e p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s a r e s u p e r i mp os e d o n e a c h o the r . Ke y wor ds: r e a c t i ve p o wd e r c on c r e t e; p o l y pr o py l e n e fib e r ; s t e e l fib e r ; s e r vi c e l i f e 0 引言 活性 粉 末 混 凝 土 (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 简 称 R P C) , 是 2 0世纪开发 出的超 高强度 、 高韧性 、 高耐久性 、 体积稳定性 良好 的新型材料 , 具有广 阔的工程应用前 景。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 R P C的耐久性进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取得 了丰硕 的成果。 S h a h e e n E h a b等 对 5 0 0 MP a 级 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带裂缝和无裂缝试 件进行 了 3 0 0次 冻 融循环 , 试件并没有破 坏的迹象或者 表面剥 落 , 说明其耐 久性非常优异。 L i u J u a n— h o n g等 采用氯离子渗透性 电 测仪测定 5 组 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 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 其 中最大值仅为 9 . 5 31 0 m / s , 比普通混凝 土高 出一个 数量级。 杨吴生等 将活性粉末混凝土浸泡于人工海水 中, 发现 1 8 0 d 后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 略有提高, 并且 比相同条件下 自来水中浸泡的强度高 , 表明’浯『 生 粉末混凝土 在化学侵蚀作用下一定时间内强度并不会降低。 何峰等 研究了硫酸溶液和盐酸溶液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 , 活性粉末混凝土表现 出良好的抗硫酸侵蚀性能 。 目前针对掺纤维 R P C的耐久性 研究还 比较少 , 本次试验设计 了 1 6组不同纤维掺量 的 R P C 试块 , 通过建立 R P C氯离子( C 1 一 ) 侵蚀模型的方法, 分析掺 纤维对 R P C耐久性的影响, 并对 R P C的寿命做出预测。 1试 验概 况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扩散性能是影 响混凝土使 用寿命 的重要因素 , 本试验的 c l 一 扩散系数测定方法采用 N E L 收稿 日期: 2 0 1 4 —1 0 ~ 2 4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资助( 5 1 3 6 8 0 1 3 ) ;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项 目( 1 1 一C X一0 4) ; 广 西矿冶与环境科 学实验 中心资助 项 目 ( K H 2 0 1 3 Z D 0 0 7) 7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法 , 它是将混凝土进行饱盐 , 使之成为线性元件 , 然后用 方程 确定混凝土中的 c 1 一 扩散系数 。 该方法对不同性 能 和不同种类的混凝土都适用, 可灵敏反映 R P C渗透性的 细微变化, 包括纤维掺量的变化、 养护措施的改变等对 R P C的 c l 一 扩散性能的影响。 1 . 1 配合 比 本次试验所用 R P C的配合 比如表 1 , 掺人钢纤维和聚 丙烯纤维的比例如表 2 。 表 1 活 性粉末 混凝 土配合 比 水泥 石英砂 硅灰 硅微粉石英粉 水 减水剂 Q : 2 Q : Q : Q : Q : 垫 竺 : 注 : 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1 . 2 试块制作及养护 按表 1 、 2的配合 比制作 试验试 块 , 试 块 的尺寸 为 西 1 0 0 i n r n 5 0 m m 的圆柱形 , 分为 l 6 组 , 每组 3个 , 共4 8 个 试块 。 试块制作成型2 4 h 后拆模 , 随后将试块分别采用 表2 R P C试块中的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掺量 % 试件编号 A 1 B 1 B 2 B 3 c l C 2 C 3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D 8 D 9 聚丙烯纤维0 0 0 0 0 . 1 0 . 2 0 . 3 0 . 1 0 . 2 O . 3 0 . 1 0 . 2 0 . 3 0 . 1 0 . 2 0 . 3 注: 各纤维掺量为体积百分率。 3 种不同的养护条件, 分别是: ( 1 ) 标准养护, 温度为常温, 养护 2 8 d ; ( 2 ) 4 5 o c水热养护7 2 h 后, 移到标准养护箱养护 2 5 d ; ( 3 ) 7 5℃水热养护7 2 h后, 移到标准养护箱养护2 5 d 。 1 . 3试验 结果 试验数据如表 3 。 表 3 R P C试件 c l 一 扩散系数 注 : 每组试件都分别进行 了3种养护方案 , 故每组试件得到 3 组数据。 2 R P C寿命预测模型 2 . 1 R P C抗氯离子( C 1 一 ) 侵蚀模型建立 对于准确的预测 出 R P C寿命年限和耐久性能 , c 1 一 侵 蚀模型 的创建是至关重要 的。 F i c k 第二定律是通过固定浓 度下a一 的作用深度, 采用高斯误差函数 e r f 计算出c l 的 作用时间的一 种被广泛认 可 的计算 R P C寿命 的模 型。 由 于 R P C受到 c l 一 侵入的各种前提条件的影响 , 使得这个计 算方法还有很多可 以完善 的地方。 为了在计算 R P C的寿 命年限时得到更加贴合实际的结果, 试验考虑了不同养护 措施对 R P C受 c 1 一 侵入程度的影响。 F i c k第二定律的线 性 、 平面 、 空间表达式如式 ( 1 ) 、 ( 2 ) 、 ( 3 ) 。 7 2 一Oc:D r 1) O c I D ( 等+ ) ( 2 ) a f d a V 、 O a c f - D ( 等+ 堡O y 2 + O z z ) ( 3 ) a f a 、 式中 : D——a一 扩散系数 , m 2 / s ; c ——混凝土中对应空间位置处 c l 一 的浓度 ; x , Y , z ——空间坐标 ; f ——时间单位 。 使用 F i c k第二定律的前提为 : ( 1 ) R P C试件被视为一个整体稳定统一的物质 ; ( 2 ) C 1 一 与 R P C材料没有化学反应 ; ( 3 ) 测得 R P C的c l 一 扩散系数D为一个定值。 在实际情况 中 R P C的表面会直接与 C 1 一 接触 , 所 以采 用线性的 F i c k第二定律 。 前提 条件 为 : : 0 , t > 0 , C= c , 初始条件为 : t = 0 , > 0 , C= 0无 限远 处边界条 件为 : C= 0 , 一。 。, t = t 时, 式( 1 ) 可解得 : c= c 。 [ 1 一 e r f ( ) ] ( 4 ) 2~ / Dt C 是 R P C与 c l 一 直接接触面的 c l 一 含量, e r r ( x ) 是误 差函数 。 e r f ( “ )= I e d t ( 5 ) 由此 , 可 知 只要能 确定 扩散 系数 D、 混 凝 土表 面 的 c l 浓度 C 。 , 就能得到某时间的 R P C不 同厚度 中的 C l 一 含 量 , 进而可 以推算出 R P C的寿命年 限。 2 . 2 R P C表面氯离子( C 1 一 ) 浓度 c 确定 R P C表 面的 C l 一 浓 度不是一个 固定值 , 通常 R P C表 面的 c l 一 浓度是 不断增长 的 , 直到恒 定。 如今 , 得 到 R P C 和 c l 一 的接触面上 C l 一 的浓 度的途径有 : ( 1 ) 由式 ( 4 ) 求 得 , 但是得到这个计算值有一个前提 , 就是 R P C和 C l 一 的 接触面 上 C 1 一 必须按 照 F i c k第 二定律 的 c l 一 扩 散方式 ; ( 2 ) 直接通过试验进行对 R P C表层 c 1 一 浓度 测定 , 得到试 验数据。 在海边环境中使混凝土构件受到侵蚀的 c 1 一 一般 是 由海水 、 海上潮湿气 流带来 的 , 一 些盐湖地区和盐碱地 也是氯盐的源头。 R P C表面 c l 一 的浓度 c , 主要通过 c 1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占混凝土结构比重百分率或者是 占单位水泥含量百分率 表示 。 基于 C 分布的标准偏差 和考虑 9 0 %的保证率 , 得 出 设计寿命使用的设计 c 1 一 表面浓度 c 。 ( c h a r ) ( 特征表面浓 度 ) 为: c ( c h a r )=C ( me a n)+1 . 3 0 " 。 ( 6) 式 中: C ( me a n ) ——c 1 一 平均表面浓度 。 式 ( 6 ) 中三者之间关系如表 4 。 我国海水平均 C l 一 含量约为 C =1 . 9 %, 考虑工程安全 等因素 , 本 试 验 拟定 最 恶 劣环 境 下 c l 一 含 量 选 取 C = 1 . 9 % 5 0 %= 0 . 9 5 %( 水泥用量 的百分 比) 。 表 4 CI 一 浓 度 % 注: c l ’ 浓度占混凝土质量百分比。 2 . 3临界氯 离子 ( C l 一 ) 浓度 C的确 定 混凝土孔 隙溶 液 中 的 自由 C 1 一 浓 度 到 达 引起 钢 筋 钝化的浓度要求, 此时的自由 c 1 一 浓度为混凝土临界 c 1 一 浓度 , 它是混 凝 土保护 层厚 度设 计 时所需 的重 要参 数 。 一 般认为 , 在钢筋 附近的 c 1 一 浓 度超过 临界值时 , 钢 筋将 发生 的钝化” , 但一些研究显示 , 氯盐导致混凝土 中钢筋 钝化并不只是取决于钢筋 附近混凝 土孔 隙 中液体 的 自由 c 1 一 浓度 , 更关键 的是[ c 1 一 ] / [ O H一 ] 值 , 基于 的研究 , 在 模拟 处 于 混 凝 土 孔 隙 的 饱 和 溶 液 ( p H 值 1 1 . 6 )中, 只要 [ c 1 一 ] / [ O H一 ] 值小于 0 . 6 , 混凝土中钢筋就不被钝化。 众多研究 表明 , 在不 同条件下 , 混凝 土的 c l 一 临界浓 度取值不同 , 各 国学者对混凝土 c 1 一 临界浓度给 出很多参 考值 , L a m b e r t 和 P a g e等学 者 给 出的临 界 c l 一 浓 度参 考 值 , 见表 5 。 出于恶 劣环境 考虑 , 本 试验 导致钢 筋锈 蚀 的 c l 一 含量临界取为 C= 0 . 3 %( 水泥用量的百分 比) 。 表 5 混凝土临界 c I 一 浓度 % 注 : 水泥 用量 百分 比 。 3 混凝土寿命年限预测结果与分析 参照 G B / T 5 0 0 1 0 --2 0 1 0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规 定, 设计使用时间为5 0年的混凝土构件, 处于海边环境中 混凝土梁和柱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 5 0 m m, 本试验设计 的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拟采用 5 0 m m。 计算 R P C的寿命 年限 , 代入 R P C试 件 c 1 一 扩散系数 D( 表 3 ) 、 R P C表面 C l 一 浓度 C 、 R P C临界 C l 一 浓度 C到 式( 4 ) 得 : e r f ( — ) = 0 . 6 8 4 2 ( 7 ) 式中: e r f ( ) ——误差 函数 ; 1 一 e r f ( X ) ——余补误差 函数 。 通过查询误差函数表可得 : — =0 . 7 ( 8 ) 2、 , Dt 2 0 7 ( 9 ) f . ) D 、 式 中: 卜~ R P C的寿命时间; D——R P C的 C l 一 扩散系数( 表 3 ) ; —— 设计 的 R P C保护层厚度。 由式( 9 ) , 可计算 出 R P C的寿命 年限 , 计算所得 的结 果列于表 6 。 表 6 保护层厚度为5 O mm的 R P C寿命预测 将表 6的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 如图 1 ~ 3 。 试件 编号 图 1 掺钢纤维的 R P C寿命预测图 1 3 0 1 2 0 世 据 搬 1 1 0 1 0 0 A1 C1 C2 C3 试 件编号 图2 掺聚丙烯纤维的 R P C寿命预测图 7 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1 世 1 豫 1 D4 D5 D6 D7 D8 D9 试件编号 图 3 掺两种纤维的 R P C寿命预测 图 1 是不掺纤维和单掺钢纤维 的 R P c寿命预测折线 图, 钢纤维掺量为 0 、 2 %、 3 %、 4 %。 从图中可以看 出, R P C寿 命最低为 8 1 年 , 远大于设计 的 5 0年 , 说明 R P C的保护层 厚度按 照普通混凝土规范设计是偏于保守的 , 随着所掺钢 纤维含量的增加, R P C的寿命呈下降趋势, 且每增加 1 %的 钢纤维掺量, 试件寿命下降5 %~ 1 0 %, 常温下试件寿命年 限从 1 0 0年下降到8 1 年, 下降曲线大致呈直线型。 这是由 于氯盐侵入 R P C后遇到杂乱交织的钢纤维会发生腐蚀反 应, 使 R P C内部孔隙率增加, 从而加快氯盐的侵蚀, 导致 R P C寿命降低。 经过湿热养护的钢纤维 R P C, 其寿命随钢 纤维掺量变化的幅度有所降低 , 说明湿热养护能够延缓钢 纤维的腐蚀速度 。 图 2是不掺纤维和单掺聚丙烯纤维 的 R P C寿命预测 折线图 , 聚丙烯纤维掺量为 0 、 0 . 1 %、 0 . 2 %、 0 . 3 %。 随着聚丙 烯纤维掺量的增加, R P C的寿命呈上升趋势, 常温下试件 寿命年限从 1 0 0年上升到 1 1 6 年 。 主要是因为聚丙烯纤维 能降低 R P C的孔隙率 , 使 R P C的密实性提高 , 其更难被氯 离子侵入, 且聚丙烯纤维不会被氯盐腐蚀, 所以聚丙烯纤 维能提高 R P C的耐久性 , 延长其寿命。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 0 - 0 . 1 %范围内 R P C寿命上升得最快 , 在 0 . 1 %~ 0 . 2 % 范 围内上升幅度较小 , 在 0 . 2 %- 0 . 3 %几乎没有上 升, 有趋 于 稳定 的趋势, 这说 明聚丙烯纤维掺人量 已趋 于上 限 , 此 时 聚丙烯纤维能使 R P C寿命提高 1 5 %, 同时湿热养护对 R P C的寿命也有较大提升。 图3为混合掺入钢纤维及聚丙烯纤维 R P C和不掺纤 维 R P C的寿命预测折线图。 从 图中可以看 出掺人 2 %钢纤 维 R P C的寿命要比不掺纤维 R P C的寿命长 , 且 当钢纤维 掺量都为 2 %的情况下 , R P C的寿命随聚丙烯纤维掺量 的 增加而提高。 当钢纤维掺量提高到 3 % 和 4 % 时, 只掺 0 . 1 % 的聚丙烯纤维R P C的寿命要比不掺纤维 R P C的寿命低, 此时可以通 过提 高聚丙 烯纤维 的掺量来 提 高 R P C的寿 命 , 由此可 以得 出, 掺两种纤维 时, 钢纤维对 R P C寿命 的 降低作 用 和 聚丙 烯 纤 维 对 R P C 寿命 的提 升 作 用互 不 影响。 4结 论 ( 1 ) 掺入钢纤维会降低 R P C的寿命 , 每 掺入 l %的钢 纤维 , R P C的寿命会降低 5 %一 1 0 %, 下降曲线大致直线型。 ( 2 ) 掺入聚丙烯纤维能提高 R P C的寿命 , 当聚丙烯纤 74 维掺量在 0 ~ 0 . 2 %范 围时 , 其对 R P C的寿命 的提高较为 明 显 , 当聚丙烯纤维掺量大于 0 . 2 %时 , 其对 R P C寿命的提高 作用不大 , 聚丙烯纤维对 R P C寿命提高最多为 1 5 % 左右。 ( 3 ) 混合掺人两种纤维时, 钢纤维对 R P C寿命的降低 作用 和聚丙烯 纤维对 R P C寿命的提升作用互不影响 , 掺 钢纤维 以提 高 R P C 的力学性能 , 掺聚丙烯纤维弥补掺钢 纤维导致 的 R P C寿命 的降低 , 两种纤维能充分发挥各 自 的特性。 ( 4 ) 湿热养 护对掺 纤维 的 R P C有利 , 能够充分 发挥 R P C的活性, 可以弥补掺入钢纤维导致的 R P C寿命的降 低, 从而大幅提高掺纤维 R P C的使用寿命。 参考 文献 : [ 1 ]R I C H A R D P , C H E Y R E Z Y M. C o m p o s i ti o n o f r e a c ti v e p o wd e r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 J ] .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 1 9 9 5 , 2 5 ( 7 ) : 1 5 0 1 — 1 5 1 1 . [ 2 ]龙广成.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组成、 结构与性能研究[ D] . 上海: 同济大学, 2 0 0 4 . [ 3 ]S H A H E E N E, S H R I V E N G. O p t i m i z a ti o n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 ti e s a n d d u r a b i l i t y o f r e a c t 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 J ] . A C I Ma t e ri a l s J o u r n a l , 2 0 0 6 , 1 0 3 ( 6 ) : 4 4 4— 4 5 1 . E 4 3 L I U J u a n h o n g , WA N G D o n g mi , S O N G S h a o mi n , e t a 1 . R e s e a r c h o n d u r a b i l i t y an d mi c r o s t r u c tur e o f h i g h v o l u me fin e mi n e r a l mix t u r e o f r e a c ti v e p o w d e r c o n c r e t e [ J ] . 2 0 0 8 Wu h a n L i g o n g Da x u e Xue b a o / J o u r n a l o f W 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o l o g y, 2 0 0 8 , 3 0 ( 1 1 ) : 5 4 — 5 7 . E 5 3杨吴生, 黄政宇. 活}性粉末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J ] . 混凝土与 水泥制品 , 2 0 0 3 ( 1 ) : 1 9— 2 6 . 1- 6 3何峰, 黄政宇, 易伟建.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耐酸性[ J ] . 自然灾害 学报 , 2 0 1 1 , 2 0 ( 2 ) : 4 4— 4 9 . F 7 3巴恒静, 张武满, 邓宏卫. 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指 标——抗氯离子渗透性及其研究现状[ J ] . 混凝土, 2 0 0 6 , ( 3 ) : 3~4. 1 4. [ 8 3路新瀛, 张华新, 王晓睿. 混凝土渗透性电测方法评述E J ] . 混凝 土与水泥制品 , 2 0 0 3 , ( 4 ) : 7— 9 . E 9 ]L UXY . A p p fi c a fi o n o f t h e n e ms t - e i n s t e i n e q u a ti o nt o c o n c r e t e [ J ] . C e m 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r c h , 1 9 9 7 ( 2 ) : 2 9 3 — 3 0 2 . [ 1 0 ~ T A N G L . O n t h e m a t h e m a ti c s o f ti me — d e p e n d e n t a p p a r e n t c h l o — fi d e d i f f u s i o n c o e f fi c i e n t i n c o n c r e t e [ J ] . C e m C o n e r R e s , 2 0 0 7 , 3 7 ( 4 ) : 5 8 9— 5 9 5 . [ 1 1 ] MA A G E M, H E L L N A D S t . C A R L S E N J E . 暴露于海洋环境的 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氯化物渗透[ E l / / 索默 H . 高性能混凝土的 耐久性. 马 乃谦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 9 9 8 : 1 1 8—1 2 7 . [ 1 2 ~ H A S S O N C M, S O R E N S E N B . T h r e s h o l d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c h l o — ri d e i n c o n c r e t e f o r th e i n i t i a ti o n o f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c o r r o s i o n [ R ] . ASTM ATP一1 0 6 5, 1 9 9 0: 3—1 6. [ 1 3 ] H A U S MA N N D A. S t e e l c o r r o s i o n i n c o n c r e t e [ J ] . Ma t e ri a l s P r o — t e c fi o n , 1 9 6 7 ( 6 ) : 1 9— 2 2 . [ 1 4 3 冯乃谦.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0 0 4 . 第 一作 者 联 系地址 联系电话 通讯 作者 联系电话 曹霞 ( 1 9 6 5一) , 女 , 教授 , 主要从事新型材料结构研 究。 广西桂林市建干路 1 2号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 程学院( 5 4 1 0 0 4 ) 1 3 3 1 7 73 8 0 5 0 金奇志( 1 9 7 1 一 ) , 女,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新型材料 结构研究。 】 3 9 7 8 3 5 3 9 3 6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