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358319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离别诗古代由于交通工具与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得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宋人好词,多就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就是盛唐送别诗得特色.离情别意就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得永恒主题。教学要求1、把握离别诗风格各异得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得意蕴。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得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得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从分析意

2、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离别诗得写法,从而学习鉴赏离别诗。教学难点掌握诗歌欣赏得方法,把握意象,再现意境,品味意蕴,训练学生解题能力.【送别诗中常见得意象】: 、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于就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得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就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她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得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

3、南方水路送别得诗词中,屈原 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得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得离情,这就是因为忧伤得情感与苍茫得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得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她们得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得注视中感觉到时光得流逝,感受到人生得短暂与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得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

4、发了自己得忧国之情与孤独抑郁之感,还有柳永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就是送别诗词中惯用得意象。4、典型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得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就是送别得习俗。无边得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得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得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得春草,来比喻离别得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得也不少.【内容及主题倾

5、向】: 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李白得赠汪伦、王勃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就是对友情得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得。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得身世之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就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得操守与品格,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得节操。这类诗往往就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得,注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友人.劝勉之中带有明显得“君子赠之以言得倾向,如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因为就是

6、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与力量。 第四,综合型得,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得侧重点也不明显.往往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与内心得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情感基调】: 、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得感情。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得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运用优美得文字,勾画清新得意境,创设轻松得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得深情。对朋友得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得审美感受。 3、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得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得格调。有开阔得诗境,爽朗

7、得音调,体现高远得志趣与开阔得胸襟.【主要艺术手法】:一、托物寓情:、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得深情。)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就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得情谊.)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瞧犹如一幅幅秀美得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得。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得、深沉得情愫。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三、运用富含哲理得至理名言,直抒胸臆.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四、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得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就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得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得离别得孤独与惆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纵观古代得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就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就是真情得流露、心志得坦陈。【诗歌鉴赏练习送别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题。(6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

9、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 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得送别图景?答:_【解析】这就是一种最常见得题型。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得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得让人产生想像得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得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得主要景物,用自己得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得联想与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得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得特点与情调。分析作者得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10、表达了作者感伤得情怀”就是不行得,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参考答案: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得山峦横亘在外城得北面,波光粼粼得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用“青山”、“白水”点明送别地点,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得静态,“绕”描画出白水得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得送别图景。.颈联用怎样得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得思想感情?答:_【解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得艺术手法及主题思想与情感态度得领悟。解答这类题要抓住诗句中得典型意象,并根据所描绘得形象特点及作家得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得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

11、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参考答案:颈联两句就是很工整得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得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得心情。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就是暗示送别内容得意象?(3分)答:_【解析】详见讲义“送别诗中得常见意象”部分参考答案: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得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2. 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3分)答:_ _这

12、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得名句得理解与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得鉴赏评价得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得色彩、近景远景得结合等)或采用得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得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得启示与思考。参考答案:第三句运用比喻得修辞(奇特得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得眷恋之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得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得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生动形象1分,诗人情感1分,本体与喻体得相似点“无处不在”1分)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

13、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这首诗前两句在瞧似平淡得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解析】第题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就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得愉悦心情. 参考答案:(久别重逢得)惊喜。 2、从情景交融得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得妙处。(4分)【解析】这就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得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与“情”得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与“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得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得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得感慨。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14、回答问题。(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就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色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得宫苑。砧声:捣制寒衣得声音。1. 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得怎样得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情怀?(3分)答:_参考答案:“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得气氛(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得情怀。(2分)2.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得思想内容?答:_【解析】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掌握表达方式(记叙、

15、描写、抒情、议论,重点掌握描写与抒情)3、掌握其她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什么手法)步骤二:(写什么内容)步骤三:(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运用富含哲理得至理名言直抒胸臆。以长者得口吻表达了对魏万得劝勉(1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2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第二句中得“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_【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就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得字得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

16、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得意境情感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得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得意境,或表达了怎样得感情。参考答案: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描绘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使人感到阵阵凉意得江上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内心得凄凉,渲染了一种惜别得凄清气氛。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这首诗得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得清秋得日子里,诗人在靠江得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就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得旅夜孤寂得场景:在不久得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她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就是虚拟,月夜泊舟已就是幻景,梦中听猿,更就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