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室内外环境模型制作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1.1模型的概念模型的概念1.1.1模型概念的理解 模型是依据实物、设计图纸、设想等某一形式或内在的联系,按照一定的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同实物或虚构物相似的物体。通常具有展览、观赏、绘画、摄影,试验或观测等用途。1.1.2模型的设计特征 1、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模型与图纸是相互的改进设计。3、多学科交叉的一门专业课1.2模型的分类模型的分类1.2.1按照用途分类(一)参考模型 又称研究型,这类模型是在构思造型的设计初期,以草模(粗模)形式出现。简单的立体地表现体量、大小、比例、局部等,以便于方案构思的形象观察和研究。尽可能的选易于加工的材
2、料,如纸材、塑料、石膏、油泥、粘土等。1、构思模型 2、概念模型(二)标准模型 是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的表现。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单体模型和群体模型;标准模型从色彩上分为单色系标准模型和自然色系标准模型。在设计模型制作中,这一环节称为结构功能模型。所谓结构模型是指用于研究空间造型与结构的关系,表达产品的结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三)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表现,是按照一定比例微缩,是设计终期的成果展示。1.2.2按照材料分类(一)纸质模型一般用于制作初步方案模型,以薄纸或纸板来制作草模(或粗模),也可以作单曲面成型或室内家具及建筑模型。(二)木质模型
3、木材资源丰富,重量轻、强度好、不变形、运输方便,表面易于涂饰,适宜制作体型较大的模型。(三)金属模型以钢铁材料应用最多,如各种规格的钢铁、管材、板材,有时少量的也用一些铝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四)塑料模型塑料是一种常用制作模型的新材料。塑料品种很多,主要品种有五十多种,制作模型应用最多的是热塑性塑料,主要有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ABS工程塑料、有机玻璃板材、泡沫塑料板材等(五)石膏模型石膏特点是质地细腻,具有一定强度,不易变形走样,成形容易,雕刻方便,方便使用加工;且价格经济,成型后易于表面装饰加工的修补,便于长时间保存,适用于制作各种要求的模型,便于陈列展示。(六)油泥模型油泥是一种
4、人造材料。油泥的材料主要成分有滑石粉62%、凡士林30%、工业用蜡8%。(七)玻璃钢模型采用环氧树脂或聚酯树脂与玻璃纤维制作的模型(八)黏土材料模型黏土材料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经过“洗泥”工序和“炼熟过程其质地更加细腻。(九)复合材料模型室内外模型制作所选用的材料,一般都才用多种材料复合制作而成。1.2.3按制作工艺分类除此之外,从制作工艺的角度有电脑制作模型(CAM)、手工制作模型、机械制作模型等。1.3模型的发展历程模型的发展历程在古代,模型并非源于为设计服务,其最初只是作为军事用具或用作标志物或象征物,为了军事服务,目的是为作战了解地形、研究战略而出现。而人类使用模型进行建筑设计创作
5、,最早记载于哈罗多特斯达尔菲神庙模型一书,直到十四世纪欧洲才开始将这种创作手段应用于建筑设计实践。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教堂等。到了19世纪后期,以高迪为代表得建筑师开始以实体模型作为设计得辅助工具,形成已套以实体模型作为设计得辅助工具,形成一套建筑分析得语言。在20世纪2030年代,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建筑师们开始重视模型再设计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建筑学教育及实践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格罗皮乌斯在教学中就鼓励学生做简单的透明模型来辅助设计。在我国建筑环境模型的发展过程中,最早有关模型的记录式在墓葬出土的文物(仅仅是一种随葬品)中可以找到。最早的建筑模型见于汉代,中国汉代的陶楼,作为一种“明器
6、”。以土坯烧制而成,外观摹仿木构楼阁,十分精美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在公元6世纪就有模型用于建筑工程的事例,隋代的宇文恺曾把“明堂”设计方案,做成木制模型给皇帝审阅。另外在新疆某一古墓中也曾出土一座唐代的木制“阙楼”模型。我国至少自隋、唐时期就有使用建筑模型的历史。直至清朝康熙年间,出现了当时的烫样,作为古代为建筑设计服务的模型。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国模型制作在设计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在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模型在建筑师设计构思和设计成果中起着重要作用。总体来说,建筑环境模型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明器、烫样、沙盘、现代模型四个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建筑与环境沙盘模型和室内户型模型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如今,模型发展已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模拟真实效果制作,体现了建筑与环境模型制作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性、精细度和艺术价值。1.4模型的作用模型的作用(一)为建筑与环境规划、设计服务。(二)为建筑与环境效果表现服务。(三)为建筑与环境工程施工服务。(四)为建筑与环境业绩展示和楼盘销售服务。1.5模型的发展趋势模型的发展趋势(一)制作手段上呈现传统与现代化高科技相互补充趋势。(二)材料选择方面将呈现多样化。(三)制作工具将更系统化、专业化。(四)效果上追求智能化和动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