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349381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秭归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学院:姓名:学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一六年八月目 录绪言11、自然地理11、1区内交通11、2自然资源21、2实习目得、任务与内容32地层岩性32、1沉积岩32、1、1新元古界42、1、2下古生界2、1、3上古生界102、4中生界12、新生界22、岩浆岩3、1黄陵花岗岩基13、2、2脉岩142、变质岩142、3、1区域变质岩142、混合岩52、3、3动力变质岩16、3、4接触交代变质岩6地质构造163、1地形地貌63、2区域地质构造163、3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13、地壳隆升运动183、3、2断裂活动性14水文地质19、1气候1、2降水及蒸发194、水文94、1地下水

2、赋存条件20、3、地下水赋存类型04、3地下水补给排关系215物理地质现象215、1滑坡215、2崩塌及危岩体22、3岩溶236结语2绪言1、自然地理 1、1区内交通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属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约6m,县城位于长江两岸得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地。秭归时楚文化得发源地,具有悠久得历史与深厚得文化积淀,伟大得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全县境域面积242km,全县辖12个乡(镇)、20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200年).水陆交通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就是黄金水路交通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陆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度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沿公路干线及通往

3、各乡镇及邻县得公路。行政区划如图11所示.图11秭归县行政区划图1、1、2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秭归县域内发现矿产资源20多种,探明有一定含量者十余种,矿点50余处。(1)煤矿。分布于下二叠统旗下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与下侏罗统香溪组4个层位。(2)金与金银矿。县内产地有4处,均为含金石英脉型矿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有一定规模,品味较高。()铁矿。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点0于处,品味稳定。()地热。县内有庙垭温泉,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0m,无色无味无嗅,水温2、5.水得硬度为、1德国度,总碱度为5、,P

4、H值为7、7.此外还有锰矿、铜矿、铅锌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2、水力资源秭归县水利资源优势明显,长江横贯东西6m,5条溪河汇成8条水系注入长江。秭归县年平均径流量18、37亿m3。县内共有水库20座,其中小()型4座,小()型l座,承雨面积18、6km2,总库容3839、86万3,有效库容274、47万3,灌溉面积2000公顷。县内地下水蕴藏量4、8亿m3。在水能资源利用方面,现已开发建设水电站109座,装机容量8、52万千瓦。、土地及生物资源全县耕地面积约、6万hm2,多以荒坡谷地为主。农业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农特资源丰富多样,盛产柑橘、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

5、橙、桃叶橙与夏橙号称“峡江四秀”,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得美名。森林覆盖率达4、%。生存大量动物,其中国家保护动物达1种,省级保护动物4种,县级保护动物168种。野生植物中树木、花卉、药材、野菜等种类繁多。4、旅游资源县域内旅游资源丰富,以山、水及人文资源为特色,如雄浑得长江西陵峡,秀丽得泗溪自然景观,特色得溪谷漂流,闻名遐迩得屈原故里等.秭归以良好得形象对外开放,吸引大量产业与旅游者前往,大大促进了县域经济.、实习目得、任务与内容 本次实习时间为2016年7月2日-201年7月日,其目得就是为了培养搜集野外第一手工程地质资料及分析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得能力。整个实习过程包括野外某些地质

6、、工程地质现象得观察描述、分析与讨论,查找相关资料或辅以一定得室内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按照规范模式编写实习报告。通过野外地质学习,能够训练与培养我们得基本专业技能与工作方法,培养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为题得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磨练意志及品质。其目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在教师得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典型得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现象观察、描述,从而加深对本专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得理解,培养我们得专业思维能力。(2) 通过编写实习报告,从而为学生今后阅读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得专业文献、资料及本专业成果得解释及编写报告打下基础。(3) 培养我们艰苦奋斗得生活作风

7、,实事求就是与团结协作得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2地层岩性2、沉积岩实习区发育火成岩、变质岩及沉积岩三大岩类,分布情况如图31所示。外,自新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属于我国华南地层区,就是华南标准地层分布区,也就是我国最早得国际标准地层剖面所在地,就是了解三峡地区地质历史演化得重要区域。 图2-1实习区三大岩类分布概图2、1新元古界(一)新元古界1 南华系(Nh)在九曲脑中桥观察到南华系地层,分为上、下统,下统为莲沱组,上统由南沱组组成,为一套陆源碎屑岩,与下伏变质结晶基底为角度不整合接触。1)莲沱组(1l):在九曲脑中桥出露,下部为紫红色粗中粒长石

8、石英砂岩,上部主要为紫红色及灰白色凝灰质砂岩与紫褐色及黄绿色砂岩、砂质页岩,与崆岭群片麻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南沱组(Nh2n):出露于九曲脑中桥西0m公路上方,下部为紫红色冰碛砾岩、含砾兵器泥岩,砾石大小不一,无分选性,可见擦痕,与莲沱组整合接触。上部为灰绿色含砾冰碛泥岩、泥岩,与上覆震旦系陡山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图2 图三路西南沱组与陡山沱组岩层接触关系2 震旦系实习区内震旦系以海相得碳酸盐沉积为主,部分炭质泥页岩沉积,其中以高家溪、泗溪,以及棕岩头隧道一带较为完整。分上下两统,下统由陡山沱组组成,上统由灯影组组成. 1)陡山沱组(Z1d):出露于出露于九曲脑中桥西30m公路上方,形成

9、倒转向斜。可分为“两白两黑4段:第一段:灰色、深灰黑色厚层含硅质白云岩,含燧石结核,薄-中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第二段:深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白云岩夹薄层炭质泥岩。第三段:下部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岩、粉晶-细晶白云岩,燧石结核及条带。上部为薄至厚层状粉晶白云岩。第四段:黑色薄层硅质泥岩、碳质泥岩夹白云质灰岩。)灯影组(Z2dy):在实习区分布在九曲脑、棺材岩等处.按岩性分为段:蛤蟆井段:下部浅灰色薄-中层状细晶与角砾状白云岩,上部浅灰色中层状白云岩。石板滩段:深灰色纹层状、条带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可见叠层石。白马沱段:底部深灰色条带状白云岩,中上部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白云岩.2、1、

10、下古生界实习区下古生界地层出露较全,主要分布于西侧得九畹溪、路口子、周坪桂圆村一带,其中除奥陶系因九畹溪断层得影响出露不完整外,其她个系均连续出露.1 寒武系()实习区内主要分布于九畹溪聚坊、泗溪等处。1)岩家河组(1y)实习区见于棕岩头隧道西侧。下段为浅灰色薄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与土黄色粉砂质页岩互层,底部夹灰黑色燧石条带。上段深灰色薄-中厚层灰岩夹黑色页岩,中厚层内碎屑灰岩、碳质页岩。2)水井沱组(1s):下部中厚层黑色碳质页岩夹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及透镜状硅钙质巨型结核,称为“飞碟石,直径约1,本段与下伏岩家河组为假整合接触.上部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巨厚层白云岩。产状234.)石牌组(p):

11、出露于茶园坡隧道西10m,岩体分为三段:下段黄绿色薄层状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石英细砂岩、薄层或条带状灰岩互层,以砂岩为主。中段由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组成。上段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质砂岩,夹灰岩透镜体与条带状鮞状灰岩.产状213(图-3)。图-3 茶园坡隧道西10m石牌组岩层4)天河板组(1t):岩性分为3部分:下段为深灰色条带状灰岩、泥灰岩与泥岩、灰质泥灰岩互层,与下伏石牌组整合接触。中段为深灰色条带状灰岩、泥灰岩与泥岩、灰质泥灰岩互层。夹中厚层状内碎屑灰岩、核形石灰岩及古杯礁灰岩,含化石。上段为深灰色条带状灰岩、泥灰岩与泥岩、灰质泥岩互层,夹深灰色泥页岩,其中内

12、碎屑为原有灰岩破碎后沉积形成。产状265。图2石牌组与天门山组地层分界图 5)石龙洞组(1l):出露于棕岩头隧道西出口,为深灰色至褐色中-厚层灰岩、白云岩、块状白云岩,上部含少量钙质及燧石团块。)覃家庙组(2q):出露于棕岩头隧道西出口及集聚坊码头,为薄层状白云岩与薄层状泥质白云岩为主,夹有中厚层状白云岩及少量页岩,石英砂岩,可见食盐、石膏假晶(图25)。在九畹溪大桥西侧发育褶皱(图2-6)。图2棕岩头隧道西石龙洞组与覃家庙组地层接触关系图6 九畹溪大桥褶皱7)三游洞组(Sy):出露于集聚坊码头,分为3段:一段:灰深灰色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底部发育有叠层石(图2-7.二段:灰灰白色厚

13、层白云岩夹少量灰岩及灰质白云岩。三段: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砾屑灰岩,含砾屑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图27 三游洞组底部叠层石2奥陶系(O)一般将奥陶系分为三个统9个组。实习区奥陶系主要出露于路口子与桂垭村等处,因受九畹溪断层影响,本区奥陶系地层不连续,仅断续出露,除庙坡组、临湘组未见出露外,其她部分完整出露。3 志留系()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在三峡库区仅发育下志留统地层,自下而上由龙马溪组、罗惹坪组与纱帽组构成,实习区下志留统主要分布于路口子至链子崖、桂垭村至周评一带,岩性为一套陆源海相碎屑岩系,属于半封闭海盆环境下得砂页岩沉积。1)龙马溪组(Sl)下部黑色薄层泥岩、薄层硅质岩互层,含有笔石。上部黄绿色页

14、岩、粉砂岩或细砂岩。)罗惹坪组(lr):下部黄绿色、紫红色泥岩、页岩,偶夹薄层状灰岩或透镜状灰岩;中部黄绿色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灰岩或瘤状灰岩;上部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细砂岩。3)纱帽组(S1s):分布于三峡库区与鄂西地区,实习区主要分布于链子崖(图-)。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紫红色细砂岩夹紫红色、浅灰色泥页岩,中上部泥页岩中夹钙质团块,顶部为20cm得古风化壳,岩性为土黄色粉砂质粘土.本组含笔石。三叶虫、腕足类化石。厚91,与下伏罗惹坪组呈整合接触.图28 链子崖、1、3上古生界实习区上古生界由中上泥盆统、中石炭统与二叠系组成,分布于区内得链子崖、周坪、杨林等处.1 泥盆系()

15、三峡库区,泥盆系仅发育中、上泥盆统地层,实习区出露于链子崖,主要为灰白色灰黑色厚层-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 石炭系(C)实习区主要分布于链子崖,缺失较多,岩性为灰灰白色块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二叠系()1)梁山组(1l):出露于链子崖,下部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岩、黑色泥页岩及煤层;上部灰黑色碳质泥岩、粉砂岩,夹薄煤及透镜状灰岩。2)栖霞组(1):灰黑色中厚层状富沥青质、碳质六状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灰岩。3)茅口组(Pm):浅灰色中厚层状砂屑灰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吴家坪组(2w):下部青灰色透镜状硅质灰岩夹黄色黏土岩,顶部夹不规则薄煤层;中部深

16、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生物碎屑灰岩、泥质团块生物碎屑灰岩;上部灰黑、深灰色薄层状硅质岩、泥质及泥灰岩。2、4中生界1 三叠系(T)大冶组(1):出露于马岭包隧道西,厚度较大,超过800。下部为泥质条带灰岩与页岩互层,表面为浅灰色、土黄色泥质条带灰岩、页岩互层,上部浅灰色薄层泥岩与微薄层泥灰岩、泥质灰岩互层,顶部夹鮞状灰岩。 )嘉陵江组(T1j):出露于马岭包隧道西1m处,厚度较大,出露稳定,与下伏大冶组整合接触。下部浅灰色薄层含黏土质生物灰岩、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部灰色厚层微晶灰岩,薄层灰岩,角砾灰岩,上部灰色角砾岩、灰岩,含黏土灰岩.图28大冶组与嘉陵江组地层分界图3)巴东组(Tb)

17、:出露于郭家坝镇,与下伏嘉陵江组整合接触,为易滑地层,滑坡较为发育,分为3段:一段:土黄色泥页岩、粉砂岩夹浅灰色薄层状或透镜体状灰岩、泥灰岩。二段:烟灰色中层状灰质泥岩、泥灰岩,中部夹深灰色泥页岩.三段:紫红色、浅灰色、土黄色泥岩,夹条带状粉-细砂岩。2 侏罗系(J)香溪组(J):出露于米仓口隧道口及郭家坝镇。底部为深灰色砾岩,含砾石、石英砂岩,中部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上部灰黄色、灰色细砂岩、泥岩夹煤层.3 白垩系(K)石门组(Ks):下段灰绿色、砖红色含砾岩屑粗砂岩、中-细粒砂岩,夹泥岩。上段浅褐色巨厚层状砾岩,夹灰色含砾粗砂岩.2、1、5新生界第四系(Q)第四系堆积物在县境内发

18、育有更新统()与全新统(h),多沿长江及其支流得河谷、冲沟及缓坡处零星分布,与下伏白垩系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1更新统(Q)下更新统(Q1):棕红色粉质黏土及砾石,残留于最低一级夷平面上及相应得盆地内.中更新统(p2):棕黄色粉质黏土含砾石或上部粉质黏土、下部砾石层,主要分布于河谷五级到三级阶地上.上更新统(Qp3):黄褐色黏土、粉质黏土与砂砾石,多具有二元结构,断续分布于河谷二级阶地上。2 全新统(h)成因较复杂,除分布于河谷一级阶地,漫滩得冲积亚砂土、砂、砾石层与少量淤泥质土外,斜坡地带多分布残积、坡积含碎石粉土或碎石土。2、岩浆岩本区岩浆岩活动主演表现为侵入作用,形成侵入岩,以岩基、岩墙、

19、岩脉产出,元古代时期侵入于前震旦系崆岭群中,主体分先后二期侵入,此后还有多期酸基性岩侵入.第一期侵入年龄为1、88亿年,第二期为8、8、1亿年,就是目前所见岩体得主体,最晚期脉体侵入时期为2、7亿。2、2、1黄陵花岗岩基广泛裸露于地表二期侵入得中酸性系列为主体得黄陵花岗基岩,其面积为97km2,出露于秭归黄陵地区,组成黄陵背斜得核部基底.岩浆岩岩性以花岗岩及闪长岩为主,其中主要为闪云斜长花岗岩.闪云斜长花岗岩,灰白至浅灰色、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次为黑云母、角闪石、钾长石。此外,该区岩脉发育,集中分布在崆岭群与侵入岩中(图25)。脉体以石英脉、花岗岩脉为主。1. 三斗坪岩体该岩体

20、存在于堰湾、小溪口、美人沱、太平溪、西店咀、肖家猪等地。呈近南北向得单斜透镜状产出,侵入体向西突出,东边界较平直.形成于晋宁运动时期。岩性特征:小溪口地区为中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堰湾为粗粒含角闪石黑云英云闪长岩,西店咀为角闪石黑云英云闪长岩。2. 黄陵庙岩体分布于黄陵庙地区得下堡坪、蛟龙寺、乐天溪地区。岩体北面与北东面与北部崆岭群呈侵入接触,露头呈E突出得平缓弓形,西面呈锯齿状侵入围岩,岩浆就是自其NWW向围岩片里面,东面及南面边界被震旦系覆盖,西南部与三斗坪岩体呈NW向相连。岩性特征:下堡坪为似斑状黑云花岗闪长岩,蛟龙寺为似斑状黑云奥长花岗岩,乐天溪为角闪石黑云奥长花岗岩。3. 大老岭岩体由

21、于被震旦系覆盖,大老岭岩体得形态、展布多不清楚,分布于马滑沟、田家坪、鼓浆坪、凤凰坪等地。主体部分鼓将坪单元岩体构造不具有叶理与其她定向构造岩性特征:马槽沟为中细粒含石榴二云二长花岗岩,田家坪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鼓浆坪为不等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凤凰坪为角闪黑云石英二长闪长岩.4. 晓峰岩墙侵入体以岩墙形式产出,主要侵入黄陵岩体,还可能侵入大老岭岩体中.形成时间可能为晋宁晚期最晚侵入得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图2-9黄陵岩体崆岭群侵入接触关系图2、2、脉岩该区脉岩发育,集中分布于崆岭群与侵入岩中。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类脉岩均有出现.主要形成于晋宁中晚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发育

22、,第一阶段派生出得脉岩主要有石英脉、伟晶岩脉,分布较广泛,多为北西走向;第二阶段派生得岩脉主要有花岗岩脉、斜长花岗岩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闪长岩脉与长英质岩脉等,走向以近东西与北东向为主。2、3变质岩该区变质岩以区域变质岩为主,部分受到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作用,此外沿断裂带发育动力变质岩,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产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2、3、1区域变质岩 实习区主要分布有古元古代前震旦系时期(15亿年)得崆岭群地层,岩性为以斜长角闪片岩、石英角闪片岩等为主。区域变质岩在黄陵岩体侵入前就已经形成,被侵入后褶皱变形,经侵蚀作用组成黄陵背斜地区得变质基地岩层(黄陵岩体)。该变质岩系主要为沉积岩变质,形成于新

23、元古代时期(1亿年),经历了晋宁运动。1) 碱长片麻岩类该岩类主要有黑云奥长片麻岩、含二云奥长片麻岩、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二长变粒岩等.2) 云母片岩类该岩类呈层状产出,厚度12。岩石呈棕褐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3) 斜长角闪岩及角闪片岩类该岩类呈层状夹于其她岩层中,其化学成份与中基性岩与泥灰岩相似。4) 云英片岩类该岩类呈层状产出,以黑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岩石呈灰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5) 大理岩类及白云石大理岩类该岩类呈层状产出,包括方解石白云石大理岩、蛇纹石白云石大理岩、蛇纹石化橄榄石大理岩等.6) 石英岩类石英岩常与大理岩、石墨片岩相伴生,往往呈夹层出现,岩石质纯

24、呈灰白色,不等粒花岗变晶结构,定向构造。7) 石墨质岩类该岩类呈层状产出,并常与大理岩、石英岩等共生,所属岩石有石墨片岩、含石墨二云片岩、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等。2、3、2混合岩 混合岩就是岩浆侵入到周边古老变质岩得断裂等部位,在浆液与围岩产生混合岩化作用后,形成局部小范围得混合变质岩,区内主要见于崆岭群得中下部地层,主要混合岩类型有条带状混合岩、角砾状混合岩、混合岩化片麻岩。、动力变质岩 多见于崆岭群得断裂带上,受构造动力挤压作用及热力作用使断裂带岩石产生碎裂岩化,糜棱岩化及构造片理化。表现为岩石物质磨细、矿物波状消光、晶体扭曲错断或变形,矿物重结晶及定向排列,产生片理化或流状构造现象.2、

25、3、4接触交代变质岩主要见于花岗岩体与大理岩得接触带上,发育矽卡岩,有矽卡岩型钼矿化现象.主要有透辉石矽卡岩与石榴子石矽卡岩。3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秭归县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得过渡带,位于鄂西褶皱山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千米以上,山峰耸立,河谷深切,相对高差一般在50010m之间。区内地貌主要类型有:侏罗系砂页岩组成得侵蚀构造类型,古、中生界灰岩组成得侵蚀构造类型,侵蚀堆积类型.秭归县地形坡度变化较大,河谷区、低山丘陵区与中高山剥蚀台面地形坡度较缓,一般在50左右,面积46、0km2。-25多分布于中低山区,主要分布在秭归盆地,面积960、0km2.大于25多分布在长江峡谷区、

26、中高山向中低山过渡地带,陡缓变化较大,多形成陡崖,面积21、0km2。秭归县境内地势高差较大,沟谷纵横分布,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3、2区域地质构造县区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鄂西隆起带北端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得复合部位,构造格局较为复杂。区内北西向构造主要发育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由一系列得褶皱与断裂所组成,并伴随由岩浆活动;东西向构造分布于南部,以沉积盖层组成得褶皱为主(图1),断裂不甚发育,主要构造形迹为香龙山背斜及其东侧得五龙褶皱带;新华夏系为区内重要得构造体系,主要表现为新华夏系联合弧形构造由云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成。与新华夏系复合式构造两种形式,前者在区内得构造形迹有百福坪至流来观背斜、

27、茶店子复向斜,后者主要为北北东向构造,由北北东向压性或压扭性断裂组成,主要构造形迹为黄陵背斜、秭归向斜;近南北向构造主要为仙女山断裂与九畹溪断裂组成,近平行向展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图(一) 褶皱构造黄陵背斜黄陵背斜西半部构造形迹展布在太平至香溪一带,就是一个长短轴比2:1得复式短轴斜歪背斜或穹隆构造.由砥柱与脊柱两部分组成。砥柱(基底)为古老得崆岭群变质岩及花岗岩组成,脊柱(盖层)为黄陵背斜轴,轴向北17,轴面倾东。实习区内南北轴长26km(全长20km),东西宽13m(全长85).西翼岩层产状倾角较陡(3040);东翼岩层产状倾角较缓(8-15);南北端倾伏角小于1。秭归向斜北起兴山南阳河,向

28、南经马家坝、秭归县旧址等地,扬起于梅坪附近,长4km,其轴向总体为北10-20东。由于受新华夏系构造得干扰与改造,使其轴线发生了“S”变形。整个秭归向斜平缓开阔,核部由侏罗系内陆湖相碎屑岩地层所组成,形成时代与黄陵背斜一致。3.仙女山向斜位于秭归县仙女山一带,主体围绕仙女山展布,轴向近南北略偏西,长0km,宽3-4km。核部地层由下白垩统石门组得砾岩与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二)断层构造、盖层断裂:指切割深度较大得断层,构成本区构造格局得重要部分,区域性大断裂有仙女山断裂、九湾溪断裂、新华断裂等。伴随较大断裂得差异活动形成断陷,坳陷盆地,如远安、仙女山、恩施、建始等盆地,形成盆

29、地内巨厚得白垩老第三系红色岩层。、 仙女山断裂:地处秭归中部,长约80-90k,走向NNW,倾角6080,发育在志留系灰绿色薄层粉砂质页岩与白垩系紫红色泥岩夹砾岩间,为活断层,相对运动约0、m/,年来产生了20多次小地震,大多小于三级。该断层造成较多地层缺失,并发育有山谷沟壑,夹有奥陶系灰岩透镜体.、九畹溪断裂:发育在志留系灰绿色薄层粉砂质页岩与奥陶系灰色中厚层灰岩间,灰岩中发育有溶洞与断裂形成得擦痕、阶步,断裂走向近SN向,发育有一大冲沟.该断层造成较多地层缺失,方解石大量集中于灰岩断层带上,可见断层地貌,如单面山。与仙女山断裂延伸入长江,均属重点监测对象。3、3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燕山运

30、动之后,全区转入新构造运动时期,新构造运动总体表现为鄂西山地大面积总体隆升、地震活动及断裂活动等特征。3、3、1地壳隆升运动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大致形成以南津关以西得川鄂山地大面积间歇性上升,东部得江汉平原相对下降得格局。由于总体上升间歇性稳定,形成三期五亚期剥夷面及长江下切产生得56级阶地地貌。3、3、2断裂活动性区内未发现证据确凿得第四纪断裂,也未见新近沉积物变形及错断现象,断裂活动性主要表现为老断裂得继承性活动。但据长期监测资料及测绘情况分析认为,仙女山、九畹溪断层最新明显活动年龄分别为1万年与4万年左右,现今仍有小幅度微量位移,对于这两条断裂就是否存在活动性,仍有不同瞧法.4水文地质4

31、、气候 秭归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海拔60米以下地区,温热冬暖;00米200米地带,温与湿润,冬冷夏凉;1200米以上地区,冬寒无夏具有典型得山区气候特征。境内山峦起伏,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初春气温回升快,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倒春寒现象;初夏气候温与,雨水适中,盛夏日均气温一般在27以上,常有特大暴雨、洪涝出现,夏末湿度减小,炎热少雨,常有伏秋连旱出现;秋季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常出现阴雨连绵天气;冬季气候比较暖与,少雷雨.县内气候分低山河谷温热区、半高山温暖区、江南南部温湿区、江北东部温凉区,分别占秭归县总面积得20、56、1、16、4、%。4.2 降水及蒸发秭归县内年降水量50159m,平均14

32、39、m。降雨由南向北、从低往高有逐渐增加得趋势,如长江河谷地带平均00mm左右,降雨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每升高0m,降雨增加5m。每年8月降雨量最大,1、1、2月份降雨量最小,月降雨量及峰期随海拔高程而不同。年均蒸发量多于降水量,河谷区年均蒸发量429、4m。8月份蒸发量最高,平均为14、8m;12月最小,平均为51、6mm.4、3水文4、3、地下水赋存条件本区域分布有泥岩、页岩、页岩夹砂岩等相对不透水层,具有一定得隔水性,尤其就是在分布厚度大、连续性好得地段,具有很好得阻隔地下水运动得作用.在这些相对隔水层发育地段往往与透水层接触部位发育泉水,同时岩溶作用液受这类地层得影响.这类相对隔水层主

33、要由南沱组、水井沱组、志留系得地层组成.4、3、2地下水赋存类型(一)松散土类孔隙水第四系堆积物有风化残积成因、崩坡积成因、冲积成因等。主要分布于山坡、河谷、山涧洼地,各类土体得孔隙就是地下水得赋存岩间,其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因其成分及沉积年代不同,土体得透水性差别较大。斜坡地表或地势较高处得土石层,一般处于饱气带.(二)碎屑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区内碎屑岩得砂岩、泥岩、结晶岩区。地下水赋存于不同类型基岩岩性差异及构造条件得不同,呈现地下水特征得差异性.太古界巨厚层变质岩,莲沱,南沱组厚层砂岩,泥盆系、侏罗系厚层砂岩;第三系砾岩都属于裂隙发育得含水介质,岩体内发育复杂得裂隙网络系统,赋存大量裂砂水

34、。含水层埋深一般较大,含水量大小也受岩体结构、地形等影响,一般泉流量1L/s。(三)结晶岩裂隙赋水结晶岩体发育构造裂隙,同时岩体得表层至深部风化分带性十分明显,其中弱风化带以上岩体就是主要含水体,新鲜岩体型隙发育少,且多为开启性不好,含水性微弱.(四)碳酸岩岩溶裂隙水该区碳酸盐岩因其岩性差异、岩层结构及地形条件差异,岩溶化程度有显著差别.震旦系灯影、石龙洞、三游洞等相对稳定、厚度大得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在某些溶洞强烈发育,属于强富水性。中上奥陶系,陡山沱组地层,夹岩颊岩或互层,岩溶发育受地层结构影响,岩溶欠发育,含溶洞裂隙水,弱富水性。4、3、3地下水补给排关系实习区主要位于长江以南沿长江

35、近岸坡地段,长江就是当地地表及地下水最低一级排泄基准面,长江得次级水系高家溪、茅坪溪、九湾溪、童庄河等就是当地次一级得排泄基准面,由长江及其支流构成该区地表水文网,其水文网也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该区地下水得补、径、排条件。(一)地下水补给实习区补给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于某一含水层而言,还有来自相邻含水层得补给,此外,沟渠、水库、池塘也就是人工局部补给源。(二)地下水径流地下水由地形较高处补给向河谷及地形低洼处流动,实习区地形、岩性、构造、岩溶条件很复杂,径流条件也十分复杂,总体上地下水由地形较高处流向河谷,尤其在岩溶泉集中排泄区,就是地下水径流得主要去向。(三)地下水排泄实习区泉就是地下水排泄得

36、天然露头,也就是地下水在一个系统中集中排泄得主要形式。区内出露大量泉水,在地下水径流方向受隔水层阻隔作用,于地形相对低洼处溢出地表,从而形成溢流下降泉,或在地形低洼处自然溢出地表形成侵蚀下降泉,实习区大部分泉属于这二种形式。5物理地质现象5、1滑坡 滑坡就是土体或岩体沿贯通得结构面产生以水平位移为主得地质现象。实习区内长江等大河谷发育,加上交通公路开挖,形成大量高陡斜坡地貌,在一定岩性、构造、降雨等条件下,产生斜坡失稳现象。实习区滑坡有很多,较大规模得有新滩滑坡、树坪滑坡、千将坪滑坡等.千将坪滑坡属大型顺层岩质滑坡.千将坪滑坡体主要由J2中坚硬得厚层砂岩组成,夹薄层得泥岩及软弱夹层,其上堆积厚

37、度不大得松散坡积物,系相对脆性岩体,具备高速滑坡得岩体结构。该滑坡存在明显得滑动带。老滑坡发生后,滑坡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得状态.在滑坡重新起动前,该滑坡得锁固段应在滑坡体得前缘,水库蓄水、连续降雨及其所导致得动水压力对“锁固段”浸泡软化就是滑坡发生得直接触发因素。随着时间得增长,在重力作用下,将发生向临空方向挤出得缓慢蠕变滑动,致使应力向“锁固段”进一步转移,从而加剧其应力集中;水库蓄水后,“ 锁固段”岩体浸水软化,其长期强度降低,“锁固段”不能再承担上部滑体所产生得集中应力,结果导致滑坡得产生.5、2崩塌及危岩体 崩塌就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得急剧得倾落运动.多发生在

38、大于6得斜坡上。崩塌体与坡体得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就是倾角很大得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一)棺材山危岩体棺材岩危岩体位于三斗坪镇棺材山,为一高约150m得陡崖,体积约1万m3,直接威胁坡下39户居民470人得生命财产安全.其成因主要为:危岩体三面临空,坡度80以上,局部反倾;岩体内发育两组节理,其中一组与坡面近似平行为卸荷裂隙,节理将岩体切割成柱状;崖脚因采煤形成采空区。治理工程主要就是在采空区外缘浇筑钢筋混凝土支撑墙,内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对顶板支撑,周边邦进行混凝土喷护,底部辅以排水沟,总投资万元。(二)链子崖危岩体链子崖危岩体位于兵书宝剑峡出口陡崖处,与新滩滑

39、坡隔江相望.陡崖高7010m,系由坚硬得二叠系栖霞组灰岩夹多层薄层炭质条带泥岩组成,底部有厚、6、米得煤质地层。巨型危岩体形成原因有:地层结构条件,危岩底部煤系地层为软弱地层;岩体结构条件,岩体内发育4组结构面条断层,构造运动较强烈;岩溶发育条件,茅口组、栖霞组发育岩溶;临空面发育条件,陡崖走向E,与长江平行;底部有1万m3采空区;地下水作用及地震作用。图51链子崖危岩体素描图 5、岩溶三峡地区岩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鄂西区,时代为白垩纪-第三纪初期,分布高程为15001800,多位于分水岭地区;第二期称为山原期,时代为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分布高程为00-100m,多为夷平面及丘陵洼地

40、;第三期为三峡期,时代为第四纪以来,发育于长江两岸.实习区岩溶现象发育常见得地貌形态有岩溶洼地、溶洞、落水洞、地下暗河。从岩性上讲岩溶发育在碳酸盐岩区,概括为以灰岩为主,以白云岩为主与以泥岩为主得三种岩溶类型。与尚洞发育在灯影组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中,岩层产状为1312。该洞口宽大,高约40宽1、3洞深约52m.溶洞三面汇水,地势较高,水循环条件好,有断层穿越,形成水流通道,洞内有厚约数米得堆积物该溶洞发育于可溶岩中,岩体中节理、断层发育,在与尚洞发育处正好有一小断层与北西向断裂相交。这为地下水运动创造了条件,加上地处分水岭地区,大气降水频繁,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好,从而在有利得地形地貌与水文

41、地质环境下发育了与尚洞(图5)。图5-2与尚洞图 6结语野外地质实习就是我们地质工程专业得血脉,每次野外实习,都会学到许多新得知识,瞧到新得地质现象,产生新得认识.这次学习在滕老师、周老师、以及刘老师这么专业得老师队伍带领,让我们这次学习更加受益匪浅.我们通过在实习路线中对野外典型得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现象观察描述,培养了我们野外得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野外地质实习不但要学习知识,更就是对意志得磨练。实习虽然辛苦,但正就是这辛苦才能真正得体味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得含义。真心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得秭归实习机会,让我们不但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更就是感受到了祖国得大好河山,领略了爱国诗人屈原家乡得美。地质,只有热爱,才会做得更好。过去,离不开地质;现在,离不开地质;将来,更离不开地质。作为一名地质人员,我感到很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