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第十一讲.ppt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4348552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124 大小:16.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第十一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第十一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第十一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第十一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第十一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第十一讲:英雄传说之俄底浦斯Oedipus俄狄浦斯是底比斯王拉伊俄斯的儿子。拉伊俄斯曾一度失去王位,到珀罗普斯那里避难,但拐走了主人的儿子。为惩罚其忘恩负意的恶行,德尔福神谕向他预言他儿子将杀死他。后来拉伊俄斯夺回王位,娶伊俄卡斯忒为妻。伊俄卡斯忒生下一子,拉伊俄斯记得神谕,命人将婴儿抛弃在荒山里。然而,一个牧人救了他,并将他送给了科林斯王波吕珀斯。波吕珀斯没有儿子,就收养了婴儿,取名“俄狄浦斯”,即“肿脚”之意,因为孩子被发现时,他的脚被刺穿,捆绑在一起。俄底浦斯在科林斯长大后,得知神谕说他将犯下杀父娶母的罪行。他自认为波吕珀斯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便逃离科林斯以躲避厄运。

2、他朝着底比斯方向走,途中偶然与拉伊俄斯相遇。拉伊俄斯挡住了他的去路,俄底浦斯便与拉伊俄斯争吵起来,一怒之下,俄底浦斯杀死了拉伊俄斯,却不知道此人正是自己的生身父亲。当此时,一个叫斯芬克司的妖怪使底比斯笼罩在恐怖之中。斯芬克司住在底比斯附近的一个悬崖上。她长着女人的头和胸,狮子的身体,鸟的翅膀,和蛇的尾巴。她要过路人猜迷,不能猜出者就要被她杀死。这个著名的谜语是:早上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腿最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却是其最软弱的时多的时候却是其最软弱的时候,这是什么候,这是什么?此前无人能猜出这个迷。拉伊俄斯死后,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兄弟克

3、瑞翁继任王位,他宣布:消灭斯芬克司者可得到王位,并可娶孀居的王后为妻。俄底浦斯遇到斯芬克斯,并猜出她谜语的谜底是“人”。因为婴儿用四肢爬行,成人用两条腿走路,老人拄拐杖走路。斯芬克斯见谜语被破解,便跳下悬崖自杀了。底比斯人感谢俄底浦斯为民除害,将王位给他作奖赏。随后,俄底浦斯娶了孀居的王后伊俄卡斯忒,但并不知道她正是自己的生身母亲,跟她生了四个孩子。几年后,底比斯开始流行瘟疫,人畜死者甚众。全国上下惶惶不可终日。神谕称必需将杀害老王拉伊俄斯的凶手逐出底比斯,瘟疫才能结束。俄底浦斯试图查明真相,最终醒悟拉伊俄斯正是自己在前往底比斯的路上亲手杀死的那个人。他继而发现拉伊俄斯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自己

4、的妻子伊俄卡斯忒正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伊俄卡斯忒得知真相后,在绝望和悲痛中自缢身亡。俄底浦斯在痛苦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放弃了王位,离开底比斯,在女儿安提戈涅的陪同下到处流浪了许多年,同时还得忍受揪心的苦痛与愧疚。他最终到达科洛努斯,在那里度过了悲惨的残年后死去。俄底浦斯的故事主要源自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伟大悲剧俄底浦斯王。后世以此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为数众多,尤其是作曲家们更是喜欢以俄底浦斯的故事为题。门德尔松、斯特拉文斯基、艾乃斯库都有关于俄底浦斯的音乐作品。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俄底浦斯的神话是人类“俄底浦斯情结”的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俄底浦斯刺瞎了双眼,不愿再看到这个没有他容身之地的世界。通

5、过他遭受的残酷命运,我们也看到乱伦禁忌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英语里,sphinx常常用来指迷一般难于了解或理解的人物。“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是弗洛伊德首先使用的精神分析学术语,指六岁前儿童对双亲中异性一方无意识的眷念及对同性一方的敌视。后来,弗洛伊德又使用“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complex)这一术语来专指女童的恋父情结。S.弗洛伊德(Freud,Sigmund1856-1939)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开始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

6、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自恋、生和死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本我、自我、超我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由此声名远扬。30年代他的理论在西方思想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在最后16年曾

7、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1895)梦的解释(1900)性欲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焦虑问题(1926)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佛洛伊德根据生物的分类法,把本能分为两种:生之本能生之本能:包括性爱本能,它们是为、数很多,最初互不依赖在较、晚期才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体,每一种生之本能的目的都在于使个别器官得到享受,它们结合起来,起著保存种族生存的力量。死之本能:死之本能:表现为残忍、攻击、自杀、杀人甚至体育运动和战争毁灭,它是受人类死之本能的欲

8、望所驱使。死之本能的结局,必然是使有机体的自然界变为无机体,使生命变为死亡。人格结构由三个组成部份:自我、本我和超我。自我、本我和超我。(1)自我自我(Id)是一个最原始的无意识结构,是由遗传的本能习得的欲望所组成,并同肉体联系着。肉体是他的能量泉源。自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器,它是无组织的,仿佛是一团混沌的本能和一口欲望沸腾的大口锅。在自我中充满着本能,欲望的强烈冲动,力图很快的满足。倘若这种满足迟缓,个体就会感到烦优和懊恼,其结果不是这种原动力消失或弱化,而是企图满足的要求更加迫切。(2)本我本我(Ego)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份意识而已。本我处于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是外部世界与自我之间

9、的居间者。人若在本我控制的社会中,危险与恐惧是难以想像的,因为本我不受管制。本我与自我不同,它不是按满足原则来活动的,而是根据外部世界的需求来行事,并调节著外部世界与本我之间所存在的冲突。本我是尊从现实原则,凭借次级历程,及现实考验而运作。(3)超我超我(Super ego)超我是人格道德的维护者。儿童在与环境的交往中,不但发展了本我,而且还知道了什麼是对的和什麼是错的,能够对正确和错误的作出辨别,这就是人格中的超我,与一般人的道德良心是很相似。超我的形成较大的程度上依赖着父母的影响。安提戈涅Antigone安提戈涅是底比斯国王俄底浦斯与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女儿。俄底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父亲

10、,娶了母亲。发现自己的罪行后,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流浪,女儿安提戈涅陪伴着他,为他引路。俄狄普斯临死前,听说他的两个儿子厄忒俄克勒和波吕尼克斯为了争夺王位而打得不可开交,便诅咒他们,预言二人将同归于尽。起初,兄弟二人说定轮流执政。厄忒俄克勒先登上王位,但到了该让兄弟执政时,却拒绝交权。波吕尼克斯曾在阿尔戈斯王阿德拉斯托斯的宫廷里住过一段时间,并娶国王的女儿为妻。阿德拉斯托斯支持女婿,为他招募了一支军队,由七个著名的英雄率领,攻打底比斯,帮助波吕尼克斯夺回王位。在战斗中厄忒俄克勒和波吕尼克斯互伤身亡,父亲的诅咒最终应验。克瑞翁即位,厚葬了厄忒俄克勒,但将波吕尼克斯视为叛徒,下令不得

11、埋葬其尸体,使他的灵魂无法进入冥界安息。安提戈涅在父亲俄底浦斯死后返回底比斯,认为克瑞翁的命令违反了神的律令,就大胆埋葬了哥哥的尸体。由于安提戈涅违抗法令,被克瑞翁判处死刑。克瑞翁的儿子海蒙是安提戈涅的恋人,他要求父亲饶恕安提戈涅。但克瑞翁坚持原判,下令将安提戈涅活埋。安提戈涅在墓中自缢身死,海蒙闻讯不胜悲痛,在情人身旁自杀。克瑞翁的妻子听到儿子的死讯后也自尽了。安提戈涅的故事非常具有现代意义。她既不是神灵的玩偶,也不是王权的奴隶,自身拥有真正的自由和主见。她认为国王的法令是不公正的,就冒着生命危险违抗了它。她的妹妹伊斯墨涅则没有这种勇气。伊斯墨涅曾说:“我们是女人,不能与王权我们是女人,不能

12、与王权抗争。抗争。”于是安提戈涅独自一人完成了她的大胆行动。在西方文学中,安提戈涅这一悲剧性人物已经成为反抗不公正的象征。暴君和暴政是永远不会从历史上消失的。面对专制,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遭遇不公正,许多人宁愿委曲求全。在当下这个既美好又黑暗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安提戈涅来唤起我们的良知和反抗精神。悲剧与神话的渊源十分深厚。西方戏剧艺术的奠基人,公元前五世纪的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多以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安提戈涅至今仍在舞台上演。现代法国剧作家让阿努伊的同名作品也是从中脱胎而来的。从古至今,戏剧和其他艺术形式不断从希腊神话中吸取创作灵感,抑或寻找创作题材。它丰富的

13、想象力和深刻的人生思索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俄瑞斯特斯与厄勒克特拉Orestes and Electra俄瑞斯特斯和厄勒克特拉是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与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儿子与女儿。阿伽门农率领希腊大军征战特洛伊期间,克吕泰涅斯特拉爱上了丈夫的堂兄弟埃奎斯托斯。阿伽门农从特洛伊返回后,克吕泰涅斯特拉与情人合谋杀死了他。他们本想一并杀死俄瑞斯特斯以绝后患,但厄勒克特拉将弟弟送往姑父福卡斯的国王斯特洛菲俄斯处避难。俄瑞斯特斯和斯特洛菲俄斯的儿子皮拉得斯一起长大,并成为终生好友。厄勒克特拉与母亲和埃奎斯托斯生活在一起,但痛恨他们,无时不刻都在想着报仇。她常常派人送信给弟弟俄瑞斯忒斯,提

14、醒他别忘了为父亲报仇。俄瑞斯忒斯长大后决心复仇,但又觉得杀害母亲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为此他十分苦恼。于是去德尔菲征询神谕,神谕劝说他除掉这两个谋杀犯。于是他和好朋友皮得拉斯回到迈锡尼。在厄勒克特拉的帮助下,他们化装成报告俄瑞斯忒斯死讯的旅人进入王宫。埃奎斯托斯应招进宫,立刻被杀死。克吕泰涅斯特拉哀求儿子饶命,俄瑞斯忒斯犹豫了一阵子,但皮得拉斯提醒他别忘了神谕,于是他硬起心肠杀死了母亲。当他正在设法使自己相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时候,却看见恐怖的复仇女神赶来惩罚他,于是不得不仓皇逃跑。在无情的复仇女神的追逐下,他在世界各地流浪,永无落脚之地。最后,阿波罗命令他去雅典,到由雅典娜主持、雅典贵族们组成的

15、法庭上为自己辩护。雅典娜和其他法官的判决是:认定俄瑞斯泰斯有罪和无罪的票数各占一半。雅典娜裁定在这种情况下应判被告无罪。后来,厄勒克特拉嫁给了俄瑞忒斯的好友皮得拉斯。三人皆得以善终。弗洛伊德据此故事创造了“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complex)这一术语与“俄底浦斯情结”相对应,来描述女童对父亲的过度依恋和对母亲相应的仇视。母亲犯了杀夫之罪,儿子是否可以杀母为父报仇?古希腊人对这个两难的问题作出了精明的回答,他们让俄瑞斯忒斯受到复仇女神的不懈追逐,并让判定他有罪和无罪的票数各占一半。这说明他们对此事的矛盾心态。不少现代作家都从两姐弟的故事中获得灵感。如美国戏剧家奥尼尔创作的哀悼(Mou

16、rningBecomesElectra)、艾略特的剧作全家重聚、萨特的群蝇。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1905一1980)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被萨特谢绝,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其代表作有:哲学:存在与虚无文学:恶心墙自由之路剧本:群蝇EugeneONeill(1888-1953)尤金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奥尼尔一生创作独幕剧21部,多幕剧28部。其中优秀剧作有:东航卡迪夫(1914)、加勒比斯之月(1917)、天边外(1918)、

17、安娜克利斯蒂(1920)、琼斯皇(1920)、毛猿(1921)、榆树下的欲望(1924)、奇异的插曲(1927)、啊、荒野(1923)、无穷的岁月(1933)、送冰人来了(1939)等。奥尼尔生前三次获普利策奖。作家自认为并得到公认的最好作品是长夜漫漫路迢迢。这部带有自传性的剧作,在他死后的1956年首次在瑞典上演,并又一次获得普利策奖。奥尼尔是美国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卓有成就的戏剧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并使之赶上世界水平。奥尼尔的戏剧师承斯特林堡和易卜生的艺术风格,把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和现代的表现主义技巧结合起来,开掘人类心灵的底层。作者一生最关注的主题,是人在外在压力下性格的扭曲,

18、乃至人格的分裂过程。作为现代悲剧作家,他的大量心理悲剧既烙下了现代各种心理分析学(尤其是弗洛伊德主义)的印记,又沉重地渗透着古希腊的悲剧意识。1936年,“由于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作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激情”,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达拉伊得斯姐妹Danaides达拉伊得斯姐妹是国王达那俄斯的50个女儿。达那俄斯的父亲是阿弗里卡国王珀罗斯,哥哥是埃古普托斯。珀罗斯在利比亚为达那俄斯建立了基业,把阿拉伯地方给了埃古普托斯,后来埃古普托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埃及。埃古普托斯跟几个妻子生了50个儿子。为了得到利比亚的统治权,埃古普托斯

19、企图劝说达那俄斯把50个女儿嫁给自己的50个儿子。达那俄斯不肯就范,兄弟两发生争执,达那俄斯带着50个女儿逃到阿尔戈斯,当地人推举他当自己的王。不久,埃古普托斯的50个儿子也追到阿尔戈斯,声称他们想与叔叔一家和解,娶他的50个女儿为妻。虽然达那俄斯不相信他们真想和解,但还是答应把女儿们嫁给他们。达那俄斯为他们举办了盛大的婚宴,但同时给每个女儿一把利刃,要她们发誓在新婚之夜将自己的丈夫杀死。女儿们听从了父亲的指示,按计行事,在新婚之夜将自己的丈夫杀死。但小女儿许珀耳涅斯忒拉却爱上了自己的新婚丈夫林扣斯,因为林扣斯在新婚之夜尊重她的意思,保护了许珀耳涅斯忒拉的处女之身。达那俄斯发现真相后十分愤怒,

20、就把女儿囚禁起来。对于达那俄斯与众位女儿所犯下的血腥谋杀罪孽,神灵非常震怒。但后来宙斯命令赫尔墨斯和雅典娜为达那伊得斯姐妹净了罪,达那俄斯也认可了许珀耳涅斯忒拉和林扣斯的夫妻关系,同时还想把其他女儿嫁出去,但一直没有人敢来求亲。最后,他总算把女儿们嫁给了本国的年轻人。然而,林扣斯对于叔叔的残酷谋杀一直没能忘记。他假装与叔叔和解,但在心里却总是想着要杀死达那俄斯,为兄弟们报仇。后来,达那俄斯逐渐失去了对林扣斯的防备,与自己的女儿一起被林扣斯尽数杀死。达那伊得斯姐妹死后在冥府为在人间所犯下的罪孽受尽了惩罚:她们要永无休止地往一个无底洞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英语典故sieveoftheDanaide

21、s的字面意思是“达那伊得斯姐妹之桶”,现已转义为“永无止境的徒劳”、“竹篮打水一场空”之意。皮革马利翁与伽拉忒亚Pygmalion&Galatea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王子,伟大的雕刻家。他技意精湛,雕出的作品往往栩栩如生。很多人不仅喜欢他的作品,还很崇拜他本人,尤其是他周围的的好些少女,更是爱他爱得发狂。但是他却决心永远保持独身。一次,他用洁白的大理石雕出了一个少女像,雕像是如此的美丽,竟使他一下子对雕像萌生了爱情。他常常用手抚摩她,跟她说缠绵的情话。他希望少女塑像是个活生生的真人,能听到他的近乎绝望的爱的表白。他赠给她少女们喜欢的礼物,用好看的衣服打扮她,给她买结婚戒指,给她的脖子挂上项链然

22、而,雕像却总是硬硬的、冷冰冰的没有生气,对他的爱的抚摩毫无反应。皮格马利翁绝望之中去爱神阿弗洛狄忒的神庙,祈求她赐予他一个像那尊雕像一般美丽的姑娘做妻子-现在他是那么的渴望爱情!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回到家里,他把少女雕像抱到床上,毫无希望地跟她说着情话,拥着她睡着了。突然,他感觉到似乎石像正在逐渐变软、变暖。原来爱神为其痴情所动,给了雕像以生命,使他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姑娘-皮格马利翁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深受很多作家的青睐。奥维德在变形记第十卷重述了这个故事。最著名的当数英国剧作萧伯纳所著的剧本皮格马利翁。剧中,语音学家希金斯设法通过语音改造将一个操一口伦敦下层社会土腔的卖花女塑造

23、成一个谈吐风雅的贵妇。但正如皮格马利翁的雕像一样,卖花女也是个没有生命的美人,因为希金斯仅仅将她视为实验的工具。皮格马利翁效应现代心理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效效应应”,也称“罗森塔尔效罗森塔尔效应应”或或“期望效应期望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共同发现。1968年,两位心理学家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场严格的心理学实验。他从一到六年级随机抽取了一组学生,然后将名单交给校方,说这些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前途无量,但要求校方和老师对此保密。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回到这间学校。经测试发现:名单上的所有学生学习成绩均有了大幅提高,更加自信,也更愿意与别人

24、沟通了。这一现象说明:对某人的期望值与其成就是成正比的。换成句通俗的话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也不行。“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罗森森塔尔效应塔尔效应”在日常生活、教育日常生活、教育工工作和管理工作作和管理工作中都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皮格马利翁效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皮格马利翁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

25、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种称为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事前就期待你一定会赢,而且坚守这种看法,因此,只要你充满自信的期待,即使你期待时所把持的资料是不正确的,你仍然会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在我们生活中,父母亲对我们的期望,老板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对别人的期望,特别是对儿女、对配偶、对同事、部属的期望,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期望,都是对我们生活是否愉快是有重大影响的期望,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与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

26、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皮格马利翁效应”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现代企业里,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更加适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即使是在强者生存的竞争性工作团队里,许多员工虽然已

27、习惯于单兵突进,我们仍能够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其中最有效的灵丹妙药。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践者。他认为:团队管理的最佳途径并不是通过“肩膀上的杠杠”来实现的,而是致力于确保每个人都知道最紧要的东西是构想,并激励他们完成构想。韦尔奇在自传中用很多词汇描述那个理想的团队状态,如“无边界”理论、四E素质(精力、激发活力、锐气、执行力)等等,以此来暗示团队成员“如果你想,你就可以”。在这方面,韦尔奇还是一个递送手写便条表示感谢的高手,这虽然花不了多少时间,却几乎总是能立竿见影。因此,韦尔奇说:“给人以自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

28、也是一个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高手。他首创了电话管理术,经常给下属,包括新招的员工打电话。每次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问一下员工的近况如何。当下属回答说还算顺利时,松下又会说:“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这样使接到电话的下属每每感到总裁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为之一振。许多人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下,勤奋工作,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才。毕竟人有人有70%的潜能是沉睡的潜能是沉睡的的。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

29、因此我急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他还说:“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史考伯的信条同卡内基如出一辙。正是因为两人都善于激励和赞赏自己的员工,才稳固地建立起了他们的钢铁王国。当下属出现失误时,激励就尤为重要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贝特福特,有一次因经营失误使公司在南美的投资损失了40%。贝特福特正准备挨骂,洛克菲勒却拍着他的肩说:“全靠你处置有方,替我们保全了这么多的投资,能干得这么出色,已出乎我们意料了。”这位因失败而受到赞扬的助

30、手后来为公司屡创佳绩,成为公司的中坚人物。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管理者应该而且必须赏识你的下属,要把赏识当成下属工作中的一种需要。赞美下属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工作更加积极,用更好的工作成果来回报你,何乐而不为呢!奥维德(公元前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年公元元18)古罗马诗人。公元1年发表爱的艺术,描写爱的技巧,传授引诱及私通之术,与奥古斯都推行的道德改革政策发生冲突。公元8年被流放到托弥,10年后忧郁而死。诗人一生创作丰富。公元7年完成的变形记,代表了作者的最高水平。该书用六音步诗行写成,全诗共15卷,包括约250个神话故事。全书以编年体

31、的形式,从创世写到凯撒之死,奥古斯都继位。人物有神话中的神,男女英雄和历史人物。第一部分(第一卷)讲述宇宙的创立及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一卷)是神话英雄故事。第三部分(第十二至十五卷)为历史故事。作品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所有故事都始终围绕“变形”主题,以阐明“世界一切事物都在变易中形成”的哲理。作者把神、人一视同仁,对他们采取了不恭不敬的态度,借神的变形表达事物不断变化的道理,表达世界从混乱走向文明、罗马从建城到帝国强盛、人类在不断进步的深刻内涵。萧伯纳(18561950)Shaw,GeorgeBernard英国剧作家,评论家。本名乔治伯纳萧。萧伯纳第一部剧作,揭

32、露和批判资产阶级如何靠经营贫民窟房产重利盘剥的鳏夫的房产。2年后写出的华伦夫人的职业则是对资本主义另一条生财之道的鞭挞和剖析。剧中的华伦夫人出身贫苦,靠开妓院发家后供养女儿受高等教育,指望女儿能凭身份和教养找个“有钱的男人”,从而跻身上流社会。女儿在洞悉原委后尽管谅解了母亲,却不再接受其供养和教训而自去独立谋生。包括这两出戏在内,萧伯18921939年共写了51部戏,其中除圣女贞德是描写法国青年女爱国者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领导农民反抗英军被俘牺牲的唯一一部悲剧外,大都是喜剧或带有喜剧意味的笑剧、闹剧、狂剧以及历史剧、哲理剧、政治幻想剧等,题材、手法虽有变化,讽刺、暴露的精神则始终如一。其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武器与人康蒂妲风云人物魔鬼的门徒凯撒与克莉奥佩特拉人与超人、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医生的困境、安德洛克勒斯与狮子、皮格马利翁、伤心之家、回到玛土撒拉、苹果车等。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The end 热烈鼓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