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心理学简答1、感觉的概念、现象及分类。(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称为后像。感觉对比:是由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受性变化的一种表现。 感觉对比有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联觉: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也称通感。 (3)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2、知觉的概念、特性及种类。(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2、,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2)知觉的特性: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形状、大小、明度(视亮度)、颜色恒常性)(3)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
3、认识。(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真动、似动)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估计准确性最高、视觉最低(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内容丰富容易低估,枯燥容易高估(3)时间的持续性长短:长时间容易估计短,短时间容易估计长(4)人的兴趣和情绪4、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客观因素:对象背景差异强度大、明亮的、轮廓清晰的物体容易成为选择对象。对象组合空间和时间接近的比较容易成为知觉对
4、象。对象的运动运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区分出来。(2)主观因素:如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以及是否明确目的任务有关。5、知觉与感觉的关系(1)两者的相同点均为感性认识过程;均为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 均为对事物表面现象,外部特征的反映。 (2)两者的不同点:内容: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间的关系、联系、整体的反映。产生过程: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个别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感受器、传入神经、皮层)。 反映的性质:感觉的性质直接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知觉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知觉包含着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解释过
5、程。 (3)两者的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基础。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很少产生孤立的感觉,所以常常以感知的形式出现。 6、意识的状态:(1)睡眠 (2)梦 (3)催眠 (4)白日梦与幻想(5)沉思、宗教体验、药物导致的意识状态(精神药物、酒精和其它抑制药物、兴奋类药物)7、梦的发生、特点及动因。(1)发生在快速眼动期(2)梦的特点:梦境的不连续性(主要特征) 不协调性 认知的不确定性(3)梦的动因:身体内部受到某些生理变化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外部刺激的作用8、注意的概念、基本特性、种类、意义、功能。(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基本特性: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
6、识在某个瞬间,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对象。集中性: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方向上的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是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3)种类:不随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影响因素:刺激本身特征、人本身的状态)随意(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特有的注意。(影响因素:注意的目的和任务、兴趣特点、间接兴趣、活动的组织性、过去的经验、人格特征)随意(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4)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注意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及时的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的
7、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 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人们集中注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减少差错或事故。 注意能使人的感受性提高、知觉清晰、思维敏捷,从而使行动准确及时。(5)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基本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功能 监督功能9、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影响因素:1.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2.新对象的吸引程度。3.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10、如何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1)注意稳定性和人的主体状态密切相关
8、兴趣浓厚、态度积极、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善于自制、神经过程强的人注意稳定。 (2)注意的稳定性也用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 提高刺激的强度延长刺激的作用时间有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11、注意和意识的关系(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状态,而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2)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水平较高,意识内容比较清晰。注意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活动中心。注意可能是有意识的过程,也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12、记忆的概念、作用、加工过程及结构。(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9、。(2)记忆的作用: 记忆和其他心理活动如知觉、解决问题等密切联系。 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3)记忆的加工过程: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 储存:将信息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头脑中(也叫知识的表征)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4)记忆的结构:感觉记忆:是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它是记忆系统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为0.25秒2秒。 (感觉登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为5秒2分钟。 (工作记忆)容量72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
10、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式的储存。13、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1)组织有效的复习 复习要及时,巩固建筑物而非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14、遗忘的影响因素、原因。(1)影响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学习的程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识记者的态度(2)遗忘的原因-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校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
11、提取失败: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未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15、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加工深度不影响内隐记忆;但对外显记忆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的多。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会随着记忆的项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记住;内隐记忆则不然 。(3)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4)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
12、干扰,而内隐记忆则不同。 16、思维的概念、特征及过程。(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2)思维的特征: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3)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17、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操作的认知性:问题解决时所进行的操作活动需
13、具有认知的成分。(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关键因素,把握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症结明朗化,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影响问题解决的部分因素:迁移:是指一些问题的解决而影响另一些问题解决的能力。迁移既可起积极作用(正迁移),也可起消极作用(负迁移)。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定势: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
14、动的准备状态,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功能固着:是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其影响下,人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直接影响灵活地解决问题。动机和情绪状态人际关系 (4)问题解决中的策略: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尝试错误)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搜索法、计划简化法)18、动机的概念与功能。(1)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
15、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间接地推断出来。(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激发的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1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等级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并且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
16、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20、社会性动机:(1)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2)成就动机: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3)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4)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5)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21、兴趣有不同的品质:(1)兴趣的广度:指兴趣范围的大小;(2)兴趣的中心:指对某个特
17、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它能推动人们较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3)兴趣的稳定性:指对事物具有持续、稳定的兴趣;(4)兴趣的效能:指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的效能。2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是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2)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3)情感指那些具有稳定的、 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4)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藏着情感。23、应激的特点:应激是在突如其来的或
18、过分危险的条件下(如失火、地震、爆炸、飞机失事等)出现的情绪状态;在情绪两极性维度中,它是偏重于紧张与轻松这一情绪维度中的极端紧张的表现;应激有双重作用,它能很快改变有机体的激活水平,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化和行动的积极化,另一方面应激使人的认识狭窄,很难实现符合目的的行动,作出不适当反应;应激状态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防御机制,出现一般适应综合症。应激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惊觉阶段;阻抗阶段;衰竭阶段。最后可能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24、情绪的调节(1)具体包括:具体情绪的调节唤醒水平的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情绪成分的调节: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
19、情行为。(2)情绪调节的特征:情绪调节的恒定性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情绪调节的个体和文化差异(3)情绪调节的类型:内部调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和外部调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4)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生理调节 情绪体验调节 行为调节 认知调节 人际调节25、人格的概念、结构及成因。(1)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2)结构:气质 性格 认知风格 自我调控 (3)成因:生物遗传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环境因素 自然物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