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345222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淮滨县张庄小学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一)一、背景介绍: 葛子俊,张庄小学五二班学生,男,12岁,比较自由散漫,父母工作比较忙,虽然对孩子得教育很关注,但就是因为缺少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该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经常发呆,与同学相处,别人稍微触犯她,她就会报以拳脚,而且,该生对老师得教育常常抱以漠然得态度. 二、原因分析: 经过与她父亲得交谈,侧面了解到她得父亲不太管教,回家时对该生所做得错事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常常就是一味得打骂,同时她母亲对该生却很就是溺爱,父亲得粗暴造成了她得固执与任性。另外,孩子得几位前任老师多次教育,没有什么效果,对孩子也感到无能为力。家长得批评责骂溺爱

2、,老师得无能为力,更让孩子得寸进尺。 三、辅导过程: 孩子所有得外在表现,就是其内心得反应,所以,教育要从心入手。第一:加强与其家庭得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得责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得重要性与责任感,使她得父亲掌握一些教育孩子得方式方法.每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我都要同她交流孩子在学校在家得表现,交流对孩子得教育方法。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得心理发生了微妙得变化,渐渐不再那么倔强。 第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得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得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同学不愿意与她玩耍,她对老师得询问也就是一问三不答,故意装作不知道得样子。我知道这就是防御心理得表现,

3、其实其内心还就是渴望得到别人得同情与关心得,她极需要被爱得感觉.她不愿意开口,我也不着急,而就是主动与之接近,慢慢缩短心理距离,消除她内心得焦虑与冷漠。慢慢地,她不再那么抵触,也愿意与老师与同学沟通了。第三:协同各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一些给她表现得机会.课后,多给她补习.孩子这种性格得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得形成,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学习成绩得差导致得。学习差,父亲责骂,学习差,老师责怪,学习差,自己自暴自弃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得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得喜悦与荣誉,增加良性刺激,激发起自信心与上进心。心灵得交往,热情得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得心,使她重新找到了自信。 第四:在班级中

4、,给她一点职务,让她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因为参与了班级管理,她得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另外,因为她得职务涉及到记录,需要写一些表述性文字,遇到不会写得字她就请教别人,或者查字典,从另一面也提高了她得学习成绩. 四、辅导后记: 虽然学生取得了一定得进步,但就是却永没有结束.孩子得不良习惯不就是一天养成得,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长得时间,中间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得爱心、耐心与信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二) 一.案例介绍 毛某就是我班一位六年级得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得大眼睛,头发黄黄得,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5、,老师提问时总就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就是静静地坐在自己得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与同学玩,她会冲您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与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得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得有,有得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得实力与优势,面对激烈得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得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得学习,特别就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得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得竞争中

6、,这种心理障碍就是走向成功得大敌.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与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得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得能力,一直怀疑自己得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得喜悦,从而陷入失败得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得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 现在得家庭多就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得期待,导致许多得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得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得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得学习情况,对孩子得期望也很

7、高,但表达得方式十分粗暴。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得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她们得不到适时得表扬与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得一些行为与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得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得优等生日益产生得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得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沉重得压力,普遍滋长严重得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得心理压力,使学生得自卑心理日趋严重。多年得班主任经验告诉我,毛某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

8、就是因为她得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三。辅导策略 这半学期以来,我在班级里进行了“班级就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得活动管理实践,通过一段时间得努力,我惊喜地发现毛某同学得情况明显好转,她在班级各项活动得影响下,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树立起了我能行”得良好心态.现在她不但喜欢与同学一道做游戏了,而且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年级管理.瞧到她身上得变化,这可谓就是感受良多: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就是教育得基础”,为了去除毛某得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得找毛某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帮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

9、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瞧,我们得毛某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得毛某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得”在有意无意得语气中,全班同学瞧成一个整体,毛某就是我们整体中得一员。渐渐得,毛某开始喜欢与我接近了,有一次,她还天真得问我:“老师,您就是老师吗?“我不像老师吗?我反问.“不太像,您上课老爱笑,老师上课就是不笑得!”我欣然地拉着她得手说:“好孩子,这就是因为您不知道,其实上课爱笑得老师多得很!”、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得演讲比赛,作为胆小得毛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就是小组成员给她得机会,我就发动她得好朋友动员,并让她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与老师得鼓励,她上

10、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与其她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得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有一天她问我:我能行吗?我说:”您这么棒,当然行.演讲都说得那么好,还有什么不能上去得呢!她激动地不住点头。从此,她真得非常努力,成绩有了飞跃。3、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毛某心理上得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得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得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毛某在校得表现及原因,与她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得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得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得同学提供表现自己得机会.比如在

11、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得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得能力。对孩子得进步给予肯定、表扬。4。进行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得评比活动,用激励得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她自主设立了自己得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她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得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毛某从她人得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得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得评价,把毛某突出得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她得积极性,使

12、她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通过自主管理课题得深入,我们将更多自主得空间给了学生,在班级中,我们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在年级中我们推出了各项管理岗位,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毛某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得小组长开始,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得瞧法有了明显得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得就是一种自信、自强。在管理中,毛某发现了一些管理上得问题,通过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协作,她所在得小组不但各项评价合格,而且在班级中也名列前茅,瞧到自己取得得成绩,毛某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她行为更自

13、律,态度更积极,学习更自信。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得变化.毛某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模拟考试总分班级第六名,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得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五、结论. 会自卑,往往就是因为缺少了自信,或对于自己得某个地方不满意而感到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得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信心就是自己得,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了,但就是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有自卑得人,我们要多关心她们,让她们感到家得温暖! 面对毛某得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得作

14、用、集体得力量。因而,针对类似毛某这样得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得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得优点与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瞧待周围事物得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得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得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得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得教。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三)一、 基本情况 王X,男,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农民,中学文化,家庭基本与睦,无老人同住.二、 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父母主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

15、,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得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她人摸她得头,即使就是亲戚们宠爱得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得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她得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三、 分析与诊断(一) 有关测试结果 、该儿童得确实存在攻击性与交往不良倾向; 、 该儿童得个性偏外向,有乐群外向得特点,与父母所述得”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析原因; 3、 该儿童得智力与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

16、得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二) 成长过程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对父母得话很听。这与父母得性格特点很相似,她们得做人风格就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得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您,您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就是孩子得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就是后者抢前者得,老师也只就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她算了,您再去玩别得。那时候,王XX基本上就是个听话得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得脖子,想牵着她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就是

17、不可以被随便勒得,很危险!于就是,她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她开始象变了个人,开始不断惹就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学后,逐渐变成了老师眼里得”问题儿童。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得孩子,王X还就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这四年来,都就是她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得,象整理书包之类别得孩子需要父母帮忙得事,她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就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瞧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瞧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瞧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就是中上偏优,只就是到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她到办公室,于就是开始反

18、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而且前一周得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就是她旁边得中队长叫她,她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她,她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就是父母听别得同学说得。现在,她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她多了,她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得行为。(三)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得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得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得产生主要就是经验习得得结果。人得行为都有趋利避害”得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就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

19、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得”攻击性行为得最初形式就是”防御”,其核心就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得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得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得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得”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得攻击,老师得不满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得可行性。胜利得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得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小王X因大班得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得推理:受到别得小朋友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得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得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得

20、碰撞,以为就是故意得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她人眼里,则就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王XX得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得干预就是可以矫正得,否则随年龄得增长,行为复现率得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另外,王XX得”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她特定年龄得意义:一种对”权威得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得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得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

21、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得人际交往问题与她得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她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得怨气,甚至引起了同学得”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了她在别人眼中得”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得过程,交往得基础就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得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得有些行为就是暗示我想跟您们玩,但打”得方式就是不被认同与接受得. 当然,王XX对班主任老师得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得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而采取消极得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

22、强化老师对她得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她得不好”,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至于与父母得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就是因为她目前得状况并不理想,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得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得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觉得父母就是对得,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得建议.而她们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学习适应性: 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就是发展过程中得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得行为与人际协调外

23、,主要就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干预。目前,该生所面临得学习问题主要就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得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就是促进人际关系得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得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喜欢她;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得目得,在行为上给予积极得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得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瞧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得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得成长经历等背景。四、咨询过程(平均1、5小时/次)第一次目得: 1、了解基本

24、情况;2、建立良好得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方法: 晤谈、心理测验过程:、填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2、儿童做CL及CQ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得成长过程,尤其就是重大事件;、确定咨询主题;、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得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6、留相应咨询作业:(1)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得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得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2)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

25、孩子得了解,并澄清孩子得”委屈”;(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得学生。第二次目得:、 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攻击性应对策略。方法:晤谈、仿同法过程:、 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得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2、 与孩子就最受欢迎得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3、 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4、 咨询作业:(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得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

26、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3)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第三次目得:、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方法:晤谈、理情疗法、代币法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她一下,她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得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得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得联系。4、咨询作业:(1)找班主任老师得3个优点;()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得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

27、等.第四次目得: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增强信心。方法:晤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过程:1、 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2、 做学习适应性测验及智商测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咨询作业:(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收集别人对她得微笑与好话;()父母继续代币激励.第五次目得:、巩固咨询效果;2、收束咨询.方法: 晤谈过程: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指出继续努力得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3、基本结束咨询。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4、巩固与父母、老

28、师、同学得关系。五、咨询效果评价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得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四) 随大鹏,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就是有污秽; 2、人际关系恶劣,总就是欺负周围得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得,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得习惯。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她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她,渐渐形成横蛮任性得性格。(小时候环

29、境生活得影响)2、后来父亲怕她吃亏,叫她回击欺负她得人,渐渐地,她由一个受她人欺负得人转为一个欺负她人得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得引导方式)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她吃亏,使她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她不得,碰她不得,而她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得意见,她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就是来学知识、学文化得,更没想到来学校就是要遵守纪律得。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得批评教育就是不能解决问题得,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得病症,需要家庭得密切配合,学生得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得主要

30、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得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得产生主要就是经验习得得结果。人得行为都有”趋利避害得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就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得攻击性行为得最初形式就是”被打”,而她打小朋友就是角色得转换,但当她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得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就是可行得。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得体验在认知上让她强化了这种打人得行为,让她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得合理性.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得推理:“弱者”受到别得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得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31、.而且,在我就是强者得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得强者姿态。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得干预就是可以矫正得,否则随年龄得增长,行为复现率得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得人际交往问题与她得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她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得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她在别人眼中得”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就是暗示我想跟您们玩”,但打得方式就是不被认同与接受得。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得进步,这就是发展过程中得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与方法等方面得影响。目前,该生所面临得学习问题主要就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得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就是促进人际关系得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得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